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製造型企業的產品質量管理一直是企業頭疼的問題,因為這方面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產效率,訂單的準交率以及與同行相比的競爭力。所以,對於車間的產品質量管理,企業必須要重視。製造型企業要牢牢抓住產品質量管理的三大控制,下面來看具體是哪三方的控制?

一、進料控制--來料檢驗(IQC)

物料的好壞是影響產品的直接原因,製造業想做好產品質量管理必須要嚴格把守住進料控制這一關。面對不同供應商供應不同的物料,入庫前都要一一詳細的進行檢查,這時也不能一味地依賴人工檢測,畢竟目前流水線的人工檢測都是直接打鉤的,必要藉助一些設備以及系統進行檢測。

製造型企業在來料檢驗這塊不夠重視,很多企業都是與之前的來料供應商合作,之間建立合作夥伴後,憑藉信任度,對後期的來料檢驗開始鬆懈。結果便是產品的報廢率越來越高,產品的質量度越來越差,客戶的滿意度越來越低,這最終對製造業造成的影響都不小。

二、過程式控制制—生產過程檢驗(IPQC)

質檢員在檢驗加工商所提供的材料無質量問題後,這些材料就會進入生產線,從這以後的質量控制就叫過程式控制制,過程式控制制包括半成品檢驗和成品檢驗兩部分。

1、半成品檢驗

包括首件檢驗、中間檢驗末件檢驗。首件檢驗是對每班生產線開機運轉或生產線調整後生產的第一件或前幾件產品進行檢驗;中間檢驗是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對流水線上的產品進行檢驗;末件檢驗是指完成批量生產後對最後幾件產品進行質量檢驗。

2、成品檢驗

包括外觀檢驗、特性檢驗、尺寸檢驗、包裝標示檢驗耐衝擊試驗等。外觀檢驗的目的是確保產品的外觀沒有變形或受損;特性檢驗是檢驗產品的化學、物理、電子特性對產品功能的影響是否符合相關的質量要求;尺寸檢驗是檢驗產品的規格和尺寸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包裝與標示檢驗是檢查產品的包裝材料和包裝方式是否符合質量標準,同時對標示的位置、內容,是否有檢驗員蓋章等進行檢驗;耐衝擊試驗是對產品的衝擊力和抗壓力等是否達標進行檢驗。

三、成品控制--最終檢驗(FQC)

當產品完成後,班組就要對產品進行最後一道檢測了,成品質量控制是產品出班組前或者出廠前的最後一道檢驗工序,我們也把這個檢測叫做出貨檢。生產過程中只有各個環節都嚴把質量關,才能最終實現零缺陷。最終檢驗內容包括:檢查產品表面有無劃傷等,抽查產品檢100驗程序是否按質量要求進行,檢查並完善產品質量印鑒制度,檢查為客戶提供的產品質量保證文件是否齊全等。

以上就是產品質量管理的三大控制,只有把這三個控制做好,企業才能真正的做到產品質量的管控。

積夢質量管理系統是基於積夢智能工廠平臺之上開發的一款全新架構的質量管理系統,擁有能一體化數據儲存、自動數據採集、數據分析、多樣化的數據報表、以及報警檢測的功能,其中來料檢測、生產過程檢測以及出貨檢測的功能都具備。積夢質量管理系統不僅可以幫助工程師分析質量問題,更可以幫助管理者進行質量管理決策,從而有效地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