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韓國商品全部撤下來,爲什麼把韓國電視放到日本電視前邊”,這是一名上了年紀的日本老人本月初在名古屋一家家電商場對店員發出的牢騷。接到通知的韓國廠家駐日本公司馬上召開會議,專門研究如何解決目前在日本國內盛行的“厭韓情緒”。

源自韓日兩國政府歷史紛爭的外交矛盾已經演變爲日本國內的“反韓國企業情緒”。最近在日本的網絡,很容易看到日本網民發出的“厭韓言論”。

“韓國產電池曾有過爆炸現象,爲什麼還要用韓國商品”,“我們絕對不能允許韓國企業進入日本。韓國單方廢棄了‘慰安婦協議’,扣押日本企業的資產,怎麼能讓韓國企業進入日本”。

這是本月7日日本媒體報道韓國能源企業進軍日本的新聞時提到的日本網民的態度。一些常駐日本的韓國人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看到明顯的經濟報復現象,但以網絡爲中心,抵制韓國商品運動正在悄然盛行。

韓國經濟人協會東京事務所負責人表示,進入日本的韓國企業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困難,在簽訂合同或拓展新項目時都會遇到阻礙。隨着兩國外交關係的惡化,商務層面的合作也在受到很大影響。

對於民間發起的“厭韓運動”,日本政府也在火上澆油式的跟進。日本副首相兼財長麻生太郎本月12日在衆議院財政金融委員會會議表示,對於韓國的報復措施,會包括但不限於關稅、限制匯款、簽證等領域。

一名在新大久保經營韓國料理的韓國人表示,我們現在很擔心會不會像2012年韓日矛盾激化時一樣,日本社會會出現大規模的抵制韓國運動。

早在2012年,由於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登陸韓日爭議島嶼“獨島”,在日本國內出現了抵制韓國貨運動。

一名被派到日本工作的韓國某公司職員表示,兩國應該分別對待政治和經濟。兩國政府目前都面臨“搞活經濟”的壓力和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