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和珅、紀曉嵐、劉墉的官職分別是什麼品級?


和珅的官職是什麼品級?

和珅的官實際上是這三人裏做的最大的,真正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和珅不僅僅有官職而且有爵位,被封一等忠襄公,這個與他是滿人又深得乾隆器重有關!

和珅的職務有如下幾個:

第一:文華殿大學士,而且是內閣的首席大學士,這個是正一品,而且是正一品裡面最高的,大學士實際上就是皇帝的高級祕書,而且他還是這幾個高級祕書的頭,在清代文華殿大學士職責就是輔助皇帝主持政務。

第二:領班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實際上沒有品級,都屬於兼任,因為他本身就已經是正一品,領了這個頭銜之後實際上已經屬於超一品了,而且還是首席!軍機大臣實際上屬於皇帝的機要祕書,當然主要針對的是軍事。

第三:和珅在之前還擔任過例如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這些職務最高的也只是從一品。


紀曉嵐的官職是什麼品級?

紀曉嵐實際上應該叫紀昀,曉嵐是他的字,他比和珅年紀更大,但是官沒有和珅大,和珅還當過他的頂頭上司,電視劇裏的這種橋段在現實生活中肯定是沒有的,紀曉嵐是沒有爵位的,

紀曉嵐的職務有如下幾個:

第一: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死後追授的,這個屬於有銜無職的虛銜,是太子的老師,兩個都屬於從一品,比正一品低一點,這是紀曉嵐做過最大的官。

第二:兵部、禮部尚書,這些屬於從一品,《四庫全書》總纂修官這個屬於兼任沒有品級。左都御史,這個是監察官,屬於正二品。


劉墉的官職是什麼品級?

宰相劉羅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與和珅之間可沒有那麼多鬥智鬥勇的故事!劉墉他爹是大學士,也是正一品的大官了,劉墉仕途很不錯,他其實比紀曉嵐當的官還大一點。

劉墉的職務有如下幾個:

第一:體仁閣大學士,這個屬於正一品的官,皇帝的高級祕書!

第二:追贈太子太保,這個同紀曉嵐一樣,是個從一品的虛職,在擔任大學士之前還做過內閣學士,這個屬於從二品。

第三:他還先後擔任過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知府實際上已經是清朝的小官了,屬於從四品,相當與現在的市長!


從這三個人的故事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別貪污!否則下場如和珅不僅僅晚節不保而且遺臭萬年!


和珅、紀曉嵐、劉墉被並稱為乾隆朝三大中堂,關於三人的故事,電視劇裏分別塑造過紀曉嵐與和珅鬥智鬥勇、劉墉與和珅過招令和珅喫癟。實則以現實中三人的權勢地位,紀曉嵐和劉墉並沒有與和珅掰手腕的資本。

和珅是皇親國戚,擔任和兼任了數個關鍵部門職位,官至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封一等忠襄公,真正的位極人臣,屬超一品序列,乾隆晚年的「二皇帝」。

紀曉嵐最高官至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屬從一品官員,他的主要成就在於編纂《四庫全書》。

劉墉曾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封太子少保,屬一品大員,但未曾進入軍機處,權勢大打折扣。


別被電視劇欺騙了。鬥和珅是阿桂和王傑。

這三個人中和珅的官最大,也最年輕。

和珅(1750年—1799年),正一品。來看看和珅都當過什麼官吧: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官啊。

劉墉(1719年 — 1804年),正一品。來看看劉墉都當過的官吧:直隸總督、吏部尚書,兼理國子監事務,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但劉墉有個缺陷,劉墉不領軍機大臣。這就是說,劉墉沒有進入朝廷真正的決策機構。而他的父親劉統勛則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軍機大臣。劉墉的官是不如他父親的。

紀曉嵐(1724年-1805年),從一品。歷任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最主要的是,紀曉嵐的禮部、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都是在嘉慶時候才升任的,也就是說,乾隆年間,紀曉嵐是明顯低於和珅的。

劉墉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參加了會試和殿試,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此時和珅和大人剛一週歲。這就說明瞭《宰相劉羅鍋》中,和珅壓制劉墉的科舉考試都是胡扯了。劉墉也沒考中狀元。劉墉除了他父親劉統勛是名臣以外,他的祖父是布政使,他的曾祖父是順治年間進士,可謂世代為官了。

紀曉嵐在乾隆年間的官職明顯低於和大人,紀曉嵐就一個文人,修書的,和大人根本不會低三下四的跟他去內鬥。紀曉嵐夠不上啊。

劉墉和紀曉嵐不像電視劇那樣,這兩位都比較圓滑。

能跟和珅和大人掰手腕,並且十分痛恨和珅的是阿桂(1717年—1797年)首席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阿桂有軍功,官職大於和珅。但阿桂長期在外領兵。這給和大人留出了足夠的個人空間。

跟和大人頂著幹,跟和大人鬥嘴的是王傑(1725年-1805年),這位纔是狀元,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應該是借鑒了王傑的故事。1786年出任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第二年又出任東閣大學士,總理禮部。王傑剛正不阿,經常當面跟和大人爭論的面紅耳赤。只不過這位大臣沒有經過電視劇的演義,知名度低了些。

關於以上人物的歷史關係,最靠譜的電視劇應該是《乾隆王朝》


結果可能讓大家失望了,和珅是這三個人中官職最高、權力最大的。

和珅是滿洲正紅旗人,鈕祜祿氏,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其中包括文華殿大學士(品級為一品)、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這些職務放到現在,大概等同於國務院總理,政法委書記,組織部部長,財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院長,公安部部長,外交部部長,北京軍區司令員和北京衛戍區司令員等。可以想像,和珅在鼎盛時期權力有多大。

劉墉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正一品。從官職上看,劉墉和和珅都是一品,品級相當;但是從真正權力上,劉墉則遠遠不如和珅。這是因為劉墉不像和珅,領軍機大臣事。在清朝,只有像和珅這樣領了軍機大臣事的大學士,纔是真真的相(《清史稿》載:大學士非兼軍機處,不得為真宰相),而未領軍機大臣事的大學士,只能聽從命令,做執行作業,沒有資格參加決議計劃的。

紀曉嵐則官至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從一品,管國子監事。紀曉嵐官職是在上述倆人之下的,並且他除了修書也沒有其他政治上的亮點和功績,地位是遠遠不如和珅的,更別說像電視劇裏演的一樣時時刻刻與和珅鬥智鬥勇了。


因為清宮劇的熱播,和珅、紀曉嵐、劉墉也隨即走進千家萬戶,他們之間的鬥智鬥勇,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其實,他們三人都是乾隆年間的名臣,官位各異。

和珅,鈕鈷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滿人。官至一等忠襄公、文華殿大學士。是主要職務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等數十個重要職務,正一品。和珅是乾隆最寵幸最信任的大臣。除了善於奉承乾隆外,和珅還是具有常人不具備的本事與才華,據說紅樓夢能成功刊印,和珅功不可沒。只是因為後來他貪腐成性,才成了反面教材。

紀曉嵐即紀昀,字曉嵐,河北人,號石雲。官至右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從一品。紀曉嵐的主要貢獻是主編「四庫全書」,屬於學者型官員。一生雖不阿諛和珅,但從未與和珅所謂的鬥智鬥勇。電視劇中的紀曉嵐與歷史上紀曉嵐唯一相似之處,就是嗜煙如命。真實的紀曉嵐才華出眾,但也是個好色之徒,可以說一日離不開美女相伴。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安徽碭山人。官至翰林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個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正一品。劉墉前期在地方為官,剛直不阿,清正廉潔,口碑頗好。後期呆在京城,官越做越大,人也越來越糊塗,常因辦事不專心,受到皇帝訓斥,這也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許是他故意自毀,以求自保。不過,後來是他奉旨偵辦和珅結黨營私,貪污受賄案,親自把不可一世的和珅送到陰曹地府。

總之,和珅與劉墉職位相當,兩人都屬於辦事型官員,是乾隆的重臣,和珅相對於劉墉權力更大些。紀曉嵐職位比他倆低了一級,屬於乾隆的御用文人,是拉攏天下讀書人的一塊招牌而已。


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王剛塑造的和珅,與李保田塑造的劉墉,張國立塑造的紀曉嵐,三個老戲骨的表演可謂是精彩紛呈,但是從真實的歷史中,和珅、劉墉,紀曉嵐的「關係」卻並非劇中描述的那樣,那麼下面咱們就來還原一下歷史上真實的和珅、劉墉、紀曉嵐。

先為大家普及一下三人的年紀,一定有很多人認為他們三人年紀相差無幾,其實不然,真實的歷史中,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劉墉比和珅大31歲,是不是完全顛覆和你的認知?

單從官職級別上,能與和珅平起平坐的只有劉墉,因為二人都是正一品官職,而紀曉嵐雖然官至大學士,官職也只是從一品。

從權力上,劉墉,紀曉嵐與和珅相比那可是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和珅的職務在當時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等等。而劉墉只是正一品的體仁閣大學士,正經的內閣中堂,而紀曉嵐也只是從一品的協辦大學士,並未領軍機大臣事,因而二人只參與意見,沒有真正的「實權」。

歷史上的劉墉在和珅生前備受其擠壓,甚至一度被貶官,直到和珅死後,劉墉纔算是真的抬起了頭,足見當時和珅的勢力之大。

而說到真實歷史中的紀曉嵐,也並非「鐵齒銅牙」甚至還有「口吃」的病症,而與和珅和中堂鬥嘴抗爭,也全是影視劇演繹的結果,二人在政治上並未有過多的交集,而紀曉嵐在從政中,唯一的成就就是編《四庫全書》,而在和珅死後,紀曉嵐也才被任命為「禮部尚書」。

因此,歷史上的劉墉和紀曉嵐絕非和珅的「死對頭」!

你認為和珅真正的「對頭」是誰?歡迎留言討論~


小編從時間角度出發,分別介紹下他們的品級...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大學士劉統勛長子,1751年,因父關係,以恩蔭舉人身份科考,中二甲二名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館擔任編修,不久又升遷為侍講,成為其步入仕途的起點。

1755年,因其父,牽連懲治,後寬釋,劉墉被降為翰林院編修;1756年,外放,先後擔任過安徽學政(1756年)、江蘇學政(1759年)、太原知府(1762年)和江寧知府等職;......1782年,劉墉奉調入京出任左都御史;1783年,劉墉升任直隸總督、吏部尚書,兼理國子監事務....1789年降職為侍郎;嘉慶二年(1797年,劉墉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嘉慶四年(1799年),劉墉被加封為太子少保,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嘉慶九年(1805年1月),劉墉於北京驢市衚衕家中逝世,享年85歲,死後贈太子太保,謚號文清,入祀賢良祠,諭祭葬。

小編整理下,其一生宦海沉浮,升升降降,從翰林院侍講(從五品,清朝官員品級)開始,到去世前的體仁閣大學士(正一品),加封為太子少保(從一品),所以劉墉生前最高官職為正一品的體仁閣大學士之職。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1754年,紀昀參加會試殿試取得二甲第四。入選翰林院庶吉士,繼授編修,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1758年,任任英武殿纂修;1759年,任功臣館總纂;1760年,任國史館總纂;1761年,任方略館總纂;1762年,奉命視學福建,官階提督學政;後因罪發配烏魯木齊(1768年);1771年因乾隆帝修書需要,由劉統勛薦舉,從新疆召回,暫居珠巢街,受詔校祕書;1773年起,任《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後歷任編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侍郎、尚書;清嘉慶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書,移任左都御史。次年,又遷任吏部尚書。任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1805年,82歲的紀昀病逝於京城。

小編整理下,其一生宦海沉浮,也有升升降降,始於翰林院庶吉士,終於吏部尚書(從一品)、任協辦大學士(從一品)、加太子少保(從一品),所以紀昀生前最高官職為從一品的任協辦大學士之職。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1769年參加科舉名落孫山,以文生員承襲三等輕車都尉,後歷任三等侍衛、乾清門侍衛、御前侍衛、正藍旗滿洲副都統;1776年,任命戶部右侍郎、任命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調任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國史館副總裁,賞一品朝冠、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1777年任戶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兼步軍統領;1778年,因吏部尚書永貴彈劾,因失察降兩級留用,監督崇文門稅務......1786年,任文華殿大學士,仍兼吏部、戶部;1788年,和珅封三等忠襄伯;1793兼管太醫院、御藥房;1798年,和珅因功晉陞公爵;嘉慶四年(1799年)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綾自殺(賜死)。

和珅,生前主要職務是文華殿大學士(正一品)、領班軍機大臣(正一品)、吏部尚書(從一品)、戶部尚書(從一品)、刑部尚書(從一品)、理藩院尚書(從一品),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從二品)、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等,爵位是一等忠襄公(超品)。

所以和珅生前職位最高為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爵位是超品的一等忠襄公。

所以三人生前職位最高為和珅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其次劉墉的正一品體仁閣大學士,最後是紀昀的從一品任協辦大學士,爵位上和珅為超品的一等忠襄公,劉墉,紀昀無爵位。

正一品以太師、太傅、太保,為最,其次是大學士,以三殿三閣為序(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體仁閣、文淵閣、東閣)等。(講的是品級,不一定是實權)

時間上,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在位六十年,公元1736年至1795年,為乾隆元年到乾隆六十年,1795-1799為乾隆當太上皇時期,掌實權,但是年號上為嘉慶元年——嘉慶四年。


和珅官至文華殿大學士,正一品,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等等。

紀曉嵐官至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從一品,管國子監事。

劉墉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正一品。

由此可以看出和珅的權臣之名不虛了,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以說除了登上那把龍椅穿上龍袍之外,和珅就是皇帝,絕對的二皇帝啊,毫無異議。

劉墉按理說是和和珅同品的,都是內閣大學士,但是由於並未統領軍機大臣,所以實權也不算大,而且和珅在位時,劉墉是備受打擊的,曾經一度被貶,剛當上吏部尚書不久就因為犯錯被貶為侍郎了,估計劉墉提起和珅那就是恨的牙癢癢,說起來都是眼淚。

而紀曉嵐紀大學士,其實就是一介清流,實際上並沒有啥權力,說難聽點還不如人劉墉權力大呢,而且紀大煙袋也並沒有坊間傳聞的那麼厲害,他真正的政績是什麼呢,就是編書,一直到和珅死了,他才被提為禮部尚書,不過彼時的禮部尚書已經沒了以前儲相的架勢了,他接任禮部尚書後幹什麼呢?還是編書,此外還多了項祭祀。

在這三人裏,個人還是很佩服和珅的,其實和珅在位時還是做了很多有利於民的好事的,相較於紀曉嵐的動動嘴皮子,個人還是偏向和珅多一點。


文章略長,請朋友們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歷史上和珅、紀曉嵐、劉墉三人雖同朝為官,但仕途待遇確實是相差極大的。

先說鈕鈷祿.和珅一生仕途順利,加上自己文采出眾,能來事所以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歡,起初擔任皇上的御前侍衛,後出任國學館副總裁(此時紀曉嵐是《四庫全書》總撰官,兩人第一次在工作上有了交集,一個26歲,一個52歲),後來歷任內閣首席大學士(文化部部長)、領班軍機大臣(國防部部長)、吏部尚書(組織部部長)、戶部尚書(民政部部長)、刑部尚書(公安部部長)、理藩院尚書(外交部部長),內務府總管(國務院祕書長)、翰林院掌院學士(教育部部長)、《四庫全書》總纂官(社科院院長)、領侍衛內大臣(中央警衛局局長)、九門提督(北京公安局長 + 首都軍區司令);

這些只是部分官職,和珅還有其他的官職,還有一個是乾隆親家的身份,最後做的最大的官就是閣領班大臣和軍機首輔大臣

再來說紀曉嵐,乾隆19年中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後歷任《四庫全書》總纂官,至乾隆46年完成,耗時十年。(此時完成編書工作的紀曉嵐57歲)次年擢升為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從一品銜)

最後說劉墉,乾隆16年進士(是紀曉嵐的前輩),一代名臣劉統勛的兒子,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雖說清朝無宰相,但劉墉的最高職與宰相同級,正一品,故後世流傳劉墉為「濃墨宰相」)等職

朋友們其實是想知道三個人在乾隆朝是不是像電視劇裡面那樣針鋒相對,答案不是!

且不說年齡上的差距(如果以和珅為標準,和珅26歲時,紀曉嵐52歲,劉墉57歲)三個人在政治生涯上的差距是相當大的,現以紀曉嵐和和珅比較,中間有滿漢、文武、年齡上的差距,再加上紀曉嵐大部分的政治生涯都只幹了兩件事,主持科舉和編修工作,到了後來調任其他官職,實際處理政務的能力明顯偏弱,無法和能幹事的和珅相比。文人痛恨權臣貪腐,所以紀曉嵐與和珅不對付,所以誰也不能搭理誰,大家相安無事。

劉墉和紀曉嵐的關係還是挺不錯的,同是文人,惺惺相惜,再加上紀曉嵐是劉墉之父劉統勛的門生,後來工作方面,人事方面也多有交集,可以說私交深厚。

真正不太友好的就是劉墉跟和珅了,乾隆四十六年,劉墉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吏部尚書,專管官員紀檢和人事考覈任免。正好兩人撞到了一起,但劉墉沒辦法,在乾隆朝時沒有很強烈的的打擊和珅,最大的就是支持御史錢灃搬倒了和珅同黨山東巡撫國泰。徹底翻臉是在乾隆死後,嘉慶皇帝搞死和珅那次。

說的不到的地方,請各位朋友們大棒提醒。喜歡請關注


謝謝邀請!

先說和珅(1750-1799),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作為乾隆時期最大的寵臣,他的職位是很多的,官品肯定是正一品,而且是有實權的正一品,23歲的時候和珅就任管庫大臣,掌管國家布庫,在這期間,其勤學好思,將庫房管理的井井有條,很快得到乾隆的賞識。兩年後和珅升為乾清門侍衛,一個月後升為御前侍衛,並任命正藍旗滿洲副都統。三個月後,又任命為戶部侍郎,並在兩個月後升為軍機大臣,然後又在一個月後被任命為內務府總管。之後又升為國史館副總裁,並授予一品朝冠。一直到1779年,其升為御前大臣。看著這麼快的陞官速度,和珅本人也是志得意滿,漸漸忘記了自己的初心,開始貪污受賄,並且開始賣官,從中牟利巨大。正式成為了歷史上最大的貪官,沒有之一。據說他的財富是當時乾隆國庫的10倍,這個數字可怕吧。當時的乾隆一開始也不知道和珅有這麼大的財富,之後知道了,都已經快要退位了,想著為自己的兒子鋪路。畢竟自己的兒子沒有多大的建樹,剛好可以給他登基送一份大禮。所以就有了之後嘉慶一登位,和珅就被查,並關入大牢,最後在牢中自盡而死。抄家時候,嘉慶是驚呆的,做夢也沒想到這位深受父皇喜愛的權臣,怎麼會貪污瞭如此多的財富,之後就傳出一句話「和珅跌倒,嘉慶喫飽」。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在乾隆16年高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官至正一品。他跟和珅簡直就是兩個極端,他為官清廉正直,奉公守法,並十分擅長書法,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師,別人都稱「濃墨宰相」,這是當時人民對他的承認和愛戴。由於乾隆退位後,他的正直被嘉慶賞識,並得到嘉慶的重用,其一直活了85歲,並在死後,嘉慶為了嘉獎這位重臣,追贈太子太保,賜謚號文清。

紀昀,字曉嵐,由於受某電視劇的影響,大家都叫他紀曉嵐,道號觀弈道人。他一直自詡是大清的風流才子,十分喜好女色,所以在其任官期間,不知和多少女子發生過露水情緣。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官至從一品。紀曉嵐其實跟上面兩位是沒法比的,他參與的其實是一些文職,而且大多沒有實權,不能稱之為權臣。而且上文說到他十分好女色,在其傳世的《閱微草堂筆記》中,大量的鬼怪魑魅,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男女之事,也只有經歷的多了才會有如此詳細的記載,當然此書的整體思想還是勸誡人棄惡從善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