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我給你的建議是不對的,如果純按中鋒練習那你就把他的字體單一化了,你練習他的字體會很難有所提升的,為什麼呢下面我就從他字體風格去分析下。《雁塔聖教序》是褚遂良晚年的經典楷書作品,他的楷書不是嚴謹、沉實而是輕靈、活潑、流美的筆法,晚年他的功底把隸書的正面扁平結構融入楷書的橫勢結體之中,將隸書的蠶頭燕尾的筆法融入其豐腴的筆法之內。在褚遂良眾多楷書作品中《雁塔聖教序》碑最為明顯。

此碑的筆法風格特徵是變化自然,用筆劉暢快速,橫豎交織細而勻稱,彎度變化較強烈,字就顯得既舒展生動又具有內在的勁力。

此碑用筆精到細膩,線條雖瘦實腴,此碑所顯現的精神風貌則符合晉人風範,特別是王羲之的風骨神韻,即強調筆畫的輕重變化,用孫過庭的話講是「變起伏於鋒杪」,仔細觀察《雁塔聖教序》很難找到平直的筆畫,每一筆都通過跳躍的用筆節奏展示筆畫的豐富姿態。

對於褚遂良楷書書法中斜捺是最特別的,粗細變化較大,前面部分較為纖細後半部分多是粗重的,而捺腳則形態各異,千姿百態,或波磔方整,或用筆圓潤,或短促果斷,或向外延伸擴展。

所以綜上所述,《雁塔聖教序》字體不止運用中鋒,還有筆畫的粗細變化運用的筆尖及筆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也感謝大家提問——書法大樹。


褚遂良的《陰符經》與《雁塔聖教序》有很多相似之處,臨習時要掌握以下筆法:

1、起筆重按。這是《陰符經》明顯的個性符號,落筆大膽。如此,不僅有胸有成竹之意,更明顯地為用筆輕重變化準備了一個起點,從而豐富了用筆。

2、一波三折。S形運筆是《雁塔聖教序》的一個典型特徵,《陰符經》中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體現出柔韌之美。臨習時,應結合其他筆畫自然銜接。

3丶對重對比。這是此二帖有別於其他唐楷之處。起筆或收筆處,重按而入,或重按後輕提。此外,字中還存在不同部位的輕重對比,形成類似塊面的對比。

4、富含隸意。楷字中含隸意,則字法高古。古意與流動,可以作為楷法之源而予吸收,此二帖類似寫法很多。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謝謝悟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三品齋主李存章,書法愛好者與習練者。

褚遂良的陰符經書法作品是墨跡,其雁塔聖教序是碑刻,兩者筆法很是相似,均為褚體書法的成熟代表作,其筆法不僅僅是中鋒為主,而應該是筆筆中鋒。

不少人對古人說的筆筆中鋒持懷疑,乃至反對的態度,並且有人說中鋒行筆是出不了方筆的。不錯,側切入筆時的確需要側鋒先行成方筆,但側鋒後必須迅速調鋒為中鋒行筆,不管橫豎撇捺,只要是側鋒行筆,就應視為敗筆。,書法高手一般是不會側鋒行筆的。

那麼,為什麼大多書法家書法理論家都承認側鋒的存在,並給予肯呢?其實道理很簡單,能夠駕馭筆鋒筆筆中鋒的書法高手實在太少了,大多書法家的書法作品中鋒側鋒混雜,只得承認側鋒的存在,並為其存在的合理性找出理論與實踐的論據。

褚遂良的這兩幅作品,你能找出其側鋒用筆嗎?


您的認為很正確!肯定是以中鋒用筆為主,這是勿庸置疑的。

您也許是聽到所謂內行者的「繆論」,對中鋒用筆產生了疑惑。但在這告訴您:中鋒運筆是前人總結出的千古不易的準則,任何人違背此準則,則是十足的「門外摳腳大漢」即使皓首窮經也是學不好書法的!

褚遂良,曾為唐太宗鑒定王羲之書法,編定過《右軍書目》。他比任何一位書家更便於學到及理解王羲之的神髓。

他的書法十分溫婉閑雅,平和玉潤,寬舒安祥,如得道之士,談笑間,自有一種超塵出俗之姿。

《雁塔聖教序》將前人碑中板滯一洗而盡,深得魏晉神韻,用筆更為圓熟,在平和中似有一種翩躚之勢,方圓出入,美不勝收,盡得自然。

《陰符經》墨跡,雖為不知名的學褚高手所書,但盡得褚書形神。筆勢豪放,無拘無束。有些筆畫雖如遊絲,但清勁峻巍,如鐵線老藤,毫芒轉折,曲盡其妙;又如春蠶吐絲,文章俱在,縱橫牽制,八面生勢。

褚書用筆,筆畫挺健,但非直來直往,而是筆三過,呈曲線之美,尤其是橫、豎、折、鉤,時時有溫婉玉潤,美麗多方的靈秀之氣,有美人嬋娟,鉛華綽約之稱。

兩帖相較,《聖教序》如廟堂之少女,朗潔清麗、雅貴翩躚;《陰符經》如鄰家美婦,清澈豐腴,風姿綽約。這些都是中鋒用筆的極至。

米芾在褚臨《蘭亭》本後一跋再跋,表達無限敬仰之情,他雖自詡「刷書」,調侃之中卻流露出自得之情,其實在「宋四家」中,米芾保留「二王」面目最多,是最善於運用中鋒用筆的,許多不體察者誤認為這就是「側鋒取勢」有力例子,這纔是最嚴重的錯誤認識……!

[臨池管窺]歡迎關注!


書友,你好,我也是學書法的,現在大四,正好也是以褚體為主,寫的比較多的是陰符經,下面是我平時寫的一些字

首先,褚體筆法的話,肯定是中鋒為主,伴有逆鋒和藏鋒,加上側鋒,褚體筆法非常的豐富,一般來說,起筆蘊含的筆法是比較多的,露鋒起筆,藏鋒起筆,逆鋒起筆,但不管起筆怎麼樣,最後還是要調為中鋒,寫褚體,雖是以中鋒為主,但是經常有逆鋒,藏鋒,側鋒伴隨,所以寫任何一種字體它的筆法都是極為豐富的,不單單拘於中鋒。褚體一般寫字時取筆尖三分之一處寫,因為褚體結體空靈,不顯笨重,並且筆畫以瘦勁為主,唐張懷謹曾說褚遂良的字: 美人嬋娟 似不經於羅綺 鉛華綽約 甚有餘態。

可以說,褚遂良的字,只有用筆尖頂著紙,感受那股摩擦力,以中鋒筆法為主,才能寫出他的精氣神,並且在書寫時,也要有粗細變化,偶有鋪毫,才能讓整體想法更為豐富靈動,陰符經相對於雁塔來說,更為靈活生動,粗細更加明顯,筆法更為靈活,被譽為「楷中蘭亭」,但不管怎麼說,褚體筆法還是以中鋒為主,與藏鋒,逆鋒,側鋒筆法相輔相成。

以上是我的拙見,不知正確,可以相互交流學習。


大字陰符經,褚遂良款而並非出自褚手。其筆法較雁塔聖教更為多變。褚遂良所書碑板,前期近魏、隋,後期則將中側轉換動作高度凝鍊,緊勒寬展,中鋒行程得以延長。這一特徵到了北宋,在趙佶的瘦金書上中得到進一步強化。而大字陰符經則是強調了提按、轉折、頓挫的處理,露鋒起而曲線調正的標誌性s形動作,使其相較於雁塔聖教更為放鬆。基於這種筆法行成的動勢,陰符經的結字較之雁塔聖教更為寬博,重心更低。


這兩個貼都是中鋒側鋒,露鋒藏鋒交替使用。


我是景堂書法,跟洪厚甜先生學習書法,老師在楷書是用大字陰符經入手的,一點淺見與大家交流。

從題目看,我認為題主所說兩個作品應該是近來書法學習中多被推薦入手的落款為褚遂良的大字陰符經(褚遂良另有陰符經作品傳世,也被稱作小字陰符經)和雁塔聖教序。這兩個,前者是墨跡,現在以被確認為非褚遂良所書。後者是碑拓,為褚遂良經典代表作。二者有較大的相似。

提到這兩個帖書寫的筆法,我認為自然是以中鋒為主,可是,褚遂良的筆法豐富,不可一概而論。後者我還沒有深入學習,在老師指導下,對前者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練習,我覺得這雖不知是哪個偽託褚遂良寫成,但這一副作品足以讓他在書法史上留下一筆靚麗的色彩。其筆法之豐富,甚至超過了褚遂良。在這墨跡高清晰的作品中,可以讓我們清晰的感覺到他高超的書寫技巧。露鋒,藏鋒,逆鋒,中鋒,側鋒,駐筆,S型,線條的粗細變化等等,可以讓人不斷發現其內在的東西,洪老師說這個帖放在牀頭30多年,還是經常有新的東西可以發現,所以,我不敢妄談過多,權作拋磚引玉,期待大家的精彩回答。


謝邀。我是主學柳體,你提的褚遂良的字我不敢妄言。但是以我學習書法的經驗來談:

一、筆法應該根據選帖裡面字的大小而定,不能以寫靈飛經的筆法來學習顏體;二、想要提高筆法,必須多觀察別人的書寫過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有時看別人寫勝過自己練。

我也是一名書法愛好者,發布一些書法教學視頻和欣賞視頻,定期送出書法作品,關注我,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寫褚體,用中鋒肯定是不對!

據我所知,唐楷,歐、顏、柳、褚、李,主要是用側鋒法,不然,方整、剛勁、逸動……那種神採氣質表現不出來。因為,中鋒,易出現圓潤的形制和柔韌的線性,側鋒愛產生方角形狀和硬朗的線質,這是一般的筆法造形規律。

實際上,在書寫過程中,筆鋒尖部,只要戳到紙面上就會折彎,行進時自然保持側鋒態勢,除非是故意把它調成中鋒,比如,寫小篆,必須是中鋒。所以,在楷書、行書當中,一般情況下都是側鋒的時候多,中鋒只是一種過渡性的輔助筆法動作,偶爾用以轉換筆勢、調鋒理毫用之。

臨寫褚遂良的《陰符經》、《雁塔聖教序》,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合適的毛筆。寫《陰符經》,宜用長鋒羊毫加健,彈性好、聚鋒快的毛筆。如圖:

寫《雁塔聖教序》,宣用長鋒兼毫,筆肚小、彈性大、聚鋒好的毛筆,類似勾線筆那種。如圖:

2、執筆法、運筆法。宜用「撥燈法「,或「潘氏三指執筆法",靈活便捷、運用自如。如下圖:

△圖為我的〈潘氏三指執筆法〉

褚遂良的字,多以指法運筆為主,腕法、肘法隨和而動。另外,字體當中弧狀的筆畫較多,靈動活潑,除了施用常規筆法之外,還有一點特技筆法在裡面,例如:橫畫、撇畫,多用〈掃鋒法〉撥動筆鋒向前彈出去,動作非常迅速。再如:豎畫、鉤畫,多以勾勒指法,作弧行運筆,尾部收勢,明顯有「跪筆彈鋒」的跡象。

褚字屬於行楷之列,筆法節奏感較強,書寫速度比一般楷書略快,帶有行意。所以,千萬不要採用當今流行的,假冒偽劣「五字執筆法」(不是正宗的),指法分佈不合理,腕部處於緊張狀態,運筆感覺很彆扭,關鍵是,很多動作做不到位,筆畫細節弄不出來。

正確的用筆方法,宜採用三指執筆懸腕書寫的方式比較好,如圖:

△圖為潘氏三指執筆法、懸腕法書寫示範

3、臨摹方法。首先,必須對等臨摹,即原帖字多大,就寫多大,便於比對、校驗。其次,應採取先摹後臨的方式,即: 先以單勾法摹寫,然後,再臨寫法的精熟,這樣,可減少工差、提高效率。

順便提醒兩點,練習時,書寫的字體寧小勿大,最好是用原帖,字體控制在4釐米左右為宜(在5釐米的格內寫),盡量不要使用放大本(字在8釐米以上的),褚字不適合放大臨寫,這一點切切注意。

以上是我一點點心得,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互動交流。謝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