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鬱達夫小說獎頒獎典禮舉行 | 八件關於奧登的小事 | “匿名作家計劃”收官之作 | ......

......“圖畫書界奧斯卡”

“2018年,那麼多的文學獎項、排行榜,評委似乎都是翻來覆去的同一批人,見來見去都是熟面孔。”這是一位文學獎評委發出的感慨。高度重合的評委名單,勢必帶來審美趣味的趨同,這是否會造成文學榜單的重複以及個性缺失?一份真正優秀的、具有標杆意義和特質性的文學排行榜,又該怎樣肩負起應有的責任?12月9日,2018收穫文學排行榜在安徽蚌埠揭曉,在同期舉行的主題爲“行走的年代”收穫論壇上,多位評委、編輯、作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當天下午揭曉的2018年收穫文學排行榜榜單中,李洱《應物兄》、 遲子建《候鳥的勇敢》、班宇《逍遙遊》、張新穎《沈從文的前半生》分獲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長篇非虛構的第一名。

把反映我們時代、生活、人性的有特點的作品都選擇出來,哪怕它們之間存在着非常明顯的差異性。

關於排行榜的研讀,評論家何平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在他的統計下,每年中國和文學相關的30餘個榜單中,雖然作品不斷翻新,但是因爲評委趨同,“這些排行榜的內質是一樣的”。而在此次收穫文學排行榜的評委名單中,大家發現既有知名評論家,也有多位“70後”“80後”的評論家、作家亮相,“90後”作家王蘇辛則首次以評委身份出現在名單中,這也使得這份年度排行榜的評委在權威性之外,吸納了更多新鮮的評論力量。

論壇現場 吳越/攝

對此,收穫雜誌主編程永新表示,他們的初衷不光是打造一個以《收穫》爲名義的榜單,不是由《收穫》來評榜,而是希望確立一種新的價值觀和文學標準,“就像《收穫》所在的上海那樣海納百川,將不同的風格容納進來”。因此在本次排行榜的初選過程中,除了初評委,主辦方找了許多大學研究生、文學刊物的編輯,請他們推選作品,包括豆瓣網等網絡原發平臺也在他們的意見徵求範圍之內。從意見徵求到初選榜單的誕生,程永新所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差異性:“有人極力推崇的作品,也許其他人並不喜歡。在當下的社會,我們已經遠離了上世紀80、90年代文學爆炸、懸念釋放的年代,寫作和審美呈現出特別的分化現象。我不知道這算不算好事情,但我希望以我們的榜單,將當下文學中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呈現出來,也能夠具有一定民間性,把反映我們時代、生活、人性的有特點的作品都選擇出來,哪怕它們之間存在着非常明顯的差異性。我們希望爲大家帶來一個權威、公正,而不僅僅是‘收穫式’的榜單。”此次短篇小說排行榜的第一名由“85後”作家班宇摘得,也許正是這種差異性與豐富性的體現。

從另一個角度出發,經常“做客”評委席的評論家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儘管參加了多個排行榜的評審,評論家謝有順仍將其中閱讀和選擇的過程作爲最重要的部分。於他而言,一個評論家或作家如何理解和判斷當下的文學,特別能檢驗他(她)的眼光。歷史會將作品在時間的河流裏自然淘洗,但當你直接面對尚未被歷史選擇的當下作品時,所有的閱讀、判斷、態度立場完全是屬於個人的。

論壇現場

對他這一代評論者而言,這種面對當下、面對年輕人的姿態很重要。

面對一個從沒被闡釋過的作品,押上我們的聲譽、押上所有積累的經驗,以面對完全未知、純粹個人的直覺來作判斷,特別能檢驗一個人的眼光。這要求評論家和作家都要有當代意識,不是指所寫的是當代題材,更要站在今天的立場、今天的情景裏來理解你所要寫的,你所要判斷的對象。

從這個角度來說,《收穫》爲包括他在內的評論家所提出的也是另一個議題:跟他們生活在不同場域的人在寫些什麼,在想些什麼,評論家又該如何通過更多地介入當下的文學,來更好地理解今天文學發展到了哪裏。

同樣的這份榜單,在更年輕的“80後”一代評論者那裏,喚起的則是更大的責任意識。“經由《收穫》,我們的意見被鄭重地看待,我們對自己的意見負責。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基本成型,文學審美觀也在成型,這是我們在文學意義上的成人。”青年評論家項靜表示。

我們這代人應該有這個能力和決心重新向時代敞開,讓新的元素進來,讓構建未來的東西進來。

然而,在與學生探討關於文學史的過程中,何平發現,文學史越靠近當下,其中的青春氣息越弱:“無論是1949年之前的文學史,還是改革開放前20年的文學史,基本以青年作爲主導,當我們統計文學史裏的作家寫作年齡時,他們基本是以30歲左右時創作的作品進入到文學史,但後20年的文學史,依然是一批1980年代成名的作家作品,年輕人很難進入文學史。”對此,評論家王春林表示,在長篇小說的衡量評價標準和尺度上,也許應該持有相對開放性的藝術觀念和開放性的審美觀念。

頒獎典禮現場

而近距離觀察“80後”寫作者的青年評論家嶽雯認爲,在上世紀80年代成長起來的作家所充當的是那個時代的急先鋒,他們要對一個時代、對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進行探索,因此相對容易在文學史上留下重要的印記。而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青年人寫作的基本質地、基本方向仍在迴應1980年代的問題,就此意義而言,新的寫作範式亟待成長起來:“就整體而言,我們現在已經開啓了完全不同的時代,不管從人工智能角度,還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一個新時代的大背景向我們打開了。我們這代人應該有這個能力和決心重新向時代敞開,讓新的元素進來,讓構建未來的東西進來,寫作者應當對今天的時代有更多的期待。”

論壇期間,谷臻故事工場CEO走走以人工智能解析了《收穫》四十年的經典密碼,在對於1979-2018年四十年裏680位作者,長中短篇小說1618篇的分析當中,無論從作家年齡趨勢、地理分佈,還是作品主題構成和題材分析,宏觀的分析中,《收穫》作品所體現出的許多創作趨勢正因對着時代的發展和進步,而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不同面貌,並在引領中國文學潮流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此次排行榜由《收穫》文學雜誌社與長江文藝出版社聯合主辦,《2018收穫文學排行榜作品選:中篇小說卷》與《2018收穫文學排行榜作品選:短篇小說卷》將於2019年1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

-2018收穫文學排行榜-

短篇榜

1. 《逍遙遊》 班 宇 (《收穫》2018年第4期)

2. 《禁指》 斯繼東 (《十月》2018年第5期)

3. 《等待摩西》 莫 言 (《十月》2018年第1期)

4. 《道長》 閻連科 (《作家》2018年第3期)

5. 《杭州魯迅二三事》房 偉 (《收穫》2018年第3期)

6. 《球與槍》 魯 敏 (《上海文學》2018年第10期)

7. 《特殊任務》 肖克凡 (《當代》2018年第5期)

8. 《紅塵慈悲》 次仁羅布(《長江文藝》2018年第5期)

9. 《相遇》 薛 舒 (《人民文學》2018年第2期)

10.《換腎記》 任曉雯 (《當代》2018年第3期)

中篇榜

1.《候鳥的勇敢》 遲子建 (《收穫》2018年第2期)

2.《基本美》 周嘉寧 (《收穫》2018年第1期)

3.《海里岸上》 林 森 (《人民文學》2018年第9期)

4.《夾叉》 艾 瑪 (《收穫》2018年第5期)

5.《小花旦的故事》 王佔黑 (《山西文學》2018年第6期)

6.《甜蜜點》 須一瓜 (《當代》2018年第2期)

7.《房屋曾安靜,世界曾安寧》皮 皮 (《收穫》2018年第4期)

8.《老屋》 尤鳳偉 (《山花》2018年第1期)

9.《望湖樓》 尹學芸 (《收穫》2018年第3期)

10.《龍門》 胡學文 (《花城》2018年第3期)

長篇榜

1 《應物兄》 李 洱 《收穫》 2018長篇專號秋卷、冬卷

2 《考工記》 王安憶 《花城》2018第5期

3 《山本》 賈平凹 《收穫》 2018長篇專號春捲

4 《捎話》 劉亮程 《花城》2018年第4期

5 《修改過程》 韓少功 《花城》2018年第6期

6 《景恆街》 笛 安 《人民文學》2018年第11期

7 《北上》 徐則臣 《十月·長篇小說》2018年第5期

8 《滅籍記》 範小青 《作家》2018年第4期

9 《外蘇河之戰》 陳 河 《收穫》2018年第1期

10《借命而生》 石一楓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8年4月出版

非虛構榜

1《沈從文的前半生》 張新穎 上海三聯書店 2018年2月出版

2《田湖的孩子》 閻連科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8年8月出版

3《青藏光芒》 馬麗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8年3月出版

4《幌馬車之歌續曲》 藍博洲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年3月出版

5“興隆公社”系列 袁 敏 《收穫》“興隆公社”專欄2018全年

6“當代英國觀察”系列 王 梆 《單讀》2018全年

7《且在人間》 餘秀華 《收穫》2018年第2期

8《金鄉》 哲 貴 《十月》2018年第6期

9《時過子夜燈猶明》 李 鹿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年8月出版

10“訪問童年”系列 殷健靈 《上海文學》2018全年 長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

2019午夜藍文學周曆x詩歌主題周邊已上線

最迷人的午夜藍,

是親手撕下的文藝時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