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放、引、緩、降、挺、甩、扣


  前一篇討論到「引拍」,本來想先說明動力鏈的部份,但有球友建議先把發球動作講完,所以這篇還是接著先來寫完後續「緩拍~扣腕」的發球動作,動力鏈的部分則直接將重點插在本篇中說明。


參考下圖,先複習及補充發球動作與拍頭相對位置/速度的關係。


《6. 緩拍》(以右手持拍為例) 


  臨時想不到用什麼詞彙來表示,就先用了,依照前面的「速度/位置」圖,「緩拍」是接在「引拍」之後的動作,大多數的網球教學大概是不會特別提這個部分,但在前文介紹的「自然引拍法」中,完成「引拍」後,拍頭大約指向後上方(上圖的11點左右方向),先請老莫示範一下,請各位注意看影片13~15sec這段,就是我所謂的「緩拍」動作。

 


  乍看之下,似乎只是球拍隨著「重心前移」跟著往前拉動而已,除此之外,由於「緩拍」正是拍頭由「上升狀態」轉為「開始下降」的區間,前一篇說過:『手臂會因為需要「施力」拉拍到背後進入擊球準備動作而造成「肌肉收縮」的狀態,影響後續「甩拍」擊球的「爆發力」及「流暢性」』,所以不管如何放鬆及利用擺盪方式「放拍」,在「引拍」的後段仍然無法避免「手臂施力」將球拍拉上來,而「緩拍」正是發球擊球前「最後一個放鬆手臂肌肉」的機會,讓持拍手臂從「略微施力」將球拍拉過「頂端」之後,「逐漸放鬆」讓球拍「自然」進入接近「自由落體」「降拍」階段(此點可從「速度/位置」圖中「引拍」至「緩拍」間藍點的密度得到印證)


  當我們進行「引拍」末段到「緩拍」的這段期間,也正是身體進行由「重心前移」、「扭腰向後」「下蹲後仰」「蓄力」階段(不管分腿或併腿皆相同),以作為發球動力鏈「發動前」「預備動作」


《7. 降拍》(以右手持拍為例) 


  從拍頭「速度/位置」圖中,我們可以發現藍點的間距開始加大,表示拍頭開始「加速」,這邊要特別強調,此段「降拍」的加速實際上是「重力」所自然造成,手臂在此階段仍然維持「放鬆」狀態,切記先不要「發力握拍」


  在之前討論「正、反拍動力鏈」的相關文章中特別強調過:『當球拍處於「動態動能」狀態時,有助於降低後段動力鏈發動之阻力及作為後段動力鏈的加速基礎』,注意在拍頭「速度/位置」圖中,「降拍」並非讓拍頭降到最低點,而是在提供球拍進入「加速」狀態後便已完成任務,提醒一點,「降拍」是由「拍頭」開始「自然下落」,然後帶動「手肘」彎曲,切記「不可讓手肘先降肘」(會造成拍頭過慢加速),然後緊接著開始「挺胸蹬起」、「甩拍」及「扣腕」


《8. 挺胸蹬起、甩拍及扣腕》(以右手持拍為例) 


 

  這三段動作是發球「動力鏈」主要的動力來源,因此放在一起談,首先,在「放拍、拋球」時,身體已「自然後仰」,身體在「緩拍」「降拍」階段同步進行「重心前移、扭腰後轉、下蹲後仰」,以便提供發球「動力鏈發動」「反作用力」(這邊應該說是先進行「閉鎖式動力鏈」,再利用其產生的「反作用力」提供給「開放式動力鏈」作為發動基礎,實在是太落落長了,直接稱作「反作用力」,大家看的懂就好)。


以下分段說明發球動力鏈的重點:


1. 「重心腳蹬起」啟動發球「動力鏈」,讓身體轉為向上的「動能狀態」


2. 緊接著拋完球後的左手利用「重力」「手肘」為啟動點「加力下拉」(理由與正拍相同,請參考前文),讓身體「自然擴胸」以作為後續「甩拍」加力的「反作用力」


3. 「降拍」後拍頭「自然」帶動手臂「向下」加速時,正好身體因「重心腳蹬起」開始「向上」加速,一上一下交互作用的結果,讓手臂肌肉「瞬間自然收縮」形成強大的「反作用力」以便強力「甩拍」,與此同時,手指在手臂彎曲到「極限前」就要施力「握緊」球拍,準備抵抗「甩拍」所產生的的「離心力」


4. 身體持續上升,「胸、腰」利用之前「扭腰後轉、身體後仰、左手肘下拉」所形成的「反作用力」開始發力「扭轉收縮」,帶動「上臂」產生「加速」,此時,手臂以前段產生的「加速度」作為基礎,開始發力「甩拍」(會有類似手臂被肩膀推上去的感覺)


5. 在「甩拍」過程中,手腕需「略微施力轉動」,以便讓拍面在擊球前轉至面向前方。


6. 在「甩拍」產生的「加速度」即將「到達極速前」,手腕以此「加速度」作為加速基礎「向下扣腕」發力擊球。


讓我們再比較喬哥練習「自然擺盪」的發球方式及修正姿勢後的發球影片,各位可以發現,實際上喬哥並未完全依照教練的指導來修改姿勢(老師在講你有沒有在聽啊@#$%),顯然仍是受到過去「延遲引拍」的習慣影響,在「引拍」「緩拍」間距離仍嫌稍遠,建議各位球友參考下面教學影片中的方式,讓球拍循環不斷的自然擺盪繞圈練習,同時仔細觀察體會Ivanisevic 「緩拍」「甩拍」的姿勢及「身體擺盪韻律」


 

 




喬哥2011年的發球姿勢

 



回味一下重砲 Goran Ivanisevic 

 


  最後整理一下重點,在發球的八個動作提、放、引、緩、降、挺、甩、扣」中,「提、放、引」的主要目的在於「利用重力輕鬆自然」的完成發球「預備動作」,同時讓與發球動作相關的身體各部分「自然」的產生「同步韻律」,接著的「緩、降」則是讓身體各部分進行「發球動力鏈」「蓄力」,最後的「挺、甩、扣」即為「發球動力鏈」的擊球應用,當然,依照前面的「速度/位置」圖可以得知,要將「發球動力鏈」完整的發揮出來,這八個動作需要「習慣成自然」「無縫接軌」,並且培養出適合個人的「韻律」串連起這八個動作,才能每一次皆「精準、自然」的重現成功的發球動作。


  發球擊球動作分解到此先告一段落,後續再提供重點的詳細說明及改善建議,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也感謝各位球友不吝批評指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