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5000年起源地在哪裡?

我們的教科書和正式文獻,都是說,中華文明五千年。從近代以來都這樣講,但外國的媒體和學者對此結論卻異常謹慎,甚至懷疑,否定!探索中華文明起源,不僅是學術問題,也是關乎民族尊嚴的政治問題。

首先對於文明形成的定義,對於文明形成的標誌,我們與西方有差異。西方認為有三大要素

1.城邦的形成。2文字。3青銅器的製作與使用。

「文明」,英語為civilization,指的是同時具備文字、青銅器和城市國家三大要素,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對此我們認為用三大要素來衡量整個人類歷史有失公允。進而提出我們自己的文明觀。

1.社會組織形式的國家化;

2.形成中心城市或城邦。具有一定數量的人口。

3.與國家化適應的宗教或意識形態傳統。

4.一定的生產力。在原始農業和手工業方面有質的突破。

5.原始的具有初級文字功能的符號。

從考古發掘情況看,良渚文化形成良渚文明距今5000年!作為中華文明形成的一大源頭,是有深厚的充分的歷史文化基礎的:

1.良渚文化的延續性。

大家承認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距今4300年。我們高興地看到,距今7000年——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浙江嘉興)和距今6000——距今5300年的崧澤文化(上海),為良渚文化奠定基礎,良渚文化一開始就達到一個很高的文明形態(圖1)。

那麼,良渚文明到底達到怎樣的高度。一句話達到國家文明形態。從以下幾個要素來理解!

一,出現都城。而且其規模相當大(圖2)。三重城垣,宮城0.4,內城3,外城6.3平方公里。

二,階級分化森嚴。有王,有大臣,有公社成員。出土貴族墓有大量的玉器,有保存完好的棺槨組合(圖3)。

三,具有規模大時間長範圍廣的國家組織與人員調動力量。良渚位於江南水鄉,主要交通依憑水路舟楫。僅王城內河河道就達到30公里。僅我們看到的山前護坡河道就達7公里——圖4中的黃色部分!發掘了碳化的稻穀達26萬斤。

四,不得不說的是,良渚也出現了早期文字的雛形——反覆出現的刻畫符號(圖5)!

五,國家意識形態也鮮明地存在——以玉為媒介為實體表現的各類玉器出現以及玉器上的王者符號。玉禮器體系完備,玉琮,玉壁,玉鉞玉璜,玉環等,各種玉佩飾。製作精良。(圖6)

六,手工業相當發達。器物極為精美(圖7)。

為了完成這一重大課題,良渚博物院受浙江省委託,特請曾我國陳列設計20次十大精品獎獲者杭州正野公司的徐徵野先生(圖8)擔綱展陳設計與施工!展廳光線明亮而不刺眼柔和舒適,版面色調搭配典雅華貴,文字玉潤博洽。整個展廳就是一件典雅高貴的藝術品!在這次陳列中,第一次採用了一次時空穿越(圖9),古代的特大木柱子是黃色的在考古隊員的手中都碳化了

將良渚文化出土的動植物遺物進行了歸納整理,條理化的展出,以幫助觀眾更全面理解當時自然環境。

在博物院的臨展廳,我們瀏覽了良渚發掘的里程及世界的關注!

用陳列語言將學術成果與文物內涵,謹嚴清晰的展示在人們面前。我們在賞心悅目地觀賞中,對良渚文化作為中華文明一大源頭的崇高地位有了深刻的理解與把握!

我們在展覽的每個細節,都可以感受到一個文物策展人和藝術大家綿醇的文化自信與拳拳的家國情懷。

我個人認為,在目前狀況下,良渚文明聊可視為中華文明一大源頭。同時我們對仰韶文化廟底溝型的河南廟底溝文化,陝西楊官寨文化,對石峁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也應該予以全方位的研究與展示。

我們也期待徐徵野先生能給予北方文明以更高度重視,採用更為先進的展示理念與手法。


中華文明五千年,良渚文化自然當的起其源頭一說!

良渚文化是我國重要的史前文明,主要集中在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地區,其年代距今約5300年—4000年,是一個延誤了近千年的文明!

不少歷史學家稱:「中華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可見,良渚遺址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在良渚文化時期,稻作農業已經相當發達,手工業趨於專業化,制玉技術尤為發達,且在良渚遺址中,出土了「世界上第一片絲綢」!

在良渚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其中玉製品則是獨佔百分之九十以上,大量玉器的出土表明,良渚文化時期,財富和權力已經開始向少數人集中!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階級已經開始產生,權力有了劃分,眾多大型禮制玉器的出現,也標誌著良渚文化拉開了中國禮制社會的序幕!

且在良渚文化的一些陶器、玉器上已出現了為數不少的單個或成組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劃符號,學者們稱之為「原始文字」。

而文字則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這表明,良渚文化其實是一個十分成熟且文明的社會

因此,考古界普遍認為,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源頭!

當然了,良渚文化並非是中華文明的唯一源頭,而是華夏文明的眾多源頭之一!並且是很重要的源頭之一!

自古以來,華夏大地上各文明交相輝映,遍地開花,除了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龍山文化,仰韶文化等等,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流!

因此,良渚文化在中華文化的發展中,其實是佔有重要地位的,就連深處西北的陶寺遺址,石峁遺址中,都有大量良渚文化的玉器出土!

可見當時良渚文化在華夏大地上各部落間的影響力是十分強大的!

《鶡冠子》就有記載說「成鳩氏之國……兵強,世不可奪」,實際上就是說良渚文化集團的武力強大,天下無敵。

因此,說良渚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其實是沒有問題的,但有一點就是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就是多元一體!

因此,嚴格來說,良渚文化只是華夏文化眾多源流的其中之一,相比較而言,就是很重要的那種!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期待您的關注,十分感謝!


中華文明的內涵要包含現今考古發現的所有文化發現。因為現在我們所說的中華文明所囊括的內容就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融合而形成的。這也恰好是我們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原因。

追溯歷史起源是為了回答我們自我認知的需要。「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先不說從人類學和生物學角度所取得的成果。只說人類活動的遺跡的發現已經到了幾十萬年前。

我個人不贊同人類文明標準的唯一性。所以在這裡講的只是就是論事。個人覺得,一個人類族羣是否已具備「文明」需要看這幾點:一是是否有語言。這是內部溝通的需要,是傳承族羣歷史的需要。二是是否形成聚落?「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不可把「城市」作為判斷聚落的唯一標準。因為還有很多的人類的生活是遷徙的。三是是否已經產生了藝術和審美,並且圍繞藝術和審美髮展出相應的技術。四是形成族羣特性並有效的傳續。比如說飲食習慣,藝術表現風格的確認。具備了這些,就應該說該人類已經進入文明時代。

文字只是語言的延伸。青銅器的使用也只是結合生活環境的技術提升。

西方為什麼一直在推動這樣一個「標準」?其中隱藏的骨子裡的傲慢表露無遺。這是種族主義的自然流露。因為按照這個「標準」,白人就天生應該是勝利者,應該處在「生物鏈」的最頂端。

有點扯遠了。說回中華文明的緣起。眾所周知的是一個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是需要時間的。也就是說人類在成長的時候要有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和較為充裕和完整的自然資源。雖說人類最大的能力就是改造自然為我所用。但生產力是一個很大的制約。自然中存在著不同的環境類型,也相應的誕生了不同的文明類型。以兩河,古印度以及中國為代表農耕文明,以「古希臘」、「古埃及」為代表的地中海「貿易、劫掠」的海洋文明以及現在還沒太多的草原、叢林畋獵文明。種種不一而足。

中華文明主體上來講是以農耕為主的。那麼水,土地以及防禦周圍侵擾就成了主要問題。那麼什麼樣的地方纔適合這樣的文明發展呢?應該是有大片平整的土地,適當的水,周邊有天然的屏障可以防止外敵侵擾。另外還要具備適宜的天氣。從這個角度上講,四川盆地,關中盆地(黃土高原),漢中盆地,晉中盆地,是比較適合的。但是由於四川盆地又過於封閉,不利於文明之間的交流。其他地方要麼水太多,要麼山太多。要麼季節氣侯惡劣。都無法承載文明的持續成長。所以,中華文明發源於黃土高原是有很大的機會的。近些年的考古研究也在不斷地為此提供證據。


中華民族之所以叫中華民族,他是一個多元包容的文明,也是兼容並包,多民族和文化的集合。

如同一條大河,源頭有許多支流,中華民族來源於很多民族,吸收了各個民族與文化,最後形成中華民族。有一個龍的形成的說法,說黃帝與炎帝在結盟時,為了兼容,把各自民族的圖騰組合在一起,蛇身,魚鱗,狗瓜,鹿角等的一部分形成新的物種,就是龍。

良諸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有很多獨特與閃光之處,算擔當之一吧。


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源頭在哪裡?良渚文化可擔當

謝謝邀答

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源頭就中國代是敬拜的,我古書讀的不多,總想找這方面的證據,大禹桑林禱雨,佐傳也記有人們對神的認識,知道神不是愛所有的人,還有東海不雨的故事。

歷史上,以神話傳說來敘述本民族起源的,乃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爭戰總要先誓師,敬拜神以示替天行道。

中華五牛牛文明,總是沒仁義道德為本,易經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何止這些,只是想一句說一句,孝經,道德經,都是以道德,忠義為中心,孝經實質也是敬拜神的。

中國的道德總體發展,是以佛儒道為中心,成為一個道德體系,就是「十義",這和聖經的義是相付的,只是還差一點,那就是敬拜神,和愛人如己。

總而言之,中國能有五千年文明,就是因為中國有一個優秀的傳統道德,是神所喜悅的。

我想與從什麼地方關係不大,良渚文化,也應該包括在「十義」之中。


中外文明的屬相大相徑庭:華夏屬「土」,默默長埋塵土;外域屬「石」,錚錚裸露天地。真正意義考古,聞所未聞發現,感心動懷歲月,好生奇怪,國人說了不算,話語權卻在西方。甲骨文發現不過百來年,而湖南稻穀、河南骨笛、紅山遺存、以及江南河姆渡、菘澤、良渚諸地文化,跨越江河流域,逾時八九千年。此或表明兩大猜想:其一,先民們頻仍遷徙於天災人禍,南北東西,泥土無痕,難有固定不變源頭,以及所謂發祥地發源地;其二,不必拘泥西人鼓吹石料「屬性」,堅持筆畫符號、象形文字的思想價值。


中華文明淵遠流長,經過幾時年考古發崛,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發現眾多古人類生活遺跡,證明中華民族起源是多元化,經過戰爭融合進入到王朝時代。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南方發展進化出稻作文明,有一萬多年以上歷史。北方旱地農業以粟,黍種植業為主也有八九千年以上歷史。距今5500年遼寧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發現中國最早史前女神廟,積石冢,規格等級不一,向我們展示了紅山古國文明的曙光。山西陶寺遺址有古城,王宮和觀測臺,規模有十二個故宮大。陝西神木石峁遺址有規模宏大防禦齊全的石牆已進入銅石並用時代。距今5300年-4300年良渚古國規模宏大,三星堆文明距今5000一3000牟年,當古埃及,兩河流域,古印度文明蹣跚起步的時侯,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文化也跨過文明門坎,進入古國時代。在四千多年前,黃河流域文明後來者居上,成為中華文明發展的主流,從夏代起開始進入王朝時代。良渚文明延續了上千年後突然消失了,但良渚的文化和基固還是融入到其他文明中。良渚玉文化精美絕倫遠運高處同期和以後的文明,玉琮外圓內方,外觀精美。其傳插範圍北山車,山西,江西,南至福建和廣東,北方陶寺和石峁也有影響,說明良渚文明已融入其他之明之中,是中華文明源頭之一。


目前考古發現,中國賈湖文字已經在九千年到七千年前出現了,說明已經進入了文明時代。那時候的文字一二八等文字現在還在使用。

文明首先要有文字表達清楚明白叫——文明,這就是定義。

離開了文字,文明就不存在。

大家都說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只有中國了。

為什麼只有中國了?中國和別的文明古國有哪些不一樣嗎?

對比以後就明白了什麼叫文明。

國際上認同文明的三個條件:1,城市遺址不存在了嗎?答案不是。2,是他們的文字不存在了嗎?答案也不是。3,是他們的宗教信仰不存在了嗎?答案還不是。

上面的條件各個古國都存在,為什麼說他們的古代文明失落了?只有中國文明還存在呢?

只有一個答案就是三個依據 不正確。

正確的答案就是: 他們的古老文字現在沒人使用了,文不明瞭。只有中國的古老文字還在使用。

他們失落文明的原因就是文字已經看不懂看不明白了。中國的文字還能看懂看明白。這就是 區別。

中國文化的根就是文字的使用。離開了這個根文明不存在了,文化不存在了。

原始和文明是兩個大家認為相反詞意。如果,在原始大森林裡有人迷失了方向,那麼他就很難走出去了。但是,有一個符號出現在他的面前,上面有個↑箭頭指出方向,如果能明白他就會得救。原始和文明就從這裡分開了。那個有↑就是象形文字。沒有字的是原始森林,有了文字就能看明白出去方向。

人與高級動物比,人本身就是高級動物。智能接近人的猩猩,還是海豚人和它們比,人有文字,它們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物記錄下來,把世世代代的經驗記錄下來,傳給後代,而別的動物不能。

人和動物的腦子記憶有侷限,不可以記很多的事情。

人使用了文字記錄,可以幫助記錄更多的東西。一個人靠人腦一生學習,能夠掌握的學科幾種就很了不起了。一生拿到幾個博士就不簡單。而學科有幾十種,靠腦子記是不可能的。文字在這方面使人腦增加了幾十倍,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翻閱。這就是他們的區別。

人和動物的區別不能用道德來衡量。原始人也是人,他們為了爭奪食物打的你死我活,遠古的原始人連個遮羞布都沒有,還談何道德廉恥。

中國字文明在於指向明確,馬字讓人看了就是馬這個動物。鳥看了就是鳥這個動物。不會把鳥看成馬。不會馬字看成鳥。這就是文明。如果兩個字看了分不清,就是文不明,就會出現混亂,是非不分,指鹿為馬。特別是在法律法規方面,容易造成怎麼解釋都可以,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說你不是 你就不是,是也不是的混亂局面。造成文字獄的悲劇。

金屬沒有文字不是文明,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三星堆的銅疙瘩,誰能說說是誰鑄造的,到現在也不明。城市遺址也不是文明,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過。有人強求有國家的出現就是文明。這是不講理的說法。國家是什麼?是一個組羣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的集體社會。如果沒有文字就不是文明。像這樣的社會有很多,像螞蟻,蜜蜂。能說它們文明嗎?它們文在哪裡?怎麼明?文明重點是,文,要明。不是城市明,不是國家明,不是銅器明,也不是石器明,而是文明。強調的是文。

就拿繪畫來說中西方也有區別。

東西方的繪畫就不是在一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的畫是水墨畫。而西方的畫是油彩畫。

油彩畫和水墨畫比,一個是西方畫比較細膩,精準,認真關注每一個微小變化。

從他們的油畫,就可以觀察到,他們認真的做事態度和一絲不苟。

他們發明的油畫可以隨時反覆修改。他們的油畫可以描繪出很小的細節。

而中國的畫是水墨畫就無法修改,必須要胸有成竹一氣呵成。中國畫注重雲裏霧裡,朦朦朧朧,隱隱約約,含含糊糊,似是而非。看的人也只有難得糊塗了。就像有的人說話說一半留一半,讓你去悟另一半,體現了中庸之道。如果,是領導說的話就是害怕負責任。

西方的油畫可以畫出來一樣的作品,因為他可以修改。

中國畫就無法畫出來一樣的畫,因為無法修改。

中國的文明文化什麼都沒有中斷。什麼是古文化?什麼是現代文化?古代的文字化信息是古文化,現代的文字化信息是現代文化。

一個國家的發展速度要看這個國家的文化普及程度。

————就是文字化的使用。

中國文化和文明能夠生存下來不斷代是因為,中國人的聰明智慧保存了中國的文化連綿不斷發揚光大。

這就是世界上只有中國人,使用了能夠輕便的,把文字信息隨意攜帶的工具——甲骨和竹簡。

首先,甲骨和竹簡的存儲比石頭和泥土的存儲方便。

其次,重量輕,容易攜帶。

再則,就是可以摺疊,信息存儲空間大。

還有就是可以長期保存,用的時候可以隨時展開閱讀使用。

以上優點使中國文化能夠在戰亂年代隨身攜帶,就算背井離鄉也可以有人傳承。

而使用石頭和泥土,作為承載文化信息工具的人,就沒有那麼方便了,戰亂到了被迫背井離鄉無法攜帶,經過幾代異地生活,原地使用的文字已經不認識了,文已經看不明白了,就消亡了。

造成大規模戰爭因素,都是在文化信息傳遞比較方便的時期,這樣可以及時聚集大量人員投入戰爭。中國的三國演義就很能說明問題。

中國文明的功勞應該在有水的地方,那裡有龜甲和竹子,是它們讓文字流傳千古,保持文明。

原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