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之賞

  明人小品有“懸畫月令”,今戲仿之,試作“賞畫月令”。追隨節氣時令的步調,體察自然風物的生息,一起翻古書、讀古詩、賞古畫,在古典中國的田園山水中尋找一處可以安心棲身的自在之地。

  成書於東晉的《華陽國志》記載:“雲南郡出孔雀,常以二月來翔,月餘而去。”也就是說,一千多年以前的這個時節,生活於雲南的人們,能看到孔雀飛翔而來,徘徊逗留一個多月的時間。而明代的一部百科全書《天中記》裏提到:“雄孔雀三年有小尾,五年成大尾,始春而生,三四月後復凋,與花萼相榮衰。”看來早春時節,人們除了可以注目於各色花木的次第綻放之外,適合觀賞的還有珍禽孔雀的翠毫金縷。

  宋 林椿 花木珍禽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孔雀自上古時期就成爲異國邦族用以進獻中原王朝的珍貴禮物。《周書》載“成王時,西方人獻孔雀。”方即戎的別名。《續漢書》說西南夷、西域條支國出孔雀。魏文帝曹丕特別鍾愛孔雀,於闐王進獻孔雀尾萬枚,文彩五色,遙望曜人眼目。《唐朝名畫錄》裏說,貞元中,新羅國進貢給唐王朝會跳舞的孔雀,唐德宗詔宮廷畫家邊鸞於玄武殿作畫,所畫孔雀一正一背,翠彩生動,金羽輝灼,若連清聲,宛應繁節。可惜此畫不傳,我們只能從宋代的宮廷畫家那裏領略大概。

  宋 崔白 枇杷孔雀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宮廷畫家以及宮體詩人的創作裏,孔雀之毛翎華彩與春天的繁花節序總是互相映襯。唐代詩人溫庭筠《偶題》:“孔雀眠高樹,櫻桃拂短檐。畫明金冉冉,箏語玉纖纖。細雨無妨燭,輕寒不隔簾。欲將紅錦緞,因夢寄江淹。”在高樹上棲息自眠的孔雀,檐下姿態搖曳的櫻桃,畫上金粉金沙堆出的富麗,箏聲似有若無傳來的柔聲,細雨輕寒中,溫庭筠營造出一個綺麗夢境。他想在這樣的夢裏把紅錦緞寄給江淹(傳說江淹夢到有人送錦緞給他,因而使文章增色),或許也想看看自己鍾愛的詩人對此良辰美景能有何等筆墨文采。

  明 呂紀 杏花孔雀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文學史上,孔雀還有個很獨特的貢獻。劉禹錫有一詩《和西川李尚書傷韋令孔雀及薛濤之什》:“玉兒已逐金環葬,翠羽先隨秋草萎。唯見芙蓉含曉露,數行紅淚滴清池。”這首詩的特別之處在於將孔雀和大唐最著名的女詩人薛濤聯繫在了一起。更巧合的是,白居易有一封寫給劉禹錫的書信,提到了詩篇中的“金環翠羽之句”,這封信作爲白居易的書法真跡被收入了《淳熙祕閣續帖》。後來的文學史家就是根據劉禹錫這首詩和白居易信中的時間考證出了薛濤的卒年。孔雀和薛濤,以一種奇妙的方式聯繫在了一起。

  劉禹錫詩題中的李尚書是指西川節度使李德裕,這首詩是爲應和李德裕所作的“傷韋令孔雀及薛濤”,可惜李詩不傳。而李德裕在使宅中見到的孔雀,他的九位前任節度使都看到過,也有不少詩人憐惜這隻孔雀,相互寫詩唱和,武元衡、韓愈、白居易、王建都有詩傳世。但如果愛惜羽毛的孔雀知道它在詩人們眼中的形象是“難收帶泥翅”“美人傷蕙心”“放歸飛不得”“隔絕抱長思”“舉頭聞舊曲,顧尾惜殘金”,應該會覺得悲哀吧。畢竟在韋皋長達二十多年的鎮蜀生涯中,這隻孔雀享受着和宮廷裏無異的待遇。韋皋聯合南詔,抗擊吐蕃,屢以邊功加封。南詔在貞元十年(794)派出使團,向唐德宗獻《南詔奉聖樂》,表明歸附之心,這也是韋皋的政績之一。養在韋皋宅中的孔雀,很可能也是南詔進獻的。孔雀是承平時代的象徵,同時也是見證。

  明 仇英《漢宮春曉》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末詩人皮日休有一首《病孔雀》,雖然不是寫韋宅的孔雀,但似乎比他前代那些感傷時事的人們更懂得孔雀的體面和尊嚴:

  煙花雖媚思沉冥,猶自擡頭護翠翎。

  強聽紫簫如欲舞,困眠紅樹似依屏。

  因思桂蠹傷肌骨,爲憶松鶴損性靈。

  盡日春風吹不起,鈿毫金縷一星星。

  病孔雀仍然美好。煙花媚眼,翠翎堪護。紫簫聲中,歌舞猶在。孔雀眠時,仍倚紅樹。有所思,有所憶,有所傷,有所損,然而這是因爲它有肌骨,有性靈。這樣毫縷畢現的刻畫,才經得起品讀。皮日休也真不愧是魯迅眼中“一塌糊塗的泥塘裏的光彩和鋒芒。”由此不禁想到另一位美人,以及病中的她那閃着光的自傲和自尊。

  明 邊文進 孔雀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紅樓夢》裏賈母賞了寶玉一件金翠輝煌、碧彩閃灼的氅衣,材料不一般,是俄羅斯國拿孔雀毛拈了線織的雀金呢。其實用孔雀毛做外套,中國很早就有。南齊太子蕭長懋織孔雀毛爲裘,光彩金翠,此事見載於《南齊書》。反正就是這樣的好東西,當天就被寶玉不留神燒了個指頂大的眼。後來的文字就是滴不盡的相思血淚了。當天晚上,病中的晴雯將衣服裏子拆開,用茶杯口大的一個竹弓釘牢在背面,再將破口四邊用金刀颳得鬆鬆的,然後用針紉了兩條,分出經緯,拿孔雀金線像界線似的界密了,最後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絨毛來。麝月說,孔雀金線現成的,不過會界線的,除了晴雯,再無一人。

  《幽夢影》:“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可惜物的知己,大多爲男子,提到女子的僅有兩句,荔枝以太真爲知己,琵琶以明妃爲知己。現在似乎可以續上一筆,孔雀以薛濤、晴雯爲知己。

  作者簡介:

  泊櫟,居家型學者,主業從事藝術史視野下的中國古典文獻研究,業餘觀察歷史長河中的南北半球風物變遷。

  “賞畫月令”

  「節氣之賞」

  欄目策劃:三聯·CREATIVE

  責任編輯:牛牛

  微信排版:王小懶

  簡單三步,點亮星標

  就能第一時間看到推送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