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少看過《風味人間》的朋友會好奇,為什麼片中會有很多人物對著鏡頭講方言的段落。其實,這是前期經過反覆思考和設計的橋段,各地的人們用家鄉話介紹食物,我們團隊把這些小片段串成的內容叫做「方言地圖」。

《風味人間》方言地圖

攝製組開會的時候,我常說,如今快速變化的中國社會,許多習俗都在不斷消失,但兩種東西一直還承載著最鮮活的在地文化,幫助我們了解每個地方不同的性格——這就是食物和方言。酸甜苦辣咸,十里不同音,變化豐富的風味和婉轉不同的鄉音,常常是每到一個地方最打動我的東西。

為了尋訪鮮活的語言,風味劇組的小夥伴們甚至還鬧出過笑話。一次在潮汕拍攝,《風味原產地》的節目製片人吃完一碗暢快鮮爽的粿條,興奮地拿出手機給劇組展示,剛剛聽到街邊的喇叭在放潮汕話,這裡的方言聽起來怎麼那麼好聽!放完手機里的錄音,她充滿期待地看著大家,卻看見旁邊的潮汕嚮導面露難色。問了半天,嚮導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喇叭里其實在講:「大降價,最後三天」,全組厥倒……

和食物一樣,方言里其實有好多故事,這次的節目里只能展示一小部分。大家的家鄉話里,有什麼跟吃有關的有趣說法嗎?


當我偶爾恍然的時候

我才想起,我離開蘭州

已經足足18年

比我呆在那裡的歲月

還要長久

然而,當我走南闖北

當我飢腸轆轆

我總會或有意,或完全不經意

挑簾走進一家

蘭州牛肉麵

怕,又期待

怕不正宗,多添一絲鄉愁

期待,有那麼一些童年的神韻

讓我的胃和心靈都得到慰藉

這個時候,我常常躊躇面對菜單

店老闆往往站出來問:「吃個撒捏?」

如果是一口純正的蘭州城關口音

我一定喜出望外:「老闆兒!來個三細,蒜苗多多滴!蘿蔔也多給些唦」

如果是青海化隆口音

我總會淡淡的失望道:「請給我一份牛肉炒麵條,不要洋蔥,另外加個荷包蛋。」

……

……

……

方言口音

相對於《風味人間》來說

就是風味的標籤

是味覺的正統

如果你還沒意識到這一點

一定就像少不更事時的我

吃過安徽口音老闆做的煎餅果子

聽蘇州老闆娘信誓旦旦的論證魚香肉絲是淮揚菜因為裡面有魚的味道所以絕對不可能是酸甜辣荔枝口味兒的

或許你還像我一樣遭過內蒙版杭州小籠包,廣東味大盤雞

……

相信我,當你吃到這些食物的時候,只會感嘆居然有這樣的風味,絕不會感到自己還在人間!


普通話能方便人的交流溝通,而方言,可以帶你找到回家的路。


說到風味人間,究竟「風味」是什麼?

新華詞典對於「風味」的解釋是:事物的特色(多指地方色彩):~小吃丨家鄉~丨江南~丨這首詩有民歌~。

從這裡來看,為什麼風味人間里有方言就十分顯而易見了:美食是地方的特色,方言也是地方的特色,他們和戲曲等各種要素共同構成了我們身邊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

舉個栗子,小編的家鄉有一種特色小吃。這個小吃是將梅乾菜、香椿等不同餡料用麵皮包裹而成,類似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餡餅」。

那麼這個小吃叫什麼呢?撻粿

為什麼他不使用漢語普通話中已有的詞語「餡餅」呢?因為撻粿這個名字並不是一直都有的,它實際上是根據縣城華陽鎮等地的嶺南方言發音而附會出來的。

另外還有一個栗子。

@戰爭史研究WHS 微博截圖

閻老師曾在微博表示,現在很多地方戲劇因為方言使用環境的消失,也瀕臨著失傳的窘境,即便是勉強保存,也僅僅是櫥窗中的標本。

所以說,無論是千種戲劇還是萬般美食,作為我們身邊的風味,它們所依存的環境卻僅僅只有一種,那就是地方方言。方言不僅是鄉音的體現,還是美食、戲劇等文化傳承的載體。

因此我們非常認同 @陳曉卿 老師所說的:

如今快速變化的中國社會,許多習俗都在不斷消失,但兩種東西一直還承載著最鮮活的在地文化,幫助我們了解每個地方不同的性格——這就是食物和方言。酸甜苦辣咸,十里不同音,變化豐富的風味和婉轉不同的鄉音,常常是每到一個地方最打動我的東西。

唯有當遊子遠行萬里,才能感受到來自家鄉的鄉音才是最打動他內心的獨特風味。

但由於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人口背井離鄉等原因,方言使用的場合和頻次大大降低,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從社會到學界都提出了保護方言、傳承鄉音的議題。

為此科大訊飛自2017年起,啟動「方言保護計劃」,嘗試通過智能語音方式推動方言融入到普通生活中,解決地域使用少、收集難的問題,讓大眾感受科技的溫情。

如今一年過去了,訊飛輸入法「方言保護計劃」以累計500萬人參與,收集方言語音超過20萬條的數據向社會各界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方言保護計劃詳細內容參見:

科大訊飛:訊飛輸入法方言保護計劃一周年:我們一直在行動

那麼最後,聽聞 @陳曉卿 老師也是安徽人,我們也非常希望以後能和陳老師以及攝製組合作,共同更好的保護我們身邊的「風味」~

比心心~

因為在中國,其實方言才是母語,普通話是我們的第一外語。

看起來已經很複雜了?但這只是隨便分分而已

隨便拿一個省份舉例,就廣東吧

單單廣東裡面,就有4種大相徑庭的方言,講粵語的人,基本聽不懂潮州話,客家話。

更別說,珠三角的粵語跟其他城市的粵語又大相徑庭,在廣州佛山香港講的粵語,是和江門陽江的粵語完全不同的。

「漢語第一級方言有官話 晉語 湘語 贛語 吳語 徽語 客家語 粵語 平話 閩南語 閩東語 閩北語 莆仙語 瓊語 湘南土話 瓦鄉話等十餘種

第一級方言下還有第二級,比如官話下的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江淮官話等八種第二級方言。

再往下還分片,比如冀魯官話的石濟片,保唐片,滄惠片等片區。

片下還有小片,比如石濟片下的趙深小片,邢衡小片,聊泰小片等。」——百度百科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認為節目中大用方言是對「風味人間」中「人間」的點題,是主題升華,如果把紛繁多彩的「人間」通通合併同類項成通用的語言,就失真了,就缺少了那麼一點地域自有的獨特之處,美食看起來也沒那麼特別了,彷彿到處都可以做出來,那還不如看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的廣告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