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奕琦

編輯/羅傳達




杭州當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金凌琳喜歡穿休閒衫,架一副黑框眼鏡,看起來不像是一名創業老兵。


事實上,他在去年還入選了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


他告訴鋅財經,雷軍在他心裏是標杆型人物,“創業第一年我就在想,要是哪一天被他投資一定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結果第二年,夢想就成真了。”這一年他25歲。


當貝創始人 金凌琳


在殘酷的互聯網環境中,創業是一個概率事件,能不能成功取決於對重要時間節點的握住,在這個層面,稱自己“一直是個幸運兒”。


早前,學生時期的折騰也爲他的創業歷程鋪墊了濃厚底色。“我幾乎見證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金凌琳告訴鋅財經,他從小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初二起就開始搭建網站。


到了大學,自由的環境徹底打開了興趣閘門。金凌琳在入校第一年(2008年)就創立了校內論壇,第二年,又與幾位互聯網從業者創建了嘉興大學生網。“後來我們把大學生網賣了,那是我通過互聯網賺的第一桶金。”


今年30歲的金凌琳,其創業路上真正的加速器是“智能電視”。


作爲以軟件技術爲核心的當貝,其主要業務聚焦智能大屏,有專爲智能電視和安卓電視盒量身打造的應用市場——當貝市場(電視版App Store)、垂直媒體“ZNDS智能電視網”、智能大屏廣告平臺“當貝點金”等。


這仍與他的學生時代有關。


那是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階段,網絡以更親民的姿態逐漸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2012年,我無意間發現可以在電視上看愛奇藝、優酷這些視頻網站,”說到這裏金凌琳不禁直起了身子,“電視可以和網絡平臺鏈接,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2年,被許多人稱爲智能電視元年。三星、LG、索尼、聯想、海信、谷歌等互聯網公司和傳統製造商,紛紛推出了智能電視,開始撬動厚重的硬件市場。圍繞谷歌、安卓、 iOS,軟件開放商們也不甘示弱,想通過軟件力量,探索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2013年,金凌琳創立當貝,邁出的第一步,就是花幾千塊錢買下”ZNDS“(智能電視)的域名。金凌琳說:“我先做了我們最擅長的社區,好處在於說可以溝通用戶。不然你產品做得再好,人家沒有交流平臺,也沒有辦法去獲取這些信息。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獲客渠道。通過自有流量,低成本且高效地長期驅動自有業務發展。”


當貝一邊累積用戶基礎,一邊馬不停蹄開發產品,對金凌琳來說,創業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


創立當貝的第二年,由於前期資金的不斷投入,公司資金鍊一度岌岌可危。“每天都在和合夥人開會,甚至開始在內心裏打草稿,怎麼和大家說公司開不下去了。”加班到深夜,金凌琳會開車到很遠的地方,找一個安靜又沒有人的角落,獨自思考所做的這件事兒到底做得對不對。


“還好,我們終於挺過來了,”金凌琳的笑容裏有些欣慰。


來自偶像雷軍的投資回血加上當貝市場的上線,讓公司的業務正式走上了正軌,公司的用戶類型也從網站的C端(客戶端)向B端(企業端)轉變。


當貝市場是一個類似於電視版App Store的應用商品,它集合了視頻點播、電視遊戲、家庭健康、音樂軟件等多類電視應用。金凌琳告訴鋅財經,索尼中國所有電視的應用商店業務全都由當貝提供。除此之外,當貝還與創維、康佳、海爾、暴風、芒果、PPTV等一系列頭部品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越來越多的好應用意味着更大的關注度,這將帶來寶貴的流量。


電視裏的當貝市場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了前期積累,當貝的第三個腳印踩在了廣告業務上,給廣告主提供互聯網電視廣告投放服務的當貝點金應運而生。奧維互娛2019中國OTT(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發展預測報告顯示,2018年底,國內OTT終端數量已經達到2.1億,家庭滲透率超過52%,用戶日均使用市場達4.9小時。與此同時,OTT的商業價值也在逐年翻倍,2020年有望突破300億元。


金凌琳透漏,當貝點金背靠資源豐富的當貝市場應用分發平臺,利用應用開屏廣告投放模式,是目前智能電視覆蓋量達到6500萬臺,每日有幾千萬次曝光量。


6年來,當貝4人團隊已經變成了160人的規模,智能電視行業也有了飛速的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9-2024年中國智能電視行業商業模式深度研究與構建策略分析報告》顯示,2015-2018年,智能電視的銷量佔比從28%增長到42%。2017年,中國智能電視保有量已達到1.52億臺,預計2019年將突破2億臺。除此之外,智能電視的聯網率、滲透率、用戶收視粘性也在逐年攀升。


金凌琳說:“大家提起電視總是會想到有線電視,爲了避免這種刻板印象,我現在更喜歡說我們公司做的業務叫做智能大屏業務。智能電視是大屏領域的一個代表,其實電視盒子、智能投影這些也都算大屏。”


金凌琳透露,當貝在今年還將上線多款硬件產品。“硬件和軟件不同,會因爲工廠、供應鏈甚至匯率的問題而走一些彎路。但我們最大優勢是有一支年輕的團隊,擁有極強的軟件創新力,對用戶的交互和體驗理解非常深刻,未來可期。”



鋅財經

智能電視發展的這幾年,用戶畫像發生了什麼改變?

金凌琳

有。2015年前後,隨着智能電視的全面興起,加上豐富的應用功能,大家把目光轉向了互動性更強的智能電視上去,用戶人羣逐步年輕化,且智能電視用戶在一二線城市的佔比較爲集中,佔比59%,中青年(18-45歲)用戶當屬中流砥柱,佔比高達72.8%。大家不是討厭電視,只是不想看純粹的有線電視,需要體驗互動性更強的大屏產品。


鋅財經

很多人說智能電視的盈利點不是硬件,而是內容。你怎麼看? 

金凌琳

內容增值是一項持續的生意,而大部分硬件它的毛利都是偏低且有限的。而且我覺得只有內容的增值服務可以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它也是最爲持續化的盈利點。就像蘋果公司一樣,他賣iPhone利潤雖然很高,但是賣完之後在IOS整個體系裏面,App Store、Apple Music等內容服務纔是核心的持續增值點。


鋅財經

電視的地位其實還是受到PC端和移動端影響的,你覺得之後會有一個怎麼的發展?

金凌琳

電視跟手機搶時間不至於,跟PC搶時間倒是挺明顯的,因爲電視形態跟PC很像。電視它有純天然的屬性,可能大家忽略了,它是一個非常休閒的大屏。我拿着搖控器我不用低着頭,可以進行操作。而手機的話,它以一個碎片化的場景爲多,我可能在走、在坐車,或者我在出差,進行一些碎片化的時間消耗。而電視是一個長時間消耗,這本身是兩個概念。


PC現在更多是偏工作環境,回到家之後大家都希望關上電腦好好享受一段沒有人打擾的時間。電視這個東西讓人心理上覺得更加休閒放鬆,和家庭的鏈接感更強。然後在觀影體驗上,我們有一個詞叫沉浸感,電視、投影等產品天生大屏,所以沉浸感也會更強一些。



招聘



歡迎加入我們的行業羣,公衆號後臺回覆" 加入"即可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今日頭條/騰訊新聞/鳳凰新聞/百家/搜狐新聞/一點資訊/雪球創投時報等50多家媒體入駐賬號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