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蘇格拉底02.jpg(圖片分享自暢談文化官網)

這套20185月剛上市的《繪本蘇格拉底》,維持暢談的一貫風格,有深度、有感情、有故事、有省思,到底多大適合?這其實很難定義,有幾本故事有趣、簡單的句子不斷重複、簡短不複雜,適合小寶貝共讀;但有幾本編排像是新詩、內容缺乏高潮迭起,而且意涵深遠,很難單純當故事講。以下簡單分享幾本,讓大家參考。

什麼是哲學繪本?

哲學繪本,內容從基本邏輯思考出發,藉由故事去討論「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有什麼意義」...等,透過思考去獲得較全面的判斷能力,藉以延伸到討論正確的價值觀、探討事情存在的意義,對幼兒而言,這樣培養正確批判能力的繪本、又稱之為品格繪本

(提醒:繪本對於每個人的感受本來就不同,加上我並未研讀導讀,所以也許部分想法和作者原意不相同,在此僅以個人分享名義提供參考)

 

《最後一封信》

07.jpg
島上唯一的郵差先生要退休了,這五十多年他非常盡職送信,但在他上班的最後一天,竟意外的沒有人等他送信,而他漏掉的最後一封信,地址是沒有人住的沙灘,誰會是收件人呢?

原來是居民們聚在沙灘、偷偷幫郵差先生舉辦歡送派對啦,過程用輕和重來比喻開心跟難過的信,覺得很有意思;且驚喜的結尾,也為共讀帶來不少趣味。

《我陪凡妮莎一起走》

04.jpg

這是無字繪本,描述新搬來的女孩,在班上遇上不友善的同學,看到女孩如此無助委屈,一旁見到的同學想了方法幫助女孩。

我本來以為就是好同學去關心新來的女孩、然後兩個成為好朋友,結束。但故事後面發展是慢慢從2人、變成三人、四人,最後一羣人,這個概念我好喜歡,書中這麼解釋「
最後竟集結成如此龐大的隊伍,友善與愛,原來是如此具有強大的凝聚力」,也呼應了書名『我陪凡妮莎一起走』,大家都陪凡妮莎一起走喔!


《謊話》

09.jpg

小女孩不經意說了一個謊,原本謊話像一個小圓點,不知怎的越來越大,而且無時無刻不在。面對直逼眼前的謊話,她該怎麼辦呢?

這本表現方式好特別,不是像傳統寓言『狼來了』一樣用故事表達謊話的不好,而是把內心掙扎透過紅色點點去表現,要說抽象很抽象、但要說具體透過最後把紅色點點戳破的動作表現又很具體貼切。

雖然繪本裡僅以紅色點點表現,但共讀時解讀為「
不斷膨脹的紅色氣球」我覺得更貼切,因為說了一個謊、還要再圓更多謊,導致氣球被迫不斷膨脹,也如同小女孩的心情忐忑,擔心不斷膨脹的氣球會突然爆炸,那種擔心爆炸的心情,不就是說謊後怕被拆穿的心情嗎?

最後,與其等待氣球不知道何時爆炸、還不如自己選個時機地點去刺破它,氣球消氣的瞬間,女孩心中的忐忑也隨之雲散了。共讀的時候,不妨一起來模仿越來越大的氣球、最後再一起演誇張的爆破,一定樂趣無窮。


《號角的祕密》

08.jpg

小男孩有個祕密:他有神奇號角能讓他聽懂動植物的話,男孩常用號角和動植物聊天,有一天,大熊發現了羅賓的祕密,大熊想問蜜蜂如何製蜜,因此偷走了羅男孩的號角拿去和蜜蜂對話,但是卻因為大熊的無禮而遭受蜜蜂的叮咬反撲。

書中除了傳達尊重自然的觀念,如果不善用科技產品(例如號角),可能適得其反,而遭受自然反撲。也留了很多想像空間,到底男孩和蜜蜂有什麼祕密呢?男孩又對花兒說了什麼呢?發揮想像力聽聽孩子天馬行空的答案吧


《你喜歡自己哪一點》

02.jpg

「你喜歡自己哪一 點?」小女孩這樣問著身邊的動物們。紅鶴喜歡自己的雙腿、 長頸鹿喜歡自己的脖 子、鯨魚喜歡自己的噴氣孔、大象喜歡自 己的鼻子……每個優 點都出現在與他人的 連結上,那你喜歡自己哪一點呢?

以幼兒喜愛的動物為主角、透過簡單句型反覆帶出不同答案,答案充滿童趣和想像力,很適合和小小孩共讀。


《如果我有一個小小的夢想》
10.jpg

一塊小小的地,一張小小的餐桌,一隻小狗,一張小小的牀,小女孩會幫他們取什麼名字?

如果我有一個小弟弟,我會取名為『天空』,是我呼吸的空氣,我們將一起遨遊;如果我有一本書,我會取名為『朋友』,朋友將跟著我到處走,我們的故事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如果我有個小小的夢想,我將取名為『你』,你將讓我願望成真,生活充滿神奇魔力。

將有形物體取了抽象的名字,不僅讓這項物體充滿生命力、也在具體抽象之間活躍轉換,彷彿組織起來形成了一個世界;也透過這些小女孩賦予的名字,一次次傳達出溫暖的力量、她期待的生活和世界,。

模式和『更遙遠的地方』『你喜歡自己的哪一點』類似,利用大量重複著同樣句型但不同回答去呈現,每個回答雖然相似、卻又充份無邊際的想像力,這種編排很適合小小孩,他們就是喜歡重複的東西、內容簡單而不複雜、有助於吸收。


《泰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05.jpg
某天早上「不要先生」突然闖進小男孩泰迪的生活。從喫早餐時到幼兒園上課,他總是搶先跳出來,替泰迪說「不」,泰迪感覺如何呢?他要如何趕走不要先生呢?

這本很生活化,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對話和情境,感覺這個什麼都不要的小子,也出現在每個人家裡呢。

那個「不要先生」總是左右男孩的意見,我想對每個學齡前的小孩來說,一定都有這種「口是心非」的回答,趁這個時候一起討論,什麼時候會忍不住口是心非呢?為什麼不敢真正表達想法呢?或者那個『不要』是心裡的渴望嗎?我們要如何告訴心裡的『不要先生』為什麼這時候不能說不要?最後來猜猜看,故事中的男孩這時候拒絕上學,是本意還是不要先生的意思呢?

可以討論的點好多,我覺得是很適合有很多自我主見的4-5歲孩子共讀的繪本。


《馬爾望 繼續向前》
06.jpg
因為戰爭、被其他族羣侵略,男孩馬爾望被迫扛著沉重揹包離開家鄉,日以繼夜的走著,不知終點在哪,一路上,他靠著媽媽的話「繼續向前」給予自己希望。最後他抵達所謂文明的工業大國,不過結局有淡淡哀傷,「祈求夜晚永遠不要變黑、變暗」覺得有無奈的意味,只能被動祈求和平和期待有天能返鄉的無奈。

這本有點深,對於現在孩子應該很難體會,不過也由於題材少見,就當作趁此機會共讀傳達希望的力量。


《我是生命》

01.jpg

叫地球轉動的力量,存在於,一切的一切

存在於,在花間傳遞,花粉的蜜蜂。

存在於,把波動送到對岸的魚。

存在於,能夠彼此看見並伸出手的人。

以上節錄繪本內容,整個內容編排讓人感覺比較像是首新詩、而非一個繪本故事。想傳達出生命無所不在、生命充滿愛、從浩瀚至渺小的生命的各種面貌同時展現出生命主宰的力量和溫暖。

非常抽象,對幼兒來說,一時之前要能深入去想這麼多抽象的意義著實不容易,還不如繪本《爺爺的天堂島》《積木之家》這類的故事方式呈現單一概念來得有趣。

不過,不能否認的,從這樣彷彿新詩的角度切入,透露的是更深更遠的意涵。



《好多話要對你說》

03.jpg
獾的好朋友巴迪死 了,他非常悲傷,他不知道巴迪去了哪裡,於是把要對巴迪說的話寫成信,拜託知更鳥、 風兒、魚兒、流水幫忙帶信,但都沒有回 應。森林裡的動物們看到獾如此傷心,決定出手幫忙。有了大家的陪伴和幫助的獾,最後終於綻放笑容,好像,也沒那麼難過了呢。

這故事好感人,主角獾透過像日記紀錄的寫信方式寫下對好友巴迪的思念,非常深刻。但孩子一定很難體會思念人的痛和無助,但卻能跟著獾、用歡的視角去追尋「巴迪到底去哪裡了呢?」獾的反應是不是就如同單純的孩子、急著尋找已不在世上的親人呢而解決思念的方式,就是寫日記、接受別人的關心,把想說的話記錄下來吧。

《星星熄滅的那晚》
11.jpg

這本趣味性蠻高,從「起」講解主角亞利安點亮星星的工作,到「承」接著星星熄滅了,亞利安決定探訪地球找尋讓星星恢復明亮的亮粉,然後認識了地球小孩並成為朋友,接著故事高潮「轉」星星竟然又亮了!為什麼呢?討論看看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呢?最後「合」原來關鍵是負責擦亮星星的亞利安心境改變了啦!

跟情緒扯到邊的繪本,通常都比較抽像,但藉由有趣的故事置入,就算第一時間不懂「心情只要放開、感受生活美好就快樂」,但藉由故事也能記住「亞利安因為保持快樂、所以一直都能製造發亮的美麗星星呢」。

 

結論:

《繪本蘇格拉底》30本繪本,有別於《未來領袖CEO》直接的品格教育,不會在故事最後有這種「小朋友,我們也要和努力的小斑馬一樣勤奮不放棄喔」的橋段;也不像同樣被定位在哲學繪本的《創思啟蒙寶盒》,沒有伊索寓言的有趣和三隻小豬搞笑元素。相較之下,更充滿感情和深度,也更多了討論和延伸的空間,當然,這也代表共讀者需先做功課,雖然有些繪本可以單純當故事看,但畢竟一套書價格不低,如果只淪為欣賞繪本漂亮的圖像而已就未免有點可惜了。

 最新文章歡迎追蹤臉書 幸福小時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