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季打到聖誕大戰,算第一站,能看個未來方向。

全明星賽和交易截止期,算第二站,球隊們最後檢修的時機。

到春天差不多定型,就是季後賽了。

所以聖誕大戰,很難看出最後的贏家是誰,只能看個方向,或者說,各個球隊未來可能有的模樣。

洛杉磯湖人 127:101 金州勇士

勇士湖人、火箭雷霆、費城綠軍:聖誕大戰,看得到未來嗎? 公眾號 第1張

勒布朗只打了21分鐘,但朗多帶二陣、祖巴奇在禁區,摧毀了勇士。

從這兒說起。

我之前提過個想法:如今聯盟優秀防守球隊,一般有起碼兩個護筐長人。48分鐘輪流使。

當時說過句:

泰森·錢德勒到來後,湖人首發不變,然而6勝1負,還有兩場甚至把對手壓在100分以下——須知錢德勒來之前,湖人最低單場丟分110分。

說來無非是:有了錢德勒和麥基,湖人就能保證48分鐘籃下都有個大閘,防守也算有點意思了。

今天麥基不在,但祖巴奇首發,10投9中18分11籃板2封蓋。祖巴奇和錢德勒兩個216公分的大傢伙,從頭到尾控制了禁區。

勇士那邊沒有七尺長人,天下皆知。

湖人的防守策略,一個數據就明白了:勒布朗21分鐘拿到11個後場籃板。這數據看上去挺像威少爺的,是吧?

勇士進攻時,湖人分散單防,控制三分線;勇士持球突破第一點,祖巴奇補位,勒布朗底線輪轉保護禁區,如此形成三重盾牌。所以庫裏和克雷,今天都被夾住了。

勒布朗抓後場籃板,就地起速度推反擊。祖巴奇內切要位牽制格林,讓他無法分身護筐。如果落陣地戰,勒布朗和阿球就各一側啟動,找庫茲馬的無球走位。

這打法極有針對性,所以勇士首發打不動。

好,看替補。

今天湖人僵持分差靠一陣,拉開分差全是二陣。確切說,朗多和哈特。第三節後半段,勇士一度還將分差拉回,但朗多帶一組提速反擊,分差拉開。科爾看到分差19分時才暫停,意思其實也明白:認輸了。

湖人的毛病不少,近來麥基受傷了戰績還有起伏。但比起賽季初,他們有一個好:

——隨著賽季初的磨合之後,他們陸續放棄了「勒布朗主宰球權」、「英格拉姆應該成為第二攻擊手」、「庫茲馬當小球陣容5號位」的想法。試驗做得少,犯錯就少。

——他們堅定了麥基(如果健康)+錢德勒自始至終站5號位的想法。不再輕易嘗試小球,靠速度彌補空間問題。基本確立了勒布朗+阿球分享球、庫茲馬主打無球得分的模式,確定了朗多的二陣領導者地位,哈特+史蒂文森是混編攻擊隊。

——今天他們打得極堅定,即便勒布朗不在時亦然:高位延阻、弱側輪轉、保護籃板、提速、尋找錯位、攻擊錯位。毫不猶豫。從頭到尾。

——英格拉姆在進攻端,還是經常拿不到劇本,不像阿球和庫茲馬,已經可以隨時跟勒布朗來段即興繞口令二人轉,一個眼色心領神會了。但他至少意識到了一點:

「如果我不知道該幹嘛,就用長手長腳去沖籃!」嗯,還是堅定。

值得一提的是,湖人這玩法可能常規賽一般,但挺適合拼季後賽的:可靠的長人、防守效率已經回到聯盟前十、堅定的打法、長短皆有的輪換,以及錯位可以單挑一切的超級巨星。

除了英格拉姆,其他每個人都找到角色了呢。

勇士的毛病,我們都知道了。

盧尼進攻端動作慢,所以對手敢放空他,知道來得及輪轉;防守端覆蓋範圍有限。貝爾個子太小,打得好時,也護不住禁區。當格林不持球時,勇士就是4打5甚至3打5。在考辛斯出來之前,這問題就是如此了。

二陣的問題更大:今天伊戈達拉第一節就大顯身手時尤其明顯。眾所周知,伊戈達拉現在常規賽都是傳達室看門老大爺模式。一旦需要他赤膊上陣,那勇士的整體積極性可想而知。

但這個問題,勇士不急著解決:他們在等考辛斯呢。

今天第二節和第四節被朗多打停的時分,勇士的真正問題是退防。實際上,湖人此前怎麼打科爾都不動聲色,終於一個防守端退防不力導致一防二被湖人得到第109分時,科爾才暫停。

而我們知道,每次科爾叫暫停,鼓動人心時都是那幾句:「轉移球!空切!防守端緊張一點!」

怎麼說呢,我挺能理解科爾的。

勇士還沒進化到最後一個形態——考辛斯歸來——而且他們的目標是連續第五年進總決賽。科爾自己經歷過太多,知道這時候把球員逼上火適得其反(格林是給球隊情緒點火的怪咖,但他畢竟不是永動機)。

順便:

1991-93公牛三連冠,常規賽:61勝、67勝、57勝。

1996-98公牛三連冠,常規賽:72勝、69勝、62勝。

2000-02湖人三連冠,常規賽:67勝、56勝(科比和鯊魚吵架,費舍爾缺席大半個賽季),58勝。

2008-10湖人三連總決賽包括二冠,常規賽:57勝(賽季後半段加索爾到來),65勝,57勝。

1987-89湖人三連總決賽包括二冠,常規賽:65勝、62勝、57勝。

勒布朗過去這些年總是進總決賽,然而在東部的常規賽戰績,也是眾所周知的得過且過。

跑題了。

火箭本場最大的收穫,乃是被裡弗斯老爹放棄了的太子爺奧斯丁·裏弗斯。31分鐘裏10分,+6,全火箭第一。

解釋一下他的作用。

火箭過去兩周的7勝1負,源於保羅+戈登+哈登的三後衛陣。因為火箭的套路眾所周知:三分羣拉開,哈登+卡佩拉擋拆,缺少無球跑動和高位策應,所以很依賴哈登+卡佩拉的攻擊、突破分球的質量、定點三分。

如此,後衛越多,突分和遠射的質量越能保證。

本場保羅受傷,裏弗斯頂上。他與戈登在場帶二陣時,基本撐住了局面——至少火箭不止是戈登直接追身投這一個套路了。

裏弗斯論組織能力遠不如保羅,但防守可以對位兩個位置,而且有一手持球突破。昨天不止一次,戈登突分裏弗斯突,來回撕扯。亞當斯補一個位,擋不住第二個輪轉。

所以火箭的進攻還是依賴持球突+三分,但裏弗斯的加入,讓火箭依然可以隨時保持雙衛突擊陣;而且在保羅歸來後,保羅+哈登+戈登+裏弗斯,48分鐘無縫連接突擊陣,有了。裏弗斯的防守不壞——他和盧比奧大概是全聯盟最被低估的單防小能手。昨天最後時刻對位威少爺,腳步咬得分毫不差,硬生生讓威少爺起不了速度。

火箭現有的陣容結構,無球套路是變不出來的;但多了裏弗斯,多點突投就多一個人打;要跟上季似的跟勇士磨單挑,裏弗斯也挺適合。妙在裏弗斯和哈登都能對位對方的3號位了:昨天打到最後,還真就是戈登兩個分球,裏弗斯兩個遠射,把雷霆徹底甩開的。

所以,這就是雷霆與火箭未來的形態了。

雷霆的方向大致是強壓防守+提速追身+共享球,威少爺創造、喬治為首的空切手終結。接下來需要的,就是等威少爺的腿腳力量和遠射恢復。

火箭則在三後衛陣+多點突投上找對了路,接下來也可以慢悠悠磨著打了。當然,如果快得起來,火箭還是會求快的,但到季後賽,他們還是會傾向於慢下來:畢竟打快是為了其他人趁亂刷點分,讓哈登更省力少一點接管;但今天對雷霆的戰例很明白,火箭一旦有了陣地戰多點突分這個殺手鐧,就不怕慢下來打了。

甚至可以這麼猜:

丹東尼一反常態地慢下來,除了為了兼顧防守不得不然外,也的確是在為季後賽預備點什麼了。

波士頓凱爾特人 121:114 費城76人

勇士湖人、火箭雷霆、費城綠軍:聖誕大戰,看得到未來嗎? 公眾號 第2張

歐文本季的高分表現,如下:

11月8日,經歷客場二連敗後,在鳳凰城第三節結束落後15分,開始攬局,加時取勝:39分。

11月16日,凱爾特人大戰猛龍,歐文轟下43分11助攻。

12月12日,缺陣一場後復出,霍福德不在,歐文在華盛頓跟沃爾對打,第四節到加時接管比賽,38分。

今天對戰費城。又加時。歐文急了。40分10助攻。

歐文有當世頂尖的持球攻擊力,有場均25+甚至28+的能耐。

但在凱爾特人的體系裡,他是個救場的人——尷尬的是,他也只能是個救場的人。換言之:持球單挑手。

一個月前,寫過這個:

凱爾特人的進攻問題是:既沒有視野寬廣的進攻發動機,也缺少內線破壞力。凱爾特人有許多的終結器,但能啟動進攻的人少。

歐文與塔圖姆持球得分能力傑出,但他們都無法如哈登或希臘怪物,嚇得對方收縮禁區。

沒有突破威脅→無法逼迫對手收縮→找不到清爽的投籃機會→大量單打→低效率進攻。

傑倫不夠機敏,半場攻防時經常跟英格拉姆似的腦子一慢,搞砸了。所以跑反擊時兇猛無敵,半場攻防經常遊離於進攻之外。

凱爾特人又確實在打著十人輪換,希望每個人都能發光發熱。

如果凱爾特人決定了要贏球,直接縮短輪換讓歐文+塔圖姆二人轉打到死就是;但史蒂文斯教練還存著煥發全隊進攻的心情。動機是好的,但他們的容錯率不夠——打到僵局時,就又是歐文或塔圖姆單挑了。

之後,凱爾特人用斯瑪特首發替下傑倫,一口氣打出了8連勝:首發裏下一個終結器,多一個組織者,立竿見影。當然斯瑪特組織梳理也不能說好,但組織不夠防守湊。

然而問題還是在的:凱爾特人的進攻,建立在歐文的持球威脅和擋拆、斯瑪特的出球、霍福德策應之上。當運轉不靈時,依然只能是歐文與塔圖姆的單挑。

費城這邊,恩比德今天沒再被霍福德騙去扛下盤,開場就針對性地投三分、玩面筐;加上貝恩斯不在,泰伊斯的體格扛不住恩比德的右肩翻身:於是恩比德舒舒服服地34分16籃板。

費城的毛病也有:霍福德防不住恩比德的面筐,然而整個費城沒人能防歐文。雷迪克與巴特勒,都跟不上歐文的節奏。這毛病卻也非只一日:西蒙斯說是站1號位,卻防不了小後衛。科文頓在時還能撐撐場面,他一走,肯巴立刻在費城頭頂砍了60分。於是歐文翻江倒海了。

除了防不住歐文,費城今天還露了點破綻:前三節恩比德就得到30分,但第四節到加時,4分——其中還包括一個不算機會的三分線起步突破霍福德。

整整17分鐘裏,費城只得了25分。凱爾特人完成逆轉。

當凱爾特人收縮禁區時,費城就這麼無奈。實際上,費城第四節最後的領先,恰好來自二陣的遠射:科克馬茲的翼側三分。

但首發收尾,雷迪克又被重點跟時,就只能靠錢德勒的遠射威脅了。

全場最有趣的一個解說,是巴特勒投丟、西蒙斯前場籃板,壓哨中投得手,費城得到第100分。解說員很誇張地:

「西蒙斯!罕見地!!中距離跳投!!!」

——之前,西蒙斯防守端換防不力,被歐文鑽過身旁上籃;換防沒溝通,被塔圖姆底線打了個三分球。實際上,今天西蒙斯38分鐘內-17,全隊最差。

如果您記得上季季後賽,凱爾特人怎麼搞定費城的,大概就明白了:史蒂文斯教練早知道怎麼針對西蒙斯幹了。

凱爾特人的課題很明白:他們有霍福德的策應、斯瑪特的轉移球、塔圖姆的持球、莫里斯的面筐進攻和歐文的接管得分,有傑倫的追身反擊、洛奇爾的面筐突擊。他們有足夠多的招可以使,按住葫蘆起來瓢,防守也依然出色。

但他們還是沒一個全能怪物撐局,所以缺乏穩定有效的流水線套路(不像火箭,可以哈登+卡佩拉包打天下)。打急了,還是得歐文來一對一接管。而且,傑倫和海沃德去了替補後,表現並沒好轉:因為替補缺少一個發動機。洛奇爾只管一馬沖刺,沒法慢下來顧別人。所以凱爾特人必須健康:只要健康,就是前段的8連勝;但凡缺一個角,就尷尬了。

故此,凱爾特人很難上天,但差也差不到哪裡去:他們的厚度和應變,始終是夠的。

費城的問題則在這一場昭然無遺:沒人防得住歐文(或者肯巴,以及這類超級後衛攻擊手);恩比德、西蒙斯、巴特勒跑起來打天下無敵,但磨半場攻防,對手果斷地放空西蒙斯,並且打你追身時,就很尷尬:這點,他們有點像雷霆。

西蒙斯不持球時只有掩護和刷前場籃板的價值,還容易被人打追身;但他又沒法持球解決比賽:今天常規時間最後一球,他有面筐突的機會,給了雷迪克遞手傳了。

十二年前,大家說,但凡勒布朗有一手遠射和背身,東部就完了——之後我們都知道了。如今,東部的未來,也決定於兩個年輕人誰先練得出投籃。一是希臘怪物,一是本·西蒙斯。不開玩笑:他倆誰先練出遠射來,誰先改變東部局勢。

——如果您不信,想一想:西亞卡姆練出了一手三分球和傳球,上了猛龍首發,連帶伊巴卡站猛龍中鋒位,讓他們如今領跑聯盟。

一個西亞卡姆練出三分球,都能引發連鎖效應,何況是希臘怪物和本·西蒙斯呢?

勇士湖人、火箭雷霆、費城綠軍:聖誕大戰,看得到未來嗎? 公眾號 第3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