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這個人狂得很!他說,我手夾一根木棍比你(指郭沫若)都寫的好。

確實在建國初期,人們公認的四大書法家有康生,郭沫若,沈尹默,還有齊燕銘。他的書法和郭沫若比的話可有一比,和茅盾比難說!既然題目在先,姑且說道說道。

這個是茅盾先生,《子夜》的作者。一看就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內心平和,墨寶所表現出來的情感也不是狂風暴雨似的,收筆圓勁,風骨內含。字與字之間有小小的牽絲,幾乎不易覺察,內心強大。左右兩行垂直,表現的是知識分子的傲骨。書法有濃淡枯潤的對比。整體上左傾,氣勢頓溢!

這個是康生,曾是毛主席身邊的大紅人。書寫狂風暴雨似的,以至於出現很多飛白。轉折處方筆居多,像兩個知字,百字折筆的夾角所切割的空間為銳角,衝擊力特強烈;點筆圓勁略帶鋒芒。在章法上,右邊欹側嚴重,左邊歸於平靜,算是和諧統一了。

要比這兩個人,一個是君子,一個是小人。


沈雁冰,茅盾的書法線條堅挺,乾淨利落,清秀雋逸,一般會認為是學瘦金體,他說:我的字不成什麼體,瘦金體看過,未學,少時曾臨董美人碑,後來亂寫,囑寫書名刊名者甚多,推不掉,大膽書寫都不名一格……。當年他報考時因報名時寫字潦草,發榜時見不到自己的名字沈德鴻(茅盾原名),很失望,後收到通知單寫的沈德鳴三字,後查明是自已字寫的潦草所致,自此寫字認真端正,直到80多歲寫回憶錄,仍以毛筆正楷書寫。矛盾是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軀者之一,他的書法線條舒展雅緻,細而不弱,線條堅挺,富有彈力,有秀逸舒朗,清雅婉麗之感。

最後一幅是寫一篇短篇小說評論手稿。

關於董美人墓誌。隋朝文帝四子楊秀妃妾董美人十九歲病逝,楊秀撰文哀悼,刻為墓誌隨葬,清嘉慶年間在陝西興平出土,後為上海徐渭仁攜上海收藏,小刀會起義時原石毀佚,後有三種拓本,最好的是出土時拓本,淡墨輕拓,最珍貴,上海圖書館有此拓本,後墓石到上海後拓本拓技不精,拓得模糊,價值低些,還有就是碑毀後重刻的拓本。


他倆放在一起來比,差別就有點大了。

沈是作家,文人。他的字也透著文氣,不疾不徐,緩緩流淌。基本上沒有炫耀的成分,也不霸氣。

如果說他字如何,應該說寫字很棒,但是無法說是書法家。

康是玩政治宣傳的。性格不同,才氣外露。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藐視郭沫若,說腳趾頭夾著筆都比郭寫得好。

康寫的是有傳承的書法,可以說登堂入室,堪稱大家。

個人孔見。


沈雁冰,筆名茅盾,著有小說《子夜》、《林家舖子》。沈雁冰的書法,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很易辨識。筆者以為,他的字應屬上乘水平。熟悉書法的不難看出,沈雁冰的書法脫胎於宋徽宗的瘦金體,但他的字又不是固守瘦金體而不能自拔的那種。而是依瘦金體為墊底,訓練自己的筆法、筆畫,然後再跳出瘦金體,形成屬於自己的書法風格。沈雁冰的書法從平面佈局看,不見誇張,有板有眼。運筆節奏保持中速,不緊不慢。字形結構不見霸氣,中規中矩。筆畫線條,勁健有力,提按分明。沈雁冰的字與啟功的字,雖同源於宋徽宗的瘦金體,比較而言,沈雁冰的字比啟功的字佈局活潑,運筆速度稍快,但整體觀賞性不及啟功那麼細膩講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