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点34分,中日友好医院北区手术室,陈静瑜(左二)今天第二台肺移植手术正在紧张进行中。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3月11日,本次人代会休会日。一大早,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科主任陈静瑜从驻地赶到中日友好医院,同时为两位患者进行肺移植手术。

实际上,陈静瑜每年两会时,都会利用会议间隙在京给患者做手术。在人代会开幕当晚,他就为一名六旬患者做了双肺移植手术。

“作为医生,有了供体和受者,就要去救人。但是两会期间,作为人大代表,我要认真履职,要处理好履职和救人之间的关系。”

新京报记者跟随陈静瑜代表进入中日友好医院,记录下他在休会日当天,与病魔的180分钟生死时速。

《医生代表陈静瑜的180分钟生死时速》 视频来源:我们视频

术前

10点05分,肺移植供体送到三楼手术室,两位病人已经进入手术室做好了术前准备。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0点10分,即将进入手术室的陈静瑜还在用手机沟通工作。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每台手术,都关乎生命。与护士进行术前交流、更衣、刷手……作为主刀医生的陈静瑜,术前准备工作在稳中有序地进行。

10点17分,陈静瑜正在与护士交流手术安排。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0点20分,陈静瑜戴好口罩准备进入手术室。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0点20分,陈静瑜洗手消毒准备进入手术室。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0点22分,手术室,陈静瑜戴上手套准备手术。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手术中

手术室的大门紧紧关闭。患者家属们都等在门外。有人很焦灼,也有人相对放松,“相信陈大夫,我对他有信心”,七旬患者的女儿李女士说,父亲患了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去年开始越来越严重,不能行动,否则就喘不上气来。

她在纪录片《人间世》中“认识”了陈静瑜,春节前特意跑到无锡找他,“陈大夫安排我们来这家医院的,我们是河南人,家离这儿近。他说,你们先去检查,如果身体条件能做肺移植手术,我会去”。

10点23分,手术室,陈静瑜(左)和同事检查刚送到的肺移植供体。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0点38分,第一台肺移植手术正在进行中。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0点47分,手术室,第一台肺移植手术中的陈静瑜。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1点12分,手术室内,一名医护人员站在放置手术器械的工作台边,协助陈静瑜进行手术。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1点32分,第一台手术完成后,陈静瑜快步走进第二间手术室,还没等站稳,旁边的护士就过来协助他脱下上一场的手术服。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1点41分,第二台肺移植手术正在进行中。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1点50分,两名医护人员在一旁紧盯着手术。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2点35分,第二台肺移植手术正在紧张进行中。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2点51分,中日友好医院北区手术室,第二台肺移植手术,陈静瑜紧盯着患者。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手术后

下午1时30分左右,手术室大门终于打开,历时三个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陈静瑜对李女士等守在门口的家属们说,手术很成功。

13点25分,第二台手术基本完成,陈静瑜打开手术室的门,左手拿着切除掉的病肺,通知患者家属上前。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3点26分,陈静瑜拿着切除的病肺给家属讲手术情况。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3点31分,做完两台肺移植手术的陈静瑜走出手术室。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3点32分,刚走下手术台的陈静瑜立即赶到重症监护室看望第一台手术的病人。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3点32分,陈静瑜向同事交代病人术后恢复事项。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手术中错过饭点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13点43分,从重症监护室出来的陈静瑜接过同事递过来的盒饭。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3点48分,陈静瑜在吃简单的午餐。每次做完手术陈静瑜都喜欢喝点粥,同事特地为他准备了一碗。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14点06分,中日友好医院北区,陈静瑜脱下手术服,换上日常衣服。摄影 / 新京报记者薛珺

-The End-

文字:新京报首席记者王姝

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编辑:李凯祥

校对:李世辉

欢迎朋友圈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