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所寫的《藤野先生》一文,先後成為中日兩國語文教科書中的一篇課文。這也讓藤野嚴九郎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日本名人,雖然很多人對藤野先生在書中的事蹟耳熟能詳,但很少有人清楚藤野的後來結局。

1902年,22歲的魯迅懷著救國理想前往日本留學,在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日文。兩年後他前往仙台,就讀於仙台醫學專門學校,該校後來被併入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當時的藤野先生剛從愛知縣立醫學校畢業。

在魯迅入學的兩個月前,藤野成為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的解剖教授。魯迅在此期間認識了這位日本學者,同其建立了深厚的師生友誼。藤野之所以能受到魯迅的敬重,主要原因就是他當時對國人沒有民族偏見與歧視。

藤野先生,原名藤野嚴九郎,出生於日本福井縣,他比魯迅先生大七歲。其家族世代行醫,到他時已經是第六代。藤野在小學時就開始學習漢學,從愛知醫學校畢業後留校作解剖助教。後在東京大學學習解剖一年。

魯迅與藤野相識兩年後,因觀看影片而決定棄醫從文。這在文章中也有細緻描寫,「在講堂裏的還有一個我。「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

1909年,魯迅回國任教。六年後,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開設,醫學專門部停止對外招生。校方認為原先仙台醫專的教員大部分不符合目前的任職條件,必須對其進行重新聘任,包括藤野在內的十個人被學校解聘。

隨後藤野希望能被安排到家鄉的金沢醫學專門學校任職,但最終未獲安置。次年,藤野前往東京的三井慈善病院擔任實習醫生,同年底離職回到家鄉坂井郡。藤野在解剖學領域潛心任教近二十年,結果淪落至此。

由此可見,當時此事在藤野心理久久不能釋懷。就在他回到家鄉的當年,藤野先生的妻子因肺結核去世,當時藤野42歲。1918年,藤野在坂井郡的三國町開設了自己的耳鼻喉科診所,為家鄉的鄉親們提供醫療服務。

隨著時間的流逝,藤野慢慢放下心理包袱,逐漸融入到鄉村醫生的角色中。此後藤野一直都紮根在當地,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當時藤野的形象是,穿著草鞋,披著蓑衣,戴著一副金絲眼鏡。平日喜歡抽煙與下棋。

1935年,魯迅選集在日本被翻譯出版,藤野與魯迅已經失聯多年,當時藤野並不知道路線的消息。藤野是在長子藤野恆彌的國語教師那裡聽到了魯迅選集這本書,他才知道當年的周樹人已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大文豪。

藤野在得到消息一年後,魯迅不幸病故。作家貴司山治和新聞記者在接到魯迅病故的消息後,紛紛前來採訪藤野,藤野這時才知魯迅已經病故。藤野專門為魯迅寫了悼文「謹憶周樹人君」,回憶了魯迅的留日之事。

藤野說,周君身材不高,臉園園的,看上去很聰明。記得那時周君身體不好,臉色缺乏健康色。他當時雖然學習很賣力,但因語言問題還是很喫力。他在課後也會對魯迅進行指導,但很多事情他已經記不起來了。

藤野從長子恆彌處看到了很多魯迅寫的書,他知道當時魯迅已是優秀的文學家。他說魯迅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總共學習了一年,之後就再也看不到他了,現在回憶起來好象當初周君學醫就不是他內心的真正目標。

藤野聽到魯迅直到去世前一直把他的照片掛在寓所的牆上,他感到很高興。藤野說他雖然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但他所作的只不過是給他添改了一些筆記而已。因此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他覺得會受寵若驚。

周君來日本的時候正好是日清戰爭後,儘管戰爭已經結束,但不幸的是那時社會上還有人把中國人稱為「梳辮子和尚」,說他們壞話的風氣。所以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也有這麼一夥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歧視於他。

藤野說他非常尊敬中國的先賢,同時也愛惜來自這個國家的人們,可能這也是他讓周君感到特別親切和感激的緣故吧。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在這件事上,藤野認為中國在文化上是日本的恩師,戰爭應儘快停止。

藤野的長子恆彌在畢業後被應徵入伍,成為了一名軍醫。就在戰爭結束的當年,恆彌在前線染病不治而去世。當時的藤野生活過得比較貧困,他本可以將診所中藏的藥品盡數以高價賣給軍隊,但他最終還是拒絕了。

兒子行李託運費用和下葬費用,都是藤野臨時從熟人處支借的。長子恆彌的死對藤野打擊很大,讓他在此後一蹶不振。同年8月10日,藤野暈倒在診所的路上,於次日清晨去世,享年71歲。四天之後日本戰敗投降。

藤野先生為魯迅所作的筆記訂正其中一頁,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稱筆記遺失,實際上是搬家回紹興時寄放在朋友家,後被許廣平整理並藏於北京魯迅博物館。藤野嚴九郎在戰後被認為對中日友好作出了貢獻。


1902年4月,22歲的魯迅懷著救國救民的理想,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的弘文學院學了二年日語後,於1904年9月,轉赴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藤野先生(1874——1945)是這所學校的教授,負責教魯迅的解剖學課程。

藤野先生出生於日本福井縣,其家族世代為醫,從小學過漢文,仰慕中華文化,因為魯迅師從於他,所以他給予了魯迅更多的關懷和幫助,這在魯迅的心裡留下了永遠的記憶。

魯迅離開仙台時,曾專門到藤野先生家拜訪,為了安慰恩師,魯迅故意說:「這次我想學生物,先生教的學問也還是有用的。」藤野先生送給魯迅自己的一張照片,背面寫有:「惜別藤野謹呈周君。」這一分別,兩人再無相見,二十年後魯迅深情寫下了《藤野先生》一文,作為永久的懷念。

魯迅離校不久,仙台醫學專門學校被併入日本東北大學,由於藤野先生文憑不夠,42歲時離開了教學崗位,失去工作後,一度心情非常鬱悶,輾轉多次後,最終在東京的一家慈善醫院擔任實習醫生,由於妻子的突然去世,使他心灰意冷,於是辭掉工作重回仙台。幾年後,他又迎娶了第二任妻子文子女士,在文子的幫助下,開辦了一家自己的耳鼻喉診所,1945年,病死在家鄉仙台,終年71歲。

由於魯迅先生在文壇的巨大影響力,《魯迅文集》被翻譯到了日本,結果被藤野先生的侄子看到了,他的侄子想,魯迅提到的藤野先生,會不會是叔父藤野嚴九郎呢?於是到叔父面前求證,這一下打開了藤野先生多年的記憶,讓他激動不已,這時他才知道,昔日教的中國留學生周樹人,已成為中國的大文豪魯迅。後來他得知,魯迅在去世時還在打聽自己的消息,這讓他不由的感慨:「我如果能早些和周君聯繫上的話,周君該有多麼歡喜啊!」不管怎麼說,藤野先生最終還是知道了,昔日的學生魯迅在想他念他,並將他的照片時時掛在書房就夠了,大家認為如何呢?

謝謝閱讀


1904年8月,魯迅從東京到了仙台,在仙台醫專學習西醫。

當時藤野先生在該校任教,負責教授解剖學。

藤野先生本名藤野嚴九郎,生於1874年,是日本福井人。家中世代行醫,受家人的影響,他從小立志學醫,先後在愛之醫學校和東京帝國大學學醫。畢業後,應聘進了仙台醫專擔任解剖學講師一職。

魯迅到仙台醫專時,藤野先生才由講師升教授兩月餘,正好擔任他的老師。

或許就像魯迅自己寫的:「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由於他是整個學校唯一一個中國留學生,因此受到了先前在東京不曾得到的優待,學校不僅減免了他的學費,老師們還對他的食宿操心不少。

(藤野先生舊照)

魯迅在仙台醫專學習了1年,時間並不算長,遇到的老師自然也不算少,可是唯有藤野先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直到去世前還念念不忘。那麼,藤野先生為何讓魯迅念念不忘呢?

魯迅在《藤野先生》中給出了答案。

一、訂正講義。

魯迅選擇學醫,緣於父親當年重病。

當時,魯迅家境已經敗落,父親的病更成了拖垮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由於經濟窘迫,他不得不幫助母親,把家裡稍微值錢的東西一趟一趟地送到當鋪去,又把拿到手的錢,換成一包一包的中藥,希望能使父親的病得到痊癒。

為此,他飽受了不少白眼,嘗盡了人間冷暖。然而,就算這樣,也沒能留住他父親。在他接觸了西醫後,認為正是中醫延誤了父親的病情,所以他到了日本後,選擇了學醫。

魯迅上了一週時間的課,便被藤野先生叫到了研究室。

藤野先生叫他來的原因:一是擔心語言的問題,導致魯迅無法抄錄講義;另一個原因,就是幫助魯迅查漏補缺。

所以,當魯迅拿回講義後,看到藤野先生不僅把他記錯的地方訂正過來,還把講義替他作了完善。

自那以後,每週藤野先生都會把魯迅的講義收去檢查一遍。一方面,幫助魯迅修訂錯誤,另一方面,考查他的掌握程度,如此一直堅持到教完所有的課程。

魯迅自然是「喫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

「喫了一驚」是因為藤野先生對學術的認真的緣故。「不安和感激」是為自己「不太用功」的緣故。

(魯迅舊照)二、解剖實習。

解剖實習了一週後,魯迅又被藤野先生叫了去。

原來藤野先生聽說中國人是信鬼神之說的,因此一直擔心魯迅不肯解剖屍體。通過觀察,藤野先生髮現他並沒有對解剖屍體產生排斥的態度,因此非常欣慰,為此特意叫了他來,誇讚和鼓勵他。

由於得到藤野先生的指點,魯迅在學校的考試,雖沒有名列前茅,但也及了格。不曾想,這卻讓本就歧視清國留學生的日本學生們,認為是藤野先生故意漏題給魯迅,才使得魯迅得以及格。

藤野先生為了公正,幫助魯迅找學校斡旋,消除流言。

如果說這件事傷害了魯迅,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讓魯迅再也沒有辦法繼續學習下去了。

原來,到第二學年,新增了黴菌學。

由於仙台醫專沒有像樣的實驗室,通常是以電影的形式來顯示細菌。

日本為了宣傳軍國主義,在影片中大多是日本和俄國的戰爭,通常也是日本大勝的結局。然而在影片中,往往有中國人充當俄國人的間諜,被日本人抓捕槍殺。而且,影片中又通常圍著一羣中國看客。

每當這種鏡頭出現,日本學生無不連呼萬歲,可是電影中的場景卻使得魯迅羞憤不已,又怒其不爭。於是明白,中國落後的根源是中國人思想的問題,學醫能救人,卻不能救人的思想。所以他經過思考,決定用文學改變中國人的「劣根性」。

當魯迅向藤野先生告別時,藤野先生心裡是悲哀的。一方面,他為魯迅不能在醫學上堅持下去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他同時又同情和尊重魯迅的愛國心理。

(魯迅畫像)

自此,魯迅和藤野先生再也沒能見過面。那麼,藤野先生後來的結局又如何呢?

1911年,日本拿出與中國簽定的《馬關條約》時所獲得的巨額戰爭賠款的部分錢款,在仙台建立了東北帝國大學。

仙台醫專被合併後,成為東北帝國大學的醫學部,到1915年,醫學部又分解出來,獨立成為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

學校升級後,藤野先生由於學歷不夠,不得不主動提出辭呈,離開了任教多年的學校。

藤野先生先在三井慈善病院耳鼻喉科做義務醫生,後來回到故鄉下蕃,做了一名鄉村醫生。

在行醫期間,藤野先生的夫人病逝。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又和文子小姐結為伴侶,並在下蕃開設了耳鼻喉醫院。

藤野先生一直在醫學上非常勤奮努力,因此他不僅治耳鼻喉方面的病症,還為所有的患者治病。由於在他醫學上的嚴謹認真,再加上他醫術高明,因此他備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魯迅歸國後,對藤野先生念念不忘。

1935年,《魯迅選集》日譯本在日本即將面世。

出版之前,日本出版社徵求他的意見時,他再三叮囑,務必把《藤野先生》收入書中,希冀能通過文章,得到藤野先生的消息。

除此外,魯迅還數次在和日本友人的信函中,提到藤野先生,希望能藉助他們打聽到藤野先生的下落。

然而,由於藤野先生已經離校,誰也不清楚他的去向,所以,魯迅只能把藤野先生當初分別時送給他的照片釘在牆上,以解懷念之情。

1936年,魯迅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當時翻譯《魯迅選集》的譯者增田涉專程到上海去探望他。

魯迅又向他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可惜依然沒能得到想要的結果。魯迅悲傷良久後,才緩緩說道:「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

魯迅去世後,藤野先生的次子藤野龍彌正在福井中學讀書。有一次,藤野龍彌的老師菅先生問他,是不是仙台醫專藤野先生的兒子?

(魯迅和藤野先生)

這纔算找到了藤野先生。

消息傳出後,增田涉等人找到藤野先生,並將《魯迅選集》帶給他。

藤野先生這才知道當年的學生,已經成了一名偉大的文學家。他在書中看到魯迅的照片時,仔細辨認了一番,連連感嘆:「這就是周君呀,真是有出息了!」

當藤野先生得知魯迅去世的消息後,他無比悲痛地寫下了《謹憶周樹人君》的文章,以表達他對魯迅的思念之情。

1937年,九一八事變掀開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帷幕。

當時藤野先生依然在鄉村行醫,他曾就日本侵略中國事件對朋友說:「中國是給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國家發生戰爭,是十分愚蠢的事情。這樣的戰爭必須趕快停止。」

然而,當時的日本國內,民眾深受軍國主義的影響,藤野先生的聲音實在是微不足道。隨著日本侵略戰爭的全面展開,他的長子藤野恆彌也和眾多日本年輕人一樣,報名參軍,上了戰場,不久便戰死在異國他鄉。

1945年,71歲的藤野先生在行醫治病的途中,突感不適,至夜病情惡化,不治身亡。

(參考史料:《謹記周樹人君》《藤野先生》)


先發個感慨:藤野先生後來的結局,真的讓人唏噓。有時候,歷史就是這樣愛開玩笑,喜歡給人留遺憾。

說起《藤野先生》,應該是魯迅最廣為人知的回憶性文章。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台醫專的老師,根據《藤野先生》的記述,正是因為在仙台發生了「幻燈片」事件,魯迅才最終決定棄醫從文,走向了了改造中國人靈魂和思想的道路。

在魯迅的這篇文章裏,藤野先生完全是一位好老師的形象,他不但不歧視中國人,相反,還給予魯迅很多無微不至的關懷,比如不斷幫助魯迅修改講義等。

那麼,有很多八卦的人,在學完這篇文章之後,就會產生一個疑問:藤野先生後來的命運是什麼樣的呢?他的結局又是什麼呢?

藤野先生年輕時曾上私塾,對中國文化心有好感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先從藤野先生的生平開始講起。

藤野先生,原名藤野嚴九郎,他於1874年出生在敦賀縣(現在的福井縣蘆原町下番)。藤原先生的祖上從江戶時代開始,就以行醫為生。

藤野先生所生的年代,日本開啟了明治維新運動,全國上下都開始向西方學習,以求通過西方的科學技術稱霸亞洲。不過,在藤野先生年輕的時候,維新的變革還沒有徹底傳入很多偏僻的地區。

因此,藤野先生小的時候,仍舊上的是日本私塾,學習漢學、練字和算盤等。後來藤野先生對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學生產生好感,恐怕就與這個經歷有關。

小學畢業後,藤野先生進入了名古屋的愛知縣立醫學校。畢業後,藤野先生留在了學校的解剖室。在這期間,藤野先生還去了東京帝國大學(現在東京大學)醫學部進修。

從東京帝國大學進修結束後,藤野先生就職於仙台醫專。1904年9月,魯迅從東京弘文學院來到了仙台,1906年3月退學離開,也就是說,魯迅在仙台只有一年半的事件,但就是這一年半,他與藤野先生之間的交往,影響了他的一生。

藤野先生後來竟被學校辭退,自己開設了診所

魯迅離開之後,藤野先生的遭遇又如何呢?

就在魯迅離開一年之後,1907年,東北帝國大學(現在的東北大學)與仙台醫專合併,由於藤野先生的學術履歷不光鮮,因此竟然與很多教員一起被學校辭退。

走投無路的藤野先生決定,自己開設診所行醫。由於藤野先生性格和善,在行醫的十年裏,藤野先生得到了很多村民的認可。

感覺日本人萍田忠衛在《鄉土的藤野先生》一文所寫,藤野先生喜歡抽「朝日」香煙,喜歡下圍棋。雖然不擅長交際,但是他不收窮人的診費,也不欺騙病人。

就是這樣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藤野先生,恐怕做夢都不會想到,他將因為一位學生而載入史冊。此時的藤野先生,在他的記憶中,周樹人的形象早已模糊,也逐漸的遺忘。

但是,對於魯迅來說,他一直沒有忘記藤野先生。

魯迅對藤野先生始終惦念:多次派人尋找

1934年,此時早已名滿天下的魯迅,得知日本巖波書店要出版日文版《魯迅選集》。日文譯者給魯迅寫信,詢問他對所選篇目的意見。魯迅回信說:「我看要放進去的,一篇也沒有了。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請譯出補進去。」

由此可見,魯迅一直對藤野先生念念不忘。就在同一年,魯迅還在給友人的信中說,三四年前,他還託人去仙台打聽過藤野先生,但無功而返。魯迅說:「他已不在那裡了。是否在世,也不得而知。倘若健在,已七十左右了。」

1936年夏天,魯迅重病彌留之際,還曾問他的日本友人,是否有藤野先生的下落。日本朋友說,還沒有找他。魯迅悲傷的說,也許藤野先生已經不在世了吧。

後來,直到魯迅去世,他都沒有打聽到藤野先生的下落,帶著遺憾而終。

有時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那麼怪,彷彿老天故意要給人留遺憾。如果魯迅再多活幾年,也許他就能與藤野先生有聯繫了。

與藤野先生失之交臂:魯迅去世前,藤野先生已經知道了魯迅

其實,早在1935年,藤野先生的長子藤野恆彌,就在福井初級中學的國語和漢語教師管好春那裡,看到了日譯本《魯迅選集》。管好春對藤野恆彌說,這個寫《藤野先生》的魯迅,就是當年的留學生周樹人,他寫的很有可能就是你的父親。

由此,藤野先生才知道,他當年的學生已經成為了大作家。後來,管好春還親自去拜訪了藤野先生,做了一次訪談。如果管好春能將這個訪談發表出來,魯迅一定可以與藤野先生取得聯繫。

可惜的是,管好春並沒有發表,就這樣,魯迅與藤野先生「擦肩而過」。

魯迅去世後,福井的新聞記者坪田利雄等三個記者前去拜訪藤野先生。當藤野先生得知魯迅去世後,不禁感慨萬分。

1937年,日本《文學嚮導》發表了藤野先生回憶魯迅的文字。藤野先生說:「他大概曾到我家來辭別時,最後的會面是什麼時候,卻忘記了,一直到死還把我的照片掛在房裡,真是讓人欣慰的事,上面這樣的情形,這照片照得什麼樣子,並在什麼時候送給他的,也記不起了。」

「聽說周君直到去世還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一些時候與周君聯繫上,周君該有多麼高興啊!」

藤野先生最後的結局:兒子死於戰爭,自己因身體衰竭而死

然而,歷史又與藤野先生開了一個玩笑。藤野先生一輩子都對中國心懷好感,但是中日戰爭爆發後,他的大兒子竟然被徵召到中國,成為軍醫參加作戰。結果,自1945年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身染重病,死於廣島陸軍醫院。

1945年8月10日黃昏,藤野先生像往常一樣去自己的診所。診所的房東看他臉色不好,就勸他在診所裏住下來。但是藤野先生卻沒有這樣做,他要去好友土田家。就在途中,藤野先生一陣眩暈,栽倒在地上。從此,再也沒有醒來。

轉天8月11日上午十點,雖然經過醫生的搶救和治療,但還是沒能挽回藤野先生的生命。最終,藤野先生因身體衰竭去世,享年71歲。

應該說,藤野先生算是善終了。如果沒有魯迅,他將是普普通通的一個日本人,反過來說,如果沒有藤野先生,可能魯迅也未必有後來那麼大的成就。

藤野先生與魯迅後來的命運,都讓人唏噓。


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是著名的文學家。他寫下了許多著名的篇章,讓越來越多麻木的中國人開始清醒起來。因此很多人都對他尊重有加。大家都很清楚他原本是學醫的,最後卻從了文。1902年3月,他選擇到日本留學。1904年9月,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就是做這一次小小的求學,他邂逅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恩師藤野先生。據說魯迅成名後,一直都在託人找藤野先生的下落。令人惋惜的是,直到他死也未能找到他的這位授業恩師。那麼藤野先生最終的結局如何呢?

㈠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是位平易近人的好老師,對中國沒有任何的敵意

當時的中國是亞洲出了名的「東亞病夫」,很多國家都看不起中國,包括日本。很多日本人都輕視中國,認為中國人都是弱雞。後來據說「幻燈片」事件後,魯迅因為不能忍受中國人的麻木,而堅決踏上了從文的道路。藤野先生確實稱得上是位好老師,他對他的任何學生都很尊重。魯迅在他那裡感受到了許多溫暖和愛。據說藤野先生從小就在學習漢文化,就連算盤都會。想必這也是他對中國沒有敵意的原因之一吧。

㈡藤野先生被學校炒了魷魚,後來他選擇自己開診所了

滿打滿算魯迅與藤野先生相處的時間也不過只有一年半的時間。雖然時間很短暫,但二人的情誼是永遠都沒有變的。魯迅先生在他身上學到了很多,讓他更堅定地去朝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1907年,藤野先生所在的仙台醫專學校被吞併,由於他本身的學歷沒有別的老師那般光鮮亮麗,因此他被炒魷魚了。工作沒了,再找就是了。自己本就是學醫的,後來他就決定去開家診所。由於其自身性格好,再加上醫術也不錯,診所生意還可以。

㈢1945年,藤野先生大兒子因為戰爭而失去寶貴的生命,同年他自己又因身體衰竭而死

魯迅先生一直都想找到自己的這位恩師,可惜造化弄人,二人沒有相見的機會。魯迅最終只能抱著遺憾撒手人世。藤野先生是個命苦的人。為何會這麼說?中日戰爭爆發後,他的大兒子就被迫去參戰了。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他的大兒子也因為那場戰爭染了重病,而不幸離世。這可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啊,藤野先生聽到這個噩耗後,也不知受到了多大的打擊。就在這一年裡,他也走了。


在魯迅筆下,有很多虛構的名人,但是也有很多真的存在的人物,比如閏土,比如和他有過一段師生之誼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個日本人,叫藤野嚴九郎,家裡世代行醫,到了他這裡,已經是第六代傳人了。他在醫學院裡面做過學生,後來又給解剖教授做過助手,在京都的大學裡學習一年的解剖以後,回到仙台任教。起初他只是一個講師,後來被提拔為教授。而魯迅則在他成為教授後的第二年去了那裡,倆人由此結緣。

和那時候激進的侵略分子不同,藤野是平凡樸實的百姓,沒有歧視他國之人的習慣。魯迅在做他的學生的時候,受到了嚴格的要求,從他紀念老師的文中我們能夠清楚地感受到,這位解剖老師是有多麼嚴謹。在他的嚴格要求下,魯迅在這方面的學習還挺不錯,但是這段經歷最能給他留下印象的,不是學到的知識,而是老師嚴格教學、做人的原則。回國後,他把老師的照片就掛在書桌對面,以此來敦促自己,要做一個勤奮的人。

魯迅後來也曾想辦法聯繫過藤野,但是藤野其實早已不在原來學校任教。在他離校後不久,學校就被合併了,但是老師因為學歷不夠,先被降為講師,不久乾脆遭到了辭退。後來為了維持家計,他不得已回去做了醫生。魯迅一直在找他,可是藤野早已不在學校,後來又退休去了鄉下,他原本就不喜歡文學,所以對於中國新出現的這位巨匠,根本沒有注意到,於是倆人再也沒有機會見面。

直到魯迅病逝以後,他的文章被翻譯成日文,在日本流傳,這才漸漸地被人傳開,後來由藤野的侄兒把這個消息告訴他。起初侄兒只是抱著疑惑,卻問那書中寫得是不是他,藤野這才知道,原來自己只教了一年的那個學生,居然一直在中國掛念他。後來日本有媒體採訪他,他專門為此說了很多話。

原來,魯迅去那裡學醫的時候,當地只有他一個中國學生,那時候他的日語也不好,所以聽課比較喫力,在奮力做筆記後,下課也要繼續學習,這是藤野對他不多的印象之一。不過藤野也同時提到,對他的印象初次之位很少了,因為他的成績應該不是很好,所以才記不太清。對於魯迅為何如此掛念他,他也提出了一個看法。當時在學校裏,也有一分同學仇視中國人,所以魯迅在這裡是寂寞的,而自己給他批改的幾次作業,可能讓他感覺到了鼓舞。其實當時藤野對魯迅確實很友好,因為他從小就接受過漢語的教育,對中國人有好感。並且不無遺憾地說:如果早知道他這麼想念我,我如果能夠和他聯繫上,他就會高興點。

可惜倆人終究是沒能見面,魯迅死後藤野才知道了這段不尋常的情誼,只能在感慨以後,對魯迅的後人送上真摯的祝福。藤野72歲的時候去世,死在了日本投降的那一年,這段特殊的友誼就此結束了。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結局如何?(關注葛大小姐,天天看歷史故事!)

初中時候我們學過魯迅的《藤野先生》,裡面的有一個「八字須、戴著眼鏡」的黑瘦先生,他就是魯迅的老師——藤野嚴九郎先生,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教師。

1874年出生於日本福井縣的藤野嚴九郎是家裡的第六代醫生,小學時候曾經學過漢語,27歲的時候受聘到仙台醫科專門校任解剖學講師,1904年魯迅成為藤野嚴九郎的學生,1906年魯迅離開了仙台,兩人有兩年的師生之誼,藤野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中國學生的友好之情對魯迅產生了很深的影響,讓在異國他鄉備受欺凌的魯迅感受到了一絲安慰。

藤野嚴九郎贈送給魯迅的照片

當魯迅要離開仙台的時候,藤野先生贈送魯迅一張照片,背面寫著「惜別藤野謹呈周君」,據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恆三郎說過:「周君是個好學生……但不是當醫生的人。看來是為研究生物學才學生理學和解剖學的。」從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對這個學生的瞭解和關心,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異國學生會成為一代文豪。

魯迅是1909年從日本回到中國,開始還和藤野先生有過聯繫,後來,國家處於一片混亂之中,魯迅先生輾轉各地,兩人便失去了聯繫。

魯迅回國3年後的1912年,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併入了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仙台醫專原來有16名教職工,只有4名教授被編入,後來2名教授降職為副教授也編入了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包括藤野先生在內的其他10人因為學歷不夠,而被解除講師職務。

當不成老師的藤野先生曾經到慈善醫院幹過一段耳鼻喉工作,後來幫助二哥明二郎給人看病,他的夫人患結核病去世後,藤野先生與文子再婚,並在老家開設了耳鼻喉科診所,從一個骨科大夫轉變成耳鼻喉科大夫,學究氣十足的藤野先生很長一段時間並不適應,曾發生過把前來治肚疼的病人怒斥走的故事,後來,在大家的勸解下,他逐漸轉變成了一個傳統的日本鄉村醫生,在家鄉行醫三十年,一直到最後一刻。

藤野先生任教時在研究室拍攝的照片

《藤野先生》這篇散文是魯迅於1926年10月12日在廈門大學圖書館完成的,主要是回憶在日本的留學經歷,最重要的是和藤野先生之間的情誼。

一直到1935年,《魯迅選集》被翻譯成日本並在日本出版,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藤野先生的兒子藤野恆彌從老師那裡看到了《魯迅選集》,覺得其中的藤野先生應該就是自己的父親,就把這本書拿給父親看,藤野先生看到這本書後才知道,自己的學生周樹人,如今已經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大文豪了,他感到非常開心,但是此時的日本已經加進了侵略中國的步伐,藤野先生試圖聯繫魯迅,也沒有結果。

然而就在一年後的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病逝。

當年的某一天,出生於福井的新聞記者坪田利雄得到了一份刊登魯迅先生去世的雜誌,他了解魯迅和藤野之間的友誼,便帶著這份雜誌拜訪了藤野先生,藤野知道自己最優秀的學生去世的消息後非常傷心,這次談話被做成了訪談錄以「謹憶周樹人先生」為題登載在《文學嚮導》,傳播非常廣,大家可以從網上搜索到,藤野先生深情的回憶了和魯迅相處的那些歲月。

很快,中日戰爭爆發,藤野先生反對戰爭,希望戰爭早日停止,他的大兒子藤野恆彌從父親以前任教的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後被徵召入伍,成為一名軍醫,結果1945年1月1日在廣島陸軍醫院病死,長子的去世對藤野先生打擊很大。

1945年的8月11日,藤野先生出診後在去好友家的路上昏倒,當天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歲,四天之後,日本戰敗投降。

新中國成立後,魯迅在中國和日本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藤野先生作為魯迅的恩師也被很多人熟知。

1960年,仙台建立了「魯迅之碑」,受該碑的啟示,1964年福井縣足羽山上建立了「惜別」碑,碑名就出自藤野先生贈魯迅照片上的簽名。

周海嬰夫婦和兒子周令飛出席揭幕儀式

1980年在藤野先生的出生地蘆原下番建立了魯迅先生兒子周海嬰書寫的「藤野嚴九郎碑」,因為兩人的關係,蘆原町與魯迅的故鄉紹興市結成了友好城市。藤野先生的故居也被改造成了藤野嚴九郎紀念館,他也成了曾經解僱他的東北帝國大學引以自豪的人物,該校設立了「東北大學藤野先生獎」。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在魯迅一生各種「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文字裏,《藤野先生》卻是充滿記憶溫情的一篇。1926年10月,已是廈門大學國文系教授的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寫下了這段求學日本的青春時光,看似平淡的敘述裏,滿是對恩師藤野先生的深情懷念。那些藤野先生認真為青年魯迅「改講義」的橋段,那張寫有藤野先生「惜別」二字的照片。深深的師生情誼,也曾叫多少在語文課堂上讀到此段的中國孩子們,唏噓感慨不已。

而寫下這段文字,也並不止是魯迅先生一時心血來潮,相反更凝結了他半生的思念。當他的日文版文集要在日本出版時,他還多次囑咐出版社,一定要把《藤野先生》收錄進去,只願恩師能夠看到。他還多次委託山本初枝和增田涉等日本友人,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直到1936年夏天,病入膏肓的魯迅,依然唸叨著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

未能再見藤野先生一面,終於成了一代文豪魯迅,臨終前的遺憾。

但是,那時魯迅不知道的是,他掛念一生的恩師藤野先生,當時其實依然健在。

之所以,魯迅多年尋不到藤野先生,是因為這位可敬的老師,人生也遭遇了重要變化。在魯迅離開日本七年後,即1916年時,曾是魯迅母校仙台醫學專科學校教師的藤野嚴九郎先生,卻早已離開講臺,回到家鄉下番做了一名醫生,後來還開設了自己的醫院。

為什麼不再做教師?在他後來《謹憶周樹人(魯迅)君》一文可以看到端倪:當時的日本學校,狂熱思想膨脹,惡罵中國人更是成風。對於從小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且為人正直的藤野先生來說,這樣的歪風,他當然忍不了。軍國主義思想瀰漫的日本,已經容不下藤野先生這樣的好老師。

而在魯迅去世一年後,隨著魯迅作品在日本的流傳,藤野先生也終於知道了愛徒的下落,他驚訝地得悉,當年自己曾悉心栽培的中國學生周樹人,已成立中國家喻戶曉的文豪魯迅先生。他更沒想到,自己為這位學生所做的點點滴滴,竟能令他銘記終生。當聞知此事的日本記者,給藤野先生展示了魯迅先生去世時的照片時,百感交集的藤野先生,也當場揮毫潑墨,寫下「謹憶周樹人君」幾個大字。一段中日師生的友誼佳話,就此定格。

雖然在當時,這段師生情誼,也被許多日本媒體報道,但對照一下那個時代就知道:那個日本瘋狂發起侵華戰爭,戰火燃遍中華國土的苦難歲月裏,整個日本舉國上下,都沉浸在侵略擴張的妄想中,又有幾個人關心這樁「中日美談」?藤野先生本人,更對這場戰爭深惡痛絕,甚至發出過一聲怒喝:「中國是給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國家發生戰爭,是非常愚蠢的事情,這樣的戰爭必需馬上停止」。

可那時候,這番清醒的話,在日本又有誰聽呢?藤野先生的長子,也死於這場戰火之中。而藤野先生本人,也在1945年8月11日,即日本宣佈投降的前夜,含恨與世長辭。

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順利進程,生前知名度有限的藤野先生,在日本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他與魯迅先生的友誼,也被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津津樂道。中日建交後,日本掀起了研究藤野先生的熱鬧,魯迅的名作《藤野先生》,也在日本持續走紅。1990年7月,日本蘆原町(藤野先生故鄉)立起了一座「藤野嚴九郎和魯迅先生的像」,半生思念與友誼,就此縮影。

這一段讓人唏噓的歷史,是20世紀中日關係的生動見證。藤野先生的那聲怒喝「中國是給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國家發生戰爭,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對於今天的日本,依然有著振聾發聵的意義。

而拋開歷史的恩怨,更值得後人記取的,卻是一位作為老師的藤野先生。

那篇曾影響了多少中國孩子的《藤野先生》,讀者們銘記的,是一位對青年魯迅關照有加的藤野先生。但如此「關照」,在藤野先生看來是什麼呢?他是這樣說的:「周君對我所做的一點點照顧特別感激在心,為此還把我做為恩師寫在文章裏,向朋友談」。在藤野先生眼裡,這些只是「一點點照顧」,是作為教師的應盡職責。這樣一位好教師,又如何不叫魯迅先生,用半生來思念。

只有這樣的教師,當得起這般超越時間的師生情,只有這樣的師生情,才造就了堪稱棟樑的魯迅。

這個簡單且永不過時的道理,對於近日多少師生家長,相信,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資料:《藤野嚴九郎簡譜》、邵建新《藤野先生傳到日本後》、團結報《藤野先生在日本的前前後後》、張保寧《〈藤野先生〉與日本的藤野嚴九郎研究》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眾所周知,魯迅是我國現當代文壇上的大文豪,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寫過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品,給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魯迅是"棄醫從文"的代表,1904年初,他入仙台醫科專業學醫,後才從事文藝創作。不過在後來的文章中,他也多次提到過自己在日本學醫時的情形,也提到過他的一位老師——"八字須、戴著眼鏡"的藤野先生。從他的文字可以看出來,魯迅對他這一位日本老師心裡是相當尊敬和懷唸的,當時的日本人對中國人民抱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但藤野先生對來自弱國的魯迅毫不歧視,倍加愛護,並以自己的高尚品質給魯迅以極大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位藤野先生以及他後來的結局。

藤野先生其人概況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嚴九郎,1874年7月11日出生於日本,畢業於愛知醫學校(現)。日本的醫生、教師。藤野因和其學生的交往而聞名。其家族世代為醫,藤野嚴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醫生。藤野在讀小學時,跟酒井藩校教師野坂先生學過漢學。1892年4月,從福井學校中途退學,進入愛知醫學校(現)。1896年10月畢業,並留校作解剖學教師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醫生開業證明書,同年7月開始,在東京帝國大學(現)醫學院學習解剖學一年。1901年10月,藤野應聘到仙台醫科專門校任解剖學講師,其時藤野剛剛滿27歲。1911年,東北帝國大學(現)成立,1912年仙台醫科專門校併入,成立為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部。1915年決定成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藤野因學歷不夠,被迫於6月底提出"請求免職",7月1日降為臨時講師,8月9日被解除講師職務。

藤野先生失業後一度任職於三井公司的慈善醫院耳鼻喉科,1919年回故鄉開設私人診所。1945年8月11日(日本宣佈投降的4天前)在福井逝世。 戰爭結束後,中日兩國重修舊好,藤野嚴九郎被認為對中日友好做了貢獻。1961年,藤野的家鄉福井市為他建立了紀念碑;1983年,魯迅故鄉紹興市和藤野先生故鄉蘆原市結為友好城市;1984年,藤野先生故居被改造成藤野嚴九郎紀念館,他生前任教的東北帝國大學設立了"東北大學藤野先生獎"。

失業之後的生活

1912年(明治四十五年),藤野先生任職的仙台醫學専門學校被併入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専門部。1915年(大正四年),在文部省第10號令的指導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開設,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専門部在同年停止招生,並且於1918年正式關停。在當時教育改革的環境下,仙台醫學専門學校被廢止和併入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是有時代背景的因素在裡面的,然而,因為專科學制被廢止,改製成為了大學學制,因此,學校的管理層認為原先仙台醫専的教職員並不是全都符合在新成立的醫科大學任職的條件。因此,原先仙台醫専共計16名教職工中,僅有4名教授正式被編入醫科大學,2名教授被降職為副教授後編入。包括藤野先生在內的另外10名教職工則失去了工作。

1916年(大正五年),藤野先生離職後前往東京的三井慈善病院耳鼻咽喉科擔任實習醫生,但於同年12月離職,回到家鄉坂井郡。藤野先生回到下番後,他的二哥明次郎已成家開業,他先幫二哥做事。後來藤野先生的原配夫人不幸去世,不久又和文子小姐結了婚。文子夫人的孃家在三國鎮從事海運業,有這樣的家庭援助,在1918年(大正七年),藤野先生在坂井郡的三國町開設了自己的耳鼻喉科診所,為自己的鄉親們提供醫療服務。彼時,藤野先生還不能完全適應自己的新身份,做事也都帶有學究氣息,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漸長以及在同窗好友土田的勸解下,藤野先生逐漸卸下了自己身上教授的包袱,將自身越來越融入到日本傳統鄉村醫生角色中去了。此後近三十年,藤野先生都在當地紮根,並且行醫直到最後一刻。這有一段描述他當時行醫時的話:

夏天的時候,藤野會在浴衣外搭配短羽織,穿著草帽草鞋,披著農民勞作時的蓑衣。冬天則戴著一頂包裹住臉頰的絨線帽,身穿粗羊毛披風和木屐出門為病人就診。無論春夏秋冬,藤野先生都會戴著一副金絲眼鏡,並且在鼻樑處扎有膠布。 喜歡抽"朝日"牌香煙,喜歡下圍棋……藤野不向那些貧困的病人收取診療費,作為一個正直的人,大部分患者送來的禮物也被他退還。

藤野與魯迅濃厚的師生情誼

魯迅在日本求學期間,藤野先生一直很關照他。他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還有他對中國人民的誠摯友誼對魯迅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魯迅回國、藤野先生離職之後,他們一直沒有聯繫,也沒有消息。直到1935年6月,佐藤春夫和増田渉翻譯了《魯迅選集》,在日本產生了很大的反響。正巧,藤野先生的長男藤野恆彌從他的國語教師那裡聽聞了《魯迅選集》這本書,這才知道了自己當年的學生周樹人君,如今已經成為現代中國首屈一指的大文豪,藤野先生感到非常的欣慰。

但是第二年,也就是1936年10月19日,魯迅病故。這一年底,當地就有記者前來採訪藤野先生,他們聊了很多,後來還整理了採訪資料,成了悼文《謹記周樹人君》發表在了《文學案內》,以下是筆者蒐集的資料內容:

因為是多年前的舊事了,所以記憶不是很清楚。但我可以確定我從愛知醫學專門學校轉職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是明治三十四年末的事。在那之後兩年或三年,周樹人君作為第一個從中國來的留學生進入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因為是留學生,不需要參加入學考試,周樹人君和一百人左右的新入校生以及三十多人的留級生一起聽課。 周君身材不高,臉園園的,看上去人很聰明。記得那時周君的身體就不太好,臉色不是健康的血色。當時我主講人體解剖學,周君上課時雖然非常認真地記筆記,可是從他入學時還不能充分地聽、說日語的情況來看,學習上大概很喫力。 於是我講完課後就留下來,看看周君的筆記,把周君漏記、記錯的地方添改過來。如果是在東京,周君大概會有很多留學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為只有周君一個中國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並沒有讓人感到他寂寞,只記得他上課時非常努力。如果留下來當時的記錄的話,就會知道周君的成績,可惜現在什麼記錄也沒留下來。在我的記憶中周君不是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那時我在仙台的空崛街買了房子,周君雖然也到我家裡來玩過,但已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了。如果過世的妻子還在世的話,或許還可以回憶起一些事情。前年,我的長子藤野恆彌在福井中學時,主講漢文的管先生對他說"這本書上寫了你父親的事,你拿去看看。如果真是那麼回事,給我們也講一講那些事情"。於是長子恆彌借回了周君寫的書讓我看,這些作品似乎都是佐藤翻譯的。這以後大概過了半年,管先生來和我會面,也談到了書中所講的那些事情。從管先生那裡,我知道周君回國之後成了優秀的文學家。管先生去年去世了。聽說在姬路師範當老師的前田先生也說過周君的一些事情。讓我再回到前面的話題。周君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總共只學習了一年,以後就看不到他了,現在回憶起來好象當初周君學醫就不是他內心的真正目標。周君臨別時來我家道別,不過我忘記這次最後會面的具體時間了。

據說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掛在寓所的牆上,我真感到很高興。可是我已經記不清是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形式把這張照片贈送給周君的了。如果是畢業生的話,我會和他們一起拍紀念照,可是一次也沒和周君一起照過像。周君是怎樣得到我這張照片的呢?說不定是妻子贈送給他的。周君文中寫了我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寫,我現在也很想看看自己當時的樣子。我雖然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但我所作的只不過是給他添改了一些筆記。因此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我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周君來日本的時候正好是日清戰爭以後。儘管日清戰爭已過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時社會上還有日本人把中國人罵為"梳辮子和尚",說中國人壞話的風氣。所以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也有這麼一夥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當成異己。少年時代我向福井藩校畢業的野坂先生學習過漢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國的先賢,同時也感到要愛惜來自這個國家的人們。這大概就是我讓周君感到特別親切、特別感激的緣故吧。周君在小說裏、或是對他的朋友,都把我稱為恩師,如果我能早些讀到他的這些作品就好了。聽說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聯繫上的話,周君會該有多麼歡喜啊。 可是現在什麼也無濟於事了,真是遺憾。我退休後居住在偏僻的農村裡,對外面的世界不甚瞭解,尤其對文學是個完全不懂的門外漢。前些天從報紙上得知周君去世的消息,讓我回憶起上面所說的那些事情。不知周君的家人現在如何生活?周君有沒有孩子? 深切弔唁把我這些微不足道的親切當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靈,同時祈禱周君家人健康安泰。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藤野先生對此戰爭是持反對態度的。他的長男恆彌於翌年加入了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進學,他於畢業後進入軍隊,成為了一名軍醫。但於1945年在前線染病不治,結果先於其父,死於昭和二十年的元旦。在戰爭期間,藤野先生過得也十分貧困,但是始終保持著救世扶人的心,儘力救助當地的老百姓。他本身是一個樂觀的人,但是長子的死對他打擊卻不小,使他的精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創傷。終於,在同年8月,倒在了前往自己診所的路上,救治不果,於翌日清晨離世,享年71歲。四天之後,日本戰敗投降。

以上便是藤野先生後來的經歷和結局。作為一名醫生,藤野先生始終心繫病人,救死扶傷,行醫為仁,受到了人民的敬仰和愛戴;作為一名老師,他對學生一視同仁,不歧視,不拋棄,對於魯迅這樣一個外國人給予關心和照顧,使學生對他的恩情銘記於心,也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好老師。藤野先生真可謂是一個德才兼備之人。


還記得魯迅先生筆下的藤野先生嗎?

那位讓魯迅棄醫從文的老師,也是一個生活簡樸、治學嚴謹、待人誠懇、熱情,對學生嚴格要求,沒有民族偏見的學者,所以才會深深地影響著魯迅。

那位魯迅終生難忘的日本人,一位震撼魯迅先生靈魂的教師,在當時的社會生活環境下,他後來的結局又過得怎麼樣呢?

魯迅那年學成歸來,從日本仙台回到中國,開始時還和藤野先生有過密切的聯繫,後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混亂的戰爭時局之中,魯迅先生輾轉各地,兩人便開始慢慢失去了聯繫。

魯迅回國後不久,魯迅當時入學的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開始併入了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使其二合一,相當於專升本。然而當初在其任職的藤野先生,包括其他在內的10位老師因為學歷不夠,而被解聘其講師職務。

藤野先生開始了失業的生活,失業的藤野先生曾經到慈善醫院去工作過一些時間,後來又去幫助他的二哥明二郎的醫院去幫人看過病。他的夫人患病去世後,藤野先生又再婚了,並在老家開設了耳鼻喉科診所,從一個骨科大夫轉變成耳鼻喉科大夫,學氣派十足的藤野先生很長一段時間並不適應,曾發生過把前來治肚疼的病人怒斥走的事情。後來,在大家的勸解下,他逐漸轉變成了一個傳統的日本鄉村醫生,在家鄉行醫三十年,一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有放棄自己崗位。

在後來歲月中,其實藤野先生和魯迅兩人也互相找過對方,但是都沒有結果,連最後一面也沒有見過,魯迅將自己在求學路上的事情寫成書後,曾經拜託日本的朋友試圖聯繫藤野先生,但是沒有成功。

這期間,魯迅也為藤野先生寫了一封信,告訴藤野先生,中國需要一個健康的靈魂比需要一人健壯的體魂更甚,所以他棄醫從文,然而也並沒有音訊。

藤野先生的兒子藤野恆彌從老師那裡看到了魯迅寫的文章,覺得其中的藤野先生應該就是自己的父親,就把這本書拿給父親看,藤野先生看到這本書後萬分激動,才知道自己的學生魯迅,如今已經棄醫從文,改寫文章了,並獲得了這麼大的成就,他感到非常開心,但是此時的日本已經加進了侵略中國的步伐,藤野先生多次想要去聯繫魯迅,未果。

然而沒過多久,魯迅先生就病逝。魯迅病逝的消息都是藤野先生從新聞記者坪田利雄知道的,藤野知道自己最優秀的學生去世的消息後,非常傷心和難過,這次談話被做成了訪談錄,以「謹憶周樹人先生」為題登載在《文學嚮導》,記錄了藤野先生和魯迅在日本仙台求學之路相處的那些點點滴滴。

不久之後,中國和日本的戰爭全面爆發,藤野先生特別反對這場戰爭,希望這場戰爭早日停止。然後他的大兒子藤野恆彌從他父親以前任教的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後,也被徵召入伍,成為了一名軍醫,結果1945年在廣島陸軍醫院病死。

對於自己大兒子的去世,藤野嚴九郎感到非常的傷心,可能是因此健康受損,1945年的一天,藤野先生在出診的路上昏倒在地,結果就在當天就去世了,那年他七十一歲。幾天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死於自己心愛的醫學之路上,這應該也是藤野先生最好的歸宿了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