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下「竹林七賢」裡面涉及到的「竹林」。可能第一反應是有七個賢人在竹林相會。實際上,在眾多文獻中以及出土的文物中並未有提到實際竹林的存在。按照後期不同學者的意見來看,竹林有的說來自於佛經(陳寅恪),有的推論可能有竹林的存在(王曉毅)。所以「竹林」這個說法存疑。我個人更偏向於,「竹林」代表的一種出世的意境。

另外,在看下七賢。實際上,歷史人物肯定與當時的政治背景有關係。七賢中就分成了不同的兩派。有的是支持曹魏政權,如嵇康。有的是支持司馬政權,比如山濤。阮籍精神上應該支持是曹魏,但是奈何司馬當政,所以裝瘋賣傻。所以,他們的政治派別決定了各自的歷史歸宿。

另外,說是七賢,但是有些人還是很難配得上「賢」。比如王戎,這個人雖然見識還可以,但是極度愛財,可以說是東方的葛朗臺。首先是壟斷磨坊行業用於聚斂財物。其次是小氣,他女兒結婚,他借了一些錢給女兒,女兒沒還錢的時候一直不給好臉色看。另外還有就是,他自己家裡種的李子很好喫,他擔心別人把種子偷走,所以都是去了種子賣。這種氣度的人,稱為賢人怕是名不副實。

如果說是最喜歡的,還是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嵇康有骨氣,有氣節,不像阮籍,被人嚇唬嚇唬就跑去做官了。


「竹林七賢」是魏晉風流名士的代表性人物,我都敬佩。但要說最喜歡誰,那就是阮咸了,儘管他的名氣好像不如其他六位顯耀。

看看關於阮鹹的幾個故事,瞭解了阮咸這個人,你也會喜歡他。

阮家是個有名望的大家族。因為貧富不均,這個家族以居住地中間的一條道路分隔形成了鮮明的兩個陣營。路北居者皆富有,路南居者多貧窮。化用趙樹理先生的順口溜很可說明這個家族貧富分化的狀況:「名士不名士,從北往南看。路北著錦衣,路南穿布衫。」阮咸和其叔叔阮籍都居住在路南,屬貧者流。七月七日,是晾曬秋冬衣物的時令。路北,樓宇屋檐間,錦被貂裘,綾羅綢緞,麗服華裝,於陽光下閃耀著晃眼的光芒;路南,房前屋後,偶有幾片暗淡的衣物寂寥於風日中。阮咸出門溜達了一圈,眼中風物大概也是令其心情不爽,就在自家院子裏豎起一根長大的竹竿,百尺竿頭高挑一條大棉褲。有客來訪,甚是不解其意。阮咸指指路北曬在太陽下的衣物,說:「我也免不了俗,沒面子,此物聊可抵擋一陣。」。

阮氏家族雖有貧富之分,但都好飲,且人人海量。這阮咸和侄子阮修關係不錯,很合得來。族人間時常聚聚,小酌從沒有,海喝是常事。有一天,阮氏家族又聚在一起搞大型聚會。高臺上阮咸彈琵琶,臺下一大片桌几酒席。看看族人來得差不多了,阮修就對阮咸說:「別彈了,咱開始喝吧。」好多人不樂意,說再聽阮咸彈會兒琵琶吧,不著急。這阮咸精通音律,擅彈琵琶,在當時的音樂界是數一數二的大腕兒。手指一揮,仙音絕倫。

直到大家的肚子都開始鳴不平了,看看這日頭真不早了,確實該開宴了。眾人對阮咸說:「別彈了,開喝吧。」阮咸顧視那幾甕成行排列的好酒,說:「還有高士未到,你們先開始,我彈完這一曲再喝,晚穀子不少出米。」於是彈的彈,聽的聽,喝的喝,看的看,一片紛亂。有幾個追星族小輩兒問阮咸:「您還等誰啊?什麼樣的高士?」阮咸抬頭看看日色,停止彈奏,說:「新來的門客。皆衣黑袍,大智若愚遠邁不羣,不與俗人相交遊。我昨於鄉間僻壤訪而得之,置酒與飲,皆海量也。」。

幾個追星族本想等阮咸家的門客到來後一起痛飲,但看著酒席間早已是杯盤狼藉,眾人早撤棄小酒杯,換了大碗大盆,個個如長鯨吸百川,也不願等阮咸家的門客了,抄傢伙喝起來。阮咸目睹此情景,酒癮也早按捺不住了,下了高臺,抹胳膊擼袖子,剛想痛飲,卻見自家眾門客一溜兒小跑過來了。

----卻是誰?一羣黑豬。阮咸眼睛一亮,大呼:「卿等何姍姍來遲也!識食物者為俊傑,無須多禮,但飲無妨!」倒一大盆酒,置於豬前,與羣豬抵顱共飲。偶爾怕拍豬頭,扯扯豬耳,贊一句:「卿等真海量也。」眾相視大笑,酒興倍添。迎杯送盞,碗去盆來,不一會兒阮咸與族人皆醉臥於地,眾門客搖搖晃晃揚長而去。一追星族指豬問阮咸:「這就是府上的門客?高,高士?」

阮咸答曰:「正是。」醉態之中,望門客影兒而作歌曰:「殘羹冷炙足為歡,日暖牆下自高眠。耳大不聞世間事,無憂無慮養天年。」

阮鹹的姑姑有個鮮卑族的小侍女,雖出身卑微,但風情萬種,姿色不凡。姑姑常帶著小侍女回孃家探親,一來二去,郎有情奴有意,阮咸就和這小侍女好上了。阮鹹的母親去世了,阮鹹的姑姑又帶著小侍女來弔喪。阮咸就請求姑姑留下侍女,成全了他們倆。他姑姑隨口就答應了。沒想到,姑姑走時居然瞞著阮咸又把小侍女帶走了。阮咸聽說後,那個急啊,騎上來弔喪的一個朋友的毛驢,連身上的孝服都顧不上脫,親自去追。不一會兒,倆人合騎著驢滿面歡喜回來了,阮咸跳下驢,對小侍女說:「除了你,誰也不配給我們阮家傳宗接代。我可不能把你弄丟了!」

阮咸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時號「妙達八音」,有「神解」之譽 ,在當時的音樂界無人能比。他發明瞭一種樂器,類似琵琶,彈起來美妙絕倫。後人以他的名字「阮咸」命名,現存於日本博物館。我貼圖如下。他的文學成就也是了不得。有文集一卷行世,元代尚存,後來散佚。關鍵還是這個人的人品好,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說他:「純潔質樸,節制慾望,萬事萬物都不能改變他的性格。」詩聖杜甫說他:「嗣宗諸子侄,早覺仲容賢」。(阮咸字仲容)

我輩太渺小了,說阮咸這樣的高人名士,咋說都不到位,各位還是看看他的傳記吧,一看你就佩服和喜歡他!


論魏晉風流人物,當推七賢。

七賢者:譙郡嵇康,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內向秀、沛國劉伶、陳留阮咸、琅邪王戎。

今個兒,我第八閑就來說說這七賢。

竹林七賢這個稱呼怎麼來的?

且看《晉書》為證: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嵇康

竹林七賢領頭羊是嵇康,字叔夜,本姓奚,所以說我們應該叫他奚康才對。不過這都不是問題,因為他家多了躲避恩怨,跑到嵇山旁邊住著,以山為姓。

嵇康:美男子,愛打鐵,清談高手,愛彈琴,喫五石散。

老婆曹魏宗室女,其實這並不是司馬家不喜歡他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他想做前朝忠臣。

迷弟:鍾會。

有一次嵇康和向秀在樹低下打鐵,打這打這,迷弟鍾會來了,嵇康視而不見,導致鍾會很尷尬,又抹不開面子。正準備走,嵇康問他你為啥來?又為啥走?鍾會於是怒懟,我聽到該聽的來的,見到了該見的走了。

至此迷弟變魔弟,到御上告他一狀,恰巧朝廷也想治他的罪,這麼一拍即合。

嵇康一命嗚呼。

著名時間:三千學子請命,登山遇鬼。

作品:《與山巨源絕交書》,《 廣陵散》,《 養生論》。

山濤

山濤,字巨源。

著名事件:和好基友嵇康絕裂,替好基友嵇康養兒子。

生活在權利交替之際的山濤無疑是痛苦的,後來在高平陵之變後,山濤出世做官。但是被摯友嵇康不理解。

阮籍

阮籍,字嗣宗。也是一個魏晉交替之際顯露頭角的名士。

愛好:喝酒,長嘯,

被動技能:青白眼,阮籍母死,嵇康他哥嵇喜來弔唁,觸發白眼功能。換嵇康來,觸發青眼功能,並附帶對酒高歌,挾琴吹簫。

著名言論: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一生浪蕩不羈,鄰居媳婦長得漂亮,天天喝醉了和人睡一塊,但是人家丈夫願意,也不懷疑他們倆有不正當關係。有人家閨女死了,不認識人兄弟父親,居然跑去哭喪,名士就是名士,這種生活我不懂。

最令人悲切的大概是他母親死的那個故事了。

阮咸

阮咸,字仲容,是阮籍的侄子。

愛好:彈琵琶(我們不一樣不一樣,你們彈琴,我彈琵琶)。

關注值:可以忽略不計,大概是七個人中最不受關注的。

著名事件:人種不可失。說的是他母親死了,他在服孝期間和姑母的鮮卑婢女搞上了,姑母準備回父家之前,本來是答應他把此女留給他,誰知道出爾反爾,又私自帶走了。阮咸騎著小毛驢,去追趕還說人種不可失,人種不可失。

向秀

向秀,字子期。

愛好:喜歡和嵇康一起打鐵。

劉伶

劉伶,字伯倫。

劉伶:醜男子,喜歡喝酒,有鹿車。

愛好:喜歡出去提著一壺酒,讓人拿著一個鏟子。(死便埋我)

王戎

王戎,字濬沖。與阮籍是忘年之交。出身「王與馬,共天下」的琅琊王氏。

王戎:神童早慧,為世人異焉。

以上七人,各有風采,或遺世獨立,或舉止浪蕩,但是最讓我為之感動的還是嵇康的兒子——嵇紹。

一句:勿洗嵇侍中血,讓人淚目。

不過在他們七人中,私以為劉伶最為可愛了。


魏晉時期的文人士大夫我都喜歡,因為他們在中國歷史上是最具文人風骨的時代。竹林七賢更是每個人都各有特點,他們生性率真,不隨俗就事。

非要選一個最喜歡的那非阮籍莫屬。他天真爛漫而又放蕩不羈,不依附權貴,我行我素,不裝模作樣。據說有一次阮籍跟一個朋友下棋,旁邊有人告訴他他母親去世了,朋友催促讓他趕緊去奔喪。阮籍卻坐著沒動,示意朋友下完這盤棋。旁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就去告訴了皇帝,說阮籍不孝,讓對阮籍使以刑。法。可當阮籍下完棋之後,他口吐鮮血。這就是真實的權利,他把痛苦總是裝在心裡。

君子要訥於言而敏於行!我們現在的人說的頭頭是道,但是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我們天天把孝道掛在嘴邊說給別人聽,動不動淚眼婆娑。其實這些都是為了給外人看,真正的孝道的人從來不說孝道,只是默默的去盡自己該盡的職責。

我有個表哥,兔脣,不善言談。我姨已是耄耋之年,他也五十多歲,身材瘦小。一天夜半,姨得疾病,人顫抖不止。家裡沒有就他一個,那時候村裡還沒有小車。他硬是拉著架子車翻山兩小時去縣城醫院,大夫說再晚來人就不行了。人都說他孝道,他只說我也不能看著她去死啊!


嵇康:

風骨俊逸,神若天人。

氣節高雅,不媚權貴。

通曉音律,絕塵棄俗。

擅長書法,飄灑恣肆。

丹青妙手,點睛成龍。

七賢居首,傲視羣龍。

可惜:

古今大才,性多疏狂,

剛烈不屈,必遭荼毒。

可嘆:

伏龍失志,生不逢時,

亂世極星,四十命隕。

可悲:

伏龍身死,天地悲悽,

乾坤變色,陰陽不分。


都不喜歡,不是不喜歡這幾個人,而是不喜歡那個時代,沒有那個上層勾心鬥角門閥林立階級固化道德淪喪的時代他們七個人本來沒那麼突出的,隨著他們被時代吞噬,中國迎來了「五胡亂華」的最黑暗的時刻。晉朝也淪為中國歷史上統一大帝國裏最大的笑柄(它甚至沒有一個君主是正常的),更可笑的是現代人完全沒有吸取教訓,找了個即使在娛樂圈大染缸裏渣男指數都算爆表的演員把這個帝國的奠基人又吹捧美化了一遍,竹林七賢的才藝和道德示範卻完全被忽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