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5804_1744065439160809_2991360847177201746_n.jpg  
 
还以为看第二遍的时候会稍微免疫一点,谁知道该哭的画面一出来,那眼泪还是会给他自动的流下来耶,我的眼睛你也太自己自己了吧。
 
在讲这部电影之前,先让我耽误一点篇幅,把画面倒转回今年1月中,那时正在计划爬完同礼部落后顺道来个花东小旅行的我,一直在为找不到港口部落附近的住宿点而烦恼,几天后突然在网路上发现有一间咖啡店可以住宿,这间咖啡店就是「MIMA'AN弥漫」,也就是前几年在爬阿朗壹古道回程时造访过的升火工作室,于是马上传讯息订了一晚的住宿。
 
前一天下山后先在花莲市住一晚,晚上骑著机车到了阿之宝的新家,在二楼的角落里发现了一部纪录片,不,应该说是它吸引著我走过去,这部纪录片就是「海稻米的愿望」,当下看到的时候心中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去年底曾经在Pulima艺术节展上看过米粑流的影片,当时对于阿美族的米粑流精神及舒米‧如妮这个名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承认是因为跟舒米恩的名字很像),没想到竟然有拍成纪录片,然后看到导演勒嘎‧舒米的名字,心想不会这么巧吧,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故事的主角就在我明天要去住的地方。
 
隔天坐公车到弥漫咖啡,见到了勒嘎及舒米姐,但由于只待一晚,而且本人害羞内向,所以只在晚上跟勒嘎简单聊了一些,从简短的谈话内容中,已深深体会到他们守护土地的意念,而那次跟舒米姐只是短暂地问候而已,隔天起床时她已出门工作,我也继续行程前往静浦,于是没有见到面,后来在原民台的「SPI’向前走」节目录影时,听完舒米姐的演讲后,才更深一层了解她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以上就是我跟舒米姐母子俩认识的过程。到达港口的那天下午,我骑著从弥漫借来的淑女车,沿著台11线一路往南骑,出发时已近傍晚,并没有骑多远,就骑到新长虹桥上而已,但一路上也去了港口国小、港口部落、聚会所等地方,一路上虽然只遇到几个小朋友,不过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在那两天应该都有到过。其实我要讲的就是,因为实际踏在那片土地上,遇见过那边的人,所以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感受或许会更深一点。
 
好的,该来开始聊一下电影了,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这是一部蛮好哭的电影了,电影一开头就秀出大概是「部分剧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剧中人物、姓名等皆为虚构」的字幕,其实我认为应该是「剧中人物、姓名虽为虚构,但这部电影就是真实事件」,土地被炒作贩卖恣意开发是真实的,隔代教养是真实的,新闻综艺化是真实的,政府部门互踢皮球是真实的,医疗资源不足是真实的,怪手毁坏农田是真实的,但也不要忘记,大海及海稻田的美丽是真实的,部落的人情味跟互助合作是真实的,守护土地的决心是真实的,我是Pangcah的认同感也是真实的。电影的剧情并不复杂,但由于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真实事件,才会如此的感动人心。
 
这部电影也放了很多梗进去,有诙谐的、政治的、时事的,让观众在擦眼泪的空档还可以稍微放松思考一下,在这么多的梗当中有些是非常直白明显的,但有些却是一闪而逝,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甚至还需要看个两三遍才会发现的,关于这些,我把我发现到的整理出来列在后面的延伸阅读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稍后再看,大家也可以提供我没发现的唷。
 
好,先来岔题谈一下这部电影的配乐,配乐是由出身台东都兰部落阿美族鬼才偶像歌手舒米恩所制作的,他替电影创作了全新的主题曲及片尾曲,两首歌的风格迥然不同,但一样动听,其余在电影中使用到的除了舒米恩的之外,还有女主角阿洛的歌曲,虽然有些歌曲在之前他们出的专辑及演唱会上都听过了,但这次搭配上画面,带给我的又是另外一种不同的感动,听到哈旺大哥跟小朋友合唱两种版本的德纳斯(沾酱歌),更是让我会心一笑,不过听到自己熟悉的歌也有坏处,就是眼睛在看萤幕的同时,嘴巴也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来,这样有点给他很累馁。
 
终于来到最后一段了。这部电影的第一幕,就已经明白地告诉观众这部片的核心,就是「土地」。土地代表的并不只有其上有形的动植物、土壤、微生物、水资源而已,还有文化、语言、技术、民情、历史等,这些在这块土地上发展出来的无形资产。没有了土地,也等于没有了家,部落也就不成部落,这个部落的文化历史也真的只能从书籍或是在博物馆中看到而已了。当然,这种事情也不只发生在原住民的土地上,全台湾各地都正面临著这种危机,当土地卖了,没有家了,还能回到哪去,你的部落(家)在哪里?
 
7月在台北电影节看完首映后,散场时遇到电影中饰演阿公的许金财faki,合照时他握著我的手连说了两遍,他真的很担心土地卖掉了,部落就不是部落了。想起2月的时候,舒米姐曾跟我讲过同样的话,而都兰的巴奈faki上个月在环保署前也是一样这么说。土地啊,真的是要好好守护的!
 
延伸阅读区:
 
1. 巴奈、Nakaw、Sera
 
这分别是片中阿洛饰演的女主角、姊姊跟弟弟的族名。巴奈是稻穗的意思,而Nakaw跟Sera则相传是阿美族的祖先,大洪水之后,从Cilangasan(猫公山)下到奇美,生下的四个后代分别搬到不同地区,繁衍出世世代代的阿美族人。
 
2. Nakaw跟Sera就读的国小
 
如果仔细看,在Nakaw穿的运动服胸口有国小的名字,是「港浦」国小,这应该是故事发生地「港口」部落及「静浦」部落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的。
 
延伸阅读 大港口事件
 
http://210.240.125.35/citing/citing_content.asp?id=3973&keyword=%A4j%B4%E4%A4f%A8%C6%A5%F3
 
3. 修复水圳困难多
 
片中集合部落众人之力,成功地修复荒废多时的水圳,这段过程在电影中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而已,但实际上却是困难重重,而水圳修复后采用传统的分水孔来管理,如果想要了解这段艰辛,可以去找「海稻米的愿望」这部纪录片来看唷。
 
延伸阅读 海稻米的愿望 老人家的希望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42459/
 
4. 传统的三角网捕鱼方式
 
片中一幕圣雄凌晨时在溪边捕鱼,用的是「三角网」,那是阿美族人自古流传至今的人力捕捞法之一,三角网如何操作,请往下看。
 
延伸阅读 那是什么?阿美族讨海人的「神秘三角」
 
http://goo.gl/20vZlT
 
5. 山海乡乡长
 
乡长是由旮亘乐团的团长少多宜老师所饰演,他私底下人很好喔,片中他穿的背心上有写出他是「山海乡」的乡长,为什么是山海乡呢?
 
延伸阅读 部落的山海剧场
 
http://goo.gl/3evUCX
 
6. 花东偏乡的医疗不足
 
片中阿公昏倒时,先送到地区诊所,然后才转送到门诺医院,从港口到门诺需1个多小时的车程,还有许多偏远面临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延伸阅读 社团法人台东县南回健康促进关怀服务协会
 
http://www.arksunshine.org/
 
7. 花东体育人才流失
 
Nakaw在学校被台北来的体育猎人发掘,通过测试毕业后要离家到台北就读国中,这也反映出目前花东体育人才被西部、北部学校挖角的现况,好不容易妈妈返乡了,女儿却要离开家乡。
 
延伸阅读 外县市挖角 偏乡难留人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7000451-260107
 
8. 台东县帮花莲县背了黑锅?
 
有注意到挡车妹的新闻出来时,左下角的地区是写台东县吗?明明是在花莲县发生的事,干嘛让黄先生帮傅先生背黑锅呢?黄先生自己身上的锅子都背不完了耶。
 
延伸阅读 台东县府四度败诉 法院:美丽湾复工违法
 
http://e-info.org.tw/node/11000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