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書法圈”內似乎掀起了“大批醜書”之潮,各種評論不時見諸網絡、論壇、微信,不一而足——

比如,有人說:“曾翔的醜書,是他無法擺脫前人的影響,在無聊地掙扎。他超不過前人先賢,只好學天真而賣萌,但已經‘奔六’之人,雖有童心,難有童形。他再也無法在他媽媽的懷抱裏自在地喫奶。”

有人說:“本來一個功底很好的人,非要強求突破,說什麼返璞歸真,追求稚拙,這就像一個三十歲的漢子,叼根棒棒糖,流着濃鼻涕,眼淚婆娑的吵着要買玩具一樣,你會覺得他這是天真爛漫、童心未泯嗎?看到這種情況,你是不是有一種想扇他耳光的衝動?”

王鏞作品:蘭亭集序 行草橫幅(節選)

王鏞作品:荒碑岩石隸書對聯

王鏞作品:唐人詩二首草書篆書橫幅

王鏞作品:杜甫春日憶李白草書條幅

王鏞作品

有人說:“‘人之初,性本善’,開始美麗善良的心靈追逐着美麗善良的東西,後來由於各種各樣思潮或利益或困難將美麗善良的心靈玷污、泯滅,於是就扭曲了,可悲的是後面還有追隨者——亦或明白、亦或糊塗的追隨者。真真的可悲至極”……

“有本事你寫楷書啊?寫行書啊?老子行書也是認得一些的!”

“這種字,毫無古貼基礎,缺乏臨摹經驗!”

“啊?這種字?我鄰居家的那上小學的xxx寫的都比這強得多!!!”

…… ……

看了這些,很多人開始疑惑了,迷惘了。於是,一些人便開始查閱資料,一些人便開始陷入沉思,一些人便開始“顧左右而言他”。

石開作品:陸遊沈園二首行書小品

石開作品:齊白石題畫葫蘆詩篆書小品

石開作品:梅堯臣東溪詩行書小品

石開作品:陸放翁詩秋聲篆書小品

石開作品:風乎舞雩行書小品

但是,也有一些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他們毫無畏懼,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奮筆疾書,予以反駁,並且言辭激烈,鏗鏘有力——

“真正的醜書,我們固然有理由反對,然而,我發現有不少人卻分不清什麼纔是真正的醜書。但凡看到那些粗頭亂服、奇形怪狀、自己看不懂的作品,都不分青紅皁白,一概而論,列爲醜書,這是不行的,也是可笑的。要批醜書,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眼力,要懂得什麼樣的‘醜’纔是真正的‘醜’,而什麼樣的‘醜’,卻不是‘醜’,而是‘拙’。雅的美,容易欣賞。而拙的美,卻難倒了很多人。拙的美,需要更高的眼力,即所謂‘曲高和寡’、‘陽春白雪’是也,很大一部分都是這種作品,這種美不是爲廣大羣衆服務的,這種美是專爲行家們準備的。寫‘醜書’的人,不是寫給老百姓看的,而是寫給自己看的,寫給業界看的,寫給知音看的。”

劉正成作品:金樽泥龜行草對聯(節選)

劉正成作品:河北美院十週年碑記楷書豎幅

“什麼叫‘醜書’?什麼叫‘美書’?炒作概念沒有一點意義。對於一個品位低下、鑑賞能力欠缺的人,看着順眼的就是‘美’,反之就是‘醜’。因此,所謂的“醜書”只是一個僞命題。要想得到藝術享受,你就必須先做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這個纔是真正的‘關鍵’。”

“……我只是提醒大家,不要一棒子打死自己看不懂的書法(指醜書)。明清之際的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傅山說過:‘四寧四勿’:‘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可是,對於這種‘拙’、‘醜’、‘支離’、‘直率’的藝術追求,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地弄得懂呢?所以,傅山老夫子說的這番話,意思就是此中的真趣,只能跟知音者言,不足以向外行者說。”

沃興華作品:雲龍 大字書法

沃興華作品

沃興華作品

“對所謂‘醜書’大批特批的人,沒有幾個是真正對書法有研究的,他們基本屬於書法愛好者,限於自身水平和思想,只認楷書,其它諸如什麼金文大篆漢簡隸書行草碑刻摩崖大草等等看不懂的,就一概而論,都說成是“醜書”。我想說書法這門藝術,不是人人都能hold住的,有些東西自己看不懂,是因爲自己學識淺,再批別人醜書的時候,先認真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你學過什麼帖、搞了多少年?是中書協?省書協?還是西冷印社的?”

…… ……

由此可見,人們可謂是各執一詞,莫衷一是。有的亦步亦趨,人云亦云;有的固執己見,剛愎自用。

胡抗美作品:晏子孟子 篆書對聯

胡抗美作品:題淮南寺詩 草書豎幅

胡抗美作品:黑雲大漢 隸書對聯

胡抗美作品:潘閬酒泉子·長憶觀潮 行草條幅

胡抗美作品:神秀詩偈 行草條幅

其實,嚴格意義來說,所謂“醜書”其實是一個僞概念,書法中只有水平的高低差異,但並沒有“醜書”的存在(至於那些齷蹉的江湖雜耍就不應列入書法中)。

面對一張字,你感覺“很醜”,看着“難受”,你認爲是“醜書”,但卻有些專業人士竟然叫好,你或許認爲他們是“裝懂”,其實是你審美習慣單一、思維定勢固定、思路沒有全面展開的緣故。

曾翔作品:三更燈火五更雞

曾翔作品

有些漂亮字你咋一看去很好看,但那隻求花架子好看的媚俗與淺薄,你一定會感覺味如嚼蠟,如果一定要說其美,那只是不耐看的“小美”。用筆與筆畫的變化、線條的剛柔協調、結構的大小穿插、用力之猛、疾、輕、緩等,這些都對書法情感與美感的生髮產出作用,這些功夫到位了,才能入味,才能產生經久耐看“大美”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之所以強大的生命力,是因爲她有很好的篩選和糾錯能力。藝術講究的是不斷地突破和創新,事實上,那些“醜書”的創作者們的探索是有所成效的,只是還不夠成熟,因而遭詬病較多。正確的態度是:給他們點時間,歷史會決定誰留下,誰滾蛋!

丨關注後每天第一時間閱讀精彩書畫內容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