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的話題依舊是從兵馬俑開始,過年期間的西安3日遊,走遍了西安的重要景點。對於喜歡歷史的我,兵馬俑是頗令人興奮的。然而更令人欣喜的是緊鄰兵馬俑景區旁邊的秦皇大劇院所帶來的一出舞臺劇,名曰“秦俑情”。先不談這齣劇多麼的優秀,但它在短短的1小時內給觀衆留下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秦朝,作爲中國短命王朝的代表,秦始皇被很多人認爲是暴君的不二人選。這樣一個朝代,這麼一個帝王,他們的功過到底該如何評價呢?今天我們就秦始皇功過問題展開探討!

  簡單介紹下“秦俑情”。它是通過一個兵俑復活穿越回秦代,以小兵的身份見證當時的風雲時代。和歷史對話,和始皇對話,和功過對話。在一小時的時間內,通過秦國崛起,到統一中國,改變制度,南征北戰等方面去表達秦始皇的一生。毫不誇張的說,這出秀是非常成功的。在演出的過程中,我被感動得幾乎落淚。因爲喜歡歷史的人,更容易換位思考,每個人的功與過不是這麼簡單的草草定案。因爲人性總是複雜的存在,有些殘酷是迫不得已,有些冷漠的背後卻是暗自抹淚。秦始皇的一生,難道真的就是奢侈無度,殘暴成性嗎?我覺得沒有那麼簡單,從這出秀引起很多人的思考,我們到底該如何去評價秦始皇本人,秦代的快速衰亡,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僅僅是曇花一現,還是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呢?

  秦始皇的功過評述:

  因爲秦代過於短暫,到秦二世時代基本上已經沒有太大的作爲,而且當時被趙高弄權,所以整個朝野非常的荒誕。所以我把秦代歷史等同於秦始皇統治時期來分析評價。

  一直以來,我對秦始皇的評價肯定是功大於過的。但可惜的是很多和我探討的或者閒聊的人都給他投了反對票,令我大爲費解。而這些人的理由無外乎是始皇的暴政,嚴重的苛捐雜稅,奢侈無度的個人消耗等。不可否認,這些東西確實是存在的。但我想反問一句,這些東西的危害能延續多久呢?我們一一來看,暴政在秦朝被滅之後,逐漸被取代,到了漢武帝時,國家水平達到一個高峯,是全世界最好的國家之一。而同樣的苛捐雜稅,奢侈無度在朝代的更替中就已經結束。但秦始皇所做的功績呢?那就不是隨着朝代更替就孑然而止的,而是福廕萬代的!

  首先是統一六國,把分崩離析的中國變爲一個整體,這已然是千秋之功!而隨之進行的改革更是至關重要,那就是著名的“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其中書同文最爲直觀重要。可想而知,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一套自己的官方文字,而是亂七八糟集多家文字一起,那麼交流起來肯定有問題。如果這個解釋還不夠清楚,或者年代久遠。那麼你可以參考胡適先生在1917年發表的一篇名爲《文學改良芻議》的文章,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從文言文過度到白話文重要的節點之一。而它的作用和秦始皇的書同文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隨後的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措施,使得秦朝真正的像一個有規矩的國家。

  其次是修築長城,這個項目雖然我們也知道是非常的勞命傷財。但它是不是可有可無呢?答案非常明顯,長城是必須要有的。我們可以看到秦代建國,不僅要面對6國的亂攤子,同時也要考慮匈奴等外來民族的侵犯。所以修建長城的意義,至少可以延緩匈奴等民族的入侵,讓國內有時間得到緩和和調整。其實這一點毫不誇張的說,漢朝是受益最深的。如果沒有秦長城,漢朝在抵抗匈奴時不會顯得如此的遊刃有餘。如果沒有這道屏障,漢朝在邊關的防守,用兵,以及規劃應對措施上都要顯得緊迫。但有了長城,格局就顯得大不相同。

  再者是焚書坑儒。說到這個,很多人會毫不猶豫的還擊一句,這就是始皇帝的一個過錯啊,表現了他的殘暴啊。但我覺得並非如此。近期在高曉鬆的一個節目裏,我聽到了一個我覺得很有道理的說法。坑儒是坑的誰,焚書是焚的什麼書。其實秦始皇坑的儒大多是方士,何謂方士?就是一些裝神弄鬼,妖言惑衆的人羣。放到今天可能就是一些打着學者旗號,一本正經的胡說的人。而那個時代,人們的文化不高,科技也不好,所以很多人很容易受到言語的蠱惑,所以爲了防止言論所引起的恐慌,纔會坑殺方士。而書也是這些人所著的!總而言之,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不是對文化的一種蔑視,而是一種清潔視聽,統一文化的手段。而這個手段在歷朝歷代都是絕對重要,是國家大計的。只是在後來,佛教的興起,用佛教加上儒家思想來控制民衆思想更加方便,且是不動干戈,直入靈魂的控制,所以纔沒有再出現焚書坑儒的情況。但實際上每朝每代,都會把控制思想放在至關重要的志國方針裏。

  那麼秦代快速滅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秦始皇的最大的過錯或者說失誤在哪兒呢?其實秦始皇的殘暴並不是主因,準確的說秦始皇並不殘暴。我們所謂的殘暴是不聽人言,殘害忠良等。比如商紂挖比干之心等作爲,纔是殘暴。而秦始皇卻沒有。他知道李斯有能耐,任命宰相,他也知道蒙恬,蒙毅等將善於征戰,任命將軍。而且秦始皇是非常愛才惜才的。他頂多算是一個“嚴”君,和雍正有一些類似!我覺得他最大的失誤是沒有留給明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修身養性。經過年年戰亂,統一六國後,老百姓最想的是過上安穩的日子。然而他卻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沒有留出時間讓羣衆緩和下來,卻立馬加大負重,不管是稅務還是徵兆驪山等行爲,都大大的刺痛民衆的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顯然他低估了民衆的力量!這是我覺得秦始皇犯的唯一的錯誤!

  迴歸舞臺劇“秦俑情”。它展現的秦始皇有一個信念:“他肩負着天下大和的重任,戰爭與和平、殺戮和生命,慈悲和憐憫,這種種思緒在他腦海中碰撞。他想創造一個大一統的天下,一個真正和平的世界,從而無愧於上天賜他的這千古一帝。”所以有一句話來概括最爲準確:越是冷酷殘暴越是承擔着旁人無法體會的責任和擔當!這纔是一個真正秦始皇的形象!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