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12日,解放上海的戰役正式打響。


上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主力對國民黨軍重兵據守的上海市進行的城市攻堅戰。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依據中共中央軍委和總前委指示,決心首先兵分兩路,採取鉗形攻勢,從浦東、浦西兩翼迂迴吳淞口,斷敵海上退路,爾後再圍攻市區,分割殲滅守軍。


蔣介石要求國民黨軍堅守上海六個月,並制定了守備上海的作戰計劃,將整個守備陣地劃分爲主陣地帶、外圍陣地及市區核心陣地三部分,採取陸海空聯合作戰,利用碉堡羣工事,按團、營、連逐級構成抵抗中心,實行抵抗。


在上海解放戰役中,第三野戰軍10兵團29軍第87師長張強生,9兵團30軍89師師長餘光茂,9兵團27軍81師政委羅維道率部在上海戰役中承擔了重要的作戰任務。


如今,他們的後代把老戰士們的革命故事傳頌下來,還原當時兩面鉗擊、三面進擊的作戰過程,以及指戰員們爲解放上海浴血奮戰的歷史場面。今天,值此上海解放70週年,讓我們回顧歷史,緬懷先烈,傳揚紅色故事,繼承紅色基因,弘揚老一輩的革命精神。

張曉宇、羅憤、餘江如做客上海熱線


浴血鏖戰勇奪月浦

  

在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戰役中,有一支參戰時間最早、戰役任務最重、犧牲人員最多的新四軍鐵軍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10兵團29軍第87師。


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副會長張曉宇的父親張強生時任87師師長。張強生是一位老紅軍,是一位具有豐富戰鬥經驗的指揮員。他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在新四軍時期當過團長、支隊長。

三野十兵團29軍87師師長張強生 


張曉宇回憶起父親生前給他講述的解放上海的故事。那是70年前的5月,父親張強生率87師按照三野下達的《淞滬戰役作戰命令》,奉命率部參加解放大上海的戰鬥。


他父親所在的29軍與28軍作爲戰役西線攻擊部隊,按命令擔負攻佔吳淞、寶山的重要作戰任務。命令要求佔領月浦後,旋即與攻佔浦東高橋的東線部隊一起封鎖黃浦江吳淞口,截斷上海守敵沿江逃竄的退路,形成關門打狗的態勢。


5月12日清晨,87師所有參戰部隊冒雨從常熟附近的牌樓市、青石橋地區出發,首先攻入瀏河鎮,消滅鎮內敵人後部隊乘勢渡過瀏河,13日凌晨各部隊已全部到達月浦。張曉宇回憶他父親曾說過,部隊出發時爲了快速進軍,整個開進隊伍成班橫隊,一個班一排,十幾個人並排向前疾行。


月浦是進入寶山、吳淞的唯一門戶,也是兩地的重要屏障,使得敵我雙方爲爭奪月浦而激烈廝殺。張曉宇說“部隊12日午夜進入作戰待機地域,13日凌晨,87師所率4個團分別對月浦西側、北側、西南側、和葉大村正面,以行進間發起全面攻擊。


當時部隊待機地域的位置與敵人防禦工事犬牙交錯,身旁任何一個土包都可能是敵人的暗堡。戰鬥一打響,敵人的碉堡等工事紛紛開火,對我進攻部隊瘋狂掃射。13日天亮時,江面上敵人軍艦炮火對我進攻部隊不停轟炸,敵機也分批輪番轟炸、掃射,我進攻部隊傷亡很大。13日一個上午,僅260團前沿1營的傷亡即達三分之一。13日下午2時,擔任主攻的260團在253團的助攻下,又一次對月浦發起總攻。敵我交火,前沿處於彈雨火海之中。槍彈嘶鳴,炮聲震耳,彈片飛濺,刺刀閃光。


部隊越戰越勇,三個營先後以猛虎下山之勢衝向敵堡。幹部身先士卒,戰士前仆後繼。沒有猶豫,沒有退縮,其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令敵人喪膽。”

張曉宇講述87師進攻路線

張曉宇回顧他父親的故事說:“當時我們的戰士衝上去一批,倒下來一批,再衝上去一批,又倒下來一批。戰鬥通宵達旦,一直持續到14日,當時260團一個團的步兵就剩下120來人。”


14日是作戰命令要求攻佔月浦鎮的關鍵一天,按照三野的作戰命令必須拿下吳淞,張強生師長十分着急,趕緊帶着副師長林乃清、參謀長葉克守直接到前沿陣地觀察敵情,部署新的作戰方案。


看到260團部隊減員太多,張強生師長與259團團長鬍文傑商量,決定抽調已佔領葉大村的259團2營和3營投入月浦攻堅戰,葉大村由該團1營和軍直偵察營配合固守,並伺機奪取獅子林炮臺。

張曉宇在講述

5月14日18時40分,在軍山炮團和各團迫擊炮的火力掩護下,4個團集中兵力火力,利用夜暗掩護,向月浦鎮又發起了猛攻。鏖戰至15日凌晨2時,經過兩輪強攻終於取得勝利,87師完全佔領了月浦全鎮,並與敵軍隔河對峙。


張曉宇回憶父親的話,“當時放眼望去,只見不斷地有戰士倒下,但部隊還是一直往前衝。當時所有的人都是視死如歸的英雄,每一個人都是英勇頑強的戰神。在敵人密集的火力下,在死亡面前,他們沒有一個人停下來,沒有一個人畏縮不前,甚至沒有任何人有絲毫猶豫,他們就那樣爲了勝利,爲了解放上海前仆後繼,其悲壯與無畏驚天地泣鬼神。”


張曉宇說整個上海戰役一共犧牲了三位團職幹部,而其中兩位是犧牲在月浦戰鬥中,他們分別是259團團長鬍文傑和253團政治處主任王裏。整個上海戰役我軍一共傷亡36000餘人,而僅87師就傷亡近4000人。可見戰鬥的激烈與殘酷的程度。


30軍急行200裏提前抵達川沙


70年前的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軍,這支源於新四軍的勁旅雄獅承擔了“鉗制吳淞,解放上海”作戰計劃中東線佔領川沙、白龍港,完成切斷吳淞口水路,阻斷敵軍撤逃的重要的戰役任務。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宣傳委員會副主任餘江如的父親餘光茂便是這次戰鬥的主攻師——三野9兵團30軍89師師長。

  三野九兵團30軍89師師長餘光茂


30軍軍長謝振華與餘江如的父親餘光茂從小就是一起參加紅軍的戰友。當時,30軍89師的戰役任務是作爲浦東迂迴作戰的第一梯隊,直取川沙、白龍港,以果斷的作戰行動,解決了川沙、白龍港之守敵,截斷敵軍從浦東逃竄的要道,然後協同西線兵團,截斷黃浦江口,對上海市區守敵形成鐵壁合圍,以求全殲上海守敵。

餘江如講述30軍89師的進攻路線

戰役任務要求30軍89師5月13日出發,必須在5月16日晚前到達川沙,行進間向川沙發起進攻。爲了搶先戰機,餘光茂所在的30軍從5月13日下午出發,不顧江南梅雨、道路泥濘、河溝縱橫,一天一夜全部步行軍趕了100多公里路,提前到達作戰地域,讓敵人措手不及。


當時一路上橋和船已被敵人拆毀和燒掉,水網地區的江南,連日陰雨河灣都已漲水,給部隊的行進帶來極大困難。敵人認爲解放軍距離川沙100多公里,又逢雨天最壞的估計5月17日才能到達,結果30軍5月15日就掃除小股敵人的干擾,比三野司令部規定的時間整整提前2天到達川沙以南的江家路鎮,用2天的時間發起進攻,迅速殲滅國民黨一個軍和一個整編師共1萬多人。


想早操勝券,只有加快行軍速度。餘江如說“當時爲了督促部隊克服各種困難飛速前進,所有的指揮員包括謝振華軍長和父親,全部放棄騎馬和連隊戰士一樣在風雨中徒步行軍。部隊的幹部戰士見軍師兩級首長一起步行,很是振奮!當時由於渡江戰役後連續行軍,許多戰士們的鞋子都磨破了,長期在水裏浸泡腳指頭爛到幾乎可以黏在一起,對疼痛已經麻木了。”

餘江如在講述

5月15日,30軍抵達川沙時,敵軍還正在佈防之中。89師以265團中間突破,266、267團兩翼包抄,攻勢十分兇猛。倉促間,敵人驚疑飛兵天降,措手不及,265團僅用兩個多小時就攻佔川沙縣城,殲敵700餘人。89師在餘光茂師長的指揮下,三個團猛撲白龍港,特別是267團用猛虎掏心戰術,猛撲敵軍。當我軍一打進去,敵軍首尾難以相顧,只花一個多小時就攻佔了敵51軍軍部,並活捉敵51軍軍長王秉鉞。


戰鬥一直打到17日天亮前,終於把敵人51軍和整編第8師全部殲滅,除被擊斃和少數逃跑的敵人外,俘敵軍8000多人,其中僅89師就俘敵約4000人。攻下白龍港,30軍就圓滿完成了野司賦予的戰役穿插、摧毀敵人外圍防禦體系、截斷上海守敵經白龍港從海上逃跑的退路等重要任務。


在攻打白龍港的浴血戰鬥中,89師負責正面攻擊,部隊始終士氣高昂,克敵制勝,出色地完成了戰役任務。餘江如回憶他父親餘光茂曾說過,當敵51軍軍長王秉鉞被俘獲,被押解到謝振華軍長面前時,他說,真未料到解放軍來的這麼快。謝振華告訴他,這就是解放軍與你們的差別!


“瓷器店裏打老鼠”的英雄部隊


1949年5月,在解放上海的解放軍部隊中,有一支原隸屬於山東兵團後被編入解放軍第三野戰軍9兵團的第27軍,27軍下屬79、80和81三個師,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六師分會原副會長羅憤的父親羅維道就是81師政委。


在上海戰役中接到的任務讓羅憤的父親十分興奮,上級命令:解放上海市區,解放大上海。羅憤說把這座聞名遐邇的東方大都市完整地交到人民的手中也是她父親羅維道的夙願。

第三野野戰軍九兵團27軍81師政委羅維道


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羅憤的父親所在的新四軍第16旅曾在滬寧杭地區抗擊日寇,如今解放大軍渡江後沿着過去戰鬥過的地區到達上海松江。部隊在松江作了三天短暫的休整,宣佈了進城紀律,全軍上下鬥志昂揚。


5月24日下午,部隊接到作戰命令後很快從松江前往市區,主要任務是打穿插。部隊進軍特別順利,這主要是因爲東西兩線鉗擊部隊吸引敵人,敵軍主力部隊被調離郊區作戰。


因此部隊一路過來,虹橋鎮、七寶鎮、虹橋機場、中山公園、上海西站等很快被27軍攻克。羅憤回憶她的父親曾告訴她這一路經過許多碉堡,裏面幾乎都是空的,就是有敵人見到解放大軍過來也是連頭都不敢冒。25日清晨,羅憤父親帶了兩個團順利佔領了靜安寺。

羅憤在講述


當時,27軍79師、80師、81師一字排開,79師排在最前,順着南京路往外灘前進。羅維道帶領81師兩個團一鼓作氣打到了蘇州河江寧路橋邊。當時想過江寧路橋十分困難,多次衝鋒都被對岸敵制高點的火力壓了下來,犧牲了不少戰士。


羅憤說“父親把臨時指揮部剛安在了橋南的第二勞工醫院,地下黨就及時派了中共地下黨員、上海對敵策反委員會的田雲樵同志來聯繫了,商量用什麼辦法能儘快打過蘇州河去。父親說中央指示要‘解放上海,保衛上海,建設上海,不能破壞上海,不能在市區使用重武器和炸藥’,既要打軍事仗,又要打政治仗,最好能用政治攻勢解決對面頑固的敵人。”


於是,田雲樵馬上想到了一個聯繫人,他叫王中民,當時在僞海關工作,曾任國民黨少將部員,幾年前策反過對岸敵51軍的軍長王秉鉞,雖未成功,但與51軍的高層較熟。羅維道馬上向聶鳳智軍長作了請示,得到同意後隨即安排參謀送王中民過河。當時兩岸的部隊還在互相開火,過河確實有危險,王中民顧慮重重,在父親和田雲樵的竭力勸說和保證下,才同意冒險過河去遊說。


羅維道派了2個參謀陪同王中民過橋,王中民在橋下的菸紙店,買到了紙和筆寫了大大的“和平使者”四個字,舉在頭頂上小心翼翼地上了橋,對面看我軍先停了火,也就停止了打槍,王中民就這樣順利地過了橋。過河後進入敵51軍軍部,才知道敵51軍的軍長王秉鉞在浦東已被我軍(餘江如父親餘光茂所在的30軍)俘虜,當時留在上海的國民黨軍最高指揮官就是劉昌義了。

第三野9兵團27軍81師政委羅維道解放初期照片


25日上午,王中民代表解放軍向劉昌義提出了談判的建議,但劉昌義並不相信,認爲王中民不能代表解放軍,必須直接和解放軍談。羅憤說“於是,劉昌義一個電話打到了81師的臨時指揮部,父親和田雲樵直接與劉昌義通話。經過羅維道的勸說,劉昌義答應過河到81師指揮部來談判。隨即劉昌義帶着劉鳳德、王中民、軍法處長魏震亞等人來到了蘇州河邊,代表國民黨駐上海部隊與代表中共地下黨的田雲樵、和代表解放軍的羅維道進行三人談判。


談判起初並不順利,劉昌義提出要求,第一必須是我軍承認劉昌義起義,第二保留劉昌義所屬部隊編制番號不動。此要求被羅維道一口回絕,經過幾個小時的討價還價,最終起草了停戰協議。羅憤回憶當時父親對劉昌義說,如果你現在還下不了決心,只要一個小時你們就會被我們全部消滅!劉昌義見大勢已去,就同意了,羅維道和劉昌義雙方在起草的停戰協議書上用毛筆簽了字,對協議中‘暫保留原來的編制、番號’一句,羅維道毫不客氣地劃掉了。羅憤說“在簽字的順序上,父親認爲先簽的一方是投降方,所以堅持要劉昌義先簽,他自己後籤。”

羅憤講述27軍81師的進攻路線


由於地下黨同志的大力協助,促成了劉昌義的停戰,我軍減少了更多的傷亡,也確保了上海人民和城市建築的安全。26日凌晨,81師順利地通過江寧路橋過了蘇州河,接管了敵51軍、21軍及123軍的所有防地,解放了包括真如鎮在內的整個滬西北地區,並有力地支援了79師對外白渡橋的攻勢。


羅憤熱淚盈眶地說“部隊進城前經過嚴肅的入城教育,其中要求不能隨地大小便。27軍原是山東兵團的部隊,戰士幾乎都是山東子弟,沒人進過大城市。進上海後更找不到茅廁了。


爲了遵守進城注意事項不進民宅擾民,指戰員不僅在馬路上睡覺休息,而且不敢多喝水和吃飽飯,由於找不到廁所,戰鬥中一些戰士甚至把大小便拉在自己身上。正是這支部隊不僅是威武之師,也是文明之師、仁義之師,他們愛民如父母,才甘願讓自己受這麼大的委屈。”


81師的主力從江寧路橋直接向江灣進發,一路掃清殘敵。當時沿途全是跑向江灣機場的殘敵,國民黨飛機一來,人山人海,前涌後擠。我們的戰士一看,紛紛對着敵機開槍,敵飛行員看到機場已被解放軍佔領,知道大勢已去,不敢落地,直接盤旋飛走了。


羅憤說“事後我的父親想,當時不開槍就好了,讓它們降下來,我軍還能多繳獲三架飛機。”接着,羅維道馬上帶着一個團趕到江灣體育場,接受了劉昌義率領的數萬國民黨殘部的投降,81師在火車站也接受了兩萬多名國民黨部隊的投降。

羅維道與陳毅、粟裕的後代合影

(右起:陳毅兒子陳小魯、羅維道、

粟裕兒子粟寒生、羅維道女兒羅憤)


5月27日,

上海宣告全部解放!


7613名解放軍烈士犧牲在解放上海的戰場上,還有無數的地下黨的烈士們爲上海解放獻出了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才得以讓上海城市沒有遭到大的毀壞,最後完整地交回到人民手中,致敬,我們偉大的人民解放軍!


• END •


魔都100,更多精彩,點擊閱讀原文發現驚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