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詩壇,海子常常被評價為「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徵」和「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奉獻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詩人」。

在詩人有限的生命裏,他創造了近200萬字的詩歌、詩劇、小說、論文和札記。比較著名的有《亞洲銅》、《麥地》、《以夢為馬》、《黑夜的獻詩——獻給黑夜的女兒》、《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

因其對詩歌的熱愛和對創作的激情,每年3月下旬,海子詩愛好者會以各種方式紀念海子。

「他的詩被模仿;他的自殺被談論;有人張羅著要把海子的劇本《弒》譜成歌劇;有人盤算著想把海子的短詩拍成電視片;學生們在廣場或朗誦會上集體朗誦海子的詩;詩歌愛好者們跑到海子的家鄉去祭奠;有人倡議設立中國詩人節,時間便定在海子自殺的3月26日;有人為了寫海子傳而東奔西跑。」

幾乎每一個誦讀過他的詩篇的人,都能從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輪轉、風吹的方向和麥子的成長,閱讀他的詩,你總能讀到麥地、大海、村莊、鮮花、天空、太陽等這樣的意象。他寫孤獨的遠方,前途的迷惘,作為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原生態的農村,也為他的創作留下了取之不竭的題材。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過,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這顯然是能平衡人生矛盾的智者態度,但詩人則以內心的劇烈衝突來感受生命中的苦辣酸甜,以遠高於生活的理想主義目光打量塵世,所以,他們往往是鮮有同道的孤旅者。海子的詩裏,就散發著一抹又一抹的陰冷孤獨。「哀莫大於心死」,這一度是海子生活的全部。他在這樣的生活裏,無法自拔。愛情也給了他很多詩的靈感。他的初戀女友波婉,曾是海子的學生、粉絲和愛人,也是海子一生所深愛的人,一度愛得深沉,也愛得癡狂。海子曾為她寫了許多情詩,有時候,發起瘋來一封情書更是可以寫到兩萬字以上。「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這是海子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句話。

他將由他的死可能帶來的一切紛擾都盡量處理得絕不旁逸斜出,堵住所有妄議的嘴巴和嫁禍於人的臆斷,儘管在死後近30年,他仍活在人們巨大的爭議中,亦活在無盡的懷念裏。他的隕落,預示著一個詩歌黃金時代的結束。但,詩歌是不死的荊棘鳥,穿過被霧霾和塵埃遮蔽的天空,在每一片尚有春風拂過的土地上,遊弋或高翔。

15歲時他考入北大,卻選擇在25歲時離開人世。短短10年的時間,他的生命是屬於詩歌的,詩歌附著在愛情裏。他真誠地愛過,他用生命讚美愛情,然而愛情也讓它一次又一次地受傷。詩人的的靈魂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來釋放了自己的靈魂。

他留下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般讀來「脣齒留香」的詩句。雖然他的心中滿是悲涼,但這詩句至今溫暖著多少人的心,引起了多少共鳴。因為這首詩,春天的大海也有了別樣的意義,「喂馬,劈柴,週遊世界」那是人們對幸福的翹首期盼。

今天,我們紀念他。「海子的離去,標誌著中國當代詩歌純粹歌詠時代的終結。


不請自來。

海子一直是我最愛的詩人,沒有之一。

傾慕於他的才。15歲就讀於北大,我想他也曾幸福過……

他說: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瞭解她,也要了解太陽。

他說:我有三種幸福:詩歌,王位,太陽。

他說:小人兒,既然我們相愛,為何還要在這拔柳哭泣呢?

……

他說過,好多好多。

他還說: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你看,海子終究只是個孩子,他也熱愛過。

可是,25歲的他,選擇了臥軌自殺。

我不知道他躺在冰冷的鐵軌上時,有沒有想起他故鄉的母親。他在詩裏說,媽媽坐在矮凳子上想我……

但我想,他更多的痛苦應該來自孤獨吧。

他說,孤獨是一直魚筐,是魚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裡……

我看著,看著,眼睛就潤了。

我多希望他還在,陪著他的媽媽,挽著他的妻子,跟著他的孩子……滿臉的笑意。

可他不在了

就在1989年的3月26日,他帶著他的孤獨,他的王位,他的太陽,永遠的離開了……

我會記得他。

是因為愛!

剛好昨天是海子的忌日,心裡很是感慨,有說的不對的地方,希望原諒!


海子之所以至今仍被人提及,並且被一些文藝青年懷念和追憶,並非他的詩有多好,而是他的死有多悲壯。

如果提及近代詩人,大多數文青首先想到的是海子和顧城,這兩個人除了的確有文采細胞之外,多是被過渡渲染和誇大。在物質浮華的年代,許多人仍追求詩和遠方。因此需要找一兩個代表人來作為自己的精神偶像,那麼海子和顧城就是比較適合的人選。如果你是一個文青,你不知道海子和顧城的話,那麼你就會被別的文青視為異類。為了彰顯你跟他(她)們一樣,因此你也選擇「愛」上海子或顧城。

而許多不是文青的人也偏偏要不懂裝懂似的去刻意膜拜海子,因為網路上鋪天蓋地都是關於海子的作品和對他讚美的詞句,高曉松等文青的偶像也曾多次提到白衣飄飄的年代和那個時候的人與物。講得多了,你便聽得多了,猶如神曲《小蘋果》一樣,就算你根本沒有去學唱,偏偏你就會唱。因為你不論走到哪裡都能聽到歌曲旋律,你的腦海已經被「入侵」。同樣,你知道海子也多是這種原因。

現在許多房地產公司或營銷公司,甚至包括一些傳銷、直銷企業也多引用海子的詩句做文案,讓一些根本連小學都沒有讀完的投機客也將海子掛在嘴邊。好像自己知道海子,自己就是個文化人一樣。試想,連不尊重文化的人都讓自己看上去更有文化,海子自然就成了追憶的對象。

筆者曾幾何時也曾做過文青,也曾嚮往過詩和遠方,只不過我是山寨的那種,不在文青的體制內,充其量算個水貨。現在想想那時的思維著實可想,一個人難道為了自己得不到釋懷就要去發瘋、就要去自殺、就要去殺人。當你認為這是一種解脫的時候,你可曾想過你的家人。你年邁的父母誰去照顧?你年幼的孩子誰來關愛?因此,這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當然,人各有志,所謂死了白了,死了也就解脫了,唯獨讓活著的人更加痛苦罷了。

海子的雙親仍舊健在,他們經歷過如何一種喪子之痛我們不清楚,但這種過度的渲染和無限制的誇大,只會讓活著的人更加痛苦。

海子的祭日在3月26日,也就是昨天。每年春暖花開開時,海子都會帶著他的詩歌,來到我們身邊。

海子是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徵。80年代初,在朦朧詩的基礎上,海子用抒情的文字,充滿張力的語言,描繪出一個質樸而夢幻的的世界。他創作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麥地》、《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等,在作品形式上趨於完美,能讓人感覺到自然的意向和猛烈的情感撞擊,海子精雕細琢的詩感動了無數人,開創了一個新的先鋒詩歌時代。海子是這個詩歌時代的象徵,是我們無法忘懷的。

海子的隕落是一個詩歌黃金時代的結束。「我是中國政法大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査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25歲的海子,留下這樣毫無情感色彩的一句話,完成了死亡的絕唱。他的生命是屬於詩歌的,他善感,充滿神性,卻具有瘋狂的氣質。海子走了,戈麥和顧城也走了,很多人不再想寫詩。詩歌的先鋒性不復存在,神性詩歌的80年代結束了。在我們懷念那個純粹的詩歌年代時,怎麼能不懷念海子,這個80年代詩歌的領軍人物。

海子永遠是我們心中聖潔的天才詩人。我一直不能理解,才華橫溢、渴望幸福的海子,怎麼會捨得麥田,捨得遠方,帶著孤獨和絕望,毅然決然選擇了另一個世界。他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溫暖詩句,讓春天有了別樣的意味。這個詩歌與死亡成就的詩人,怎麼會不受人懷念和追憶。有詩歌的地方,就有海子。

懷念海子的理由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海子是一個真正的純粹的詩人,海子的詩歌一直唱響在我們靈魂深處。


留不住天才!


頭一回聽說這個海子,以前不知他是何人


這貨活在當下也就是個重度網遊愛好者


是哪些「人們」在懷念他呢?連恐龍都會有些「人們」懷唸的。


我感覺吧 沒什麼 和夢露一個效果 去世太早 仔細想想 對不對 能點出名的基本都去另一邊報道了


不知道他的詩有什麼好?這在美國叫吶喊派詩歌。那時候物質貧乏,精神有點過分施肥,導致營養不良。所以出現一些怪胎。比如海子,北島,顧城,舒婷好一些,還有些韻律。他們就是歇斯底里的有若干節奏的喊叫。我為我曾經會寫詩而羞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