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时报【王中一╱台北报导】

智慧型手机朝高画素及3颗镜头趋势逐渐成型,愈来愈多手机厂开始设计7P(塑胶镜片)、潜望式镜头及三镜头,大立光执行长林恩平证实,采用全P(塑胶镜片)设计的的潜望式镜头已开始出货,明年度7P镜头也会出货,至于三镜头的开发案则不少,目前的产能是「呈现满载」。

众所周知,大立光斥资超过200亿元的台中精机园区二期厂区,甫于去年下半年完工,今年开始设备陆续进驻并投产,庞大的产能已经将竞争对手远远抛在后面。

令外界高度意外的是,何以大立光目前的产能已「呈现满载」?而林恩平在之前股东会透露出还要寻觅一块面积高达4万坪,等于是比现有厂区(两期厂房合计的1.84万坪)再大一倍,为何还要如此惊人的产能?消息一出更是造成震撼。

大凡一家公司大举扩产,一定要先有订单需求。先从智慧型手机来看,在手机的众多功能当中,拍照功能一向是最被看重的一环,也是各家手机品牌厂商做出市场区隔的重点。由于有越来越多的品牌继导入「双镜头」之后,又朝向「三镜头」迈进,未来似乎有「双镜头」是一般机种、「三镜头」才是高阶机种的意味,这也透露出,就算智慧型手机的总需求不变,但镜头的数量依然是暴增。

另外,从规格来看,除了手机背面的主镜头朝向2,000-4,000万超高画素发展之外,包括7P(塑胶)、潜望镜镜头等「新面孔」也将陆续登场。而规格的拉高,不仅带来更多的制程、也要有更多的厂区空间。另外,规格拉高也会推升产品单价(ASP)向上,如此一来,等于是「量」、「价」同增,替大立光未来的业绩成长打包票。

再者,当自驾车和ADS(行车驾驶辅助系统)的导入比例越来越高,车用镜头的需求也会慢慢提升,虽不至于像是智慧型手机的暴增,但以一台新车目前已配备4颗镜头、未来还会拉高到8颗、12颗来看,这趋势同样是「回不去」。如此看来,大立光持续大扩厂,自有道理。

对于新厂的定位,林恩平昨日虽略有松口,表示会「导入新的光学镜头生产技术」,但相关技术要等到2020年才会看到。令外界好奇的是,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或号召力,能请得动大立光现在就来准备盖新厂?或许这谜题还要一阵子才能解开。但以此推估,大立光的下一个业绩成长爆发点,也就会落在2020年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