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当年的重案六组,似乎天下无诈也能说得过去。只是如今有些影视剧光看名字就无新意。

在一个时段的一种东西会有一种特殊的效果,也许并非经典,但却打动无数观众或爆红等等效果。

就如过去的西游记,虽然在技术上不如现在,但却已经深入人心,不论怎样都无法超越。

我们曾看到过的如我的兄弟我的团,然后名字一变成了其他剧种。诸如此类的很多。

其实中国文化那么深厚,语言那么丰富,可是在名字上就非常要相似,不知是要蹭热度还是词穷?

如今人们的品位高了,对文化娱乐的东西也要求高了,这不足为怪。但是有一样是,一个作品能打动人心的肯定是一部好作品。只是现在有些作品,往往震撼的是眼球,而不是心灵。

看戏的和唱戏的标准不一样。但戏好看不好看肯定不是观众的事。

此外,现在常说一些所谓过气演员。事实上,一个近似雷同的影片加上一些「老面孔」这样的效果或许是,观众想到了过去却又无法展望未来。

不得不说观众的口味叼了,但是哪个观众又何尝不想吃一顿真正的美餐或大餐?

想起一些真正的经典作品,人们至今难忘。角色,演员,服装,台词等等都记忆犹新,张口就能说出并模仿。

也许是一句台词,一首歌,一个插曲都被人们怀念著。

但愿怀旧只是一种情感。


我发觉在社会学话题下,很多烦恼,是因为大多问题不能用简单逻辑去表述,必须使用高阶逻辑,而我们又试图强行用简单逻辑去概括,然后就造成了一些误区和偏见。

咱们中学的时候,都学过命题和简单逻辑,就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那些东西。那么,我们用简单逻辑去思考诈骗话题:「贪婪」对于「被骗」来说,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呢?我想了很多年,发现都不是(贪婪不一定受骗,受骗也不一定贪婪),这说明这个话题已经超越了简单逻辑的表述能力,所以必须引入高阶逻辑。

简答来说,高阶逻辑就是这样表达的:

贪婪的人,有百分之X的概率受骗。

然后,我们在将这个概率,和普通人受骗的概率相比较,会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贪婪的人更容易受骗。这样,我们既能够克制自己的贪欲,预防受骗;与此同时,在别人受骗以后,又不会一味地指责他贪婪。这是一种很理想的结果。

这才是一个严谨的社会学表示,类似的,医学上也是如此:

我们会说,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患肺癌的概率大多少。面对这样的表述,我们既能够远离烟草、预防肺癌;又能在一个人不幸患病的时候,不去指责他吸烟。

我们的季姐( @王茜 ),在亲自答里面也说了:只有专业的骗子,没有专业的「防骗人」,永远不要小瞧骗子们的套路和普通人掉入陷阱的可能性。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的被骗的概率。在此之上,才是贪婪、愚蠢等元素,增加出来的概率。

但由于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不太愿意承认这种风险的存在。其实真的没必要,他就在那里,没你要掩耳盗铃、讳疾忌医。就像我们大多数人都要三种风险:衰老、疾病和死亡,特别是最后一个,所有人都逃不了。当然,能不想就不想,想多了也焦虑。但是也不能完全不想,因为即便你完全不想,他也在那里,不会消失。客观存在,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我们面对风险,最好还是偶尔想一下、居安思危,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和处理。

只有我们对受骗风险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那么才能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反诈骗氛围。让诈骗受害者,更有勇气去说出自己的不幸、更乐意配合警方去办案。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很容易会造成「责备受害者」的现象,不利于反诈骗工作的开展。

「责备受害者」是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概念(无论中外,主流社会学都是马克思主义)。在知乎上,这个西马的概念,引发了很多西方式的争吵。为了把我们从无谓的争吵中解放出来,我们可以试著用更加中式的说法,即「阶级分析」。不管受害者是贪,还是傻,都只能算人民内部矛盾。而诈骗犯罪,侵害的客体是整个社会,是与人民为敌,实施犯罪的人是需要劳动改造的。

「责备受害者」的说法,更加诉诸感性,强调受害者是弱者,弱者值得同情。

「阶级分析」则更加理性,即表明了目的,也表明了手段。目的是解救我们的阶级兄弟(受害者),同时也是一种策略——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人,集中力量打击罪魁祸首。当受害者成为了被团结对象,这说明,他们在打击诈骗过程中,也能出一份力,而不仅仅是一个弱小、无助、单纯需要被同情的弱者。

总之,要发动群众打击诈骗,让犯罪贩子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后记:

工人运动依旧处于低潮,像我这样的键盘红左,只能在与刑事犯罪的斗争中,寻找意义。而诉我诶的斗争,也不过是普及一下,对待刑事犯罪受害者的正确态度。

诚然,会被卷入刑事犯罪的人,终归是少数。但是作为主流群体,我们也没必要像对待祥林嫂那样,对他们避之不及。像是黄赌毒等社会阴暗面,白左主张一味宽容,白右一味排斥,我们红左必须有一个自己的态度。就是要努力将卷入其中的人,分成阶级弟兄(受害者)和阶级敌人(加害者)。特别是对于传销性的犯罪,区分难度很大,更是需要根据恶劣程度,进行细分。

好在,在诈骗这件事上,还是很好分的。

再往深了说,其实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贪婪的人」或者「愚蠢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糟糕的状态和良好的状态。在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们要努力避免做重大决定、避免在不清醒、不冷静的时候给人汇款。


个人不看好这部剧!

1.剧情衔接混乱不紧凑 漏洞百出

2.角色定位大败笔!王茜扮演的朱西宁号政委,但是每天啰哩啰嗦 咋咋呼呼,无异于普通老百姓 ,我看不到《重案六组》中干练潇洒得季洁形象

3.作为颜值担当得女主之一马赛(徐悦),这角色定位就更矛盾啦,一方面高智商 能力开挂无所不能,一方面一意孤行无组织纪律,一方面又胆小懦弱哭哭啼啼!

4.寥北京(付嘉)如果现实当中是真警察,还是乖乖做个文职 整理档案吧!或者保险理财角色更适合!寥北京+马赛得办案组合会误导人民警察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的

5.柯宥嘉本身我认为符合黑客电脑高手的形象!但是高频率的腾讯广告有点太直白了!不但满屏的腾讯杀软,就连十支队队员被虏到杀人现场也是腾讯安全部门分析视频给出的破案线索!还是太过直白!

邝钟(郭晓冬)和涂门(薛皓文)我还是非常喜欢的!

当然此部剧真正的意义是科普我们防电信诈骗知识!作为首部反电信诈骗题材的剧集,其题材都来源于全国各地电信诈骗真实案例,如涉及8.19徐玉玉电信诈骗案等!对常见的冒充熟人诈骗 虚假绑票勒索诈骗 钓鱼诈骗等剧中都有案例!确实可以作为现有的(防诈手册)


多年前拍摄的电视剧《重案六组》,应该是记忆犹新,印象非常深刻。由原班人马出演《天下无诈》讲述了为破获一起涉案金额巨大的电信诈骗案件,原刑警队副队长邝钟临危受命,与马赛、朱西宁等人紧急成立反电诈支队,与电诈犯罪集团斗智斗勇的故事。

在这个电信诈骗非常盛行的时代,可以说这部电视剧拍摄的非常好,非常及时。它能够让人们通过这部电视剧作品,来提搞自己的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不给诈骗份子作案的机会。所以说这部电视剧值得推荐。


首先这部电视剧立意非常好,讲得是当下犯罪率很高的电信诈骗,前不久影响最大的真实案例一位大学生因被电信诈骗而自杀,实在令人惋惜,希望此剧一出能够提高人们的意识降低被骗率,愿天下无诈


这个电视剧整体人物设计就和重案六组差不多,而且腾讯的植入也有点太厉害了,什么腾讯联合实验室,腾讯手机管家,但是几起特大诈骗案确实加入可以,而且关键是科普了怎么预防诈骗,算是国内反电信诈骗电视剧开端!

但是人物败笔也有不少,可能是王茜演的季洁太深入人心了,导致演朱西宁的时候,感觉,有点二,毛毛躁躁的,而且编剧是不是特喜欢有两女主人公的情况下弄个悲剧出来重案六组第一部的白灵最后牺牲 第四部的韩丽借调出国了也就孟佳好点!


我看了一点点《天下无诈》还可以,当然没有重案拍的好


对我们老百姓有帮助的,就是好电视。


天下无诈 讲的是当下一种新型诈骗手段 那么通过这部剧能够很好的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避免上当受骗 并且是由重案六组很多老人出演 个人表示很不错 值得观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