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二孩”入園小高峯的到來,學前教育成爲備受關注的話題。如何因地制宜辦好學前教育,真正做到幼有所育?而根據國家要求,普惠型幼兒園,包括公辦幼兒園和普惠型民辦幼兒園要廣覆蓋、有質量。當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上調時,會不會帶動民辦幼兒園收費上漲?

 公辦園保教費“成本賬”來算算


5月22日,合肥市發改委召開合肥市學前保育教育收費標準調整方案聽證會新聞通氣會,擬上調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


據瞭解,合肥市現行各等級公辦幼兒園保育教育收費標準爲省示範園(市特一類園) 2000元/生/學期,市示範園1800元/生/學期,普通園1400元/生/學期。按照堅持公益屬性、合理確定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比例以及強化保障措施的原則,合肥市區財政全額供給公辦幼兒園保育教育費標準擬在現行基礎上上浮40%;財政差額供給公辦幼兒園和自收自支公辦幼兒園擬在財政全額供給公辦幼兒園保育教育費標準調整基礎上分別上浮15%至25%。



據合肥市發改委收費管理處處長張衛東介紹,合肥市現行的收費標準是2008年制定,此次調整也是11年來首調,長期以來,公辦學前教育都存在收費和成本倒掛的問題,這次調整旨在發揮價格調節作用化解兩者的矛盾。


據瞭解,合肥市發改委依法對10所公辦幼兒園2015-2017年度幼兒保教費成本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0所公辦幼兒園保教總成本及生均保教成本呈逐年增長態勢,2015年平均值爲10091.01元/生/年;2016年平均值爲10482.73元/生/年;2017年平均值爲11144.26元/生/年(因井崗鎮直機關幼兒園2017年秋季停止招生,保教成本不具有代表性,2017年生均保教成本中不含該園),2015-2017年平均保教成本爲10560.89元/生/年。


參與本次調查的10所幼兒園分別爲安慶路幼兒園、琥珀名城幼兒園、電子對抗學院幼兒園、省政府機關幼兒園、省委機關幼兒園、井崗鎮直機關幼兒園、合工大幼兒園、安徽省水利廳幼兒園、安徽省體育局幼兒園、江淮公司幼兒園。



全國幼兒園26.67萬

普惠性幼兒園佔比68.57%


2018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6.67萬所,比上年增長4.6%。其中,普惠性幼兒園18.29萬所,比上年增長11.14%,普惠性幼兒園佔全國幼兒園的比重爲68.57%。


全國共有入園兒童1863.91萬人,比上年下降3.82%;在園幼兒4656.42萬人,比上年增長1.22%。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3402.23萬人,比上年增長4.72%,佔全國在園幼兒的比重爲73.07%。


全國幼兒園共有專任教師258.14萬人,比上年增長6.14%。其中,專任教師接受過學前教育專業的比例爲70.94%。



一直以來,公辦幼兒園的入學難與民辦幼兒園的入學貴,是中國幼兒園的兩大病症。


其窘境可由一道家長選擇題來呈現:A.高品質、低收費的幼兒園,我們上不了。B.高品質、高收費的幼兒園,我們上不起。C.低品質、高收費的幼兒園,我們上當了。D.低品質、低收費的幼兒園,我們不想上。而有些地方公辦幼兒園更是“一園難求”。


全面二胎政策放開以後,國家提出了普惠性幼兒園的概念,即由政府出資對民辦幼兒園進行補助,政府制定收費標準,取消入園費、贊助費,均衡教育資源配置,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按照《若干意見》的說明,到2020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將達到80%。


2018年11月15日,國務院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民辦幼兒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爲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2019年1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小區配套幼兒園應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對已經開辦的營利性幼兒園,將在2019年9月底前完成相關手續。


文件的出臺,更是確定了學前教育“公益化”、“普惠化”的發展方向。


據瞭解,目前,國內登記在冊的幼兒園分爲三種:政府出資的公立園、民辦非營利性幼兒園,以及民辦營利性幼兒園。由於中央政策並未對普惠性幼兒園做出明確定義,普遍認爲,公立園和按政府要求提供低價服務的民辦非營利性幼兒園屬於普惠園,具體由地方政府負責認定。但提升普惠園佔比的要求推行起來似乎並不容易。


一方面,民辦園要面對政策的普惠要求,以及釜底抽薪式的“整治小區配建園”,一園關閉,幾百家孩子無園可入;另一方面,商業租金帶來沉重的運營壓力,漲價則是自負盈虧。如在二線城市,將幼兒園收費從通常的每月3000元,漲到6000元以上,完全是開不下去的,同時公辦園待遇改善加速了民辦園教師流失。民辦園將面臨數量萎縮、資本退潮,並將或主動或被動地承擔普惠性公共服務職能。


會不會帶動民辦幼兒園收費上漲?


在我國西南貧困省份一所普惠性幼兒園,全園有391個幼兒,29個教職工,保教費平均230元/月/人,全年收入近67萬元,全部用於教職工工資,人均月收入僅有1925元。國家爲村民辦普惠性幼兒園的補貼標準每年每班一萬元,該園十個班,去年共十萬元,連同上級下發的設施設備補貼(獎補資金),累計13.5萬元,全部用於擴充幼兒園設施設備的購置。對此,可以看到普惠民辦園收費標準嚴重偏低,政府補貼太少,影響普惠發展。


2018年《合肥市區民辦幼兒園佔80%》一文也提到,自2011年秋季,合肥市推行普惠性幼兒園,通過市區兩級財政給予補貼,使收費較高的民辦幼兒園降低收費標準,目前全市普惠性幼兒園達到106所,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入園貴、入園難問題。


近兩年來,普惠性幼兒園增速較低,除了准入要求嚴格外,多數幼兒園積極性不高,目前有4所民辦園退出普惠性幼兒園。民辦幼兒園保教成本中,人工成本佔比約爲60%。合肥市物價局表示,從成本監審情況看,目前的收費標準和生均補貼已無法滿足幼教發展的需求,普惠性政策要想吸引更多幼兒園加入,持續發展,收費標準和生均補貼應動態調整。合肥市物價局還建議對民辦幼兒園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份額,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等方式,降低辦園成本。


而根據國家要求,普惠型幼兒園,包括公辦幼兒園和普惠型民辦幼兒園要廣覆蓋、有質量。而從學前教育整體來看,公辦幼兒園的收費標準相對於民辦幼兒園價格較低,民辦幼兒園價格高,公辦幼兒園數量少,“如果公辦幼兒園能夠廣覆蓋,會平抑整體的幼兒園收費價格水平。”


此次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上調,會不會帶動民辦幼兒園收費上漲?對此張衛東表示,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是政府控價,而民辦幼兒園是市場調節價格,“民辦幼兒園的價格水平是根據自身辦學質量來定的,如果是正常成本提高推動價格上漲,政府不會干預;如果採取不規範的手段提高收費標準、只收費不服務、或者質價不符,這種不規範的市場行爲,會有相應的市場監管部門對其進行查處。”他還表示,對於一些價格虛高的民辦幼兒園,政府也會採取提醒告誡、成本約束等方式進行必要干預,來維持整個學前教育價格水平的穩定。


近期重磅活動推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