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先說一個問題。。。朋友您跑步跑到膝蓋都疼了,說明您運動過度了。。需要休息。膝關節和半月板是要用一輩子的,不能磨損過度啊。。。

具體到為何不少人認為中國足球運動員跑十公里就很喫力,我分兩點來講。

首先,足球的跑動不是勻速跑,是在強對抗情況下的高速衝刺和變向。

在這種情況下,球員體能的消耗是遠大於弱對抗項目的,當然也包括勻速跑。

其次,過往中國足球的體能訓練的確水平不高,球員的確給人脂肪含量過高的印象。。。但是隨著聯賽的發展,這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

類似馬加特的山東魯能,每場比賽球員平均奔跑距離都達到了10公里以上,蒿俊閔這樣的中場球員場均奔跑達到了11公里,這已經達到歐洲主流聯賽的標準了。這樣的球員,您不能說奔跑能力不行吧??

我特意找了張照片,大家可以自己觀摩下魯能球員的肌肉質量,還是很不錯的嗎。。哈哈

所以,隨著聯賽的發展,真正的職業足球理念慢慢深入人心,中國球員的體能狀況會更好的。因為球員早晚會明白,沒有良好的身體狀態,就想踢出好球,拿大合同,那是南轅北轍。


首先我們的晨跑和足球運動員的跑動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我們的晨跑大部分速度都不快,也不需要衝刺,更加沒有對抗,而足球運動員的跑動是需要來回的衝刺,不斷的加速,你說比你一直一個節奏慢跑累嗎?而且最主要的是,足球運動員的跑動經常夾雜著身體對抗,球員在跑動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人上來施加小動作和給你壓力,如果你是帶球跑動基本一直有個人掛在你身上一樣,你覺得你掛著幾十斤的東西來回衝刺累不累?

所以晨跑和在比賽中的跑動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這兩樣東西也沒有任何可比性,你如果不信,你可以去足球場踢一場大場的野球試試看,我平時400米的操場隨便跑十幾圈,但是我踢一個小時的大場基本就在累死了,那種來回的中等距離的衝刺,然後還在應付各種身體對抗,你還是太天真了,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意思!


第一,普通人晨跑跑十公里是休閑鍛煉,足球運動員跑十公里是上場比賽,這是兩個不同重量級的比較。

休閑鍛煉沒有時間限制,可快可慢,累了可以休息,心情好狀態好可以跑快一點跑久一點。而足球運動員就不一樣,足球比賽九十分鐘,你上場了就必須全力以赴,全力爭勝,有來自教練的壓力,踢得不好就會被替換下去,有來自現場球迷的壓力,踢得不好就會被倒喝彩,有來自對手的壓力,高強度的身體對抗/惡意犯規等等,所以足球運動員是在高強高壓的環境下的奔跑,是隨時改變的變速跑、衝刺跑,與沒有時間限制、可快可慢的晨跑鍛煉是兩個不同重量級的比較。

第二,中超比賽總有30輪比賽,時間跨度從3月份到11月份,每一週就有一輪中超比賽,期間還有各種亞冠比賽、國家隊比賽等等,在賽程這麼漫長的賽季,進行球員間的輪換出場是保持球員整個賽季良好狀態的必要措施。

第三,亞洲人的身體素質確實與歐洲、非洲等地區的人員有很大的差距,在強調高速、對抗的足球賽場上更是如此。此外我國的足球體能訓練,訓練方法方式與國外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使得我國的足球運動員在激烈的足球比賽過程中難以保持充沛的體能。


沒踢過球當然就不知道踢球到底累在哪,也是運動經驗不足。

跑步可以主動控制運動節奏,可以快,可以慢,只要過了最艱難的過渡期就可以比較應付。當然了,這是在非競賽狀態下。到比賽場上,除非你的實力超羣,否則也很難自控。像某些跑萬米的,平時訓練成績很好,但到了比賽場上遇到高手就很爛,可能第一名的成績還沒他日常跑得快,但事實就是,你在場上,你跑得快,人家也快,對方總能壓你一頭,你永遠都跑不出節奏,被動狀態下極其的累。有些沒跑出來的,直接被人套圈。所以萬米比賽往往是跑第一的很從容,跑最後的累抽筋。足球場上也是如此,在技不如人時,被動跑極其的多,沒受過訓練的普通球迷對此感觸不深……跟不上,搶不到,對面核心比自己大十幾歲,自己12分鐘跑能套人兩圈,教練讓你跟盯,一場下來簡直像進過地獄。90分鐘沒到,先下場的是自己。

很多人說足球運動都是衝刺跑。其實不對,踢球大多是中速跑,極少數是衝刺狀態(基本不存在衝刺,衝刺跑是百跑百米纔能有的過程)。跑是足球運動的基本常態,也是核心。但最大的問題不在於距離,而在於跑的狀態,足球跑更強調重心平衡,變速,轉向都是控制重心的手段,你的身體在有球狀態下是要承受相當大的重力加速度的,這點和跑步完全不是一回事,你用百米十三秒的速度帶球,你的速度當然不能和專業搞田徑的比,可是你用這速度做轉向,瞬間從左轉向右,你的重心就要承受加倍的力量阻止繼續向左。而人與球接觸瞬間,你也是需要一定的支撐重心的能力的。而田徑運動員基本遇不到這類問題。

最多一點,有球狀態下是非常耗體力的。這就完全得需要自己去感受了,沒踢過球的是很難有什麼深刻體會的。


本著認真回答問題的精神我還是來好好答一發。

首先您晨跑的速度節奏完全和足球場上的跑動不是一回事。鍛煉身體的晨跑是勻速的有氧的,基本不會有太多速度上的變化。基本就是一個速度跑到底,我相信一般人也沒有能力在混氧和無氧的來回切換中跑個一萬米。足球顯然不一樣,足球是間歇性的變速跑。有時候慢跑甚至走,有時候卻需要全力來回衝刺三十米這樣跑動。可能你覺得這不一樣麼,還不是都跑一萬米。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開車的時候堵車走走停停油耗多,還是在平穩的高速上油耗多呢?這很明顯當你跑到一個適合自己當天身體情況的速度,體內脂肪 肌糖原 肝糖原燃燒到最佳最舒適供能的時候,就出現你所說的「過了極限越跑越輕鬆」實際上你那不叫極限,只是身體找到了最佳的供能點,或者你前期的跑動讓身體狀態到了那個點,就出現我們跑步時候經常出現的越跑越能跑。就像開車維持在110公里左右的速度最省油一樣。我說的可能您還是覺得不夠直觀,我建議如果您想感受下的話,下次晨跑你進行變速的跑法比如說衝刺30秒然後慢跑30秒如此循環往複。這樣你從身體上會有一個最直觀的感受。

其次足球場上不僅僅是跑的問題,那還練習射門,折返跑,力量訓練幹嘛。你每次啟動不是和車一樣有油就行,你還需要有力量的支撐,這樣又牽扯到力量耐力的問題。但是力量耐力又不能太強,你還需要爆發力,這又是一個問題。還有移動,尤其在防守中,你總是被動的移動,也就是根據對方球或者人的變化自己進行被動的移動,這樣的消耗肯定比主動移動消耗多,這些統計數據根本沒法看出來,他只是個冰冷的數據,想說明場上的億萬種變化實在太難。所以說足球是一項很複雜的運動,不僅僅是你能不能跑的問題。朴智星號稱三個肺在和巴薩比賽中不也是跑不動了麼,難道他比巴薩球員多跑了很多麼?你要去觀察或者去嘗試才能明白這其中的問題。

還有最後一點也最重要,足球最耗費的是精力而不是體力,90分鐘全神貫注,相比於體力更難恢復的是精神,這也就是為什麼足球沒法像籃球一樣,一天一場。足球要消耗更多的精力,籃球比賽有時候四五個小時也很正常,不斷地暫停對精神的放鬆尤為重要。但足球的規則不允許,所以你要明白簡單的跑步腦袋放空一切和足球比賽的跑步比起來多麼的可笑。這完全不是一個類型的運動,天差地別。更別提你還要掌控一個皮球。

最後祝您健康,跑步跑到膝蓋疼您最好也仔細思考一下為什麼,加以改善。您的問題很好,比網上的無腦噴子強多了。


我經常跑步,現在年齡也四十多歲了,跑齡也就是沒事兒自己經常跑的年齡有至少十五年了,踢球年齡更長,因為初中學校不讓踢,小學不算,從高中開始有近30年了。開始常跑步的時候也就能跑個兩公里就覺得很累,而大學時候能踢個一下午4個小時。勁兒用的不同。隨著年齡增大,跑步越來越有規律了,最多能跑半個馬拉松,因為平時訓練不繫統,跑步時斷時續,但是也會感到跑步的快樂。但即便如此,很能跑了,踢球下來,感覺還是小腿前後累,腳背上翹很累。其實足球運動中,尤其是中前場對於小腿要求很高,奔跑能力其實和跑步區別不大,但是停球轉身,過人射門,很多用到小腿和腳的靈活勁兒。而且足球運動中的跑步尤其是前鋒還需要加速跑和急停急轉,對身體要求很高,中場尤其是前腰對技術要求很高,而後腰對奔跑和體質要求很高,後衛對身體要求很高,總之想踢球好,必須不停地鍛煉身體和奔跑能力,有時候通過比賽就能鍛煉,有時候還需要通過跑步、器械和腰腹的運動加強鍛煉。是一種有球和無球運動的結合。


你這完全是兩種運動啊,能一樣的感受啊

1、你們的運動強度不同

足球比賽時,雖然不是一直高速,但也基本上一直在動。這種靜止,突然加速,再減速的跑動遠比你勻速跑動累的多。所以很多運動員訓練的時候都會採用變速跑的方法來提高體能和爆發力。

2、雖然同樣跑步,但他還有其他消耗

足球不光是跑動,還有腳上功夫,你還得時刻保持精神的集中,一直用腦也是很費心神的,這也很大程度的帶給運動員疲勞感。持續的身體對抗,腳上的爭搶。

3、環境不同

他們在比賽,你悠然自得在跑步,這樣的比較也不公平啊。你想你要是在參加10公里比賽而且要求你跑得很快你還敢說這句話嗎。他們承受的壓力也很大,比賽是完全另一種狀態,有些技術好的球員在參加大賽的時候由於缺乏經驗也會很緊張,甚至產生心理抽筋,就是因為心理過於緊張導致的生理出現抽筋的現象。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1、比賽是高強度運動,像健身界的hiit一樣,即高強度間歇性運動,這種運動是相當費體力的,間歇期間即使沒有動,身體也消耗著和運動一樣的熱量,不明白hiit的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即可明白。

2、運動員普遍比普通人有更多的肌肉更壯實,而這本身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就像一輛4.0排量的汽車和一輛1.0排量的汽車,同樣開到100千米小時,4.0排量肯定更費油,而肌肉對於人就相當於發動機對於汽車。

3、二者精神損耗不一樣。比賽拼的不只是體力還有智力,需要非常專註,晨跑則是在輕鬆的環境下進行,大腦高速運轉也是很耗熱量的。

4、運動機理不一樣。晨跑屬於有氧運動,肌肉負荷量低,代謝水平均勻。而比賽很多時候是無氧運動,會產生乳酸,乳酸分解需要一段時候,期間會妨礙肌肉發揮正常效能,甚至對肌肉有損害,這就需要肌肉付出更多。同時,高強度運動需要身體各個系統協調配合,各個系統都會以高強度運轉,這就需要耗費更多熱量。

總得說來,晨跑對身體有益,而比賽很多時候對身體有害,很多運動員帶上上場,所以,綜上所述,你懂的。


1,百米速度跑完百米能把眼前跑黑。可以用你最快的速度跑一次看看,200米和400你更不用說了。

2.足球對抗真的很累,一般的野球對抗是沒法和正式比賽相比。你這裡爆發起來,身上突然放上幾百公斤的後啦力,扛上幾秒,那種感覺真要虛脫的。

3.你慢跑屬於有氧運動,足球是無氧運動,根本沒有可比性。你無氧運動估計都不會有乳酸在身體裏堆積,而長時間無氧運動會有大量的乳酸堆積,這就是第二天痠痛的原因。

自己參與一次就知道了。最近知道個運動,你能連續做20個波比跳麼,搜一下,做完你就知道怎麼樣了


關於這個問題我要說的是,每天早晨的晨跑和足球運動員在場上的奔跑還是不太一樣,晨跑一般都是單一節奏的慢跑。而足球運動員在足球運動場上的奔跑一般多是衝刺跑,而且還伴隨著身體對抗。這兩種是不太一樣的,不能簡單歸為一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足球運動員的體能確實很差。

中國足協多年前曾經舉辦過體能測試,最開始測試的是通過12分鐘跑的方式測試體能。職業球員及格標準為12分鐘跑3100米,不及格者不得參加當個賽季的甲A聯賽。但是12分鐘跑測試在實行了7年後,因部分球員、媒體及球迷的強烈反對而最終取消。12分鐘跑由美國運動醫學博士首創,一時間風靡美國,它通過科學方法來檢測跑步人的心肺狀態,並且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發病率。但是在中國足協的體測實施中,被眾多足球運動員和媒體炮轟,被指不符合足球員在場上的奔跑特點。

後來中國足協又將體能測試改為yoyo體能猜測,yoyo體能測試又叫間歇性耐力測試法,是由丹麥人發明的,它模擬足球比賽中頻繁出現的加速、減速、急停、轉身等動作,在隊員達到體能極限的時候對其進行測試,主要測試足球運動員在持續進行加速、減速、急停、轉身時的耐力。但是yoyo體測在歐洲主要是對傷愈球員進行這方面的測試,看他體能恢復得怎麼樣,或者是對一名球員身體素質進行考覈。

一個足球運動員的體能,包括奔跑能力的提高,不能單一依靠12分鐘跑和yoyo測試,應該多種方式相結合。(W)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