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

以前:未知=未知!以後:未知=危險?

初生牛犢不怕虎?為什麼呢?

一方面情緒也是慢慢習得的,很小的孩子是沒有恐懼害怕的,你可以發現,很小的孩子對一些蟲子並不害怕,當慢慢長大他們就會害怕的躲開,這個時候A有的孩子是對外界的探索和琢磨的好奇心就會慢慢被打壓,而且B一部分還是處於兩者之間既好奇又害怕,而C還有一部分人處於永遠得不到滿足的做死心理,這個和下面的一方面有關。(B暫時不討論,矯情鬼)

這一方面因為一定程度下對危險的反應還只是先天的選擇,比如我們下意識的對臭的東西憋著呼吸是我們知道臭的東西裡面有大量的微生物。到以後的磕磕碰碰之後,經驗慢慢會壓制著先天的慾望選擇最保守的活法,沒錯,我們可以把這個稱為基因的東西最大的保存下去,我們A安安穩穩的娶一個較好的老婆然後找一個平穩的工作過完這一生。當然還會有一種人C就是勇敢挑戰者,這樣的人起碼魄力和體格程度上強過了很多人,他們得到的可能會比很多人多,榮譽或者財富,因為總會有一部分人C1掛了而另一部分人C2作死的還活著好好的,只能證明一種情況就是,你看,我的基因這麼強大,再經歷危險還是好好的,異性看著難道不會趨之若鶩呢?

再者,到底是A B (矛盾體)C(作死英雄)活下的幾率多,我想不言而喻吧,畢竟我們只是普通人。大體總結就是很簡單的說辭,就是一句話 進化論那麼你是哪一種??…?…?…?…?…?…?…?…華麗麗分割線我向來覺得勇敢不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知」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無畏」當初看神鵰俠侶十分不喜歡黃蓉,可是後來看到她深下絕情谷底的千年寒冰潭,上來之後以至於頭髮上都解起了冰薄,她聰明絕頂難道不知道潭下的危險?可她卻依然下去,可謂之勇字當也。

個人認為未知裡面是包含著猜想的。

小的時候沒什麼好害怕的,每天不過是玩具糖果,同學朋友,遊戲等等這些有趣的東西。年齡越小接觸這些東西越多,並且父母也都會教育孩子一些好的東西(睡前故事沒有講鬼故事的吧?)所以對未知的猜想也會傾向於較好的一面。

但是長大之後就開始知道有很多危險,或是不好的事情,對未知的猜想就開始有變化。同時人長大的過程中會經歷很多事情,也可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結果。

然後發現……其實還有別的可能。(推測)

步入未知可能意味著改變。對於一個已經發展良好的人來說,改變可能會虧本。大概就這樣吧……
小時候需要填充所看所想來認識世界,長大後已有分辨能力,經歷了正面與負面的體驗,記憶深刻的大多是負面的體驗,所以大部分人害怕未知世界。如果你對未知世界有興趣探索,那你的人生定比一般人精彩。
小時候好奇,相信別人能解釋。長大後,發現很多的,原來誰都不能解釋。面對這種未知需要勇氣,這種很多人都沒有的品質。
我家鄉有一句話:三歲的娃娃攥死蛇。說的是孩子對於蛇的危險不了解,所以好奇心驅使下敢於上手,最後捏死了蛇。

長大成人了,對蛇的危險性有了解,就敬而遠之。


斜腰。

先說邏輯(沒耐心的可以直接跳到後面黑體的例子)

對於沒有經歷和經驗(在某一領域)的孩子來說

未知=一個無限多的可能性的集合,其中有好有壞,但你不知道具體有什麼好或者什麼壞。

此時是好奇佔主導。

而隨著你經歷和經歷的增加

未知=一個部分已知的可能性+其他未知可能性的集合,而已知的可能性中有你已知的會害怕的可能性,如死亡、受傷等。

於是你會對未知感到恐懼。

並且你也會把某個領域的已知經驗推及到相關或類似的領域中,向未知中添加了你感到懼怕的可能性。

所以對未知的恐懼其實不是對其本身,而是對未知中可能出現的會令你恐懼的可能性的。

舉例來說:

你手上有一盒巧克力,你小的時候只知道它是食物,所以想知道它是什麼味道。隨著你的閱歷增長,你可能吃到了榴槤味、燒烤味,聽說有人吃到了屎味、下水道味,專家預測裡面可能還有血腥味、劇毒。所以其實你害怕的不是巧克力本身,而是可能會有的屎。而所謂「勇敢」這回事,不過是讓你更相信自己親歷的事情罷了。
小時候你想幹嘛幹嘛,沒有負擔,長大了你的三觀被你接觸的人和環境所定格,天天為了房子車子女子奔波,哪敢想萬一有天自己不行了會是什麼樣!。其實我挺反感這樣的,我們被傳統抑制太厲害了,根本談不上人性的自由。
人因為未知而感到恐懼,挺正常的啊我也會害怕未知這很正常,請不要害怕未知,做好自己就行了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小時候知道的太少,考慮的事情很少,就不怕;長大以後積累了一系列的人生經驗和情感牽掛,考慮的事情與人都多了,自然就怕未知。
謝紅星邀,我覺得分人,有些人就對未知充滿期待,,,呃,比如我。小時候有爸爸媽媽的保護,受到的傷害很少,所以總嚮往未知的世界,初生牛犢不怕虎。大了之後慢慢的看盡世間冷暖,吃了一些苦頭,受了一些磨難,開始懼怕不好的改變。如果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洗禮,反而會變得勇敢,變得刀槍不入,在這個沒有安全感的世界中生存,想要不成長,也是蠻難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