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點34分,中日友好醫院北區手術室,陳靜瑜(左二)今天第二臺肺移植手術正在緊張進行中。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3月11日,本次人代會休會日。一大早,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中日友好醫院肺移植科主任陳靜瑜從駐地趕到中日友好醫院,同時爲兩位患者進行肺移植手術。

實際上,陳靜瑜每年兩會時,都會利用會議間隙在京給患者做手術。在人代會開幕當晚,他就爲一名六旬患者做了雙肺移植手術。

“作爲醫生,有了供體和受者,就要去救人。但是兩會期間,作爲人大代表,我要認真履職,要處理好履職和救人之間的關係。”

新京報記者跟隨陳靜瑜代表進入中日友好醫院,記錄下他在休會日當天,與病魔的180分鐘生死時速。

《醫生代表陳靜瑜的180分鐘生死時速》 視頻來源:我們視頻

術前

10點05分,肺移植供體送到三樓手術室,兩位病人已經進入手術室做好了術前準備。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0點10分,即將進入手術室的陳靜瑜還在用手機溝通工作。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每臺手術,都關乎生命。與護士進行術前交流、更衣、刷手……作爲主刀醫生的陳靜瑜,術前準備工作在穩中有序地進行。

10點17分,陳靜瑜正在與護士交流手術安排。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0點20分,陳靜瑜戴好口罩準備進入手術室。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0點20分,陳靜瑜洗手消毒準備進入手術室。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0點22分,手術室,陳靜瑜戴上手套準備手術。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手術中

手術室的大門緊緊關閉。患者家屬們都等在門外。有人很焦灼,也有人相對放鬆,“相信陳大夫,我對他有信心”,七旬患者的女兒李女士說,父親患了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去年開始越來越嚴重,不能行動,否則就喘不上氣來。

她在紀錄片《人間世》中“認識”了陳靜瑜,春節前特意跑到無錫找他,“陳大夫安排我們來這家醫院的,我們是河南人,家離這兒近。他說,你們先去檢查,如果身體條件能做肺移植手術,我會去”。

10點23分,手術室,陳靜瑜(左)和同事檢查剛送到的肺移植供體。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0點38分,第一臺肺移植手術正在進行中。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0點47分,手術室,第一臺肺移植手術中的陳靜瑜。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1點12分,手術室內,一名醫護人員站在放置手術器械的工作臺邊,協助陳靜瑜進行手術。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1點32分,第一臺手術完成後,陳靜瑜快步走進第二間手術室,還沒等站穩,旁邊的護士就過來協助他脫下上一場的手術服。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1點41分,第二臺肺移植手術正在進行中。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1點50分,兩名醫護人員在一旁緊盯着手術。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2點35分,第二臺肺移植手術正在緊張進行中。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2點51分,中日友好醫院北區手術室,第二臺肺移植手術,陳靜瑜緊盯着患者。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手術後

下午1時30分左右,手術室大門終於打開,歷時三個小時的手術終於結束。陳靜瑜對李女士等守在門口的家屬們說,手術很成功。

13點25分,第二臺手術基本完成,陳靜瑜打開手術室的門,左手拿着切除掉的病肺,通知患者家屬上前。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3點26分,陳靜瑜拿着切除的病肺給家屬講手術情況。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3點31分,做完兩臺肺移植手術的陳靜瑜走出手術室。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3點32分,剛走下手術檯的陳靜瑜立即趕到重症監護室看望第一臺手術的病人。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3點32分,陳靜瑜向同事交代病人術後恢復事項。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手術中錯過飯點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13點43分,從重症監護室出來的陳靜瑜接過同事遞過來的盒飯。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3點48分,陳靜瑜在喫簡單的午餐。每次做完手術陳靜瑜都喜歡喝點粥,同事特地爲他準備了一碗。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14點06分,中日友好醫院北區,陳靜瑜脫下手術服,換上日常衣服。攝影 / 新京報記者薛珺

-The End-

文字:新京報首席記者王姝

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編輯:李凱祥

校對:李世輝

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