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刚接触指数投资的朋友肯定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指数种类这么多,到底该选哪个?

今天的文章,就给大家介绍两个使用最广泛的指数沪深300和中证500。

当然本篇文章不会光介绍一些网上现成的概念,我会由浅入深介绍在实战当中如何选择和搭配不同指数,构建自己的组合。

2

宽基指数和窄基指数

沪深300和中证500都属于宽基指数。

什么是宽基指数呢?

简单的理解就是包含了大量不同风格,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指数。

宽基指数能够避免单个股票、单个行业出现的黑天鹅事件,避免非系统性风险。

当然缺点是宽基指数的收益率趋向于市场平均收益。由于宽基指数标的选取的不同,波动性会有差异。

宽基指数特别适合普通的大众投资者,如果你不想研究个股,也不想研究行业,又想获取市场平均收益,那么宽基指数将会是你不二之选。

与宽基指数相对的概念是窄基指数,它是指那些风格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等等。

这种类型的指数是不能避免某些非系统性风险的,出现某些利好时,窄基指数会出现超额上涨(超过市场平均涨幅),同样的某些利空也会导致指数出现超额下跌。

窄基指数适合那些非常看好某个行业或者风格,但是又拿不准买哪个公司的情况。

举个例子,假设我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竞争比较激烈,而且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技术路径,这些企业在选择技术路径的时候,就像压宝一样,谁也不知道最终哪一种是能够成功的,采取错误技术路径的企业最终一定会破产。

这个时候如果我选择买入某家公司的股票,无异于赌博,风险非常大。更加明智的选择是买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指数。

新能源汽车行业指数包含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这些企业中总有能够成功的,这些成功的企业会全面占领市场,获得超额的利润。而持有该行业指数将会享受这些成功企业高速增长带来的红利。

持有行业基金,可以避免行业内单个企业的风险,但是避免不了整个行业的风险。

比如未来新能源汽车搞来搞去,最终发现新能源汽车根本不如汽油车好用,新能源被证伪,最终整个行业可能都被颠覆,那么持有指数的你大概率也是会赔的很惨。

其他类型的窄基指数也基本大同小异,大家自己套用上面的分析,理解一下即可。

3

好,我们回到沪深300和中证500的探讨。

刚刚接触股票和指数基金的朋友可能经常听说这两个指数的名字,但是可能名字听了无数次,却也搞不清楚这两个指数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下面我们来正式介绍一下。

本著严谨的态度,我会给出中证公司官方的指数编制方法,大家如果看不懂也不必著急,后面会有简化版本。

沪深300的选样与编制:

样本空间:

样本空间由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沪深 A 股组成:

  • 非创业板股票:上市时间超过一个季度,除非该股票自上市以来日均 A 股总市值在全部沪深 A 股(非创业板股票)中排在前 30 位;
  • 创业板股票:上市时间超过三年。
  • 非 ST、*ST 股票,非暂停上市股票。

选样方法:

沪深 300 指数样本是按照以下方法选择经营状况良好、无违法违规事件、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股票价格无明显异常波动或市场操纵的公司:

  • 计算样本空间内股票最近一年(新股为上市第四个交易日以来)的 A 股日均成交金额与 A 股日均总市值;
  • 对样本空间股票在最近一年的 A 股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 50%的股票;
  • 对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 A 股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前 300 名股票作为指数样本。

指数计算公式:

中证500的选样与编制:

样本空间:

中证 500指数的样本空间由满足以下条件的沪深 A 股构成:

  • 上市时间超过一个季度,除非该股票自上市以来的日均 A 股总市值在
  • 全部沪深 A 股中排在前 30 位;
  • 非 ST、*ST 股票、非暂停上市股票。

选样方法: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中证 500 指数的样本股选择:

  • 在样本空间中剔除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及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
  • 将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新股为上市以来)的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 20%的股票;
  • 将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名,选取排名在前500 名的股票组成中证 500 指数样本股。

计算方法:

简化版本的理解:

对于上面的选样和编制方法估计大部分人看后是一脸懵逼,我知道大家比较懒,所以我给出了一个容易理解的版本。

通俗的理解,成交量越大,市值越大的公司也就越优质,毕竟没什么实力的公司也做不到那么大

将这些优质的公司按照市值排序(将一些市值大但成交量小的剔除),选取前300个按照加权的计算方法编制成沪深300,再往后取500个加权计算编制为中证500指数。

当然,这是一种简化的理解,在编制的过程中要复杂一些,愿意研究的请参照上面官方给出的编制定义。

所以结论是:沪深300代表的是优质的大盘股,而中证500代表的是优质的中盘股

4

由于大盘股走的比较稳健,所以沪深300的波动性理论上要小于代表中盘股的中证500

这里我们可以再加入两个也比较常见的指数,上证50和创业板指。

上证50中的成分股的都是A股中的巨无霸(超级大盘股),所以理论上上证50的波动性比沪深300更小。

创业板指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0只创业板股票编制的指数,其成分股偏向于小盘科技类,所以创业板指在这4个指数里是波动性最大的。

成分股市值大小: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

波动性强弱: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

即市值越小,整体的波动性越大。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市值越小的股票,推动其上涨时需要的资金越少,那么难度其上涨的难度就越小。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波动性的概念,我们常说的风险其实是指波动性的大小,而波动性简单的理解,就是指数上涨或下跌的幅度和范围。

波动性越强,上涨的幅度和势头越猛;同样的,下跌也是一样的。

比如同一天,上证50上涨1%,沪深300可能上涨1.5%,中证500上涨2%,而创业板指的波动性最大,它上涨3%。

5

如何挑选适合的指数

我们在选择指数的时候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分别是波动性和风格因素

我们先来说风格因素。

在A股市场上有一种特殊的现象,被称为二八轮动,二代表少数的大盘股,八代表大多数的小盘股。

二八轮动指的是大盘股和小盘股会出现跷跷板似的现象,大盘股涨的时候,小盘股跌;小盘股涨的时候,大盘股跌。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非常好理解。

在大多数的时间里,A股处于震荡市时,这个时候市场里的资金少,但是股票多。

所以这些少量的资金在购买大盘股的时候,小盘股没人买就会下跌;而当大盘股涨高了,资金卖出大盘股转移到小盘股,小盘股就会上涨,而大盘股就会下跌,就会出现大小盘轮动的跷跷板现象。

这个大小盘风格因素也是我们在选择指数标的时需要关注的因素。

一般有两种策略,第一种是选择单一风格,另一种是两种风格平衡。

比如你选择单一风格,只选择了创业板指作为投资标的,那么指数处于大盘风格的时候,你的指数就会下跌。但是小盘风格的时候,你的指数上涨会很猛。

如果你选择沪深300和中证500相配合的组合,那么无论市场处于大盘风格,还是小盘风格,一种风格上涨被另一种风格下跌相抵消,你的持仓波动相对平衡,不太受到风格的影响。

当然选择风格,并不存在哪种配比最好,根据个人的偏好进行选择。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指数相对平衡,那么就选择风格混合的组合;如果你偏好某一风格的指数,那么就选择单一风格

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波动性

波动性的概念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在此不再赘述。

选择波动性风格的核心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指数

风险承受能力越高,选择波动性越大的指数,风险承受能力越低,选择波动性越小的指数。

比如,有的人风险偏好低,承受不住太高的波动性,那么你可以选择沪深300。

如果你特别激进,希望在牛市中多赚钱,也能够承受更大的跌幅(比如一天跌6-7%),那么你可以以创业板指为主。

选择不同波动性的指数相互配合,可以将波动性更加折中。

如果你觉得沪深300指数波动太低,想提高一点波动性,那么你可以选择沪深300和中证500配合的投资组合。

比如你觉得创业板波动性太大,那么可以添加一部分中证500或者沪深300,平摊一部分创业板的波动性。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某一天创业板跌了4%,而沪深300跌了2%,那么如果你采取各50%的组合,你的投资组合下跌为3%。

请注意,风格因素和波动性因素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在大多数的时候这两个因素会相互影响。比如你选择高波动性的组合,那么风格必然偏向小盘。

大家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以波动性因素为主,风格因素为辅即可

具体的配比比例,请按照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格偏好决定。

6

我来说一下自己的组合,以及在选择的时候到底是如何考虑的,供大家参考。

首先,由于我的交易系统是在熊市定投,在牛市高估时卖出,那么也就意味著平衡市中的结构性行情(二八行情)就完全放弃了,只抓那一波牛市最大的行情。

那么这种方式也就决定了我的一轮持有期会比较长,所以我更倾向于波动性更高,收益更高的单一小盘风格。

首选创业板指数,但是创业板指数只包含了100只股票,并且风格偏向于小盘科技类,这类公司业绩比较差,波动性太大,面临一些不确定的风险(比如最近业绩暴雷,创业板估值飙升),为了平摊一定的波动性,增加更多不同行业,不同种类的股票,但同时要保持高波动性,所以我选择了创业板指数和中证500指数各50%的组合。

好了,这篇文章就讲完了。大家可以照猫画虎,动手去做一下。

有问题和感想请留言与大家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以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的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根据本文以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及其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的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

公众号《麦可撩财》(miketalking)原创,欢迎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