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初春的大同春寒料峭,-2℃的氣溫伴隨着五六級大風卻擋不住市民一睹“西京風華”的腳步。當日上午9時,“西京風華”——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在大同古城開化寺開展;同時,作爲大同博物館第五座分館的遼金元民族融合館也試開館。上百名大同市民不顧天氣寒冷紛紛第一時間趕來,爭相目睹遼金元時期文物精品,感受民族融合的婉約與豪放,品味千年前的市井繁華,體驗茶酒細瓷商旅榷場貿易。

耗時兩年精心打造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

塞北大同,內跨中原,外聯朔漠,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契丹人建立大遼之後,公元1044年,遼興宗“升雲州爲西京”,治大同府,從此確立西京大同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金襲遼制,大同仍爲西京。公元1288年,元世祖改西京爲大同路。大同稱西京凡244年。在此時期,漢民族的婉約細膩與少數民族的豪放灑脫,形成了西京多元融合的地域文化特色。到元代,西京成爲一個開放性的國際城市。從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到漢族,各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同的特色和烙印。此時期的西京,奏響着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碰撞與融合的交響曲。

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以大同古城內復建的開化寺爲場館,選取了大同市博物館館藏240餘件(套)遼金元時期文物精品布展。展覽共分五個篇章,即“京華·鎖鑰”“法相·莊嚴”“茗酌·商貿”“溢彩·生活”“魂歸·彼岸”。全方位多角度勾勒出遼金元三代大同西京的雄姿。

據悉,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是大同市博物館耗時兩年精心打造,也是大同古城內首座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是繼樑思成紀念館、平城記憶館、魁星文化博物館、明堂遺址陳列博物館之後,大同市博物館打造的第五座分館。

大同博物館助理館員、“西京風華”——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主要策展人郭鳳在接受山西晚報記者採訪時說:“從決定打造這座分館起,包括館藏文物的摸底、文物選擇、展廳設計、布展等,大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和策展團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整個第五分館的精心打造就歷時兩年時間!此次展出的240餘件(套)文物主要來自於大同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和博物館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徵集回的文物。”她還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大同在遼金元時期共244年,是大同歷史文化中極爲重要的發展時期,打造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就是讓大同市民能夠全方位、多角度瞭解到遼金元時期大同輝煌的歷史文化;用實物來展示漢族與女真、契丹、蒙古等民族交匯共融,以及由此演化的地域文化、人文文化等文化特色。

豐富的文物和文化展示重現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

在京華·鎖鑰中,展出的大同城東興雲橋的構件引起了大同市民的極大關注。興雲橋位於大同古城東關外,跨如渾水(今御河),又名玉河橋。根據考古出土文物及史料可知,御河上建橋有確切記載始於金代。它是一座五拱石橋,橋上立望柱,置鐵吼、石欄,橋長近35米。元代泰定年間重新修繕,命名爲興雲橋。日本侵佔大同時興雲橋被炸燬。2003年至2004年在御河河道發現其遺蹟,確定興雲橋舊址在今興雲橋南約50米處。出土的興雲橋石欄板雕刻精美,有人物、獸、植物等。

遼代佛教興盛,巍峨雄偉的華嚴寺、莊嚴古樸的善化寺、精巧玲瓏的觀音堂等寺院建築,爲西京大同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在法相·莊嚴篇章中展出了反映遼金佛教盛況的釋迦牟尼大佛,大佛高3.2米,原爲大同城北新榮區拒牆堡南堂寺塑像。還展出包括1981年大同四老溝磚塔地宮出土的金代佛牙舍利、金代小銅佛、遼代佛教弟子小銅佛、遼代石雕菩薩坐像、元代八思巴文經幢等大量遼金時期文物。

遼金元時期,社會生活異彩紛呈、絢麗多姿。在物質生活方面呈現出少數民族與漢民族融合的態勢。展出的服飾方面多體現出契丹、女真及蒙古特質,同時又夾雜漢人習韻。家居陳設方面,凸顯低矮型傢俱向高型傢俱的轉變。日用器具的豐富,反映出遷居西京大同的少數民族,飲食習俗與漢族差異漸小。這些變化體現了民族間的相互接受和共同發展,反映了民族融合的歷史發展大趨勢。溢彩·生活篇,元代的金瓜項鍊、遼代的鳳鳥紋銀梳子、金元魚形象牙飾件、遼代山水人物銅鏡以及金代木椅、木盆座、木茶几等、飾品、傢俱用品和日用器具,造型精美、簡約,做工精細,穿越千年,充分展現在世人面前。

“啊呀!好漂亮的小酒壺!”看到展櫃中一對油光發亮的黑色小酒壺,觀展的一名女孩忍不住驚歎出聲!這一對遼代黑釉喇叭口瓷執壺,是1987年出土於大同市城北3528廠東。與之相鄰的展櫃內是展出的大同博物館館藏文物鐵爐和鐵壺,“再配上旁邊展櫃內1957年大同青瓷窯出土的遼代白釉帶蓋瓷碗,一套茶具就齊備了!”一名觀展的市民有感而發地感嘆着說!

遼金時期,隨着南北商貿和文化的頻繁交往,飲茶和飲酒成爲西京地區的社會風尚,無論是重大典禮儀式,還是日常生活都與之息息相關。茶酒在西京地區的風行,擴大了對飲用器具的需求,瓷器貿易空前繁榮,地方瓷窯發展迅猛。

茗酌·商貿篇中,展出了遼金元瓷碗、彩罐、長頸瓶等瓷器類文物。近年,在西京大同出土的大量陶瓷器中既能見到以雞腿瓶爲特色的契丹式瓷器,又能看到定窯、磁州窯系的中原式瓷器,還有來自南方的湖田瓷和景德鎮的青花瓷。

魂歸·彼岸篇展出的文物表現了遼金元時期古人對喪葬的重視,包括遼代梟首壺、魂塔、琉璃棺以及墓葬壁畫等內容。遼金元三代作爲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喪葬文化既有本民族特點,又與漢族傳統有所融合。遼早期,沿襲五代之風,以土葬爲主,多隨葬大型魂器,中晚期流行火葬,以陶、石棺爲主要葬具。金代盛行火葬。西京大同地區墓葬形制以磚室墓爲主,其次爲土洞墓,墓室內通常繪有壁畫,內容生動再現了墓主生前的世俗生活和時代特徵。造型獨特的大型魂器、技藝精湛的陶棺瓷罐和極富特色的神祕覆面,精心裝點了墓主的魂歸世界。

觀展後,大同市民趙先生深有感觸地對山西晚報記者說:“自己只知道大同的北魏文化底蘊深厚,燦爛輝煌。沒想到,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同樣爲我們打開了一扇大門,讓我們可以更具體、更詳實地瞭解千年前遼金元!”“豐富的文物和文化展示,彷彿穿越千年,讓我們回到了那個時代!”趙先生笑着說。

山西晚報記者 劉俊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