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薛芳     編輯 | 康曉


編者按:

近三十年,中國創投行業經歷了從0到1的歷程。熊曉鴿最早拉開了風險投資在中國發展的序幕,隨後,中國互聯網新經濟企業的誕生、成長、壯大,與風險投資商有着莫大的關係。

 

伴隨着中國第一波互聯網企業的上市,2005年,熊曉鴿、閻炎、沈南鵬和徐新開始引領中國創投圈;2009年,張磊、靳海濤、趙令歡浮出水面,成爲中國創投圈的新貴;2012年,移動互聯網到來,張穎、劉芹、符績勳們脫穎而出;2014年前後,全民創業潮來臨,張震、曹毅、劉二海們的出走,掀起了創投圈的創業熱潮;與此同時,徐小平、雷軍、蔡文勝們則掀起了“全民創業”的浪潮。

 

現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備案的基金已經超過了兩萬家,而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從早些年複製國外的商業模式,已蛻變成中國獨有的創新模式。這些成長背後,一是創業者的勤奮和努力,二是風險投資的助推,缺一不可。《深網》推出中國創投三十年投資人系列報道,回顧這水大魚大、激情燃燒的三十年。


“剛離開新東方那會兒,雖然有了大筆的錢,有一天走在國貿附近的人行道上,看着身邊快速行走的年輕人,突然想大哭一場。每個人都有自己全情投入的事情,而我好像除了錢什麼都沒有。”多年過去,徐小平一直忘不了這種失落。

 

那時徐小平已經50歲了,他進入了人生的低潮期。爲了對抗這種挫敗感,徐小平進入了一個新的未知領域,成爲一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成爲天使投資人的故事始於2006年,他是個學徒。

吳曉波《激盪十年,水大魚大》一書中,列出了2009年-2018年產業迭代創新時期的四位投資人代表,IDG中國的熊曉鴿、紅杉資本的沈南鵬、真格資金徐小平和高領資本的張磊。徐小平在投資圈博得盛名,成爲一個符號性的存在。

 

這頗有些時勢造英雄的意味,早年新東方的工作使得徐小平了解留學生這個羣體,因此,徐小平投資生涯一拉開序幕,斯坦福便成爲起點。2013年和2014年兩個上市案,百倍回報的榮光皆是斯坦福的中國留學生帶來的。

 

感性和激情成爲“徐小平老師”在投資圈最大的標籤,某種意義上,徐小平身上流動着大部分中國創業者相同的原始的血液,對成功和財富的飢渴感,徐小平感知並挖掘着——他們內心的火苗、他們看到的所有可能的創業機遇、他們改變命運階層躍動的衝動。

 

從BAT到TMD,徐小平一邊學習着各種不同的方法論,一邊擴大了投資的圈層——從早年只投斯坦福的學生、到海龜圈、再到本土的各色創業者。

 

從未停止過對任何新機會的嘗試和探索,一不小心成爲網紅投資家的徐小平是中國創投圈最忠誠的學徒。而擴大的創業者圈層和區塊鏈領域的投資,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爭議。


出比新東方牛的公司


徐小平197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學習理論音樂;畢業後去北大當了4年老師,期間,他認識了俞敏洪和王強;1987年,徐小平出國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攻讀碩士也是西洋音樂。


早年徐小平(左一)和俞敏洪、王強(右一)的合照

1995年,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和徐小平在加拿大重聚,當時的徐小平正處於失業狀態。當時徐小平在國外過得不好,他讀完音樂碩士就失業了,想再讀個博士競爭的又全是中國人。

 

徐小平在加拿大打過各種各樣的零工,他給移民局做過諮詢,給臺灣餐廳洗過盤子,給披薩店送過外賣。那時候的俞敏洪,已經創立了新東方3年,身價千萬。

 

1996年1月9日,徐小平跟着俞敏洪回到了中國,加入新東方。隨後不久,身在美國的王強也加入了歸國創業的行列。2005年9月7日,新東方上市,徐小平成爲了僅次於俞敏洪的中國第二富老師,身價飆升到至少40億。

 

徐小平因爲與俞敏洪管理理念不合,離開了奮鬥12年的新東方。他曾坦陳,俞敏洪是他心裏的一座山。

 

無獨有偶,《創業家》的一篇文章裏,談到了徐小平的心結。徐小平創立真格基金,隱約有種想證明自己不比俞敏洪差的情結,他想通過做投資,投出比新東方更牛的公司。

 

徐小平跨入投資領域的那一年,淘寶成爲亞洲最大的購物網站,谷歌進入中國。

 

失落的徐小平得找點事情做。那時候,天使投資是個新鮮玩意。根據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統計,2005年中國活躍的股權投資機構僅約500家左右。徐小平坦陳,有兩個人點燃了他的創投事業的第一把火。

 

第一個是曾擔任新東方教育在線CEO的錢永強,用20萬人民幣投了空中網。2004年空中網上市,錢永強的20萬獲得了百倍回報,這使得徐小平“撕心裂肺”、“羨慕嫉妒恨”、那會兒他有句玩笑式的口頭禪——“這**的,賺太多錢了。”

 

第二個是新東方合作學校的行政人員洪根強,2006年,洪根強告訴徐小平,他要做中國的 Facebook,需要100萬。僅憑洪根強一句,“我是杭州人,阿里巴巴在杭州”,徐小平就投了。這筆投資可以視爲徐小平在天資投資領域的試水。


徐老師不懂但他投了


做天使投資的人,大多比拼的都是對未來的洞見,徐小平顯然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徑,他看的是人,人對了事就對了,是其一貫堅持的邏輯。

 

剛開始跨入投資領域,徐小平把目光投向了斯坦福大學,在那裏,他尋找需要天使資金的創業者。黃磚紅瓦、有着好幾公里人工椰林的斯坦福大學,而其商學院是美國創業氛圍最爲濃厚的商學院。



坊間也曾流傳這樣一個說法:斯坦福MBA畢業的時候,只有10%的人寫簡歷找工作,剩下90% 的人都在寫BP(BusinessPlan)找資金創業。哈佛MBA則顛倒過來,90%的人寫簡歷找工作,10%的人寫BP找創業資金。

 

2005年,徐小平去斯坦福尋找投資機會,當時的郭去疾在斯坦福讀MBA。2006年,徐小平成爲郭去疾蘭亭集勢第一個投資人。而後郭去疾又把自己斯坦福的師弟陳歐介紹給了徐小平。

 

在《創業資本圈》的欄目裏,創業工場的麥剛坦陳,陳歐告訴他一句話,“徐老師他什麼都不懂,但他投了我。你什麼都懂,所以你沒投我。”這種陰差陽錯使得麥剛和陳歐之間就錯過了。徐小平也承認,他確實不懂,但他還是投了。

 

多年後,徐小平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指出,名校就是替一般人完成了過濾、篩選和萃取集成的過程。起初的這幾筆投資奠定了徐小平投資的風格。

 

這些都使得徐小平在斯坦福的中國留學生中聲名鵲起,坊間有一個流傳的說法是郭去疾陳歐之後,斯坦福的中國留學生如果歸國創業,回來第一個找的就是徐小平。這是硬幣的A面。

 

那麼硬幣的B面是什麼?徐小平的投資基本沒有套路可言。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總結過徐小平的投資風格,“創業者來找徐小平,就是如果你能把徐老師給講哭,不論主動和被動的,多半會投,如果是主動的情感流露,那一定會投。”

 

徐小平說真格的投資哲學是“判斷人而非判斷模式”。當在真格基金內部意見相左,他選擇以個人名義投資,如果項目能夠獲得第二輪投資,再轉到真格名下,如果投資失敗,則自掏腰包。


夢想是不可審計的


徐小平認爲,在天使投資階段,往往是隻有一個夢,而夢想是沒有數據的,夢想是不可審計的。

 

相對於其他投資人的理性,感性成爲投資人徐小平最大的標籤,這種感性使得進入投資圈的徐小平頗有點公牛闖入瓷器店的感覺。毋庸置疑,情懷是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打的最大的一張牌。



這使得他以精明、理性著稱的天使投資人圈子裏,面目異常清晰。

 

2012年,徐小平在硅谷碰到兩個老外,他們有一個創業項目叫創業方舟,在離舊金山十幾公里的公海上做一個船,讓來自全球各地的創業者們在船上創業,船上有麥當勞、電影院、舞廳,創業者成功了就坐直升飛機到硅谷去。

 

徐小平綜合評估了這個項目,知道很難賺錢。但是他和王強還是投了。徐小平說,這個項目他之所以投,就是想點燃創業者的浪漫想象,讓全球志同道合的創業者們聚在一起,溝通、聯誼、交朋友。

 

創業方舟後來還是沉了。徐小平投資中的感性可窺一斑。

 

曾任職歐洲最大私募股權基金CVC Capital Partners的光點資本合夥人符正告訴《深網》,徐小平用一套不是打法的打法,在投資圈站穩腳跟。

 

符正在2016年創立了光點資本,他的困惑是在投資的時候他總要告訴別人他是誰。光點資本專注於消費、教育、文娛領域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的資金來自政府引導基金、母基金、大型央企和上市公司。

 

如何迅速的在創投圈打開局面,符正研究了很多案例後,發現真格基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用吳曉波的話在《二十年二十人》的訪談中話來說,“徐小平是一個奇葩。”

 

一度,徐小平的投資邏輯被坊間簡化爲“徐氏三投”,所謂“徐氏三投”即能忽悠(要會說)、長得比較體面(一定要帥或者美)、名校畢業(當然最好是海龜)的。

 

徐小平在接受“王峯十問”時,坦陳,真格基金的早期他確實比較偏愛留學生。

 

而至於坊間簡單粗暴的“徐氏三投”,徐小平否定了這個說法。徐小平給出了他自己認可的版本, “徐氏三投”——即看創業者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領導能力。


擴大了的投資版圖


無論哪個版本的“徐氏三投”,個人的感知和判斷都佔了極大的比重。5年的個人投資生涯,徐小平在留學生中建立了強大的影響力。

 

衆所周知,做天使投資後,每年徐小平都要花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美國東西海岸做巡迴演講,在哈佛、MIT、斯坦福、伯克利……他鼓勵中國留學生和在美華人回國找他創業。

 

這些在留學生中形成了非常好的口碑效應。而這種影響力,對天使投資人來說,就是一種生產力。

 

2011年12月,真格基金進行了第二期3000萬美元的募資,徐小平稱之爲真格2.0時代。此前,真格基金已經投資了國內80家創業公司。3000萬一半來自徐小平、王強、俞敏洪爲主的原始合夥人,一半來自好友沈南鵬的紅杉資本。



當真格基金從個人天使投資蛻變成機構化的天使投資機構時候,初期,徐小平還延續着過往個人投資的風格,只投海龜。但慢慢的,徐小平就擴大了他的創業者圈子,從斯坦福創業者到海龜創業者,再到本土創業者。

 

這種變化或許跟徐小平參加的一個組織相關,青年天使會。這是一個2013年成立的組織,成員有薛蠻子、李開復、徐小平、雷軍、蔡文勝等。這些人他們的投資履歷使得徐小平茅塞頓開。

 

徐小平在i黑馬的活動上分享,“蔡文勝沒上過斯坦福,他喜歡投“草根”創業者,成功率非常高。再看雷軍,武大不是中國最頂尖的學校,金山也不是中國最頂尖的公司。但是‘雷軍系’,他們的創投命中率確是中國最高的。”

 

在徐小平看來,斯坦福、蔡文勝、雷軍這三者之間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創建了選擇與培育創業者的獨特標準。”“精英”一詞的傳統定義正在被顛覆,在“創業家”羣體面前土崩瓦解。

 

“以馬雲、雷軍這些人爲代表,他們沒有留過學,但是他們在長期和eBay、微軟、亞馬遜搏鬥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了國際化的過程,他們創業成名之前已經是具有了國際競爭力的‘精英’了。”徐小平闡述。

 

這種對“精英”認知的變化擴大了徐小平的投資版圖。

 

“因爲我是做留學諮詢在新東方起家的人,所以我和留學生之間當然有一種天然的資源。但隨着中國本土創業者的崛起,留學生和本土創業者在真格被投CEO中是一半一半。”徐小平在接受王峯採訪時闡述。


創投圈“第一網紅”


那麼在本土的創業者中間,徐小平又是如何擴大他的口碑效應的?

 

徐小平選擇了一些孵化器機構,比如牛文文的黑馬學院,他常常參加黑馬學院的活動,去和學員做一些創業分享;他給《新京報》的“尋找中國創客節目”站臺,去分享過往的創業經歷……


徐小平的投資有四不投:不投單打獨鬥的人;不投沒有胸懷的人;不投沒有資源的人;不投沒有魅力的人。在這四條規則裏,徐小平本人最看重的是第四條。他投資了馬佳佳,王凱歆。


徐小平投資馬佳佳


馬佳佳,2008年以雲南省高考語文狀元的身份考入中國傳媒大學,一畢業馬佳佳就在大學門口開了成人用品實體店,2013年,以女嘉賓身份參加江蘇衛視《非誠勿擾》;2014年受邀到萬科演講剖析互聯網如何影響房地產,成爲話題人物。

 

2015年的創投極客論壇上,徐小平講述了他投資馬佳佳的整個過程,吃了一段飯,30萬拿了一點,整個過程中,徐小平始終沒有問馬佳佳在賣什麼東西。且整個基金內部,是完全反對他投資了馬佳佳的。

 

“我還是堅持投她,爲什麼?我告訴大家我投她了,而且我以此爲驕傲。別人對馬佳佳的指責,你看你什麼都沒有,暴得大名。我反過來問大家,你什麼都有,爲什麼你不出名?爲什麼市場不知道你?”徐小平闡述。

 

現在馬佳佳已泯然衆人,但徐小平投資的任性卻伴隨着“話題女王”馬佳佳被一些創業者記住了。徐小平的感性再一次被放大。

 

後來,徐小平又投了王凱歆。這位生於1998年的少女,高中休學創業,建立了針對青少年學生的垂直電商平臺神奇百貨。2016年1月,王凱歆的神奇百貨獲得由經緯中國領投,真格基金與創新谷跟投的千萬級別A輪融資。

 

此後,王凱歆和神奇百貨一炮而紅。

 

2016年7月,神奇百貨被曝出數據造假、閃電搬家、非法辭退員工等。3個月後,神奇百貨官網關閉。從馬佳佳和王凱歆,是2015年和2016年的話題人物,在這兩個投資項目上,可以窺見徐小平對他們的投資帶來了廣泛的話題效應。

 

對此,徐小平顯然並不排斥,一度,他稱自己是創投圈“第一網紅”。此外,徐小平和他的真格基金還投資了小紅書,邏輯思維和papi醬、VIPKID等。


誰成就了徐小平


衡量一個天使投資人是否優秀的標準都是看他,是否投出了獨角獸。

 

蘭亭集勢上市,徐小平投資郭去疾的10萬美元,變成了4000萬美金;再後來聚美優品上市,徐小平前後總計投給聚美38萬美元,IPO前,徐小平持有聚美8.8%的股份,徐小平把近3億美元收入囊中。


陳歐(左一)和徐小平(右一)


這兩個項目的上市不僅僅給徐小平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也帶來了巨大的聲譽。郭去疾也好,陳歐也罷,他們都是海龜,這些年,海龜是歸國創業的“高成功率”人羣。

 

徐小平的成功僅僅是因爲押寶易成功人羣嗎?他真的不懂生意嗎?其實也未必,只是這一切被他投資風格中那無比強大的感性光環給罩住了。

 

2014年,剛剛從英國劍橋畢業的楊剛(化名)回到北京後,第一時間就聯繫上了徐小平。90後的楊剛有一個創業項目,這個項目是把國內大學生申請國外大學的數據收集起來,做留學申請學校推薦。

 

他見到了徐小平,兩個人聊的也挺好的,但是徐小平告訴楊剛,“你的項目對學生很有用,但作爲生意,掙不了錢”。受到打擊的楊剛並沒有放棄,長着一張娃娃臉的楊剛,假裝成高中生,去了二十多個留學機構,發現賺錢很難。

 

“就算全中國的留學生都用你的平臺,還是沒有錢賺,因爲他們會DIY,再說留學的市場在萎縮,更多的付費人羣其實是那些沒有辦法DIY的人。”徐小平如此說,楊剛放棄了這個看起來僅僅是爽的創業,他換了一個跟生意相關的賽道。

 

現在的楊剛說到這些,儘管徐小平沒有投他,但他非常感謝徐小平。在徐小平這裏,他完成了最初的跟生意有關的啓蒙。

 

這裏有一個不得不交代的背景是,從真格成立的2011年到全民VC的2014年,中國的投資機構翻了幾番。

 

根據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統計,截止至2010年底,中國市場中的投資機構激增至了2500多家。而截至2014年底,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活躍的投資機構已經超過8,000家。

 

如何在一堆投資機構裏,面目清晰的浮現出來,被創業者記住,這個跟品牌營銷相關。在營銷方面,徐小平是個高手。

 

當年在新東方時,管品牌的徐小平,新東方三駕馬車的創始人營銷,今天看來依然有着極高的性價比。徐小平喜歡將他關於營銷的方法論分享給創業者,陳歐著名的“我爲自己代言”,就是受到了他的影響。


爭議徐小平


擴大的創業者羣體,再加上真格的投資成績單。非同一般的關注度,使得徐老師聲名鵲起。於是,就出現了一個能造風口的徐小平,2018年年初,區塊鏈的風口跟徐小平有着一定的關係。

 

2018年春節,加密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熱潮迎面而來,最先引爆的是VC圈,先是徐小平“不要外傳”擁抱區塊鏈革命的言論刷爆朋友圈,紅杉,IDG這些投資機構頻頻出現在白皮書中。



區塊鏈的大熱。一夜間,恐懼、貪婪、興奮、好奇混合成一種焦慮的空氣。人人都在談論區塊鏈,連大媽都在打聽如何買幣。

 

幾乎又是一夜間,區塊鏈格局初定,誕生了首席經濟學家,幣圈沈南鵬,麪包公司的管理者搖身一變就成了區塊鏈轉型專家……徐小平,薛蠻子,蔡文勝都被迅速封神。

 

區塊鏈風口裏的徐小平,用薛蠻子的話來說,很亢奮。

 

有人詼諧地把2018年的投資圈分成兩撥,對區塊鏈不感興趣的被稱爲古典投資人,他們普遍對區塊鏈嗤之以鼻。在古典投資人的眼中,區塊鏈領域現在進入的這些投資人,都是在傳統領域相對來說不那麼成功的投資人。

 

毋庸置疑,這是一羣在尋找更大成功的人,他們都在尋找着下一個BAT。

 

毋庸置疑,進入區塊鏈領域給徐小平帶來了巨大的爭議,區塊鏈領域是一個梟雄和騙子隨時可以互換角色的行業。

 

當下的徐小平,已經不再爲區塊鏈搖旗吶喊。

 

一度,在創業者圈子裏形成了一種說法,天使輪拿徐小平的錢或者真格的錢,會有一個比較好的PR效果。在全民VC的當下,一個優質的投資項目從早期FA開始,都是幾家投資機構在搶。

 

有人拿了徐小平的錢,但是也有人拒絕了徐小平和真格的錢,創業者理由也很簡單,拿跟自己氣質接近的錢。一位創業者告訴《深網》作者,他去過兩次徐小平銀泰的家,但最後他拒絕了徐小平。

 

在他眼中,“如果拿了那個知名投資人的錢,會有一個很好的PR效果,但他所在的領域在中國纔剛起步,一時的PR宣傳效果固然重要,但最終能夠勝出的,更需要背後的投資人對行業有足夠的理解才能陪伴公司走的更遠。”

 

當然這種拒絕的背後是創業者的可以選擇的資本增多,對於一些實力很強的創業公司來說,在天使輪的時候,他們根本不介意基金對外的背書能力,他們更看重雙方的契合度。

 

這僅僅是個案,經過全民創業潮的洗禮後,優質的創業者都不差錢。徐小平在創投圈奮戰的這十多年,感性也罷,譭譽參半也罷,這些都不影響他已經成爲中國創投圈一個符號式的存在。





大家如果不想錯過最新資訊

記得添加“星標”哦

這樣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