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這次獲茅獎應當沒什麼問題。《應物兄》應當說下功夫了。但小說並不是下功夫了,就可以寫好。一是這個長篇太長,像頭被吹氣膨脹豬,拖沓,囉嗦,重複,80萬字砍掉一半或許更精彩一點。二是結構鬆散,整個小說是想到哪寫哪,寫到哪寫到哪,像村夫漫水澆灌,流到哪算哪。三是掉書袋過於炫所謂國學常識,讀來令人生厭。四是整部小說像是一次語言狂歡,言之無物,狂歡之後,一片狼籍。五是人物塑造一般,看不到人物靈魂的煎熬和掙扎,有點是耍點小聰明,小智慧,小手腕。六最重要是被作者津津樂道的儒學,恰恰是阻擋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思想糟粕。


<應物兄>是作家李洱用了13年時間創作的一部長達90萬字的長篇小說,這部包羅萬象、百科全書式的小說,以細緻入微的情節密集,廣泛的知識點,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辨以及立體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了30年來幾代知識分子的生活經歷、精神軌跡。最終構成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用縝密的文字講述宏大主題,從容不迫地編織流水般的敘事。對逝去歲月的回望和反思,使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和思考。並以此來吸引讀者。

所以我也認為 今年最有可能入選矛盾文學獎的作品是<應物兄>。

<應物兄>入選茅盾文學獎的理由:

該書在2018年末獲得較高的人氣,和廣大讀者的認可,如:

<收穫>雜誌最佳作品排行榜第一名。

<揚子江評論>年度文學排行榜第一名。

<當代>長篇小說最佳作品。

新浪網十大好書之一。

這充分說明該書在廣大讀者中受歡迎的程度,讀者喜歡的程度也就是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基礎。


正在看應物兄,體會甚深。知識分子的影子大多藏在心裡,就像應物兄在肚子裏說話一樣,所以大多沒有真正的知心人,多有唐宋文人墨客之感,所以,以知識分子的角度來看,不難找到自己的影子。


韓少功是一位在小說創作上執著探索、德藝雙馨、成就斐然的大家。馬橋詞典、日夜書均入圍茅獎候選,今年修改過程再也不能錯過了。不能再留下遺憾了。


謝邀!不好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