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毛櫸本是一種落葉觀賞植物和材用樹,既沒有名貴的價值,也沒有特殊的用途,倒是其果實很受一些小型哺乳動物的喜愛。但是,在武器裝備領域,山毛櫸的名頭可是相當響亮。

這種響亮名聲的來源,一方面來自其卓越的戰鬥性能,並被網友譽為:全世界最努力的導彈。

「山毛櫸」屬俄羅斯第三代防空導彈系統,美國代號SA-11,北約稱「牛虻」。導彈採用筒式發射,戰車運輸裝載,可同時打擊幾十個目標,攔截距離可達200公里,能夠在高強度電子對抗環境下為己方提供可靠的對空防禦。因此,蘇/俄裝備該系統及其改進型長達30餘年,至今仍是野戰防空的骨幹力量。

除俄羅斯外的其他很多國家也有裝備,並廣泛參加了諸多戰爭,比如海灣戰爭、中東戰爭。敘利亞軍隊也得到俄羅斯援助的多套「山毛櫸」導彈,在對抗美、英、法、以的武裝干涉、保衛主權空域中發揮了作用。

在2018年4月14日,敘利亞軍隊在對抗美英法聯軍巡航導彈的作戰中,一枚山毛櫸M2E導彈進行了4次變軌(仍不確定),並最終將其擊落。這枚英勇的「山毛櫸導彈」被網友譽為:全世界最努力的導彈。當時也曾引髮網上熱議。

另一方面是由於一場特殊的國際事件。

2014年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航班客機從荷蘭飛往馬來西亞途中,在靠近俄羅斯邊界、烏克蘭領空內約10000米高度,遭到一枚毛櫸導彈的攻擊,最終空中解體、墜毀,機上283名乘客和15名機組成員全部遇難。

根據國際聯合調查組(JIT)公佈的最新調查結果,擊落馬航MH17客機的山毛櫸導彈來自駐紮在俄羅斯庫斯克(Kursk)的俄軍第53防空導彈旅。

但俄羅斯則直指烏克蘭軍隊纔是罪魁禍首。俄方表示追蹤到擊落馬航MH17班機的9K37「山毛櫸」導彈編號為8868720,這枚導彈當時依然在烏克蘭軍隊手中。

由於雙方各執一詞,因此事情的真相仍是一團迷霧。

但無論如何,雙方都已確認擊落馬航客機的導彈就是「山毛櫸」無疑。

說起來,歷史上擊落民航客機而聞名的「客機殺手」並不止「山毛櫸」一例,美製「標準」艦空導彈似乎風頭更勝。

1978年4月20日,大韓航空KAL902航班從巴黎起飛經過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加油後飛往漢城,結果這架波音707-320客機因為磁羅經失靈,偏航飛入了戒備森嚴的蘇聯摩爾曼斯克市附近,被起飛攔截的蘇-15截擊機使用空空導彈擊傷,最終在雪地迫降成功,乘客2亡13傷。

1983年9月1日,大韓航空KAL007航班從紐約返回漢城,這架波音747-200客機因偏航闖入庫頁島上空,被一架蘇聯防空軍的蘇-15TM型截擊機發射的2枚紅外空空導彈擊中後墜毀,269人無一生還。

1988年7月3日,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巡洋艦在霍爾木茲海峽航行時與伊朗炮艇交火,雷達發現一家飛機接近,隨即使用標準導彈將其擊落。事後才發現這是一架伊朗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車」飛機,機上近30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生還。儘管國際民航組織指責美國沒有顧忌戰區民航交通安全,但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布希堅決拒絕道歉,至今美國政府對此事沒有表示過遺憾或者進行道歉。

1996年7月17日,美國環球航空飛往法國巴黎的TWA800班機,在起飛後約12分鐘在大西洋上空爆炸解體,墜入海中,機上212名乘客及18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美當局調查了4年,於2000年8月23日公佈的最後報告顯示,墜機原因是油箱爆炸。儘管FBI介入調查16個月後宣佈沒有證據表明這是恐怖襲擊,並停止調查。但非常湊巧的是當時美國海軍正在失事海域進行海軍演習,空難目擊者也堅持認為看到了導彈。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發射的「標準2」導彈被認為是TWA800客機悲劇的元兇。

2001年10月4日,俄羅斯西伯利亞航空公司的一架圖-154客機在飛經裏海上空時,被烏克蘭軍隊演習中發射的一枚S-200導彈擊中,66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歡迎留言點評,別忘了點關注哦~


「山毛櫸」是一種植物,在我國稱為「水青岡樹」,屬落葉喬木。而「山毛櫸導彈」則是俄羅斯以此樹命名的一款防空導彈,美國稱為AS—11(薩姆—11),北約稱為「牛虻」,俄軍稱為9K37「山毛櫸」。

「山毛櫸」是俄軍以植物命名的唯一一款防空導彈,這在俄軍防空導彈命名中是個另類,通常俄羅斯把戰略導彈用植物命名,如「白楊」系列戰略核導彈等。此款導彈的前身是俄2K12「立方體」,(AS—6「薩姆6」),曾在1990年北約入侵南斯拉夫的戰鬥中擊落美軍F117隱形戰機,名聲大振。山毛櫸在俄軍的防空體系中屬於中近程防空導彈,具有打擊飛機和巡航導彈能力,也用於對付美國的反幅射導彈,同時也具有對地攻擊性能,屬於俄羅斯第三代防空導彈,和S300,「通古斯卡」M1導彈齊名。而將「山毛櫸」和民航客機「殺手」聯繫在一起,是因為2014年7月17日,一架馬來西亞民航客機(MH17)在烏克蘭東部一萬米高空遭到一枚防空導彈擊落,使機上包括機組在內的298名乘客全部遇難,此後,烏克蘭,俄羅斯,美國及東烏民間武裝互相指責對方擊落了克機,而此事件的空難調查委員會也只給出了,擊落馬航客機的兇手是俄羅斯製造的導彈,也就是「山毛櫸」,並沒有指出哪一方擊落了飛機。此後,又是多次調查,又是相互指責,馬來西亞責問烏克蘭,烏克蘭指責東烏親俄羅斯的民間武裝擊落了客機,美國奧巴馬政府指責俄羅斯,俄羅斯指責烏克蘭……,到現今也沒個定論。而被人操控的「山毛櫸」也躺槍,成了「民航客機的殺手」,而「山毛櫸」研發的目的並不是針對客機,武器是人類研製出來對抗人類的工具,殺人者恰恰是人類自己而非武器,而298名冤魂只是各方利益的犧牲品而已。

謝謝邀請。

我覺得山毛櫸被稱為客機殺手有點冤。目前已知二戰後被擊落的客機61架次,山毛櫸只擊落一次。其餘60次,有飛機擊落52次,薩姆7肩抗式導彈擊落3次,薩姆11(S200)擊落一次,標準2擊落1次,高射炮擊落1次,迫擊炮1次(滑行中,擊傷)。

這些擊落中,標準2、山毛櫸和S200都號稱是誤擊,其他則是有意為之。幾個導彈都有誤擊的記錄,我真不明白為什麼山毛櫸被稱為客機殺手,而標準2和S200卻不是。

我認為,這個多半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反面宣傳,雖然山毛櫸不是很好的防空導彈,但是被冠名客機殺手,那就絕對臭大街了。


山毛櫸防空導彈系統是由俄羅斯研製的中近程防空武器,也可對25公里內的地面目標發動攻擊。此導彈最大的亮點是:發射升空後,會根據目標的位置而自行改變飛行軌跡。伊朗、伊拉克、敘利亞曾配有該型號導彈。它最大的戰果是曾擊落美國的F117隱型轟炸機。至於擊落沒有隱身性能、飛行速度緩慢、飛行高度有限的大型客機來說,真是張飛喫豆芽——小菜一碟。


山毛櫸,克里米西這兩個熟悉的名字放到一起,不經讓人想起在烏克蘭和俄羅斯交界處發生的空難;2014年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公的MH17航班就是在此擊落,造成280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事件發生後,俄羅斯和烏克蘭相互指責是對方所為,但最終結果無論是烏克蘭,還是俄羅斯所為,但可以確定的是,客機是被一種叫做「山毛櫸「的蘇制防空系統打下來的,一時間,山毛櫸成了名副其實的「客機殺手「!(謝邀請)


山毛櫸何止是客機殺手,只不過是客機沒有防範裝置而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