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遊坦之練了易筋經不但有副作用,而且這種副作用還毒害了他的心靈,比慕容博、蕭遠山、鳩摩智那種只是身體的痛苦厲害百倍。

《天龍八部》原著裏說:這《易筋經》實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只是修習的法門甚為不易,須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

那麼,什麼是我相和人相呢?

我相,就是能證明自己存在的東西,如果一個人能感受到快樂、痛苦、煩惱、喜悅這些感覺,這就證明一個人的存在,只要一個人能感覺到類似的東西,就是沒有勘破我相。如果勘破了我相,則這個人類似於殭屍,麻木到啥也感覺不到。類似於忘我的狀態。

遊坦之一開始只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公子哥,自從喬峯在聚賢莊一場大戰,他的父親和伯父雙雙自殺,他一想到父親死了,他就心痛,他心裡就充滿了對喬峯的仇恨,這就是沒有勘破我相。

人相,是比我相更深一層,我相是我有感覺,人相則是我有自我意識,能意識到自己做某件事的道理何在,比如我相是我快樂,我痛苦,人相就是我懂得我為什麼快樂。

比如,遊坦之感覺到他心裡對喬峯有深仇大恨,一想到仇人心裡就痛苦,這是我相。那麼他這個深仇大恨是怎麼來的呢?是他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死去父親的兒子,作為一個兒子,他有為父報仇的責任,這就是人相。就是意識到自己為什麼要做某事,自己有懂得某些道理的意識。

再舉個栗子,比如,遊坦之對阿紫,他看到美麗的阿紫,心裡就很快樂,這是我相。因為這種快樂,他意識到自己是個成年人,是個男人,喜歡漂亮女子,是正常的,這是人相。後來他變成醜八怪,他又意識到自己他拚命討好阿紫,就是擔心阿紫嫌自己丑,這也是人相。

我們再來看遊坦之練了《易筋經》以後,對他的我相的影響。

遊坦之心中對喬峯有仇恨,一開始就是單純的想報仇,結果他知道打不過喬峯,甚至有想放棄的打算。

可是,當他練了《易筋經》以後,他忽然又有了為父報仇的希望,因此,他對喬峯的仇恨反而加深了一層,他的心裡,除了阿紫,就是報仇,報仇,報仇,所以他在未勘破我相的情況下,也就是沒能看破仇恨的情況下,練功加劇了他對喬峯的仇恨,仇恨又促使他繼續練功,兩者不斷互相激勵,他的心靈,就越來越黑暗。

我們再看練了《易筋經》以後,對他的人相的影響。

遊坦之本來是一個公子哥,後來阿紫為了好玩,在他頭上焊了一個鐵頭。然後,他碰到丐幫長老全冠清,全冠清幫他把鐵頭去掉,然後,他就變成了一個醜八怪,天天戴個面具遮醜。

因為他意識到了自己是個醜八怪,所以他反而盼望著阿紫永遠是個瞎子,因為瞎子阿紫是看不見他醜的,因此就可以一直喜歡他依靠他。可是,他又因為自己太喜歡阿紫了,為了阿紫,他可以給丁春秋下跪當徒弟,可以為了阿紫殺了好幾個丐幫的人,可以為了阿紫聽星宿老怪的指揮去殺少林方丈玄慈大師,可以為了阿紫,摳出自己的眼睛給阿紫。

可見,自從練了易筋經,遊坦之的人相部分,也已經被扭曲了,他對阿紫的愛扭曲了,為了阿紫,他什麼都願意幹。

這就是一個人,不勘破我相和人相,強行練習易筋經導致的結果,如果你練習高深少林武功,不用廣大佛法去化解,它不但侵蝕你的身體,還侵蝕你的心靈,扭曲你的心靈。

其實,鳩摩智的心理也被易筋經給扭曲了。他剛出場時,雖然很霸道,畢竟是個有道高僧,所以他雖然單挑天龍寺,單挑少林寺,卻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從來沒動過殺念。

然而,他練易筋經天長日久之後,副作用就開始出現了,他在西夏,先是想殺了慕容復,後來又想殺了段譽,心理已經扭曲,已經被黑暗和邪念佔據。如果不是段譽吸走了他的內功,他有可能把段譽和王語嫣雙雙殺死在枯井了。


慕容博,蕭遠山和鳩摩智走火入魔從頭到尾都是掃地僧的陰謀,易筋經是沒有問題的,七十二絕技卻實實在在的被掃地僧做了手腳。

什麼,掃地僧一代有得高僧,怎麼會做如此卑鄙無恥得事!一切皆有因果,且聽我細細道來。

掃地僧早年人品很差,臭名遠揚,已經成為武林公敵,江湖中人提起他無不咬牙切齒。

掃地僧多年之前是逍遙派無崖子的師兄,早入門十年,學武資質奇佳,長得也是俊美無比。

人無完人,掃地僧的缺點就是人品不端,但是逍遙派從來也不看重人品,逍遙子看掃地僧學什麼都是一點即透,一學即精,簡直是歡喜不盡,有意傳自己衣缽於掃地僧。

掃地僧最初忌憚逍遙子武功高強,處處恭恭敬敬。後來掃地武功高了,人也飄了,奈不住寂寞,便偷偷到江湖上胡作非為,採花的事他做了幾樁,碰到哪個武林人士武功有獨到之處的,他便巧取豪奪,謀取別人家的武林祕籍。

後來無崖子和李秋水對收集別派武功樂此不疲,就是跟他們的師兄掃地僧學的,反正師傅不管。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掃地僧在江湖上做的好事被逍遙子知道了,他十分生氣,表示要廢了掃地僧的武功,這倒不是說逍遙子多有正義感,而是因為逍遙子不想讓人知道他逍遙派。

掃地僧連忙求饒,好說歹說的讓逍遙子沒有懲罰自己。逃過一劫的掃地僧沒有感恩戴德,反而生出了殺心,但他打不過逍遙子啊。這好辦,裝孫子就行了,他每天都好好孝敬逍遙子,暗地裡卻偷偷學習師門絕技小無相功,北冥神功,逍遙子為人從來都大剌剌的,如今又看到徒弟這麼孝順,很是歡喜,哪還有半點懷疑。

掃地僧呆在師傅身邊老實了一陣,賊性難改,又出去做了幾件案子,還不慎泄露了逍遙派和逍遙子的名頭。武林中人忍無可忍,他們聯合起來給逍遙子下了戰書。

逍遙子怒不可遏,找來掃地僧對峙,他說道:「逆徒,你做下的好事,人家都要打上門了。「掃地僧惶恐的回答道:「師傅,分明是江湖中人誣陷徒兒,您老人家明鑒哪。」逍遙子冷笑幾聲,說道:「好,過幾日他們和我約定了地點比試,你同我一快去,叫上你的師弟,放心,我只會告訴他這是比武。你個兔崽子,等這件事了了我再和你算賬!」掃地唯唯諾諾的退下了,一個毒計在他心中萌芽。

幾日後,逍遙子帶著掃地僧和無崖子來到約定好的決戰地點,對方有二十來個人,其中還有年輕的枯榮大師,他這時候尚未出家為僧。雙方一一通報姓名。來討公道的武林中人尚未開口,掃地僧便率先發難,隔空發掌打死對面一個好手,他就是要對方不能開口,否則他做的事會徹底暴露,他在是師傅和師弟面前無法交代。

武林中人看掃地僧不講江湖道義,立刻破口大罵,隨後一擁而上。這邊無崖子和枯榮大師交上了手,兩人拆了不到三十招,無崖子便被枯榮大師的一陽指點中,昏死過去。因為這一面之緣,無崖子對枯榮大師很是佩服,幾十年後還想著把功力傳給枯榮,他不認為逍遙派的功夫差,只是自己當年未練到家罷了。

掃地僧看到師弟被打倒,假意動怒,一個掌風向枯榮拍去,枯榮大師武功本就不及掃地,此刻遭到偷襲,不及躲閃,掌風正中他面門,枯榮兩眼一黑,倒在地上,他那半邊臉從此毀容。

逍遙子武功確實厲害,在眾多好手圍攻之下不落下風,還伺機殺了不少人。可他自己內力消耗也十分嚴重,眼看即將抵擋不住。那邊掃地僧卻精明的狠,他不停的遊走,節省體力,當看到對方還剩三人的時候,他運氣小無相功向逍遙子背後擊去。逍遙子中掌口吐鮮血,重傷之際他奮力還了一掌,掃地沒想到逍遙子一擊竟然不死,一驚之下不及抵抗,胸口中了一掌,好在逍遙子之前功力消耗太多,這掌力道不大,儘管如此打得掃死胸口氣血翻湧。

在同一時刻,三人同時向逍遙子背後刺去,逍遙子一命嗚呼。掃地僧臉上露出一絲獰笑,隨後他笑不出來了,三個人疾風驟雨般出劍,向他攻來,掃地被打了一掌尚未緩過一口氣來,被逼的左支右絀,他身中數劍,艱難的殺了兩人,和最後一人一同墜下懸崖。

掃地僧墜崖大難不死,躲進少林藏經閣以圖東山再起

掃地的命真是大,他墜崖的時候被幾棵大樹所阻,僥倖撿回一條性命。然而他之前被三名武林人士打出內傷,功力損失了就成,幾乎變成一個三角貓水平。掃地僧十分恐懼,他怕再有人尋仇,東躲西藏。他變得極其敏感,總是幻聽,感覺有人害他,因此無法靜下心來恢復功力。

總是這樣不是辦法,掃寺僧絞盡腦真,終於想到一個妙不可言的點子,所謂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從沒得罪過少林寺,可以躲進少林寺。於是他跋山涉水來到少林,裝出一副虔誠的樣子,表示自己要出家為僧。少林慈悲為懷,接受了他。

掃地僧最初負責打掃寺院,後來他說自己有心向佛,希望進入藏經閣,飽讀佛經。僧人看他誠懇,便答應了。進入藏經閣的掃地僧如魚得水,他為了欺瞞其他僧人,也裝模做樣的讀佛經,因為記性好,一本佛經他最多看兩遍就能倒背如流。

當然修佛法不是掃地僧的主要目的,那只是為了掩人耳目,他的真正目的在於藏經閣的少林武學典籍。在這個地方,沒人打攪他,他能靜下心來練習自己逍遙派的武功和少林武功。不知不覺的,掃地武功不僅恢復了,還大大提升了。

他滿心都是復仇,但是他覺得自己還不夠厲害,所以一直不離開。過了不知多少年,藏經閣來了兩個人,他們就是蕭遠山和慕容博,他們經常偷翻武學寶典,掃地僧本來就恨中原武林人士,兩個人偷書他也不管,他以為兩人也是中原武林人士呢。

慢慢的掃地僧產生了一種想法,他要在經書裏做手腳,坑害兩個人。以他的武學修為要改動七十二絕技典籍又不被人發現是很容易的,果然連蕭遠山和慕容博這樣的武學行家都絲毫沒看出端倪,他們見了七十二絕技就如獲至寶,以至於練出了內傷都渾然不覺。

鳩摩智最慘,他把七十二絕技都練了,隱患最多,只是一時發作不了罷了。

英雄大會恰到好處的出手,揚名立萬,成功洗白

丐幫廣發英雄帖,挑戰少林,一時間少林好不熱鬧。掃地僧他能不知道外面的事?他不救玄慈方丈是懶得救,跟他沒關係。

慕容博一家和蕭遠山一家在藏經閣發生衝突的時候,掃地僧一直在旁偷聽,他抱的是看熱鬧,幸災樂禍的心態。聽到後面他產生一種想法,裝高僧,化解雙方恩怨。

於是掃地從幕後來到了臺前,他先是講了一通冠冕堂皇的話,這屬於自抬身價,裝高深的行為,果然在場的人都被唬住了。然後他出手治好慕容博和蕭遠山,他本來想連鳩摩智一塊治好,收為己用,結果鳩摩智跑掉了。

掃地僧一番操作把自己從一個武林公敵變成了人人尊敬的高僧,著實高明。這樣一來整個少林都在他控制之下了。

易筋經藏得特別好,所以沒被掃地僧改動過。鳩摩智練的過程中激發了之前積累的內傷,所以悲劇了。


《易筋經》向來都是少林寺無上至寶,這部經書蘊含著少林武學最高深的境界,古往今來,能夠將《易筋經》修鍊成功之人並不是很多。

在金庸筆下,明確記載真正將《易筋經》修鍊成功並發揮極大威力的只有兩人而已:遊坦之和方證大師。

鳩摩智雖然修鍊了一部分,但是他過於躁進,急切想要掌握這部經書的高深武學,最終引發他體內功力的惡性循環,導致走火入魔。

遊坦之所修鍊的《易筋經》來自於阿朱。

當初阿朱化妝成一個小和尚從少林寺偷取《易筋經》,本來已經得手了,卻遇到喬峯。喬峯在少林與玄慈等幾位高手大戰,無意導致阿朱被連累受了重傷。

阿朱是個聰明人,她之所以以身犯險來到少林寺偷取《易筋經》,是因為她覺察到姑蘇慕容的武學雖然種類繁多,但是唯獨少了高深內功祕籍,於是她想偷取《易筋經》送給公子爺慕容復,讓他武功大進。

誰曾想,阿朱偷取的《易筋經》並沒有交到慕容復手裡,後來她給了喬峯,而喬峯在阿朱死後就一直把經書帶在身上,也未曾修鍊,因為這部經書全是梵文,喬峯也看不懂。

在宋遼邊境,喬峯遇到遊坦之,遊坦之一心想要復仇,可是他實力與喬峯差距太大,未能如願。喬峯在放走遊坦之之時,身上的《易筋經》掉落而出,他絲毫未覺。

剛好遊坦之就從得到這部經書,收藏在身上。

遊坦之修鍊《易筋經》也是機緣巧合。

他被阿紫抓去試毒,最終被毒物咬傷,暈闕之際被扔到小河裡,他的經書在被打濕以後竟然展現出一幅幅圖像,遊坦之照著圖像去做,經脈按照圖像去流動,竟然化解了身中的劇毒。

隨後,遊坦之屢次試毒,屢次又通過經書來化解,一次次下來,遊坦之竟然將《易筋經》修鍊了七七八八,威力相當大,特別是結合千年冰蠶之毒,他每一掌發出來,寒性和毒性結合,讓人著實難擋。

遊坦之並未將《易筋經》全部修鍊成功,他所修鍊的只是經書中一部分,而且只是調整內息提升功力的方法,這些只是經書的基礎部分。至於經書更為高深的武學,遊坦之並沒有修鍊到位。

當然,遊坦之之所以沒有走火入魔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自己並沒有強迫自己去修鍊。

任何一門武功絕學,想要修鍊到高深境界,最需要的心平氣和,心靜如水,如果一味強迫自己去修鍊,往往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

像石破天修鍊「炎炎功」,陰陽交匯危險至極,如果不是他心靜如水,一旦分心就勢必走火入魔而死;像張無忌修鍊「乾坤大挪移」,也是心靜不強求,才會進展極快!

反觀歐陽鋒強制性修鍊錯亂的《九陰真經》,最終瘋瘋癲癲;陽頂天在修鍊「乾坤大挪移」,也是被打擾,七竅流血而死。

任何一項高深絕學都不是隨隨便便修鍊成功的,更重要的是循序漸進,順其自然。

這就是方證大師提出修鍊《易筋經》需要「緣分」的原因。

鳩摩智之所以最終走火入魔,就是太過強求,太過貪得無厭。

他本身就修鍊了道家無上武學「小無相功」,這就極為難得,可是他並不滿足,非要修鍊《易筋經》,不僅修鍊,還想要快速精進。這自然會導致一系列負面作用。

「貪嗔癡」乃人間三毒,鳩摩智已然中毒甚深。

掃地僧提出「無我相」「無人相」才能將《易筋經》修鍊成功,其實就是要摒棄自身的慾望。

正如掃地僧所言,如果真的摒棄內心的慾望,那麼就沒有修鍊這些高深武學的必要了。這也是為何少林數百年來極少有人將「七十二絕技」全部修鍊成功的原因。

當然,掃地僧提出的觀點在令狐沖身上得到證實,令狐沖是一個散漫的浪子,他對權力地位沒有太多的在意,對於武學有一定的興趣,但是並沒有將武學當做自己的全部。在修鍊「吸星大法」以後,他就承受著內力反噬的副作用,方證大師為了化解令狐沖的難處,就將《易筋經》祕密傳授給他,令狐沖也在修鍊之後著實化解了自己的內傷。

令狐沖之所以修鍊成功,也是在於他沒有強制性去修鍊,更多的就是順其自然。

然而,鳩摩智並沒有順其自然,過於急切冒進,最終導致他的走火入魔。

修鍊武功是如此,成就一番事業也是如此。

*忠肝義膽嶽老三聊武俠第324期*

堅持原創,我是忠肝義膽嶽老三,歡迎關注!


金庸武俠小說裏,易筋經是十分厲害的存在,可以確定四個人修鍊過,一個是遊坦之,一個是鳩摩智,一個是方證大師,一個是令狐沖,其中鳩摩智算是修鍊失敗,方證大師是正兒八經修鍊成功的。掃地僧呢,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他如此高深的修為,很有可能也練成了易筋經。遊坦之和令狐沖可以修鍊成易筋經,完全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練成的,也就是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是易筋經,稀里糊塗就練成了。

比較一下,遊坦之之所以短時間內內力提升那麼大,我認為絕不僅僅是易筋經的功勞,有一大半是因為遊坦之為阿紫試毒,他為了自己解毒,而拚命逼迫自己修鍊易筋經,這種內在的推動力,是普通人根本無法遇到的。

可以看看遊坦之是如何修鍊易筋經的,阿紫要修鍊化功大法,必須有個人來練毒,遊坦之就成了這個倒黴蛋。很快,遊坦之就被毒蟲咬了一口,那時候遊坦之武功約等於零,更別提什麼內力了,被毒蟲咬了只能死路一條,在掙扎過程中,無意看到了從喬峯那撿來的易筋經,照著幾個動作比劃一下,居然癥狀緩解,待他繼續比劃的時候,感覺越來越舒服,最後毒居然解了。遊坦之欣喜若狂,就傻乎乎的跑回去找阿紫。阿紫本來以為他早死透了,沒想到他居然活蹦亂跳的回來了,十分震驚,不過阿紫也沒想那麼多,這樣正好,他就是自己練功的好工具啊。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裡,遊坦之不停的幫阿紫試毒,不停的拿易筋經化解。

其實在中了劇毒之後,遊坦之的身體狀況跟普通人已經大不一樣了。比如普通人修鍊易筋經,也就是練個氣,而遊坦之修鍊易筋經,無意中易筋經就在幫他抵擋劇毒的攻擊,這個過程跟一般人修鍊絕對不一樣,應該是在劇毒的刺激下,修鍊的進程也大大增加了。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遊坦之沒有中毒,僅僅是絕對易筋經的圖片比較好玩,就照著隨便練練,那麼就算他可以練成,也絕對不是短短大半年時間就可以成就的事。因為易筋經是極為高深的內功,正常修鍊進程不可能那麼快。

就這樣遊坦之在試毒之中修鍊,易筋經很快有小成,這個時候他也迎來終極大毒物--冰蠶。冰蠶的毒力,已經超出了凡人理解的範疇,怎麼講呢,就說冰蠶的降溫能力吧,它可以在炎炎夏日,讓一間偌大的房間很快滴水成冰,而它本身外表,不過是一個比正常蠶大點的蟲子而已。這等能量,只有今天的大型冰庫可以比擬。遊坦之被這麼一個萬毒之王咬了,中毒之身可想而知,很快就凍得比石頭還硬,可是畢竟他之前修鍊易筋經已有根基,後來又被人扔河裡,夏天的河水也熱,居然逐漸沖軟了,他逐步清醒,然後趕忙按照易筋經解毒。這時候他中了前所未有的劇毒,對他身體的刺激也是極大的,易筋經為了化解冰蠶之毒,應該也是發揮了最大的潛力,所以靠這一次,遊坦之應該是直接打通了任督二脈,內力修為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轉變,成為內力最強悍的幾人之一。而且冰蠶的毒力也被遊坦之化為己用,跟人動手自動釋放毒氣,威力勢不可擋。

也就是說,遊坦之能夠在極短的時間裡取得極為高深的內力,冰蠶的助攻功不可沒。後面令狐沖修鍊易筋經也是類似情況,令狐沖是身上有多股別人的真力,他練易筋經的作用就是把這些真力糅和起來,變成自己的,所以他三年進步迅速,否則他本來沒有內力,只是修鍊易筋經,不知道要多少年呢。

看看遊坦之和令狐沖修鍊易筋經,他倆事先壓根就不知道自己練的是這門神功,而且還有一點,他倆當時的情況是非練不可,如果沒有易筋經,他倆是必死無疑。按照他倆的性子,生死也就由命了,可是身體本能的反應是要保護自己活得更久,這時候他們恰好遇到了可以救助身體的易筋經,就算他們自己沒有一定要練成的慾望,身體自我的求生本能也會對這門功法無比配合。這也正應對了修鍊易筋經要無相的要求,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

鳩摩智就是完全另外一種情況了,他從遊坦之那騙來易筋經,興奮不已。為何呢,鳩摩智是個武癡,天賦異稟,是個練武奇才,而且他野心勃勃,貪慾很大,一心想著練盡天下絕世武功。更重要一點他在年輕的時候就聽慕容博說過,天下武功千變萬化,最厲害的就是易筋經和六脈神劍。為此他曾經大鬧天龍寺,就為了得到六脈神劍,後來劍譜沒拿到,靠著逼迫段譽也學了一點六脈神劍,在他心裡是遺憾不已。現在整本的易筋經擺在他眼前,他瞬怎能不興奮,迫不及待的練起來。

本來鳩摩智強練少林七十二絕技,身體已經存在很多隱患,但是他自恃內力深厚,絲毫不放心上。現在又抱著極大野心修鍊易筋經,只能更快的觸發身體隱患。這樣下來,鳩摩智是死的更快啊 。跟遊坦之他們不同,鳩摩智十分自負,練易筋經遇到阻滯的地方,他都會用自己的內力硬生生趟過去,這樣短期內是可以提升內力 ,實則後患無窮。但是易筋經的特質就是,你越想快速修鍊,它就越不讓你成功,反而會給你增加麻煩。

正因為易筋經這樣的特性,所以少林寺裏也很少有人可以去修鍊它。修鍊易筋經必須要無欲無求,還要跟它有緣纔行,可是一般人知道了這是絕世神功,修鍊的時候怎麼會一點期許都沒有呢,所以它格外難練。修鍊它,天賦倒是其次的了,如果是誰天賦高誰就能修鍊,少林寺千百年來一直是武林泰山北斗,天賦高的弟子多了去了,豈不是都能練成易筋經,可是那麼多年下來,沒有幾個人修鍊成功。在金庸武俠小說裏,只能肯定方證大師一人,是在完全瞭解易筋經又沒有外力幫助的情況下自己修鍊成了易筋經,絕對是武學奇才。

鳩摩智怎麼修鍊都不成,到最後一身內力白白便宜了段譽,也可以說是自作孽,不可活。


關於遊坦之練成《易筋經》的這一節,金庸先生在新修版的小說《天龍八部》中,已經做出新的修改,將他所練的改成了《神足經》。而經此一改,《易筋經》在小說中也變成沒人練成過,這部典籍在小說中的作用,就只剩下作為隱藏《神足經》的載體。至於修訂版小說中游坦之與鳩摩智兩人修鍊《易筋經》的區別,實際上小說中有說過,就是在修鍊者心中有無存在修習武功之念。

遊坦之練成《易筋經》是在機緣巧合之下,而鳩摩智卻是典型的貪多嚼不爛。

《易筋經》作為一部內功寶典,在內功為上的「天龍時期」的武林中,更顯得至高無上,老版小說中對它也是備為推崇。就像慕容博也曾說過,只要練成「易筋經」,任何平庸外功都能發揮出極強的威力。

阿朱又道:「那時慕容公子道:『是啊,王家表妹就愛自誇多識天下武功,可是博而不精,有何用處。』慕容老爺道:『說到這個「精」字,卻又談何容易?其實少林派真正的絕學,乃是一部《易筋經》,只要將這部經書練通了,什麼平庸之極的武功,到了手裡,都能化腐朽為神奇。』」《天龍八部?第二十一章》

那麼這門武功這麼厲害,老版小說中的歷代少林中有人練成嗎?還真有,不過是一百多年前的一個瘋和尚,但他練成之後,到他圓寂也沒能說出個所以然來,旁人也不知道他所練的就是《易筋經》神功。而從掃地僧一眼就看出了鳩摩智是在強練《易筋經》一節中,深入分析,可以得出掃地僧應當也是練成了「易筋經神功」,以此有了深厚的內功根基,最終練成了「金剛護體神功」,能在身前三尺築起氣牆。除了這兩人,少林中要到了《笑傲江湖》中的方證大師才又練成。

在老版《天龍八部》小說中,除了少林諸僧,再有機會練到《易筋經》的,只有三個外人。第一個人是蕭峯,阿朱因上少林盜取《易筋經》與他結緣,後來在互許終身時,將《易筋經》送給了他,希望助他報仇,但蕭峯沒練,他也不想練。第二個人便是無意中撿到從蕭峯身上所掉《易筋經》的遊坦之,他因之與冰蠶寒毒的機緣,正邪為輔,水火相濟,最終練成天下一等一的厲害內功和「冰蠶毒掌」。第三個就是從遊坦之那裡得到《易筋經》的鳩摩智,但他卻因強練《易筋經》而走火入魔。

遊坦之和鳩摩智兩人修鍊的結果為何會截然不同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遊坦之所練的只是經書上被水浸泡之後顯示出來的「裸僧穴位路線圖形」,走了當年瘋和尚那樣的捷徑,而鳩摩智所走卻是少林歷代修鍊者的老路,練經文所述之法,卻沒能「勘破人相我相」。第二個原因最重要,便是遊坦之雖只修鍊圖譜,但他是為了嘻戲體內的冰蠶寒毒,心中卻全無修習武功之念,但鳩摩智卻是勇猛精進,以圖從經文中練出更高深的武功,結果就深陷「武學障」不能自拔。

這《易筋經》實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只是修習的法門甚為不易,須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但修習此上乘武學之僧侶,必定勇猛精進,以期有成,哪一個不想儘快從修習中得到好處?要「心無所住」,當真是千難萬難。修訂版《天龍八部?第二十九章》

總而言之,遊坦之能練成「易筋經神功」是充滿了機緣巧合,而鳩摩智走火入魔卻是因為他貪多務得而且是貪多嚼不爛。不過這一切在新修版的小說中,全部被金庸先生所修改。修改後,遊坦之所練已不再是《易筋經》,而是掩藏在經書上的《神足經》,而鳩摩智之所以走火入魔,也不再是強練《易筋經》,而是強行欲將「少林七十二絕技」合併為一,還有了更清晰的解釋。

新修版小說中鳩摩智走火入魔,不再是因為強練《易筋經》,而是另有緣由。

新版小說中游坦之所練的圖譜,是掩藏在被阿朱當日所盜出的《易筋經》上面,以隱形草液所書繪的瑜伽《神足經》,全名為《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經》。乃是天竺古修士所書,後來天竺高僧見到該書,看經書上圖字既隱,便以為是白紙書本,輾轉帶到中土,在其上以梵文抄錄了達摩祖師所創的《易筋經》,從此就變成無人知道的一書兩經。

金庸先生之所以將《易筋經》改成《神足經》,羽菱君個人認為,主要是照顧到《笑傲江湖》中的方證大師和令狐沖。因為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中將《易筋經》設定成需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的境界才能練成,卻在《笑傲江湖》中讓方證大師和令狐沖輕易練成了此功。修改成《神足經》,則需要勘破「我相人相」的不再是《易筋經》。

梵文《神足經》本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只修習的法門甚為不易,須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但修習此上乘武學之僧侶,必定勇猛精進,以期有成,哪一個不想儘快從修習中得到好處?要「心無所住」,當真千難萬難。新修版《天龍八部?第二十九章》

不過這樣一修改,《天龍八部》中已沒人再練成《易筋經》之功。瘋和尚被刪去了,而掃地僧是否有練成還存疑,因為他所看出的鳩摩智大難將至,不再是強行修鍊了《易筋經》,而是鳩摩智在顛倒次序修鍊「七十二絕技」之後,又強行欲將數項「少林絕技」合併為一。

而鳩摩智走火入魔的過程,新修版小說也有給出說明。首先是他修鍊了從慕容博處得到的三十多冊「少林絕技」,「體」、「用」兩道內外兼修,既修絕技相配的內功,又修絕技的運用法門,而且是無人指點,本末倒置,不斷沾染了少林絕技中所攜帶的戾氣。又不懂得以慈悲佛法調和化解,因而戾氣深入臟腑,沉陷於「武學障」而不能自拔,就此積成了內傷。

然後他又修鍊道門的內功「小無相功」,卻因為少了第七本「庚」字冊中所載的「沖脈奇經」,導致了他體內佛道這兩股陰陽屬性的內力彼此抵觸,體內真氣四處亂串,讓他的內傷重上加重。最終在用「小無相功」練成少林絕技之後,又想將數項絕技合併為一,但這卻犯了少林絕技中剛柔相反功法不能相融的大忌,加劇了他體內佛道兩家,一陰一陽,一剛一柔兩股不同內息的觸碰。由此積重難返,瀕臨在走火入魔的邊緣,大難已在旦夕之間。

這一修改,讓鳩摩智與《易筋經》和遊坦之之間,徹底沒有了關聯。因此也就不再存在,同一部經書,為何遊坦之修鍊卻練成神功,而鳩摩智卻走火入魔的事情了。

綜合各作品之間的關聯,還有對於鳩摩智走火入魔的說明,羽菱君個人認為,將遊坦之所練的圖譜改成《神足經》是更為合理的。這能讓讀者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解,也能更清晰的瞭解到小說中的一些情節的因果關係,一舉多得。

比如按照新修版所說,少林寺中存在的《易筋經》,至少就有三個版本,一版是達摩祖師親著的梵文版,另一版是李靖和慧可大師共譯的漢譯版,還有一版就是這部含有《神足經》的一書兩經版本。這就解釋了為何至高無上的寶典《易筋經》被阿朱所盜之後,少林上下卻不以為意的原因。畢竟被盜雖也是梵文版,但達摩祖師親著的梵文版卻還在。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是羽菱君,專註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靈沖霄為您解讀各種金庸武俠與文學名著的冷知識,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在《天龍八部》中游坦之和鳩摩智都修鍊過少林寺的《易筋經》。武學和佛法雙料小白,堪稱廢材的遊坦之在修鍊易筋經後成為了能直逼蕭峯的絕世高手。而武功佛法見識閱歷都是上上之選的鳩摩智,在修鍊易筋經後卻差點喪命。

這裡靈沖霄就帶大家詳細瞭解一下,遊坦之和鳩摩智雙方同樣經歷下不同境遇的原因:

文字障:遊坦之不識梵文,而鳩摩智精通梵語

在《天龍八部》中《易筋經》原本是用梵文寫成的,遊坦之不認識梵文,只是在機緣巧合之下,在彌留之際打濕了原本經書後,照著書中顯現的圖像直接跟著做動作,反而繞過了經中的文字障由此入門。而鳩摩智熟知梵文,照著經文修鍊反而陷入了文字障。

靈沖霄個人認為雖然古語有云「文以載道」,但文字並不能盡述作者所要闡述的道理。孔子死後沒到百年,儒家就分裂為八個派別。佛教思想源自佛祖釋迦摩尼本人,但現在單是大乘佛教就有八大顯宗之多,各種修持法門如恆河之沙數不勝數。一本《紅樓夢》就有「紅學」一大批好幾代的學者各說紛紜。

文學上如此,武學上其實也是一樣。哪怕是有招式套路相當明確的功夫,都因各種分歧產生了不同的流派,比如同樣是太極卻有陳氏太極,楊氏太極,孫式太極等。更何況單憑文字的話,那麼只論「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一句去練,鬼知道能練成什麼千奇百怪的功夫。

武學障:遊坦之幾乎可以說不會武功,而鳩摩智本身武功極強

遊坦之在練《易筋經》之前自身武功極差,而且限於自身根骨也不是很好,連遊氏兄弟家傳的二三流的剛猛外功都無法修鍊。在《天龍八部》中,沒練易筋經的遊坦之是幾乎可以稱為不會武功的。

而鳩摩智本身武功就已經極強,身兼吐蕃大雪山的火焰刀、逍遙派的小無相功,少林七十二絕技等多項絕技,且對這各種武功都有相當不凡的造詣。但遺憾的是,鳩摩智卻沒能調和好自身武功,按掃地僧的說法是次序顛倒,佛道駁雜原本就有重大隱患。在此基礎上鳩摩智又強行修鍊了易筋經,相當於火上澆油,更嚴重的激化了體內的隱患。掃地僧一見之下就說鳩摩智「大難已在旦夕之間」。

但是遊坦之不會武功,卻正像一張白紙,可以更好的承載易筋經這傳世之作。而鳩摩智身具多種絕技,本身就像已經塗滿油彩的紙張了,再添上易筋經這濃厚的一筆,於是原本的紙張離報廢也就不遠了。

知見障:遊坦之不通佛法,卻無意暗合此中心境;鳩摩智佛法造詣極高,反而陷入迷障

遊坦之在習練易筋經之初是武也不行,文也不成。索性他是在機緣巧合下打濕了書本,見到了其中的圖形,生死關頭無意識的擺出與經書中的圖案相同姿勢,由此正式入門了這佛門神功。在此之後,遊坦之練其中圖形也是覺得好玩,並不知道自己練的是絕世武功,也並沒有去刻意修鍊。這倒是無意間暗合了易筋經修鍊時「勘破我相人相」的要求。

而鳩摩智學識淵博,一開始就知道這是少林絕學《易筋經》,從修鍊之初就帶有很強的功利心,心性上也就落了下乘。以鳩摩智的見識閱歷自然知道佛門武功應該禪武合一,要以相應的佛法去參悟各種佛門功夫。比如他跟玄渡大師PK拈花指時,傷了對方時,就馬上意識到不對,拈花指源自是佛祖傳法與迦葉尊者時拈花微笑之舉,應該制敵而不傷敵,不該直接把對方擊傷。不過知道歸知道,鳩摩智自己卻難以做到。

讓鳩摩智這樣熟知佛法的大和尚去刻意以佛法修武功,反而有點像不要想大象這個心理學遊戲。鳩摩智這樣喫過見過的主,肯定是越強調別想就偏會在腦海中浮現大象的形象。而遊坦之這樣的佛法小白則相當於一輩子沒見過大象的主,人家壓根就沒有大象的印象,又談何想起呢。

有緣與無緣

《笑傲江湖》中方證大師在跟令狐沖談到《易筋經》的傳承之時,曾說道易筋經非有緣人不傳。而緣分本來就很虛無縹緲。單就遊坦之和鳩摩智而言,遊坦之無疑是最有緣的。他能從蕭峯手中撿漏,贏得了這本《易筋經》,又能無比契合其修鍊法門,最終成功修成其中功夫,自然是緣分深厚。而鳩摩智就是「命裏無時莫強求」的典範了。他撿走易筋經反而練的五癆七傷,差點賠上了自己的老命,最終還給段譽空做了嫁衣。

PS:以上分析以三聯版的劇情為準。新修版中《易筋經》為一書兩經,表面用梵語文字書寫的是《易筋經》,隱藏起來的圖案是《摩伽陀國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經》,簡稱《神足經》。


我是靈沖霄,擅長金庸武俠和文學名著點評!歡迎關注評論!

(圖片來源於網路)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

在金庸小說中,少林寺一直是武學至尊,武林的泰山北斗。而少林寺武學的頂峯便是達摩祖師臨終之時傳下的《易筋經》。這部武功祕笈令大輪明王鳩摩智十分珍重,可見此書的貴重程度。不過,《易筋經》也是十分難練的武功,數百年來少林寺無數高手苦苦修鍊,但真正練成的卻寥寥無幾,甚至有人練功時走火入魔。然而《天龍八部》中的低手遊坦之卻能在無意之中練成《易筋經》,這其中有何奧祕呢?

在《笑傲江湖》中,少林寺方證大師曾經向令狐沖說起過《易筋經》的來歷。達摩祖師臨終之後,弟子慧可在他的蒲團旁邊發現了一卷經書,便是這部《易筋經》。其實《易筋經》並不單純是武學祕笈,其中更含有高深的佛法道理。慧可苦讀鑽研,一時無法參悟,直到二十餘年後,他在四川峨嵋山與梵僧般刺密諦互相啟發,經七七四十九日,才徹悟了其中的佛法精義。

因此,佛學境界是修鍊《易筋經》的重要前提。佛學境界不夠,不能參透我相、人相,那麼強行修鍊《易筋經》有害無益。所謂參透我相、人相,其實就是心無掛礙,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若是勇猛精進,想儘快從修習中得到好處,那就難以練成了。少林寺歷史上甚至有高僧因為苦習《易筋經》不成,怒而坐化。

遊坦之修習《易筋經》完全是機緣巧合。他並不知道這是一部至高無上的武學祕笈,因此心中沒有修習武功的念頭,結果反而誤打誤撞契合了「勘破我相、人相」的要求,迅速練成了《易筋經》。

當年阿朱聽說了《易筋經》的名頭,便偷偷潛入少林寺,盜取了達摩祖師親筆所寫的《易筋經》母本。其後阿朱被蕭峯所救,將這本《易筋經》送給了蕭峯,想助他報殺父母之仇。沒想到蕭峯翻看《易筋經》,卻發現此書全是用梵文寫成,只得作罷。

後來,蕭峯不小心失落了《易筋經》,被遊坦之撿去。阿紫抓了遊坦之,用他喂毒蟲,來練星宿派的邪門功夫化功大法。遊坦之中毒之後,本會毒發身亡,沒想到他無意中浸濕了《易筋經》,使書頁上顯現出了練功圖示,遊坦之依照圖示去練,居然化解了毒素。後來遊坦之便像玩耍一樣按照《易筋經》上的圖示練習,心中完全沒有練習武功的想法,只求好玩嬉戲,竟不知不覺間功力日進。

後來《易筋經》被鳩摩智搶去了,他識得梵文,知道那是少林至寶《易筋經》,於是依照練習。鳩摩智心中爭勝之心太過強烈,無法做到心無掛礙、心無所住,結果強加練習,最終走火入魔,練出了一身隱疾。

其實金庸小說中很多頂級武功,都需要修練者無意為之,不然很難練成。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乾坤大挪移。當年明教教主陽頂天武功蓋世,但是他修練乾坤大挪移,練到第四層時,因為聽到自己妻子與成昆偷情的聲音,一不小心便走火入魔而死。只因為他強加修鍊,結果超過了自己內力能夠承受的極限。

而張無忌因為修練《九陽真經》內力充沛,在幾個時辰之內便一口氣練到了最高的第七層。不過張無忌在第七層上,遇到一十九句難以修鍊,氣血翻湧,心跳加快。於是張無忌便跳過了這些句子,只練那些容易練的部分。沒想到張無忌反而因此躲過了一場大災難。

原來當年創製乾坤大挪移心法之人,雖然武功高強,但也只能練到第六層而止。他所寫的第七層心法,自己已無法修練,只不過是憑著聰明智慧,縱其想像,力求變化而已。張無忌所練不通的那一十九句,正是作者單憑空想而想錯了的,似是而非,誤入歧途。要是張無忌存著求全之心,強加修鍊,那麼到最後關頭便會走火入魔,不是瘋癲癡呆,便致全身癱瘓,甚至自絕經脈而亡。

而遊坦之練成《易筋經》的道理,和張無忌是一樣的,只因他無意修鍊,反而練成了這部至高無上的武學祕笈。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少林眾僧全是欺名盜世之輩,上至方丈玄慈,下至小和尚虛竹,哪個不是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玄慈年經時與葉二孃做出苟且之事,不但不敢擔當一個父親的責任,還恬居少林方之職,

當眾英雄為保護他一個個被喬峯所殺(起碼當時都以為是喬峯殺的),他卻不敢站出來說他是帶頭大哥,真是慫到極點。

掃地僧身為藏經閣圖書管理員,卻監守自盜,事發後不按事寺規處理,還讓其講法,試問一個偷經賊的佛法能高到哪去,難道講怎麼偷嗎?

所以掃地僧纔是少林寺中最大的賊。


在我看來,遊坦之練了易筋經不但有副作用,而且這種副作用還毒害了他的心靈,比慕容博、蕭遠山、鳩摩智那種只是身體的痛苦厲害百倍。

《天龍八部》原著裏說:這《易筋經》實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只是修習的法門甚為不易,須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

那麼,什麼是我相和人相呢?

我相,就是能證明自己存在的東西,如果一個人能感受到快樂、痛苦、煩惱、喜悅這些感覺,這就證明一個人的存在,只要一個人能感覺到類似的東西,就是沒有勘破我相。如果勘破了我相,則這個人類似於殭屍,麻木到啥也感覺不到。類似於忘我的狀態。

遊坦之一開始只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公子哥,自從喬峯在聚賢莊一場大戰,他的父親和伯父雙雙自殺,他一想到父親死了,他就心痛,他心裡就充滿了對喬峯的仇恨,這就是沒有勘破我相。

人相,是比我相更深一層,我相是我有感覺,人相則是我有自我意識,能意識到自己做某件事的道理何在,比如我相是我快樂,我痛苦,人相就是我懂得我為什麼快樂。

比如,遊坦之感覺到他心裡對喬峯有深仇大恨,一想到仇人心裡就痛苦,這是我相。那麼他這個深仇大恨是怎麼來的呢?是他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死去父親的兒子,作為一個兒子,他有為父報仇的責任,這就是人相。就是意識到自己為什麼要做某事,自己有懂得某些道理的意識。

再舉個栗子,比如,遊坦之對阿紫,他看到美麗的阿紫,心裡就很快樂,這是我相。因為這種快樂,他意識到自己是個成年人,是個男人,喜歡漂亮女子,是正常的,這是人相。後來他變成醜八怪,他又意識到自己他拚命討好阿紫,就是擔心阿紫嫌自己丑,這也是人相。

我們再來看遊坦之練了《易筋經》以後,對他的我相的影響。

遊坦之心中對喬峯有仇恨,一開始就是單純的想報仇,結果他知道打不過喬峯,甚至有想放棄的打算。

可是,當他練了《易筋經》以後,他忽然又有了為父報仇的希望,因此,他對喬峯的仇恨反而加深了一層,他的心裡,除了阿紫,就是報仇,報仇,報仇,所以他在未勘破我相的情況下,也就是沒能看破仇恨的情況下,練功加劇了他對喬峯的仇恨,仇恨又促使他繼續練功,兩者不斷互相激勵,他的心靈,就越來越黑暗。

我們再看練了《易筋經》以後,對他的人相的影響。

遊坦之本來是一個公子哥,後來阿紫為了好玩,在他頭上焊了一個鐵頭。然後,他碰到丐幫長老全冠清,全冠清幫他把鐵頭去掉,然後,他就變成了一個醜八怪,天天戴個面具遮醜。

因為他意識到了自己是個醜八怪,所以他反而盼望著阿紫永遠是個瞎子,因為瞎子阿紫是看不見他醜的,因此就可以一直喜歡他依靠他。可是,他又因為自己太喜歡阿紫了,為了阿紫,他可以給丁春秋下跪當徒弟,可以為了阿紫殺了好幾個丐幫的人,可以為了阿紫聽星宿老怪的指揮去殺少林方丈玄慈大師,可以為了阿紫,摳出自己的眼睛給阿紫。

可見,自從練了易筋經,遊坦之的人相部分,也已經被扭曲了,他對阿紫的愛扭曲了,為了阿紫,他什麼都願意幹。

這就是一個人,不勘破我相和人相,強行練習易筋經導致的結果,如果你練習高深少林武功,不用廣大佛法去化解,它不但侵蝕你的身體,還侵蝕你的心靈,扭曲你的心靈。

其實,鳩摩智的心理也被易筋經給扭曲了。他剛出場時,雖然很霸道,畢竟是個有道高僧,所以他雖然單挑天龍寺,單挑少林寺,卻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從來沒動過殺念。

然而,他練易筋經天長日久之後,副作用就開始出現了,他在西夏,先是想殺了慕容復,後來又想殺了段譽,心理已經扭曲,已經被黑暗和邪念佔據。如果不是段譽吸走了他的內功,他有可能把段譽和王語嫣雙雙殺死在枯井了。


天龍八部釋名解釋了這八種神道俱出自於佛典,究其起源更是大理天龍寺靈感而來,因為參入了佛家文化在裡面,所以天龍八部是一本講佛之書。遊坦之蕭峯是世俗之中的芸芸眾生相,虛竹和鳩摩智是佛家之表裡。一直覺得這兩對纔有對應之關係。若說為何遊坦之學會易筋經,而鳩摩智深通佛家典籍,卻為何依然在易筋經上出了岔子。實因遊坦之本學武不成,學文不就,突然改易筋骨,不惜性命求報仇,已到不改易其境難以繼續之地步,有得易筋經之緣法。而鳩摩智則是一念執於武功,卻如此無緣了。

正如笑傲江湖中方證對方生所說一般,令狐少俠不修此經則性命攸關,又是風清揚的傳人,與此經有緣。而方生修習亦可,不修也無害,反而修習此經會誤了修行,反至害處。而此處遊坦之處境相同,被阿紫變為鐵頭人,又被神木王鼎所引毒物所害,更被冰蠶奇寒所迫,若無此書,斷斷過不去。鳩摩智則是因此書而誤了修行,本身武功已經夠多,少林七十二絕技在手,以小無相功也能催動。所以一者可習,一者異之。

其實遊坦之和蕭峯纔是世俗中人,這二人之處境纔是一對。蕭峯全書無奇遇,但是奇書易筋經自阿朱得自少林後,卻一直歸蕭峯所有,只是蕭峯並非將之當成武功祕籍,也未曾想去休息,只為紀念阿朱才一直帶著。但是即便如此,便連全書無敵佛的化身之掃地神僧,在蕭峯掌下也能打斷幾根肋骨。遊坦之無意得之,更無意中修了此書。而且之後更是成為了驅逐幫主蕭峯的丐幫的繼任幫主,二人經歷若合符節。卻形成了強烈對比。蕭峯因身世被誤解,但是依然以天下百姓為念,遊坦之卻隨波逐流,成為臭名昭著的丁春秋的弟子。其下場更是蕭峯解了蒼生苦無奈自盡,遊坦之為情而亡。這二人才是對應的世間相。

鳩摩智和虛竹則是佛家的表和裏。鳩摩智佛典精通,更是寶相莊嚴。讓人一見之下就是佛家氣象,結果卻為求武功,先去天龍寺,後去少林寺,講佛論武,失了根本。見掃地僧所講之佛理更是嗤之以鼻。空俱一副好外表,卻無佛心之實。而虛竹就是既喝酒,又喫了肉,甚至破了色戒,被少林寺逐出山門,想當小和尚而不得。但是卻如玄慈對他所說,只有心中有佛,何處不可修行。何況虛竹真成了靈鷲宮的宮主,靈鷲本是佛陀講佛之所,虛竹纔是真佛。這二人講的是真正的佛心佛骨與外在的表象毫無幹係。

其實說到底,所謂武功祕籍,易筋經神足經不過金庸先生寫作小說的道具而已,其中對應的意思表達纔是值得體味處。遊坦之渾渾噩噩,學會了易筋經卻依然不能改變自身命運,鳩摩智從其手中奪得,卻毫無進益,反而有害於己。這兩難兄難弟其實是一國的,何必內裏比爛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