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聞行果

—、三法印

印者,印定義。法相楷定不易之義。內外之分,真僞之辨,正邪之別,皆以法 印印定其說是否正確。如世公文,得印可信。一切經教,若有法印印之,即是 佛說。若無法印,即爲魔說。欲知佛法真義,不可不知法印。此法印爲識別真 僞佛法標準尺度。此三法印是聲聞緣覺菩薩共通之教理。《蓮花面經》雲: “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及寂滅涅槃,以三是法印。”《大智度論》雲: “得佛法印故,通達無礙,如得王印, 則無所留難。”

一諸行無常:行,遷流轉變之義,即造作遷流二義名行。一切從因緣生之有爲 法,即世間萬象,無一不遷流轉變,通稱世間萬象爲行。其法衆多故稱諸行。 常住不變爲常。世間萬象,從於衆因緣和合而生,有生即有住有異有滅。無論 色心、大小諸法,無不是遷流轉變之中,所以稱諸行無常。

無常有二種,一期無常,二念念無常。 一期無常,於某一期間,遷流代謝,終 歸壞滅,在人有生老病死,在物有生住異滅;世界有成住壞空。以人言之,短 者才托胎即滅,乃於母胎一月二月,或從出胎一日二日,或十歲二十歲,或百 歲,無非出於無常。

二念念無常,即剎那義。一切情與非情,不唯有一期之無常,一期相續上, 又有剎那剎那生住異滅之無常。即念念之間,不得停住。

說此無常爲破除衆生之常見,因衆生執法以爲有實有而起貪等煩惱,明此無常 義,不生貪著,發起出離生死趣求解脫的向上心。

二諸法無我:我者,自主、主宰、實體 義。有常一之實體,能爲主,自在判斷 事物曰我。一切有情,於自他身,妄執有常一之實我,因於自他彼此之差別, 生愛憎順逆等煩惱。益我則喜,傷我則惱。有煩惱故,有種種造業,業則有六 道之生死。六道生死之根本,在此我執,爲破此執,故說無我理。無我者, 有情之依身,只是依煩惱業集五蘊諸法所成。五蘊和合,假名人,虛妄不實。 如磚瓦木石和合有房,離此則無別房。 衆生假渚法和合而有,無實我可得,但有假名。佛以此無我理開示與衆生,令得知我空而引生無我智慧,破除生死根本之我執,我有二種,人我和法我。上所述是人無我,此通三乘。法無我爲大乘義,法我者,於五蘊諸法,執爲有實自體,五蘊法皆甶因緣和合而成,無實體性。因衆緣生故,有爲法即空無自性,而無爲法亦即遍於有爲法之空性, 故稱法無我。

三涅槃寂靜:涅槃是梵語,譯雲滅、滅度、寂滅、不生、無爲、安樂、解脫 等。或譯圓滅。滅、滅度者,滅生死之因果。滅煩惱故名滅。離衆相、大寂靜 故名滅。《涅槃經》雲:“滅諸煩惱, 名爲涅槃,離諸有者,乃爲涅槃。”滅 度者,滅煩惱障,度生死海。總之以智慧之力,證得無爲寂靜,永久安樂淨妙無擾的境界:衆生內迷於我,外迷於境,於我不知空,於境不知無常,因起惑造業,流轉生死,招來生老病死,憂喜悲歡等種種擾惱亂動、知無常無我,我愛執不起,我空慧生,三毒永盡,解脫生死輪迴的苦惱動亂,而證寂靜安寧的涅槃。

涅槃寂靜,是四種涅槃中的自性清淨涅槃,所謂真理是。即是無生滅遷流,無 煩惱之累。或宇宙萬有之真相,佛以此自內證,又開示衆生證此涅槃。《大智 度論》雲:“佛出世間,正爲欲度衆生 著涅槃境界安穩樂處。”又云:“一切佛法,皆爲涅槃故說,譬如衆流,皆入於海。”無盡教誨,無不從此一大真理流出,而又無不還歸此一大真理。涅槃寂靜印爲三法之終極。說上二印,意在令證此印。

此三法印是四諦之理,諸行無常是苦諦,生苦之因(執法爲常爲我)是集諦,涅槃寂靜是滅諦,知無我無常並修習之爲道諦。

三乘都觀修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而發出離心,乃至知無常無我發 救度有情的菩提心,而證聲聞涅槃,或圓滿的無住涅槃。

二、一實相印

1、 離言方便施設

一實相印是大乘不共之教理。《大智度論》雲:“三世諸佛,皆以諸法實相爲 師。”《法華經》雲:“無量衆所尊,爲說實相印。”實相具說即諸法實相, 真實不虛。諸經論所說的空性、無我、真如、法界、法性、一乘、中道、圓成實、勝義諦等,名相雖異,無非是顯示這諸法平等一味的實相。無相之相名實相,離言法性,即諸法之體性,離言辭相,離心念相。如來說空、真如、法界、涅槃等名言,都是假名施設,隨世俗假立名相,以文字方便宣說,令衆生依此假名言而悟入真實相。

2、真空

佛依此實相印,隨順衆生根器,演說無量教法,或說空或說有,都是對治衆生顛倒妄執。有一類衆生執一切法爲常爲我,所以佛說無常、無我、空。此空非是斷滅的惡取空。《大集經》雲:“如是迦葉寧起我見積若須彌,非以空見起增上慢,所以者何? 一切諸見以空得解脫,若起空見則不除。”《中論》雲: “諸佛說空法,爲離諸見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無上依經》雲: “阿難若有人執我見如須彌山大我不驚怪,亦不毀訾,增上慢人執著空見如一毫髮作十六我不許可。”佛法重在轉迷啓悟,轉染還淨。因爲衆生有種種有見而執著彼此,所以佛說空以對治,令離此有見。

空,不是抹殺一切,意爲推破情執。以有空理,才能建立實現覺悟自在,如非 空而一成實有,又何須佛法?學佛修行又有何意義?但佛典的種種名言是從有 邊說,此有爲假有幻有。爲對治斷滅惡空者,而說涅槃之妙有。

3、妙有

依三性三無明妙有義。三性即遍計執, 依他起,圓成實。遍計所起執,遍是周普義,計是量度義。於衆緣和合的虛妄法上,起顛倒迷執,周遍計度。以能計 之心,所計之境,所現無我法妄境,此境相無實體性可得,稱爲情有理無。依 此說相無性,指所計執的法,皆假非實有故。 依他起性:從因緣生之有爲法。依是依託,他指因緣,依託衆因緣而生起之 義。依此立生無性,指諸法由衆緣和合 的存在,無實體性可生。 圓成實性:指諸法真如。圓滿成就之義。真實是爲簡別諸法無常,而設此真 如法性真實常住。依此立勝義無性,在 依他起的法上。常遠離前之遍計所執的 實我實性,二空所顯之理性。此理性即 無生滅,絕諸對待,言語道斷,爲度生 故假方便說,非可取可得。對遍計之妄 有,說依他起爲假有,令證圓成實之實 有。此實有對妄有而立,妄去實亦不 立。

三性的關係是:無爲法的真如,在有爲 法中,除了有爲法,也找不出無爲法的 真如。即是圓成實性,就在依他起性中,對依他起法,不起妄執,知其性空 義,即圓成實性理。於依他起法上起執着分別,則成遍計執。於千差萬別的諸 法而悟入不生不滅的法性,即證圓成實性。

立三性意在顯三無性,令知諸法畢竟空故。遍計執是妄有無實體相,令知相無 性;依他起是假有無實法可生,令知生無性;圓成實是對妄有而立實有,此是 真空之妙有,令證勝義無性。即知諸法的存在是緣生的幻有幻相,便可體悟真 空之實相,此實相理非言語所能宣之, 故說勝義無性。

文:界詮法師 圖: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