前一段時間,騰訊發佈了一則公告,就是QQ上線了賬號註銷功能


其實這次上線可以說是“重新上線”,早在去年三月,QQ就上線了這一功能,後來又悄然消失;而這次上線則可謂是實錘了。騰訊客服如此說道:



根據App Store上QQ的版本歷史記錄,7.9.9版本的QQ更新於一個月之前,也就是說,在這一消息被披露出並登上微博熱搜的時候,QQ就已經上線了賬號註銷功能:

 



輕輕一點,一鍵註銷,堪比微北洋“一鍵退學”(誤)

 

這當然是一件大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互聯網產品都應該提供給用戶註銷賬號的權利。所以,QQ此舉是合理的。但問題就在於,QQ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講,有着無可比擬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微信的衝擊之下,一方面,不少人對於QQ有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幽微感情,另一方面,他們也不能忽視QQ在保存文件、羣管理等方面的優勢。


然而現實是,大部分的工作環境還是以使用微信爲主。當然,這裏有騰訊的差異化策略,並且,騰訊也時不時地面向年輕人,也即第一代QQ人搞一些懷舊活動,比如曾搞過懷舊頭像更換,以及一直在搞的“那年今日”等等。而這些也無疑加深了大家對於QQ的複雜情感。所以,此次上線註銷功能,可謂是讓大家的情感來了一次總爆發。大家紛紛曬出自己青蔥歲月裏,那些或懵懂無知,或桀驁不馴的話語——



早已記不得那是什麼時候,

天邊的夕陽照過輕擡的手,

照進透明的眼眸,

眼角的那一、、涙,

是我一生的垨&茩。



這偌大的QQ空間,只有黑白兩色。

黑色是我無盡的孤獨,

閃耀着的白色是我無畏的輕狂。

音樂是化不開的糖,

一如我四十五度角的憂傷。


 

當然了,現在再寫這些話,已不復當時少年心境。此篇文章也不是要給大家盤點那些尬段兒,畢竟尬段兒的來源難免要翻看一下朋友們的空間,而不少都已經封存了從前的動態。大概,少年心境,只合夜半無人之時,摩挲把玩一回



那麼我們要說啥呢?



其實還是和QQ有關。大家都紛紛懷舊,除了舊地重遊,找出自己當年的說說並且公開處刑以外,還有不少人選擇去以前經營的QQ農場、QQ牧場以及搶車位再回顧一番。

 

這也可以說是很有儀式感的事情。

看看自己的說說,

那叫“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而回到自己的農場,

那叫“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而倘若你真的這麼做了,你不僅僅能收穫一份儀式感,或許還會收穫一份情緒。這一份情緒乃是驚喜與失望的交織。驚喜在於,你還能登陸上去,並且,倉庫中的種子如故,錢包中的金錢如故。在現實生活中不知爛了多少天的茄子黃瓜,到這兒還等着那金黃的小手一鍵摘取

 

驚喜之餘,你會驚歎於現在QQ農場玩法之出奇。想當年,還是種個什麼茄子黃瓜辣椒西紅柿,上檔次一點的就種種果樹,再上檔次一點就是種花。講究人還得考慮佈局,不能瞎種。種下一畦韭菜,一畦稻米,就叫“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了?那必然不能。必須要圍上一圈玫瑰花,才能談論詩和遠方。

 


氪金機制也有,但基本還是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那時候能充得起黃鑽的,也多半是在線下可以呼風喚雨的大人物。所以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偷菜外掛,以及這些和那些遊戲有關的不能不說的故事:


每天放學衝回家搶,還和小姐妹鬧過彆扭因爲菜被偷了。後來我姨媽也加入了偷菜大軍,現在開心農場我我媽我姨媽賬號名列前茅。

搶車位第一個車是江南奧拓,第二個是雪佛蘭賽歐,之後弄到布加迪威龍就沒新鮮感了。還記得充了黃鑽以爲QQ空間遊戲就無敵了,結果這個還是紅鑽……每天有空就上線等着違停貼條。

(違停要罰款,行車不規範……)

爲了玩這些開了年費黃鑽,每天到農場領極速化肥,領了還不用,就一直攢着,和別人吹我自己有幾百袋極速化肥。

(大佬現身說法)

小時候有一陣,爸媽晚上出去看房子。我自己在發現他們倆走遠之後,穿着睡衣悄悄打開我爸的筆記本,還嘗試把一切恢復原樣。結果幾天之後,我爸用控制面板的系統日誌文件發現我晚上不睡覺偷菜,把我打了。

(在鬥爭中鍛鍊電腦使用能力)

買車停車賺金幣(現實生活裏停車是要收費的),賺金幣更新車去賺更多的金幣(現在我們也可以叫擴大再生產),周而復始,進行“原始積累”,當然,自己的車位也可以把別人的車貼條,賞金歸自己。我比較儒雅隨和,我一般都不貼別人的車。這些遊戲在手機上基本是純文字選項,流量用的很少,一個月30M足夠,快樂又滿足。


剛纔說了驚喜的一面,那麼什麼是失望的一面呢?


這失望大多來自於這些遊戲的純真不再。試看如今,QQ農場已經不再是田園牧歌式的綠意盎然,牧場也不是雞犬相聞、生機勃勃,而是充斥着不明所以的充值按鈕、活動按鈕,使整個界面嘈雜不堪。所種植的植物也漸漸脫離實際,令人難以再提起興趣。

 

許多年前,我最後一次離開QQ農場;直到現在,我的麥子依舊蔥綠可人——而我已經沒有種子了。

 



想必很多人和我一樣,充滿儀式感地點進去,失望地退出來。

 

其實,許多年前字斟句酌寫下的話也好,藏在倉庫裏沒有賣出去的麪粉雞蛋也罷,都是我們的“虛擬資產”的一部分。而通過大家的追憶,我們可以感覺到,虛擬資產和實物資產不一樣,它更多地和我們的情感相掛鉤。

 

而隨着互聯網世界的迅速發展,我們在這個新世界中所積累下的虛擬資產,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既有倫理學意義上的、對於虛擬資產帶來的情感價值的描述;也有法學意義上的、對於虛擬資產保護、註銷乃至繼承問題的探討。

 


虛擬資產的情感屬性,成爲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是這一次QQ註銷引發熱議的根源所在。並且,這種情感屬性也成爲我們許多儀式感的來源——時不時地看看自己以前寫下的東西,玩一玩曾經玩過的遊戲。這一份情感的承載也並非首見,只不過以往是紙墨,現在是數據而已。

 

虛擬資產不僅僅見證小情感,更見證大時代。我們在“求實故事”系列的開篇詞中,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同樣是互聯網洪荒時期的產物,BBS對於許多經歷過那一段時光的人來說,所意味的並不僅僅是一段舊時的情感,更意味着一羣人,一個特殊的、無可複製的時代。那是紙媒時代在互聯網的餘韻,更是新媒體時代的第一抹光。

 


所幸,他們的“虛擬資產”被我們以紙墨的方式留存下來。今天再看,你會很難感覺到它與一本傳統的散文集的區別,也很難把它與互聯網作品聯繫起來。因爲在那時,互聯網尚未孕育出其特有的文學邏輯。透過這些“虛擬資產”,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敘事的結束,和另一種敘事的開始

 


而我們身在其中的人,或許很難抱有這種歷史感去看待事物,或許要過很多年才能看出時代變遷的端倪。對我們來講,那些“虛擬資產”中累積下來的情感更顯真實。拿我自己來講,我本人的QQ空間日誌中,存放着不少諸如四季星空觀測、重要流星雨介紹以及《紅樓夢》研究之類的雜七雜八的文章。那都是我在初中和高中畢業的兩個暑假,一個字一個字敲下來的。那個時候比較沉迷於看星星和研究《紅樓夢》。現在看來,有的愛好久不提起了,有的還繼續堅持着。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的這些虛擬資產,大概等於房間一角蒙塵的吉他和漏氣的籃球吧。

 

但是,無可否認,這些小的情感碎片,所拼湊起來的就是最真實的生活軌跡;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軌跡加起來,就是時代變遷。所以,不論你是出於什麼考慮,選擇註銷或者不註銷自己的QQ號,要珍視你的過去,珍視身邊的人;他們無可避免地塑造着你的現在,你的將來。

 

讓我們回到文章開始的那一幕。



你點擊開自己的QQ空間,看到自己以前寫下的說說和日誌,以及評論區裏和老朋友們的互動;看到自己從前經營的農場和牧場,發現竟然還有人在線。你就會感覺到,一種具有強大魔力的東西在你耳邊低語着

 

這個東西,就叫做時間


圖:來自網絡

文:田嘀咕

編輯:咕啵啵 zccc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