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題主列出的這幾個人當中,刨去吳用純屬於見機而作選邊站隊以外,其他幾個都可以稱之為忠誠。

不同的是,李逵、燕青、花榮這三個人中有的是愚忠,有的是朴忠,有的是死忠,所以他們的結局也不盡相同。

既然把李逵排到了第一,那就先說李逵。李逵這個人看起來死忠得很,無論是宋江干出什麼幺蛾子的勾當,他都誓死追隨黑三郎,不曾有絲毫變心,即便是明知道給他的酒裏下了要命的劇毒,他依然心甘情願的喝下去哥哥送來的酒,情願隨黑三郎一起了斷塵緣奔赴那世,可謂是愚忠至極,恐怕全天下也沒一個他這樣不分裏外不辯皁白的人。雖然曾經有過一次和宋江賭頭,但他過後依然死心塌地,也是這個人認死理,一條道跑到黑,從來不問為何如此這般,足見其人愚忠到了何種程度。

花榮則是死忠的代表。自打認識了及時雨,就一直拿他當人生的坐標和榜樣,不曾有一刻分離,就是在山寨之上很多人集體反對招安的當口,他也沒對宋江說出半個不字,心裡就是跟定了呼保義,就是驚濤駭浪巨浪狂瀾之下也不曾產生一絲一毫的動搖,唯宋江馬首是瞻,為宋公明成功實現歸順招安做出了自己的應盡義務和卓著貢獻。哪怕宋江一句話要他把水靈靈的妹子委身下嫁給霹靂火秦明,他也沒二話,依言行事沒有半點含糊,可以說為了宋公明,他搭上了妹妹如花似玉的青春和生命,反過來,他自己也在得知黑三郎飲鴆酒藥發身亡的時候,直接追隨了宋江的陰魂,到陰曹地府陪伴他的公明哥哥去了。

再說燕小乙。這是個最機變、最伶俐、最穎悟的機靈鬼,梁山上招安大事就是由他牽線而搞定的,足見小乙哥的權變計謀。他是盧俊義一手養大的,教大的,他的本事和花綉都是玉麒麟的功勞,那一身天下第一的花綉也為他贏得了不少好名聲。他的跤技和小弩,也是一絕,泰山擂臺上摑死了擎天柱任原,小弩救了主人的性命,略施小計就讓黑旋風俯首帖耳唯命是從,可見這個浪子該有多麼智謀。難怪施耐庵一上來就說他是浪子班頭,俊俏領袖,他也當得起這樣的稱謂。

在征剿大軍班師回朝的時候,燕青分明瞧科了朝廷的陰謀,所謂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主動寫下一封辭別信揚長而去。尤其是他對主人盧俊義說的那番話,分明就是逆耳忠言,可惜玉麒麟被好大喜功矇蔽了雙眼,依然執迷不悟的打算在朝堂之上高官得坐駿馬任騎。卻不想被暗算了凜凜一軀,可惜了天下第一的好漢,枉做了水下之鬼。而燕青留下書信說明燕青大丈夫來得清走得明,都是堂堂正正的舉動,不像黑三郎經常私下裡暗箱操作。

回頭再來說一說那個智多星吳用。這夥計本來還算是個正料,跟著晁天王一路到了水泊梁山,不想卻在晁天王最危機的緊要關頭賣身投靠了專門暗地裡和晁天王對著乾的黑宋江,這才叫極促極狹的小人一個,哪塊雲彩有雨他心裡明鏡兒似的,卻專門幹那些損陰德禍子孫的卑鄙勾當,表面看上去峨冠博帶道貌岸然,其實真真的一個魑魅魍魎,妖魔鬼怪。無論他怎麼死都不值得同情和掬淚,還要惡狠狠滴說上一句:死有餘辜!

圖片來自網路


忠誠其實有兩種,一種是忠於事,而另一種是忠於個人。

從忠於事的角度來說,最忠誠的是燕青;而從忠於人的角度來說,則是李逵。

吳用和花榮都位居中游。

下面,且聽紅塵君慢慢道來:

忠於梁山大業——燕青

所謂的忠於事,指的就是要忠誠於事業本身,要一切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努力。

這個組織自然指的就是梁山,所以要把壯大山寨勢力為第一目標,而並不是一定要去盡忠於某個人,或者某個小團體。

而浪子燕青,正是這麼做的。

除了平時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在盧俊義身邊保護他以外,燕青也會做一些溝通交流外交方面的工作,比如去樊樓說服李師師來給宋徽宗吹枕邊風,好招安梁山。

這是涉及到全山一百零八位兄弟以及數萬將士們的大事,因此燕青非常認真,當時李師師看到他又帥又解風情就喜歡上了他,主動勾引他要成就好事。

這裡容紅塵君流個口水先,當時李師師乃是第一名妓,宋徽宗為了爬上她的牀都費了好大力氣,又是好話說盡,金銀砸盡,還送了一大堆自己的字畫詩詞給李師師,這都是無價之寶啊,滿朝文武都搶破頭。

而燕青卻知道這時候要是睡了李師師,自己是爽了,但是被戴了綠帽子的宋徽宗必然是勃然大怒,別說招安梁山了,弄不好要御駕親徵攻打了,所以他強行忍住,和李師師拜了個乾姐弟,最終成功完成任務。

這就叫忠於事。

當然了,最後功成名就任務完成之後,他帶著李師師浪跡天涯那就是個人選擇了,和忠誠毫無關係,畢竟那時候梁山眾頭領要麼死,要麼當官了。

忠於人——李逵

所謂的忠於人,指的就是個人崇拜,是腦殘粉,不管這個人說的是對是錯,都毫不猶豫的執行。

這種完全就已經變成了沒有腦子的傀儡或者機器,而這方面做到極致的,自然是黑旋風李逵。

他對宋江的忠誠完全是一種本能,對於宋江的命令根本就不經大腦,直接照辦。

比如他一刀一刀的替宋江活剮了仇人黃文炳,還把他做烤串喫了;比如他幫宋江滅了扈家莊,自己來背黑鍋;比如每次開會都叫囂著要讓宋江做皇帝。

再比如說宋江臨死前把他毒死,他都毫無二話,還心甘情願來世還要跟隨宋江,並讓手下把自己埋葬在宋江墳的旁邊。

對個人盡忠到了極致的,莫過於此,活著跟著你,哪怕被你殺了,死了都要追隨。

紅塵君說

綜上而述,燕青和李逵,分別在「忠於事」和「忠於人」上做到了極致,而吳用和花榮則位居中游,他們雖然也忠於宋江,但好歹還有自己的判斷分析,雖然也忠於梁山大業,但不會像燕青那麼立場堅定。

所以大家可以看看自己,適合走哪一條道路,覺得自己頭腦一般的,那就追隨一個值得的領導,踏踏實實效命;而覺得自己比較客觀冷靜的,那還是好好做事,不要搞什麼個人崇拜。

當然了,若是覺得自己權謀無雙,胸有大志的話,那您可以直接選擇做宋江,當老大,為下面的兄弟們謀福利。

我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_^


在下紅塵君,一個不正經的喜歡歷史的攻城獅,尤其喜歡分享水滸故事。諸位若是喜歡我的文章,敬請點贊關注轉發——這樣就能自動收到更多紅塵的文章啦,更歡迎留言聊天,紅塵君承諾每條必看必回,再次鞠躬感謝!(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的觀點:燕青是最忠誠的。我的理由:

在《小滸傳》中,「浪子」燕青「自小父母雙亡,盧員外家中養得他大」,是「玉麒麟」盧俊義的心腹手下,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一個忠誠「員工」的諸多良好品質。

智慧參謀。當吳用為賺盧俊義上梁山,計騙盧俊義出行到泰山燒香時,大家都在勸說盧俊義不要出行時,燕青卻能對盧俊義此行深入透徹地進行風險分析。首先是出行路線存在問題,「正打從梁山泊邊過」,走的就一條「土匪」出沒的道路;進而分析「土匪」的厲害,「官兵捕盜,近他不得」,意思是我不否認主人武藝高強,但那夥「強人」更不得了,如果碰上,可能會遭殃,說明此行可能遇到的嚴重後果;並進一步分析主人此行原因和目的都可能存在問題,「倒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裝做陰陽人,來煽惑主人」,如果當真,那此行就存在著極大的風險。但燕青也不是魯莽之人,你不能否定領導的決定,但你可以建議把風險降到最低,「要去燒香,等太平了去」。一個充滿智慧的員工形象立馬顯現。

勇於擔當。當盧俊義主意已定,「你都不得多言多語」時,剩下的就是如何去執行領導的決定,圓滿地想辦法把事情做好,這纔是一個做下屬應盡的職責。當盧俊義決定帶管家李固同行時,李固在聽燕青分析兇險後嚇得不敢跟領導去,「小人近日有些腳氣的癥候,十分走不的多路」。而燕青卻不一樣,他不畏懼危險,自告奮勇要前行,「小人靠主人福蔭,學得些個棒法在身。不是小乙說嘴,幫著主人去走一遭,路上便有些個草寇出來,小人也敢發落的三五十個開去。留下李都管看家,小人伏侍主人走一遭。」一個勇於替領導分擔的員工形象躍然紙上。

一心護主。在盧俊義這個曾經富裕的領導走背運時,燕青沒有「辭職」而去,遠走高飛,另攀高枝。而是想盡辦法,幫助領導渡過難關,即使困難重重,也沒有放棄。在被管家與盧俊義娘子趕出家門後,燕青即使淪落乞討,也「深知主人必不落草,故此忍這殘喘,在這裡候見主人一面」,對領導的人品深信無疑;在盧俊義被抓坐牢後,燕青即使當「叫化子」要飯,也要「進牢裏去送飯」;在盧俊義被發配過程中,燕青又設法暗中保護。而盧俊義再次被捕後,燕青還是沒有放棄,一路往梁山報信搬救兵,使得主人脫離兇險。一個忠心耿耿的員工形象,鮮活地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從燕青的故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在企業關鍵時刻能站出來,在企業遇到困難時不離不棄,並能替企業和領導排憂解難的員工是企業多麼難得的寶貴財富。

李逵忠的是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並非忠於宋江。

李逵之所以忠誠於宋江,是因為覺得宋江為人義薄雲天,大方豪爽。可以說,宋江的這種人格魅力符合李逵的自己人生觀、價值觀。李逵認為男人大丈夫,就應當光明正大,行俠仗義,鋤強扶弱,路見不平就拔刀相助。無疑,宋江身上都具有這些優點。

因此,李逵是非常看得起宋江,也非常忠誠於宋江。但是,李逵一旦發現宋江不是這樣的人時,他會反臉的。比如李逵有次下山,碰到一戶人家的女兒被假的宋江、魯智深威脅。李逵立即怒火中燒上梁山砍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大罵宋江假仁假義,要與宋江決裂。後來下山調查了此事,才搞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由此可見,李逵忠的是自己心中的一套哲學論理,只要有人能符合他的哲學論理條件,他就會忠誠,這個人可能是宋江,也可能是張三或者李四。只不過李逵恰好碰到宋江,然後宋江符合,他就忠誠於宋江。但是李逵大概生前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最後會被宋江毒死。

燕青忠的是知恩圖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甚至有生命危險,也在所不辭。

燕青是個流浪兒,得盧俊義收為家奴,並且善待,燕青也一直對盧俊義感恩戴德,極其忠誠。所以,盧俊義被打入牢獄的時候,燕青靠行乞度日,乞來的飯菜自己都捨不得喫,留給盧俊義。

盧俊義被押上路之時,燕青就一直暗暗跟隨,並且用箭射死兩個公差,及時救了盧俊義。然後他背著負傷的盧俊義上梁山。盧俊義第二次被抓後,他依然冒著生命危險,拼死拼活奔向梁山請求救兵。

燕青雖然在梁山,但是他並不忠於宋江,可以說只能是口面上的兄弟相稱,他內心只認他的主人盧俊義。而且他也識透宋江的心思,對大局勢的分析也精準。最後苦口婆心勸盧俊義不要領朝廷的封官加爵,可盧俊義不聽,最後落得個被毒害死的下場,而燕青最後選擇了歸隱,所謂的功成身退。

吳用與花榮在宋江被毒死後,二人在宋江的墳前上吊而亡。世俗觀念而言,這是絕對的忠誠。

只是這種忠誠值得與否,眾說紛紜,沒有統一的結論。在國事大義上,有為國而殉身的忠誠,比如文天祥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比如跳江的屈原。吳用、花榮的這種忠誠殉身是為宋江個人的。而宋江的人格與魄力,值不值得?對吳用、花榮而言,自然是值得,否則也不會選擇上吊。

大概吳用、花榮覺得宋江人格完美,值得生死託付,既然宋江不在人世,自己活著的意義也就無存,於是選擇另一個世界的跟隨。在湖北屈原祠上,刻有後人對屈原評價的四個字:孤忠,留芳。我覺得,吳用、花榮對宋江的忠誠,對宋江而言,是絕對的忠誠,可對世人而言,它只能算是孤忠,但不留芳。

綜上所述,李逵忠誠的對象是自己的人生觀。燕青忠誠的對象是自己的主人以及一種知恩圖報的仁義。吳用、花榮忠誠的是宋江的人。而這個最忠誠,相信看到這裡,諸位的心中已有一把自己的秤砣。


今天要討論的忠誠可能有些狹隘,我們僅侷限於「僕人」對「主人」的忠誠,那麼從多方面考慮來說,燕青對盧俊義的「智聰」,可比吳用、花榮、李逵對宋江的「愚忠」純粹的多。

我們來逐一分析,首先四人當中吳用算得上是活的最明白的人,他對宋江所謂的忠很大意義是建立在自身的利益上面。吳用自小就與晁蓋相識,晁蓋也誇吳用組織多謀,但這個教書先生也是個不安分的種子,不僅有賊心還有賊膽,當他得知有機會去奪生辰綱時便大膽組織行動,還把無辜的三阮帶進了「黑道」,最後事發又激林沖火併王倫,尊晁蓋為山寨之主。可以說此時的吳用是忠於晁蓋的,忠的前提是他覺得跟著晁蓋能過無憂無慮的逍遙日子。後來宋江帶著天書上山,吳用得知自己是天機星下凡並且感受到了宋江的心態就開始對晁蓋「反水」,我不想說晁蓋之死有沒有陰謀存在,單從吳用這種明事理的態度就不能把他歸為絕對忠誠的行列。

吳用對宋江也並非100%忠誠,遼國初戰不利來向梁山招安,吳用居然勸宋江與遼國合作,被宋江用忠義之詞「懟」了回去,所以從諸多細節我們都能知道吳用所理解的忠還是直接和利益要掛鉤的。

花榮的事蹟比較簡單,早期與宋江相識就對其佩服的五體投地,在宋江殺人後又主動招攬他讓他來避難,甚至不惜和秦明、黃信等人撕破臉。最終花榮與吳用雙雙自盡,也沒什麼可說的,在邏輯文史姨看來,花榮只是盡到了一個「僕人」該做的事情罷了,並無亮點可言。

李逵身上的點很多,與其說他是忠誠,倒不如說在宋江那裡他能得到充分的滿足感和存在感罷了。所以不少讀者覺得相對於屬下這個身份而言,李逵更像是一條只准宋江欺負不虛他人侮辱的狗,到最後宋江為了梁山的名節也還要毒死李逵,可見李逵在宋江心中的地位了。

那麼相比較而言,燕青對於盧俊義的情就純粹的多了,從小被盧俊義收養的他和盧俊義學了一身好本領,甚至有人說燕青其實是盧俊義的「孌童」。拋開這些過度的解釋外,燕青每一次出場心裡想的都是自家主人,但燕青就如同他的名字「言輕」那樣,無論他怎樣想替盧俊義解圍,盧俊義就是不聽:吳用和李逵來給盧俊義算卦,燕青說主人不可輕信他人之言,盧俊義說你給我滾;盧俊義要去避難燕青說主人這可能是梁山賊寇的詭計,盧俊義說你給我滾;盧俊義下山碰到被趕出家門的燕青,燕青說你老婆跟著李固跑了,盧俊義聽後大怒說我媳婦不是那樣的人你給我滾;徵南勝利燕青勸盧俊義歸隱盧俊義覺得剛剛到了要為國家解憂的地步你卻讓我走你是不是傻,你給我滾…

所以,燕青的存在就是為了讓盧俊義一次又一次的交學費,直到盧俊義喝下毒酒後或許才覺得真正忠於自己的只有小乙吧。燕青在勸說不動盧俊義後沒有選擇和他一起去送人頭,而是提著財寶帶著盧俊義的期望自己雲遊四方去了。

如此忠心的小乙哥,你值得擁有~


文/邏輯文史游

反過來想,其實宋江對朝廷纔是真心的…


個人愚見,應該是李逵。

李逵

所謂李逵的忠誠,是相對於宋江而言,所以我個人覺得李逵的忠,是一種愚忠,恰恰就是愚忠,才能凸現出李逵的「忠」。

愚忠,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愚昧的忠,不計後果、從不衡量利弊、不求回報的一種忠誠。所以說這個詞兒從本質意義上講,它是一種貶義詞並非褒義詞,但我個人說這麼多並沒有諷刺李逵的意思。

李逵就是一種典型的愚忠,也是他個人人生悲劇的源泉。

李逵可以說替宋江幹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不光彩事兒。就比如那段讀起來令人頭皮發麻的李逵虐殺小衙內事件。

想讓朱仝上山,這本來就是一件極不光彩的事兒。朱仝刺配滄州,本來都已經找到了新的出路,本可以靠著滄州知府鹹魚翻身,但偏偏宋江吳用想讓朱仝上山,朱仝說了不聽怎麼辦?只有設計斷了朱仝的後路。

所以李逵用來替宋江干很多不幹凈的事兒、見不得光的事兒,簡直再合適不過。這一點宋江知道,吳用也知道,哪怕不在覈心領導層的戴宗都知道,所以請公孫勝時,戴宗長了個心眼帶著李逵去。

南征方臘後,班師回朝,高俅、童貫等奸賊設計清算梁山舊部時,宋江有那麼多的心腹,偏偏擔心李逵會替他報仇,可見李逵對宋江的忠心或者說義氣已經超越了宋江的很多心腹,而李逵對自己的忠,宋江也是知道的,宋江就怕李逵替自己報仇,所以把李逵請來與自己同飲毒酒。

燕青

燕青的忠誠還要分對誰,就比如盧俊義。

燕青對盧俊義的忠誠,劫法場、鳴不平,真可謂拋頭顱灑熱血。

不同於李逵的愚忠,燕青對盧俊義的忠,裡面很明顯有一些自己的個人主見在裡面的。

盧俊義這個人腦子轉的慢,宋江提招安,他也想招安,甚至對將來產生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比如封王拜相、「名垂青史」。

在「封王拜相」這個問題上,燕青就有著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勸盧俊義急流勇退、頤養天年。只可惜盧俊義利慾薰心壓根聽不進去燕青的話,造成了人生悲劇。

吳用、花榮

這兩個人壓根就談不上忠,我個人只是覺得他倆,不過是宋江的一個合夥人兼下屬罷了。

吳用這個人壓根就不講什麼江湖道義、兄弟情義。吳用綽號智多星,猛一聽,可能覺得吳用是個諸葛亮一樣的人物,不能說鞠躬盡瘁,卻也差不了多少。但實際上與臥龍先生立志匡扶漢室的遠大目標不同,吳用追求的就是功名利祿,甚至為了功名利祿連民族大節、讀書人的骨氣都可以當做遮羞布扯掉。

所以宋江僅僅一句「天書只可與天機星同觀」,吳用就拋棄了晁蓋,投入了宋江陣營,替宋江出了那麼多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餿主意。

古代的知識分子、讀書人最講究骨氣、民族氣節,把民族氣節看的比武將還重,甚至可以為了民族氣節把命都可以捨去。可吳用並不這麼想,所以在北上抗遼時,吳用建議宋江投降遼國、飛黃騰達。在這一點,宋江顯得就比吳用有骨氣多了,宋江直接拒絕了這種想法。

在南征方臘,許多好漢接連戰死,就連秦明、董平這些大將也紛紛殞命沙場,宋江不禁大哭。與李逵掏斧子就要替兄弟報仇不同,吳用卻認為這是兄弟們的「天數」,吳用這個人物的醜惡嘴臉實在是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花榮作為武知寨,朝廷軍官,他的忠,只能忠於朝廷。可偏偏作為朝廷命官,花榮不僅有意窩藏包庇通緝犯宋江,而且為了一個通緝犯,花榮甚至武力威懾官兵。這樣的一個人,可以說他講義氣,但講忠,就是完全扯淡了。

在宋江李逵被毒死後,花榮看的就比吳用看的開,所以他說:「朝廷既已生疑,必然來尋風流罪過。倘若被他奸謀所施,誤受刑戮,那時悔之無及。如今隨仁兄同死於黃泉,也留得個清名於世!」

花榮忠於宋江嗎?我個人覺得,花榮談不上忠於宋江,更談不上忠於朝廷。花榮追求的,和吳用本身就是一個目標,那就是功名利祿。所以他說的這句話的重點是「就算我們不死,奸臣也會謀害我倆,不如我倆自殺,保全名聲。」

所以說花榮自殺,確實有宋江的原因,但他更多的原因是在乎自己的名聲,這也就是宋江並不擔心花榮會像李逵一樣起兵造反的原因。


三國大將都上梁山再加上嶽飛楊六狼


水滸中只有李逵最為愚忠明知主子宋江賜毒酒。也慷慨飲毒酒而亡。毫無怨言以死表忠心。


李逵只忠於老大;燕青有心計,忠於自己;吳用忠於利益,屬老奶即是娘;花榮有主見,忠於宋江


吳用是陰謀家縱橫家,卻不是領袖之才。他先投晁蓋,後又背棄晁蓋追隨宋江,他需要一個領袖,他撐不起一個基業。而招安之路是宋江和吳用共同抉擇的,這條道路的失敗,他也已心灰意冷。作為梁山三大領袖之一(宋江、盧俊義和吳用),宋盧已死,吳用被清算也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吳用自殺。那花榮又為何自殺呢?這是因為花榮對宋江的感深厚。花榮對宋江是發自內心的崇拜。當時宋江以逃犯的身份到了清風寨,結果作為副知寨的花榮,竟然把宋江當成最最尊貴的貴客,自己站著,讓宋江坐著,帶著全家來給宋江下拜,多次跪拜宋江,而且宋江被綁架,也是花榮第一個衝出去救宋江,甚至連自己的烏紗帽都不要,也要幫助宋江宋江被毒死後花榮與吳用一起自縊身亡,為自己保全了對梁山的忠義之名。李逵和宋江他們是生死之交的兄弟,兩人相識於江州監獄,當時的李逵雖然落魄,但他坦蕩率真的性格打動了宋江,於是慷慨了他十兩銀子,正是這筆錢讓李逵一直忠心不二地跟著宋江。李逵也一生以忠誠於宋江為他賣命。作為盧俊義家的家僕。燕青非常忠誠,是盧俊義的心腹人,就是貼心人,體己人。盧俊義被陷害之後,燕青想盡一切辦法撈他、救他,為此還殺了防送公人。對比來說個人認為花榮最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