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4707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未經許可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


南方能源觀察

微信號:energyobserver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eo記者 劉文慧


4月11日,“氣電藍天,共創價值”2019 GE 發電客戶峯會在深圳舉行。GE全球副總裁、中國發電事業部總裁楊丹接受媒體採訪,就燃氣電廠目前困境如何破局、氣電市場發展方向及發電設備製造本土化等問題進行解答。


燃氣電廠過冬靠什麼

   

“真正要走出寒冬,一定要把氣價理順”

我覺得寒冬是暫時性的。國家現在正在進行能源變革和能源轉型,並已經確立了天然氣爲中國的主體能源之一。以前,大家說中國是貧油少氣的國家,氣是很寶貴的不讓使用,現在天然氣是被作爲“主體能源”之一,這是第一次。天然氣供應環節一定會捋順。


真正要走出寒冬,一定要把氣價理順,但是我覺得春天不會太遠了,因爲今年就進來了新的俄羅斯氣源。


氣價爲什麼高,還是供求關係。供大了,求少了,肯定便宜,如果供少了,求大了,肯定會漲價。


現在兩大問題,一個是氣源來源不夠多,第二是在中國上岸和管輸的管理。我們的管道容量是有的,使用上有限制,這些都在理順。每個省之間有省的天然氣公司管網公司,還有市裏的公司,如果不打通,不自由流動的話,就會造成潛在的供應的緊張。


“現在很大的問題是氣價和電價是倒掛的”

電廠能管的是在圍牆範圍內,有一個“出”和一個“進”的概念:出的就是發電電價,進的是天然氣就是氣價。這兩個(要素),是電廠掌控不了但必須要承擔的。


現在很大的問題是氣價和電價是倒掛的。


上午的論壇有嘉賓提到,現在競價上網,邊際效益連氣價都付不了,比如9F一方氣能發5度電,如果氣價變成2.5元的話,光是氣你就要付5毛錢——不算上折舊,不算任何成本,都要5毛錢。發電的定價在6毛6,還要減4分,所以連折舊都賺不回來。


現在就是氣價和電價嚴重倒掛,所以燃氣電廠就很難過,好的電廠勉強不賠也不賺;不好的,能把氣價的錢賺回來也認了,因爲還要發電。


“我們能做兩個事”

如果純粹從成本來說,燃氣發電裏90%是氣價,5%是運維成本,5%是維修成本。運維成本,包括電廠的折舊、工廠員工工資,這些費用只佔5%。我們的備件、設備維修、更換、計劃檢修費用也只佔5%,90%是氣價。


那我們能做什麼?我們能做兩個事。


第一是在寒冬的過程中,協調上下游的關係,我們呼籲上下游產業鏈更加重視這個問題,採取更大的力度加快調整的步伐,讓寒冬能夠儘早結束。


第二是盡我們的能力在寒冬過程中做一部分的讓利。我們也想辦法降成本,讓客戶得到實惠,再通過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幫助客戶開發一些輔助功能,讓他們能夠在調峯、一次調頻、孤島運行等從電網得到一些外部的補貼,增加一些收益。


氣電升級在中國

   

“我們很多技術在中國第一次推出”

我們認爲全球能源的發展是需要鉅額調峯容量,所以就開發了9HA讓它參加調峯和配合市場需求。9HA本身就具有低負荷的運行能力。


而我們的F級機組在最初開發時的想法是,要麼滿負荷的,要麼停機——(F級機組開發)是十幾、二十年前的事情。那個時候,天然氣發電機還比較昂貴,人們會充分利用,(而不是追求調峯)。真正的調峯是在中國出現的,現在中國燃機買回來全部在調峯,這是我們原設計中從來沒有預料到的。


現在,在9F上,我們就在着重開發調峯功能。在新版9F.05燃機上,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對現有裝機的老設計怎麼辦?我們已經有一些方案了,我們還在繼續推進。


像今天的專家說的,調峯需要軟件和硬件的配合。我們的部分負荷已經能夠降到45-40%了。未來還想再低。現在的問題是,再低的話,火焰維持不住。要改善軟件和硬件使火焰維持住,就像你燒煤氣一樣,把火關太小,火就滅了,一樣的道理。我們要保證它小火把也許不滅。現在的要求是,小火不滅,效率還要最高。


我們很多技術在中國第一次推出,都是按照中國客戶的要求來的。全球都沒有要求大規模減排至氮氧化物濃度7.5ppm,這就是中國開始的,從深圳開始的。


中國市場走在世界前列,我們也一直在適應客戶的要求,推動我們的技術發展。現在低負荷只針對9F。6F這樣的小機本來負荷就很低,沒有這個問題。


未來一定會變,必須有價格機制來支持  ”

我覺得(目前的調峯模式)不見得能增加(電廠的)收益。


天然氣發電,設備投資是有的,要看電價機制是否可以彌補這種投資。我們尚未有調峯機制,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彌補的。現在我們是依靠電網彌補,在需要時把備用容量調動出來。這跟電源沒關係,是大系統的容量彌補或者外送電幫你彌補。


(又比如)江蘇目前的兩部制定價,本質並非一種多能互補的補充,只是對天然氣發電的使用做一個使用的限定,要是不發電的話我給你容量定價,要是發,我給你一個讓你僅僅能生存下去的電價,就是爲了幫助燃氣電廠能夠在這個艱難的環境下生存下去。


未來一定會變,必須有價格機制來支持(調峯)。這種價格機制還沒有出現之前,我們認爲大家都不會做這個事,因爲這個投入是沒有回報的。如果說有一天國家出了這種調峯機制,比如你有風電,爲風電提供穩定的支持點,我的電價有一定補償的話就會有人做了。


氣電的市場前景

   

“氣電會是銜接傳統和未來能源的橋樑”

我是很看好燃氣發電未來前景的。


全球的能源都在轉型,不光是中國向低碳、無碳轉型,全球都在做這個事。這是從歐洲最先開始的,德國要把煤電全關掉,核電也不要了,風電、太陽能、光伏都在不停地發展。


電力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了,以前還有汽油車,現在車都是電動的了。哪天沒有電了,很多機構都會癱瘓。所以,電的作用越來越大。電的消耗量在上升,在取代其他的能源的供應能力。這個社會需要持續、穩定、低碳、清潔及可負擔的能源。


在大規模儲能發電發展之前,你需要基於現有技術有一個過渡的東西。我們認爲這個過渡的東西就是天然氣發電。核電是不可能做調峯和頻繁啓停的,風電、水電和太陽能是有季節性的,來個颱風,風電全部要停掉,颱風一來,光伏也不能做了。所以未來,我是很看好天然氣發電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它會是個銜接傳統和未來能源的橋樑,而且這個橋樑會越來越重要。


去年夏天,深圳的峯谷差很大,峯和谷差兩倍以上,這兩倍誰來調整?


當然,燃煤發電是可以調峯的,但是燃煤發電調峯成本很高,且不具備快速啓停的能力。全球都有這樣的問題,歐洲國家先走一步了,他們的氣電比例比中國高很多,所以承接能力比中國強。劉志坦博士說的,在全球裝機裏,中國的氣電是4.38%,美國是24%,所以你說我們的前景是不是很光明?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很光明的。


全球在做電力轉型,中國在做能源轉型加上電力轉型,我們現在處在矛盾聚焦的時期,會聽到各種各樣不同的聲音,會看到各種各樣不同的現象,但是這些並不會阻止這個大的潮流。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是我們的三大重點區域

在我們這個行業,煤改氣指的是用天然氣發電替代煤,但是國家層面主要的煤改氣是工業窯爐,工業鍋爐,把散煤改成天然氣。


煤改氣有個進程的問題,重點是抓大頭,首先是大的工業窯爐、鍋爐,它們對環保影響比較大;其次是散煤燃燒,它的污染很難控制。去年河北北京都在抓散燒煤,這個事情對我們行業的影響有一點但是不是很大。大的工業窯爐工業鍋爐、供熱燒爐也可以用天然氣發電,既發電又供熱,所以有一部分影響。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是我們的三大重點區域。


這兩年最大的重點還是粵港澳,這是中國的橋頭堡、風向標。大灣區富裕程度很高,人口密度很高、工業化程度很高,而且國家把它打造成這麼高科技創新性的區域,一定有驅動力,比較容易把新的高質量的能源應用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深圳市煤的使用水平是很低的,在全國屬於先進水平。廣東省在全國也是最好的,但是廣東省裏還有很多的煤電廠。


廣東有兩個特點,第一是土地很昂貴,第二水資源很昂貴,這些因素決定廣東不適合煤電。第三點就是污染,煤電不光是電廠的污染,還有煤炭運輸存儲過程中的污染。


大灣區正在要把所有的煤電廠,尤其是把人口密集的煤電廠都關掉,比如去年虎門沙角電廠關停的1號機、2號機。在深圳市或者虎門用天然氣進行替代,就是屬於天然氣發電的機會。取代原來的老煤電廠或者到期服役的煤電廠,必須用天然氣取代,其他的取代不了。


習總書記說,我們要保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藍天就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沿海地區生活富裕的地區,現在“深圳藍”有了,廣東藍還沒有。然後福建、浙江、江蘇這幾個城市工業挺大的,所以這個市場是非常大的。


我一直認爲技術是可以一直進步的,所以這是我們將來要很好關注的一個話題,也希望政府能夠多出來一些鼓勵政策。


爲環保做貢獻得有人買單。現在燃氣電廠生存這麼困難,業界也在呼籲政府關注這個問題,給一定的支持力度。你看去年“深圳藍”效果多明顯,深圳市的PM2.5從28降到26,在願意支付一定代價的情況下,可以取得非常明顯的效果。


大家一起呼籲業界關注這個市場

我覺得我們要做三點。


第一是尋求各方資源,大家一起呼籲,呼籲業界關注這個市場。天然氣發電技術將成爲與過去的橋樑和通向未來的基礎。我們之前跟政府、跟各個地方的能源局都在溝通怎麼給氣電一個發展的空間,要給它一定的空間生存下去。


第二是加速本土化2.0,但是本土化2.0不光是我們自己做,也要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做。一起做規劃,以降成本,加快自己的響應速度,以實現直接和間接成本共同降低。


第三是推動技術進步。根據中國市場的情況,比如對部分負荷能力和靈活性的需求,進一步提高靈活性、可靠性,進一步幫助電廠提高邊際效益,對電網的邊際效益,提高這些方面的技術指標和技術的適應性,使得客戶不光降成本,而且在獲得邊際效應上有更大的收益,幫助客戶度過這個挑戰的時期。


我們今天會議說的共創價值,就是要與當地政府、上下游產業鏈從氣、電、供應商、電網的管理包括我們自己合作的供應商、電廠的營運各個方面都要配合,通過技術的進步、技術適應性的提高,創造出價值,讓大家能夠度過這個困難時期。


發電設備製造本土化

   

“如果要這個市場,肯定會做本土化。”

我是這麼認爲的,中國是一個大國,也是製造和科技強國,天然氣發電設備在中國製造只是時間的問題。這不是造不造、是否本土化的問題,而是多快本土化的問題。這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大家都認可的。如果要這個市場,肯定會做本土化。


再者,就是核心技術本土化的問題,(目前這面臨三道門檻)。


(第一),燃氣輪機是個極高端的製造領域,是社會化分工合作的結果。不是說GE憑藉一己之力就能做出來的。比如,高溫金屬的鑄造工藝。現在很多部件是供應商完成的,專利也屬於它們。比如低氮燃燒室燃燒器中採用的噴嘴,就不是GE做的,是別人做的,也是別人的專利。


第二是量的問題,任何做高端製造的工廠,投資都是很大的,而且是很長週期回報的投資。而支撐投資彙報的就是生產的量。如果有足夠的量,就可以做,要是沒有足夠的量,投資者也不會投進來,所以這是個矛盾綜合體。


第三,要依賴於對於高端製造的認可和鼓勵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本土化和開放我覺得不是問題,肯定是要走的路。以9E燃機爲例,80%在中國製造,只有一級動葉、二級動葉,還有輪盤在國內是沒有的。我們的9F燃機70%在中國製造,只剩下極精細的部件是在海外製造。這也不是因爲我們不想造,是供應商無法提供。


我相信中國會繼續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很多事情到了一定的程度會很自然地發生。所以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多快、是否能持續做下去的問題。


這種行業投資都是很長的

華電通用輕型燃機設備有限公司是華電集團與通用的合資企業。公司的主打產品是LM2500和LM6000兩款快速啓停燃機,是GE全球兩個航改型燃機製造廠之一。


華電通用2007年開始正式組建,2011年組建成功後正式投入生產,到現在爲止已經生產24臺燃機了。這個產品全部在國內銷售,被國內廣泛接受。在過去的40年中,LM2500一直是銷售業績最好的航改型燃氣輪機,被認爲是25MW等級最可靠的燃氣輪機。


但是可想而知,這種行業投資都是很長的,2007年組建2011年投產,到現在纔開始出成績。


楊丹:現任GE公司全球副總裁、GE中國發電事業部總裁。在1994年加入GE公司之前,楊丹曾擔任燃機專工,並且在深圳南山電廠負責燃氣輪機檢修工作。她擁有電力設備工程專業的學士學位,以及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