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是否讓孩子學習《三字經》之類的古代蒙學讀物是一個可選項,如果家長能夠配合學習,營造傳統的書香家庭氛圍,讓孩子將知識活學活用,還是有學習的必要。

中國古代兒童啟蒙讀物也叫「蒙學」,教學的基本程序是識字、寫字、閱讀、屬對、吟詩、作文,另外還有《弟子規》、《幼學瓊林》、《朱子家訓》、《千家詩》、《唐詩三百首》、《聲律啟蒙》、《增廣賢文》等,這些都是兒童啟蒙的讀物,不僅是蒙以養正的兒童讀物,也是成年人喜愛的讀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一般的學生必學這三種。

現在讓孩子們學習國學經典追求的不是認字識詞的目的,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他們的儒雅氣質,豐富漢語言知識。這些教材各有側重點,下面簡單進行介紹:

《三字經》闡述了簡單的歷史、自然、常識、道德等知識,是一部兒童的「小百科全書」。

《千字文》是一個「識字」課本,一千多字無一重複,是孩子們寫「大字」的範本。同時,文章講述了一些淺顯的道理,對孩子們進行自然科學、傳統道德,人生哲學方面的啟蒙。

《百家姓》是一篇關於中國漢族人姓氏的文章,採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但是沒有文章的內容。

因此,建議孩子們從《弟子規》和《三字經》開始學起,接下來學《千字文》,明白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和生活常識,至於《百家姓》因其沒有實際的文章內容,不學也罷。


做家長的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給孩子報名各類培訓班,英語、畫畫、舞蹈、樂器等,可謂是百花齊放,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卻獨獨忽略了國學。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中國歷史文化上下五千年,學習國學文化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國學體現著中國人的行為準則和行為表現。國學的主要功能就是教育,教化人心,告訴我們怎麼做人,教育的成敗關係著民族的興衰,孔子、孟子、老子這些聖賢的教誨會使人一生受益。

國學除了教育孩子,讓孩子瞭解中華文化的起源和博大精深的思想,還能讓孩子學會感恩和孝順父母。自古以來孝字當先,中國的文化就是從孝入手,通過學習三字經、弟子規,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從小對孩子進行國學啟蒙教育,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使孩子終生受益。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人認為是有必要的,因為學習三字經,弟子規等這些國學不僅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還可以提升孩子的儒雅氣質,豐富語言知識。從小接受的知識,一點一滴積累在腦海里,漸漸成為潛移默化的「常識」,古人提倡的「厚積薄發」就是這個道理。

強化孩子對文字的理解。加強文學功底,多讀這些國學經典,便能出口有理成章

也可以從中多瞭解歷史,加強對歷史的感覺。對歷史的理解要深刻。

同時 表達能力也得到鍛煉。可分解成文字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表達能力也可以,理解成溝通能力,當今社會,不會有效的溝通是難以成大事的。

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知道如何處下如何達上。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最高的學問。

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道德的基礎了。都說做事先做人,人的品格我覺得纔是第一位,學習國學經典可以從小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謝謝邀請。

其實有沒有必要學,我覺得還是取決於學習的方式。

古典文學能夠傳承下來,是因為裡面承載了很多傳統禮儀,歷史事件,還有文化淵源。這些都是不管歷經多少念都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

那孩子到底要不要學呢?其實主要看父母什麼目的。是要借經典育兒的話,還是挺有用的,這樣的話,父母就要帶著孩子深入學習。

如果只是讓孩子單純懂背,那我覺得根本沒有必要了。因為背了他能有什麼用呢?


還是要學習的,但僅限於淺嘗輒止,有興趣可以深究,可以取國學一級,二級,三級,,,高級排列。老祖宗傳承的都是要傳承下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