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成建议政府开拓土地兴建房屋。

去年发表的《施政报告》要求市建局在重建项目提供更多「首置」单位。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昨日发表网志指,局方将向政府建议一个较长远的「首置」计划,短中期会先从未来5年内可以发售楼花的项目中,挑选两个合共可提供约1400个单位的项目,详细研究将有关单位以「首置」形式发售。他提到,要长远和持续地提供「首置」房屋,政府须直接向市建局提供土地兴建房屋,以减轻收购旧区物业对现金流造成的沉重财务负担。

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资料图片

韦志成昨日在网志中指,会在未来5年的业务纲领内研究拨出项目,增加「首置」房屋的供应,并评估该项计划对市建局在财务安排上的影响,并称已经挑选了两个合共可提供约1400个单位的项目,详细研究将有关单位以「首置」形式发售。

至于「焕然懿居」的剩余40多个单位,由于政府已放宽由香港按证保险有限公司提供的最高九成按揭贷款安排,市建局正计划将该项目剩余的3房单位,同样以「首置」形式发售。

市建局计划将「焕然懿居」剩余的三房单位,同样以「首置」形式发售。资料图片

他亦指,市建局现有约470亿元净资产,当中逾七成属「不动产」,现时市建局的流动资金只有约110亿元,在未来5年的业务纲领计划中,有21个项目正在或准备进行收购,预计总收购成本已达到1000亿元,所需金额远远超出目前市建局拥有的流动资金,可以预期在未计算发展「首置」项目的成本下,市建局在3至4年后便会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估计要向外融资740亿元。

韦志成建议政府须直接向市建局提供土地兴建房屋。资料图片

他说,当机构的债务总额超出资产净值时,或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即使政府愿意为「首置」项目提供担保,但借贷越多,利息成本和涉及的风险亦增加,将为市建局带来极高的财务风险。

他表示,要长远和持续地提供「首置」房屋,非单靠钱可以办到,亦非单依赖重建项目来提供,建议政府开拓新发展土地来兴建住屋,用作市区更新项目的调迁单位,远远较用旧楼重建的方式来发展更具成本效益,认为政府可考虑这个方向创造新的土地资源,提升效能和效益。

焕然懿居。 资料图片

他进一步指出,这方法可以减轻市建局收购旧区物业造成的沉重财务负担,亦可从重建项目的收入,拨出额外资源兴建「首置」房屋。他以「焕然懿居」为例说,每平方呎建筑成本为4500元,九龙区的旧楼收购成本则要18,000元,足以在政府提供的土地上,兴建4平方呎的新住宅面积,显示这个方案较符合成本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