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親手製作的一張琴。蔡邕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絃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焦尾」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後遂用「焦尾琴,焦尾,焦桐,焦琴」等指美琴,或比喻歷盡磨難的良才,未被賞識的寶器;用「桐尾焦,桐爨,爨下桐,爨下殘,爨下餘,良才入爨」寫良纔不得其用,或比喻遭受摧殘,倖免於難。

這把琴成全它的是蔡邕,「名駒常有,伯樂不常有。」 同時作為一個好的藝術家蔡邕懂得利用這段木頭的優勢成就他,這也是一個真的藝術家賦予一個藝術品的生命,這段木頭如果給了一個普通的制琴師,也許就淹沒在柴火堆裏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