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到西安的漢城湖,這裏是紀念中國漢代的一處風景區。景區中一尊巨大的漢武帝雕像最爲耀眼,威風八面,氣宇軒昂。而今天我們的話題也選擇漢代,主人翁則是開國皇帝劉邦。在40多歲的時候纔開始逐步發家的劉邦,依靠自己知人善用,心胸寬大,兄弟義氣等特質,爲日後奪得天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誰能想到,就是這麼一個會用人的皇帝,在登基後卻遭到了接二連三的背叛。這其中不僅有一起打江山的同僚,更有一同長大的弟兄。這不僅讓人感嘆:成也用人,敗也用人。那麼今天我們就圍繞“會用人的劉邦爲什麼會在登基後遭遇信任的滑鐵盧”這個問題開講。

  首先還是老樣子,我們先簡單介紹下劉邦的發家史。劉邦,出生農家,家裏條件並不好。在很長時間內劉邦都是以亭長身份出現的。但這個人天生有個優點,就是特別容易交朋友。按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比較義氣,比較仗義。所以在市井生活時代,就結交了蕭何,樊噲,周勃,盧綰等人。而這些人都成爲了日後劉邦打天下的得力助手。劉邦不僅可以籠絡到和自己長期相處下的朋友爲自己賣命,他用人的包容使得他在當時社會上也是美名遠播。日後的英布,陳平等輩是從敵陣項羽帳下投奔而來,而張良和韓信等人則完全是自己來投。所以從劉邦最大的優勢來說,用人不問出處這一點是他能拿下最後勝利的關鍵因素。然而在拿下天下後,對於自己政權的穩固,排擠有功之臣,削弱諸侯勢力也能理解。但觀劉邦登基後的歷史,着實讓人感到震驚和惋惜。因爲和他一起打江山的一大半人,要嘛反了,要嘛退隱了。連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盧綰也最終背叛了他,不得不說劉邦在當了皇帝后的爲人處事是比較失敗的。那麼爲什麼有這麼多人背叛劉邦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呂后的干政

  雖然說漢代持續了400年的時間,也是中國歷史上能排上名次的強盛的朝代。但漢代有些標籤確實讓人哭笑不得。呂后的強勢,讓她在劉邦時期就參與了干政。這也成就了,一個朝代從開國皇帝以來就有女人干政的尷尬局面。而劉邦的很多重要的決策當中都有呂后的影子,所以大家對於這個女人的存在是多有微詞的。不管是從史料記載,還是電視形象中表現,大家都不難看出呂后的心機遠勝於劉邦,而且大局觀也更好。有句古話:最毒婦人心。也說明了女人如果玩起小心思,可比男人更有威力。不管是她和蕭何用計誅殺韓信,還是以言語提醒劉邦,不可釋放彭越,督促劉邦誅殺彭越等事蹟,都可以看出呂后在西漢開國初期就已經非常有影響力了。但那個時代,仍然有男尊女卑的心態,一個女人在朝堂之上唧唧歪歪,這不得不令很多人感到不適和反感。所以開國之後,功臣們的叛變中,呂后的存在其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二:連帶效應

  我們都聽過成語“驚弓之鳥”,其實這也是連帶效應。這裏我們就拿英布的案例說事。雖然說英布這個人帶着反骨,一開始跟隨項羽,得到了很高的待遇,但劉邦在接納張良之計後,由王位來遊說英布,英布立馬動心。但當劉邦當了皇帝后,英布的慾望又在蠢蠢欲動了。但蠢蠢欲動的也僅僅是慾望,真正的導火索卻是劉邦自己點燃的。這個導火索就是誅殺彭越。其實彭越這個人是真正的倒黴鬼,他雖然有反心,但實在是左右搖擺。第一次入獄也是因爲得罪了小人而遭到了誣陷。最慘的是第一次入獄後,還能全身而退,頂多是流放之罪。但他在途中遇到了呂后,並以爲向呂后悔過,就能回到故鄉。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招哭訴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呂后是什麼人,那心機不是一點點。呂后假意答應替他說情,帶他回洛陽,就提醒劉邦,彭越不能放,放了則是定時炸彈。這麼幾說,就把劉邦的殺意點燃,最後彭越就被誅殺,而且是滅三族!所以當開國三將失去二時,這唯一的英布肯定坐不住了。所以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干脆造反。但我們綜合來看,英布的反,着實是被韓信,彭越等人之下場而引起的連帶效應!

  三:沒有綁定共同的利益而產生的不安全感

  這個就要說到盧綰。這個人和劉邦是什麼關係呢,一,發小,二,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發小,三,可以一起吃一起睡的發小。用史記裏司馬遷的話來說“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羣臣莫敢望。雖蕭、曹等,莫及盧綰。”也就是說可以隨意進入劉邦臥室,劉邦賞賜給他的衣物食物等東西,都是比蕭何,曹參等人更加好的。而且一開始盧綰心儀呂嬃(呂后的親妹妹),劉邦是一心就撮合這姻緣的,雖然被樊噲先斬後奏,生米煮熟飯,但劉邦心裏對盧綰是絕對的信任。然後就這種關係也因爲聽信讒言反了。我覺得這裏最大的原因是,劉邦在登基做皇帝后,沒有和這些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規劃一個更大的願景。以至於到頭來兩者的利益不在一個方向,久而久之產生的不安全感。劉邦對待背叛的和即將背叛,有苗頭的,都是提前下手打擊。但打擊一個,兩個後,其他的也不知道怎麼去規避,做成劉邦希望的樣子。所以日子一久,因爲擔心劉邦會對自己下手,所以提前謀反。

  四:自身的不安全感帶來的猜忌

  這個,我要說到蕭何的大智慧。比起張良的提前離開,蕭何在劉邦登基後仍舊選擇跟隨。但一個人從貧民到帝王的轉變,這是天翻覆地的。很多開國皇帝一開始登基,對於這樣的轉變都有些不適應。我覺得劉邦也是這樣的。打個比方,頭一天你還是公司最底層員工,第二天就讓你帶團隊,你會不會問一句:是不是公司想找個方兒讓我知難而退?因爲自己的不安全感,讓身邊的人就比較的戰戰兢兢。蕭何其實也同樣遇到了這樣的難題。畢竟從泗水亭時代,蕭何的官職和名聲都是勝過劉邦的,而且從能力上來看,蕭何也是勝過劉邦的。那麼員工強於領導了,這個就是定時炸彈。還好蕭何確實聰明,我們也讀過這樣的故事,蕭何在劉邦稱帝后,自己做出一些荒唐的,抹黑自己的事,而且這樣的舉動不僅沒有得到劉邦的斥責,反而得到了安慰和友善的詢問。從劉邦的舉動就證實了蕭何的想法,高祖對一切功高於自己的人都有提防。但不是每個人都是蕭何,也不是人人都有蕭何的智慧。所以很多人並沒有看清這一點,從而導致從提防到猜忌,從猜忌到排斥,從排斥到誅殺。

  歷史對於劉邦的評價很高,毛主席評價劉邦爲“封建皇帝中最厲害的一位”。但不管怎樣,劉邦也是人,人就會有缺點。而作爲知人善用而發家的劉邦,在成就大業後功臣們的集體謀反,不得不說是他的一大敗筆。功過自有後人評論,你們眼裏的劉邦又是怎樣的呢?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