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美國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中國政府推出18碼的臺灣居民居住証,給目前在中國工作和求學的臺灣人民申辦,一旦取得之後,這些臺灣民眾就能夠在中國大陸享有與中國人民同等的待遇。消息一出,陸委會立刻發佈訊息,警告臺灣民眾這是中國政府的統戰手法,並要民眾提防在中國受到監控。

而就在幾天前,蔡英文總統過境洛杉磯,訪問了臺資企業85度C,也引起軒然大波,甚至迫使公司發表親中聲明,來保障公司未來營運不至於受到影響。臺商的反應,讓許多臺灣民眾不能接受,甚至還有民眾打算發起抵制的活動。

政府的聲明和民眾的不滿,其實恰恰反映出近年來臺灣社會浮現的信任危機。這種信任危機不只是民眾不信任政府,還包括了一種,只有自己和自己認同的人最愛臺灣,其他人的所作所為,都可能會出賣臺灣的猜疑。

自蔡英文總統就任以來,中國政府關閉了兩岸官方的對話管道,卻不限制民間的交流。近期對臺灣的各項政策,更是明顯的是朝向臺灣民眾的現實需求而來。中國政府的盤算是邊緣化民進黨政府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同時試圖攏絡臺灣民眾,而這樣的政治操作也確實讓臺灣的民意產生了變化。

根據不久前臺灣民主基金會公佈的民調顯示,臺灣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上升到百分之四十九,首度超越了對中國抱持反感的民眾。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對中國的好感度上升,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的長期追蹤資料也顯示,自太陽花學運之後,認同自己既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的比例開始緩步上升,而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例則是逐年下降。

如果先暫時拋開統獨和黨派立場,捫心自問在生計和政治意識型態之間,我們自己會怎麼選擇?相信答案很清楚,不管是看到在大陸長期工作的民眾,打算申請臺灣居民居住証,還是臺資企業為了中國的龐大市場,而發出向中國政府示好的聲明,面對維持個人生活和公司盈利的實際需要,這些決定其實僅僅說明臺灣人在面對兩岸現實情況下,必須要更理智和務實,與愛不愛臺灣沒有關係。既然這種情況反映的是臺灣現況的無奈,這些無奈又豈能歸疚於必須做出對自己最有利選擇的平民和企業?

崛起的中國確實有更多的籌碼對臺灣文攻武嚇,也確實持續的想要統戰臺灣,但是,臺灣民意的轉變,絕對不會單純的只是因為中國比較有錢,更不是大家開始不愛臺灣了。真正讓民心動搖的,其實是因為意識形態的對抗氛圍,導致臺灣民眾不再包容不同的看法,寧可選擇簡單的敵友二分法來區分彼此。換句話說,臺灣民意轉變不是中國的統戰策略有多成功,而是缺乏信任的臺灣社會自己先亂了陣腳。沒有信任,何須敵人?

檢視相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臺,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