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K

一個漢字蘊含的信息量,究竟有多豐富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千年樹字。論資排輩,漢字的積澱足以成爲我們的至聖先師。

它們年齡各不相同,平均也有2000來歲(最古老的3000多個甲骨文已有3000多歲)。

2000多年的時光,漢字就像生物一樣突變演化、新陳代謝,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甲骨文到簡體字),從低等到高等(從本意到引申義),從猿猴到智人(由字義涉及人生)。

儘管漢字的表現型發生了複雜且多元的鉅變,我們尋着基因,依然能回溯到它們早先的模樣,解讀出它們誕生之初的智慧。

所以每個漢字,都足以當作一本歷史書。

那麼1000個漢字,足以成就1000本歷史書。

但若要看完1000本歷史書,人生大半輩子就過去了。

識字本是爲了通古今,爲了更好地生活。如果生活的時間都沒了,還談什麼識字呢?

這時就體現出漢字圖書《赳赳說千字文》的好。

它的作者是《新週刊》前總主筆、詩人、紐約聖約翰大學亞洲研究所訪問學者胡赳赳,他曾主持修復出版了“百年語文第一書”《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語文教材曾直接啓蒙過胡適、豐子愷、梁漱溟、李四光、茅盾等文化大師。

而《赳赳說千字文》則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版。它以更早的蒙學經典《千字文》爲字本,從考據(科學)、義理(哲學)、辭章(美學)三個層面與古老的文字對話。僅僅一個字的考證和重建,就要耗費作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我用“節約下來的時間”讀了第三遍《赳赳說千字文》。這一遍,速度更快,樂趣更多。

接下來我就如何讀《赳赳說千字文》給出10條建議:

1.前言反覆讀。開篇讀一遍,每章結束讀一遍,整書看完再讀一遍。所有精華都在這裏,但它們需要你歷經千劫才能領悟。

2.每章前面的小序和章末的總釋不妨先讀,之後再單看每個漢字。它們是整體把握《千字文》的不二法門。

3.留心漢字的本義與今義之不同。以此思辨往往生智。

4.留心作者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學養,私貨與三觀(甚至愛情觀)

5.中文之美貴在“煉字”。讀罷此書,說不定胡赳赳就是你的“一字師”

6.閱讀時,拿筆跟着書上古老的字形臨寫幾遍,理解必將更深。

7.把《赳赳說千字文》當作“萬字文”閱讀。不僅僅因爲赳赳的旁徵博引。

8.一般人都能在千字文裏找到自己的姓或名,或者喜歡的人的姓或名此爲泡妞(示愛)利器,當你爲ta講述ta姓名的前世今生……甚至“愛”字真正的含義與智慧都能在書裏找到。

9.萬萬不能讀快。早晚各一字,或者一天一字,把它當作早課或者睡前故事。這是一套值得地久天長的書。

10.等整套書全部出版,再從頭讀上1001夜(加前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