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月的某天,美國奧羅拉市警方接到報案,在家族經營的傢俱店工作的男子沒有去上班,他的母親驅車到家中探望,見到了無法想象的恐怖場景:這名男子頭部遭受錘擊,喉嚨割開,妻子被刺身亡,兩人七歲的大女兒死前遭到性侵,三歲的小女兒面部骨折但仍然活着。


圖 | Pixabay


根據遺留的DNA和作案手法推斷,兇手至少要對該案在內的四起襲擊負責,但數據庫內找不到任何匹配的信息。直至2016年,這個案子仍未破獲。


別無他法,警方向Parabon Nano Labs公司購買了兩張嫌疑犯的“快照”。這個公司提供的“快照”服務,宣稱可以根據遺傳信息生成個人的面部肖像,從而幫助警方縮小搜查範圍。這兩張新鮮出爐、單張價格超過3600美元的照片,讓奧羅拉市警方32年來第一次對嫌犯外貌有了概念:嫌犯爲白人,淺色頭髮,藍色或綠色眼睛,可能有少量雀斑;年輕的他就像個大學畢業生,看起來十分普通。


奧羅拉市警方公佈的嫌疑犯25歲時的“快照” | Parabon


這樣的照片真的靠譜嗎?難道,僅靠DNA,我們就能夠知道一個人的長相嗎?


面部復原能做到嗎?


我們的基因像是一部代碼腳本,而某些代碼將指向特定的外貌特徵,這稱爲遺傳標記。而現在,部分遺傳標記與外貌間的聯繫已被破譯。


作爲斯坦福大學的法醫人類學家,布麗吉特·阿奇-赫威特(Bridget Algee-Hewitt)的工作之一是鑑定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線上的死者身份。邊境線很長,有些遺體發現時已化成白骨。曾經的法醫人類學技術只能得出死者的性別、年齡、身高等大體信息,光靠這些,你仍然不能確定死者是誰。


但加上DNA就不一樣了。通過遺傳信息對瞳色、髮色及膚色的推斷,再對比失蹤人口,確定邊境線上死者身份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你收集的數據越多、分析的DNA越多,生成的統計模型就越好,成功率也會更高。這項技術已經是有效的,它的估算協議是有意義的,所以問題在於收集更多的數據來完善它。”布麗吉特這樣說。


預測瞳色的IrisPlex系統與預測髮色的HirisPlex系統 | 參考文獻1


對外表特徵的估算建立在統計模型的基礎上,這一技術已能較準確的得出一個人的瞳色、膚色與髮色。法醫生物學家曼弗雷·凱瑟(Manfred Kayser )與蘇珊·沃什(Susan Walsh)是這一領域的先驅。在2010年,他們研發了IrisPlex系統,這個系統可以用六個遺傳標記來確定一個人眼睛是藍色還是棕色的。到2012年,他們加上預測髮色的標記,新模型對金髮、棕發、紅髮、黑髮的測算平均正確率分別達到了69.5%、78.5%、80%和87.5%。到2017年,他們把膚色按深淺分爲5度,又研發出預測膚色的模型。他們的測試在網上公開,任何掌握遺傳數據的人都可以上去一試(https://hirisplex.erasmusmc.nl/)。


五度膚色預測 | 參考文獻1


蘇珊·沃什現爲印第安納大學生物系助理教授,2016年接受採訪時,她確定現有的DNA外貌復原技術並非無所不能。她認爲,測算人是藍眼睛還是棕眼睛的技術比較容易,把膚色分級後的預測成功率也能達到80%以上。至於下一步,她希望能夠通過遺傳信息復原瞳孔、頭髮和皮膚上更精準的連續色,但技術還沒發展到那一步。同樣地,她也認爲現有技術不能復原出一個人的整張臉


“現在,有些人向警方宣傳他們可以製作面部復原圖像,這太超前了。”沃什說,“色素(的預測)可以做,面部重建做不到。”


全身復原能做到嗎?


實際上,對於警方來說,面部信息可能還不夠。身高、胖瘦,這些信息能夠通過DNA來複原嗎?


去年,美國人類長壽公司(Human Longevity)聲稱可根據遺傳信息重建全身肖像。公司創始人克萊格·文特爾(Craig Venter)是基因研究領域的風雲人物,曾領導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競爭的商業研究,並在2010年宣稱造出合成細胞。人類長壽公司的這項研究對約一千個人的生理特徵進行了詳細測量,並完成了全基因組測序。由這些數據構建出測算模型將可以預測三維面部結構、聲音、生理年齡、身高、BMI指數、瞳色以及膚色。


人類長壽公司創始人克萊格·文特爾 | PLOS


不過,這項研究受到了許多著名學者的質疑,他們認爲研究結果言過其實。有人指出模型似乎是根據性別、血統等因素構建平均面孔,而不是每個人獨特的樣子。對於少數族裔混血人羣的預測方法也遭到了批評。


被稱爲“染色體黑客”的雅尼夫·艾力西(Yaniv Erlich)是質疑隊伍中的一員,現爲哥倫比亞大學計算基因組學實驗室的負責人。即使存在準確的面部預測,艾力西認爲,若要測算現實世界中的某個人,一個難題在於我們必須建立人口規模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裏,每個我們想鑑定的人的身高、面部形態、數字化聲音特徵等信息都要收錄進來。沒有詳細的生物測量數據庫,就不可能把生理測算精確到個人


那麼未來呢?


只要看看同卵雙胞胎,就知道DNA對人外貌的影響有多大。問題是我們能破解多少DNA與外貌間的關聯,而這又需要多久呢?


有些特徵是相對容易預測的。比如瞳色,影響這個性狀的基因變異相對較少。而另外一些被衆多基因影響的特徵,預測起來就更難以最近一項對髮色的研究爲例:研究者檢測了30萬歐洲血統者後,發現了110個與髮色有關的新遺傳標記,但是它們對黑髮、紅髮的預測要比對金髮、褐發的預測更靠譜。


志願者照片和Parabon系統生成的肖像,下方列出了各項特徵的預測結果 | Parabon


另外,血統不同,DNA對我們生理特徵編碼的方式可能也存在差異如今,對現代歐洲人的外表預測好於對其他族羣,因爲現有數據庫中大部分遺傳數據都來自歐洲血統者。


在未來,日益完備的機器學習技術將運用於DNA外貌預測領域,技術之外,我們同樣需要更大的、能代表多個羣體的數據庫。雖然對現有技術的能力範圍存在爭議,但我們能破解的DNA與外貌間的關聯,只會越來越多。


未來我們能破解的DNA與外貌的聯繫,會越來越多 | William Whitehurst



至於文章開頭,奧羅拉市警方向Parabon公司購買的那兩張快照,到底有沒有幫助他們找到嫌疑人呢?


實際上,不少學者對這個系統抱有懷疑。由於這家公司未公開數據來源和算法,他們的方法也沒有在同行評議審查的情況下發表,所以很難去評估它的預測能力。就連Parabon公司自己也聲明,快照將與其他調查信息配合使用,縮小嫌疑人範圍,而不會用於鎖定嫌疑人。


而在快照發布後的幾周裏,奧羅拉市警方的電話被打爆,但真正的線索寥寥。奧羅拉警方說:“也許五年後,他們可以改進系統的功能。”



作者:Caitlin Curtis,James Hereward 

編譯:vicko238

編輯:Ent

本文版權屬於果殼網(guokr.com),禁止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喜歡記得點“在看”



【拓展閱讀】Science封面:我這裏有一條祖傳的DNA,送給你去做機器人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