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主要以路况的详细说明为主,时间序的记录请看另外一篇

虽然我的登山经历没有很多年,但每次在山上的经验都是下山后继续练习或精进自己的动机,不管是迷路促使我去上地图导航和登山安全教育的课、害怕队友受伤不晓得怎么处理而参加野外急救训练、甚至是体能不好结果害队伍拖太久等,种种在山上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的瞬间,都是我下山后想要不断练习或学习的原动力。而面对山,永远没有准备好的一天,只能说该有的练习都做了,该看的功课都找了,上山后,就只能看天时地利人以及和山神赏不赏脸了。看到这边应该也都觉得我是超怕死谨慎的人,所以这次上中央尖山,我也是看了好几份纪录,比对地图和GPS,还顺便问了之前去过的山友,交叉确认后才总算对路况放心。

IMG_7421

从南湖看中央尖山真的很远,当时都还没有想过要去中央尖山。

自从三年前在南湖主峰看到中央尖山,便被那尖锐如同金字塔般的山体吸引,只是当时登山经历还不是很多,对于需要溯溪又落差极大的中央尖溪溪谷,始终戒慎恐惧。一个月前当友人邀约,基于对自己体能还有点把握,整条路况又感觉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便欣然答应了,不然通常我不太跟陌生人爬这种困难路线。

 

中央尖山路线,一般来说较多人尝试的应该是单攻或走北一段时一起捡,另外还有从新鞋山或由北二段过死亡棱线到中央尖,但是后者等级太高,小鲁只能在家看看纪录就好。如果是单攻或走北一段,从胜光(或思源垭口)登山口进去到木杆鞍部这段,有走过南湖的应该都很清楚,这段也是整个路程最轻松的部分。 整装完毕后,发了简讯给我的留守(注1),三个人就摸黑从胜光登山口走到今天预定的扎营点6.8K登山口。

 

*木杆鞍部-南湖溪山屋

从木杆鞍部开始,路线划分成两条,往前直行爬坡是南湖大山和云棱山屋的方向、右转陡下则转往南湖溪和中央尖溪山屋。我们的运气算是很不错,山区已经好一阵子没下雨,路径非常干燥,走在这种超陡的泥土路上也不觉得吃力,不然沿路也都有绳子可以辅助。沿著棱线下切没多久后就会和干溪沟平行聚合,路径遂改到干溪沟,继续下切,沿途巨石或比较陡的地方都架有钢柱和绳子,路径不算难走。出发前,领队就一直提醒,这条路线到处都是水,所以大家都只背1L(注2),任何溪水涌出的地方,我们都直接装来喝,倒也方便。下切大约一个小时后,会遇到一个较大的汇流口,此时要左转往上游走,并且会在左手边看到一片非~常大的崩壁,沿著右岸继续往上游走一小段,看水浅的地方就可以过溪到左岸了,沿著左岸的叠石和布条续行,大约二十分钟后就可以看到南湖溪山屋。IMG_2259

南湖溪支流的干溪沟路幅没有很大,很陡,一路上的叠石也没有很多,但原则上就是找好走的路顺著溪沟一路往下游切。

 

DSCN9295

前半段是干溪沟,后面溪水就慢慢从伏流涌出地面,后半段的比较困难的部分也都有钢柱和绳索辅助。(Photo credit: 小马)

DSC_5211

溪沟下切到底会看到一个很大个汇流口,往左边过独木桥后会看到一个很大的崩壁,看到这个崩壁就差不多要过溪到对岸了。(Photo credit: 范大哥)

 

坦白说南湖溪山屋和中央尖溪山屋的屋况都不是太好,门板早已消失,木板搭成的墙壁透光又透风,床板也是倾斜的,不过,在这种深山野岭,它们仍然是五星级住宿。不过因为我很浅眠,怕被老鼠晚上开趴吵到睡不著,所以我还是选择在中央尖溪山屋附近的营地搭天幕。

IMG_2283

南湖溪山屋。

 

*南湖溪山屋-香菇寮营地

面对南湖溪山屋,续行的山径在右后方,这条棱线是从南湖南峰西侧延伸下来的棱脉也是南湖溪和中央尖溪的分水岭。一出发就又是拉绳陡上,两侧都是箭竹林还不时要跨树干钻倒木,幸好最近走很多中级山,已经见怪不怪了。爬坡大约两小时后,坡度终于渐渐趋缓,箭竹林也少了很多,来到一个较为开阔的二叶松树林,看了一下高度表,这应该是地图上的鞍部平台,因为我们的脚程和预定时间差不多,午餐有蛮充裕的休息时间,于是和另一队北一段完成要下山的大姐闲聊探听了前方的路况。

IMG_2285

从南湖溪山屋甫出发,就是连续陡上。

 

IMG_2293

这一侧大多走在箭竹林中。

 

DSC_5226

鞍部平台。(Photo credit: 范大哥)

 

从鞍部平台往香菇寮是截然不同的林相,腰绕穿越一片芒草堆后,踏著松针地毯连续陡下,这个山头里面看到的指标中央尖木屋X KM”里程数还真是非常不准,所以随便参考就好。连续下坡大约一小时后,会遇到中央尖溪的小支流,过溪后大约五分钟的拉绳陡上,就是香菇寮遗迹,这也是我心目中C2最适当的营地,不过因为领队腰伤旧疾,所以我们后来又在中央尖溪山屋多睡一晚。过香菇寮营地后又是另外一个下坡,这边也是一大片的芒草区,回程时我差点走岔,要小心点看路迹,大约十分钟后就会看到中央尖溪,这边有一个指标中央尖溪山屋2.2K”,从这边开始溯溪的区域了。友人靠越野鞋凸完整个路线,我则因为不想穿湿的鞋子爬主东鞍那段碎石坡,所以另外背了溯溪鞋上山。看纪录也有不少人穿雨鞋,不过请教了去过的友人们的意见,因为雨鞋走碎石坡脚底会很痛,再者溯溪时要跳上跳下,所以雨鞋不在我这次的考量中。

IMG_2604

过鞍部平台后林相和前半段完全不一样,松针步道,两旁是芒草。(这张是回程时拍的)

 

IMG_2307

香菇寮营地,大约4T*3左右,离水源也很近,路程不到五分钟。

 

*香菇寮营地-中央尖溪山屋

依照友人先前撤退中央尖三次的经验,这次我们真的非常幸运,溪水最高只到膝盖上面,而且几乎没有遇到下雨,只有第三天回程快走到木杆鞍部时才有一点雨。溯溪其实是整段路程中我最没有把握的部分,因为怕遇到午后雷阵雨导致溪水暴涨,或河道改变出现预期外的的地形,因此我还特别带了一条伞带备用(注3)。

从指标中央尖溪山屋2.2K开始,看著叠石的状况在左右岸切来切去,大约20分钟后,我们在溪谷迷路了,四面八方都找不到叠石的痕迹,而眼前的大石和水深看起来也不是轻易过去的地形,确认了一下GPS发现路线应该在右岸的树林里,于是直接硬切进树林,找了一下果然看见明显路迹。此外,靠近中央尖溪山屋的碎石坡拉绳高绕(此处距山屋约15分钟),高绕下去后会看到河道上躺著几根大树干,可以选择走独木桥或钻树干底下,这段往中央尖溪山屋的溯溪就没有其他特别需要注意的了,

DSC_5238

有时候要走上河岸边的高地。(Photo credit: 范大哥)

 

DSC_5240

运气好水位并没有很高。(Photo credit: 范大哥)

 

DSC_5251

看叠石位置选择好走的地方过溪。(Photo credit: 范大哥)

 

DSC_5247

 沿著中央尖溪一直往上游走。(Photo credit: 范大哥)

 

DSC_5257

碎石坡的高绕下去后,会看到河道边躺著几根大倒木,画面上这棵是最大的,先前看别队的纪录是直接走独木桥过去,不过因为我们觉得树干太滑,所以用钻的,至此也表示中央尖溪山屋快到了。

 

DSC_5259

虚线是网路纪录看到的走法,不过因为上面太滑,所以我们钻倒木过去。

 

IMG_2358

揹著大背包,坦白说钻得有点辛苦orz

 

IMG_2585

中央尖溪山屋内部。

 

*中央尖溪山屋-主东峰鞍部

第二天是这次行程的重头戏,一半的时间花在溯溪,另一半耗在碎石坡。因为摸黑溯溪找路的效率不好,所以领队决定五点天微亮时再出发,从山屋出发沿著左岸上溯,因为夜色尚未全退,大家都非常仔细的找叠石的位置,没多久便被澎湃的水声吸引,右岸一条大瀑布从山壁倾泻而下,不过因为天色灰暗,大家也无心拍照。往上游续行没多久,便看到纪录上说的大高绕,由于天还没全亮,尽管觉得岩壁怎么这么高看不到绳子的顶端在哪,倒也不觉得害怕,但是到了回程的时候,才真的觉得哇~怎么看不到底,再加上绳子看起来很不牢靠,所以走得胆战心惊。

过了这个高绕后,就是友人连续三次撤退的地方,右手边是深潭,左手边是一颗大石,大石左边的山壁上则是一条水流,依照友人的说法,前三次这条水流的水量很大,尽管树干上有人砍出踩点,但因为水势太大,树干太滑,始终不得方法通过。但这次,虽然树干梯倒掉了,但是先前已经有人架了新绳,再加上山壁的水流水量不多,左脚往山壁借力,双手稍微把自己拉上去仍然顺利通过这个地形,只是这边真的难免会湿身。至此,大概没有什么困难的地形了,接下来就是用时间换距离,一步步的往三角点推进。话说如此,但我们大概又溯溪了一个小时才终于看到主东鞍的身影,而且这个时候根本还没溯溪结束,为了躲大石头、瀑布或深潭,一直在左右岸切来切去,海拔上升的速度其实很慢,大概七点半,我们才终于走到碎石坡下方,不得不说,这片碎石坡跟照片比起来壮观太多,明明已经很努力的向上爬,但鞍部始终离我们很远,幸好这个季节到处有可爱的小花调剂想我骂脏话的心情,但是,有时候是会破功的!因为,这片碎石坡实在太陡,有时候想手脚并用爬上去,却刚好摸到玉山蓟...超痛的啦TAT

DSC_5260

从中央尖溪山屋出发没多久就会遇到这个大高绕,往上看不到顶,反正一直爬就对了。

 

IMG_2554

白天看起来长这样,大约十公尺左右,主要还是绳子看起来很不牢靠,爬起来怕怕的。

 

IMG_2402

溯溪大约两个多小时,找叠石看好走的路沿著上游一直走就对了。

 

IMG_2415

一直走到山头出现在眼前为止,不过这个时候距离鞍部还有三小时orz

 

DSCN9367

比照片上看起来壮观很多的碎石坡,看得到却很难走到的鞍部,离开溯溪路段后还要走两小时才会到鞍部。

DSC_5285

走到虚累累~

 

 

*主东峰鞍部-中央尖山三角点

出发后四个半小时,我们终于站上主东峰的鞍部,今天的视野真的好的没话说,往北看去,是南湖大山的南面,虽然气势没有从审马阵草原看过来美,但祂仍然是我心中最棒的山。而南湖右手边闪闪发亮在阳光下光耀炽盛的小尖点,则是南湖东峰。往南方看去绵延好几层的棱线,唯一认得的是奇莱东棱上的太鲁阁大山和最远处的玉山。而鞍部往中央尖山三角点延伸,一是片柔软的草原,想不到远看绝壁千仞的的中央尖,也有这么温柔的一面,但,这一切都是假象,祂仍然是个爬坡,最后一公里总是压垮骆驼的那一根,明明只是个小缓坡,但也是让我虚累累,所以我都拿看风景都理由趁机喘气休息一下。草坡的最后,山顶的南面是一大群光滑的岩面,幸好有钢柱和绳子的帮忙走起来也不觉得危险,一边大口喘气的同时,终于爬上山顶。

山顶上的360度的展望,除了刚才在鞍部看到的那些山,圣棱线、雪剑,白姑大山等一览无遗,能够有这种大景,真的是山神赏赐最棒的礼物了,也因为领队决定今天不搬家,继续睡在中央尖溪山屋,大家得以继续享受这辛苦换来的礼物。

IMG_2460

鞍部的指标牌~

 

IMG_2464

正前方山脉是奇莱东棱,右边看起来有点近的就是这次要拜访的中央尖山。

 

IMG_2473

沿著草坡继续往三角点走。

 

IMG_2475

累的时候回头看一下中央尖东峰。

 

IMG_2480

攀上这片岩壁就是三角点了。

 

IMG_2495

 

*回家

三角点始终不是爬山的最终目的,回家才是!这三天的行程,我们真的很幸运!第三天从中央尖溪山屋沿原路回程,在离开南湖溪溪沟距离木杆鞍部不到20分钟的距离,开始飘了小雨,上到木杆鞍部后周遭茂密的树林早已隐没在乳白色的雾气之中,而这阵雨就一直下到我们离开胜光登山口为止。后来跟登山口的水果摊的老板聊天,才知道南部突然发布台风警报,瞄了眼手机,发现我的留守也催促我赶快报平安,如果照计划C2推到香菇寮营地,我们应该不会遇上这阵雨,但因为昨天在三角点上传简讯给我的留守说我们会晚点下山,所以他担心我们会被溪水困住。但无论如何这次也顺利下山回家了,谢谢山神,谢谢山上的伙伴和我的山下留守人。

 

*1: 因为这次上山的伙伴之前都未曾和他们爬过高山,而中央尖溪又极有可能因为午后雷阵雨而溪水暴涨,由于天气是极难掌控变因,所以我另外找了山下留守人,虽然他不一定完全了解我的登山习惯,但至少他曾去过中央尖山,了解路线中可能会遇到的状况。而我们下山回到宜兰市区后,领队才发现他手机还在飞航模式,而太管处早已经因为台风警报疯狂找人,当然,也找了申请书中领队所登记的山下留守,结果,他的留守竟然不知道他去中央尖山了,看来真的蛮多人把申请表中的留守人当作应付主管机关的作业。

*2: 我从来没有背过这么少的水,1L,夏天爬山应该一下子就被我喝光了,不过因为我们D0摸黑走胜光菜园那段,平常这段路如果白天走真的超晒的。但是,虽然领队说带1L就好,因为我怕渴死,所以我还是有额外用保温瓶装了500ml当备用水。实际状况D1清晨五点就出发,1L支持到南湖溪对我来说刚刚好。D2大部分的路程都有水,不过从最后水源到三角点这段其实有点长,1L其实要省著喝才够。D3只有南湖溪和中央尖溪的分水岭没水,其他时候都是直接喝溪水,而回到木杆鞍部后,因为下雨,水喝不多,所以1L也够用。

*3: 行前我其实很挣扎要不要带伞带,因为领队说不用,但后来请教了溯溪经验较为丰富的山友,夏天溯溪最怕遇到午后雷阵雨溪水暴涨,所以我还是揹了一条在身上,尽管我祈祷它派不上用场,但万一真有需要,至少背包中有东西可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