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釋義】

稅金及附加,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應向國家繳納的稅金及附加。

02

【來源】

一般情況下,企業的稅金及附加包括以下內容:

1、消費稅。

2、營業稅。

3、城市維護建設稅。

4、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

5、房產稅。

6、資源稅。

7、個人所得稅。

8、土地使用稅。

9、車船使用稅。

10、印花稅。

11、河道管理費。

12、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13、水利建設基金。

14、防洪保安基金。

15、價格調節基金。

16、三項基金(儲備基金、企業發展基金、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

17、其他。

03

【拓展】

拓展一:仔細閱讀「稅金及附加」的財報注釋。

一般在財務報表注釋中,「稅金及附加」注釋中應該披露如下信息:

1、稅金及附加的種類。

2、稅金及附加的本期和上期發生額。

3、稅金及附加變動的原因。

拓展二、不同行業的稅收會有差異,主要體現在稅率的差異上。

如從2018年5月1日起,

1、製造業等以銷售產品提供加工為主的行業增值稅稅率降為16%。

2、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為10%。

3、現代服務業、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鑒證諮詢、廣播影視服務增值稅稅率為6%。

拓展三、稅金及附加的其他了解。

1、會計科目的變化。依據財會(2016)22號文,「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名稱調整為「稅金及附加」科目。

2、之前在「管理費用」科目中核算的「四小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印花稅),現調整到「稅金及附加」科目進行核算。

04

【分析】

1、一般只要發生相關經濟業務,不管是否盈利,都需繳稅(除所得稅是有所得才繳稅以外)。

2、一般稅金及附加的年度間的波動不會太大,如有較大波動需關註解釋是否合理。

3、關注稅金及附加的結構及比例,佔比較大的是什麼稅,與行業特性是否匹配。如白酒行業,消費稅一般占稅金及附加的比例較大。

4、通常出於節稅的考慮,製造企業的銷售往往放在下屬子公司進行,尤其是在消費稅佔大頭的白酒行業。因為白酒的消費稅只對生產和委託加工企業徵收,銷售環節不再徵收。故而絕大多數白酒生產企業設立獨立核算的銷售公司,由生產企業低價銷售給銷售公司,以減少稅負。

5、比較稅金及附加的增長幅度,與營業收入是否同比增長。若低於營收的增長幅度,可能存在虛增收入少繳稅的情況,若高於營收的增長幅度,可能隱藏了收入。

6、關注佔比大的稅種的稅率是否有變化,是否有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及對當期利潤的影響。如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西部企業稅收優惠等。

05

【案例】

洋河股份(證券代碼:002304)

洋河股份2016年報,其利潤表的稅金及附加財報注釋如下:

(摘自:洋河股份2016年年度報告P131)

洋河股份屬於白酒類企業,正常情況下消費稅應占稅金及附加的大頭。

對比同行五糧液,五糧液的消費稅占稅金及附加的69.01%,洋河股份的消費稅僅占稅金及附加的6.68%,差異實在太大。

細看財報,發現差異原因在於洋河股份的消費稅部分體現在成本及部分費用中(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應交的消費稅及附加由受託方代扣代繳,代扣代繳的消費稅及附加計入產品生產成本),其消費稅科目並不能反映已交消費稅金額。而將消費稅體現在成本中,又會影響毛利率。

故而,我們在看稅金及附加時,看大頭是什麼,是否能與行業特性匹配。如果有異常,需關注是否有合理性解釋,以防踩雷。

06

【總結】

「稅金及附加」科目較簡單,也難以造假,投資者主要關注其增長幅度與收入的同比增長和內部結構的合理性即可。

註:

1、文中所闡述的觀點,僅用於交流,不作為買賣推薦的依據。

2、讀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在文章後留言,我們盡量一一解答。

3、百密必有一疏,寫多了難免有紕漏,歡迎各位讀者及專業人士前來糾錯斧正。

4、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