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大清朝传统商业体系岌岌可危。

一位名为周莹的陕西女子,逆流而上,在一片愁云惨淡的大清商圈闯出一片天地,成为了陕西女首富,官封一品诰命夫人,慈禧太后亲认的干女儿。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大清董明珠

由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为原型改编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现在已经完结,豆瓣评分从开播8.0稳定在7.5分。

但是,不得不说,本剧评分虽高,剧情却未必毫无瑕疵,甚至有些狗血,让人不吐不快。

一:彪悍的人生总有个悲惨的开头

故事从周莹与其养父周老四在泾阳坑蒙拐骗游街卖艺开始。

一般来说,一个彪悍的人生,总是有个悲惨的开头,什么「废人流」啊、「退婚流」啊「父母双亡流」啊「全家被杀血海深仇流」啊。总之就是越惨越好。

但周莹毕竟是个现实人物,《那年花开》也算是晋江文而不是起点文。于是编剧就说,「给她一个马马虎虎比较惨的身世吧」。于是就有了周老四赌钱都输光了,将女儿卖了还债的情节。

周莹被卖到富商沈家二公子沈星移房里当丫鬟,沈星移喜欢欺负丫鬟,但是江湖出身的周莹是那么好欺负的嘛?抬手就是对沈公子一顿暴打,娇生惯养的沈公子哪里受过这些。

他想:「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本霸道总裁的注意,我一定要征服你。」

周莹一看「哎呀,我打不过你我还不能跑吗?」于是就跑到了她未来丈夫吴聘的房里,同时爱上了温柔帅气的吴少爷。

编剧一看,这不行,这么搞周莹不是要当家庭妇女了吗?于是吴少爷没活过本片的一半,「咯……」死了。

老公死了,周莹只好自己承担起家业,瞬间完成了从一个小混混到大商户继承人的华丽转身。

二:没有点金手指 怎么好意思叫言情女主

孙俪「娘娘」不管演什么都带著强力的被动技能:

《甄嬛传》中甄嬛的被动是「全程被皇上、十七爷和温太医念念不忘」;

《芈月传》里芈月的被动是「谁害我我也死不了」;

《那年花开》中这位周莹周老板,恐怕是——死神小学生体质吧。

吴家的四叔,在一开始就说周莹是个扫把星,可真让他说对了。

在剧中无论好人坏人,只要周莹经过的地方,必定死人。害她的人,最后都会害死自己;爱她的人,最后都会为她牺牲而死:

最惨的是,周莹一次被三寿帮抓住,硬气的她和土匪头子正面对怼,被激怒的土匪牛寿娃一刀——捅死了站在旁边的车夫。

车夫:「??」

最后周莹居然认了慈禧太后当了干娘,可结果呢?大清亡了!

周莹就这样带著自己「逆我者亡,顺我者也得亡」的被动技能,一步步登上的商界巅峰。谁敢和她作对?之前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命够不够赢才是。

三:主角当然得是正面角色

诚实善良、舍己为人、孝敬父母、处处替他人著想。这些小学生课本上用来形容雷锋同志的辞汇如今加到周莹少奶奶身上丝毫不觉得违和。

在吴沈两家先后为制金疮药商讨其中的昂贵草药血竭时,周莹顺口说一句可用杜鹃花叶子代替,吴老爷让她跪在自家「诚」「信」的牌匾下面严肃教训一番后,周莹瞬间就摒弃了之前与父亲坑蒙拐骗的一套作为,诚信为人为商。

后在迪化遭遇盛隆全被人陷害造假,周莹又本著仁厚之心全部用自家真货无偿替换假货。

看前几集的时候本以为周莹的形象是丰满的,应该是有「人性」的。

我是指坏一点的、更像人的那一方面。

但不出二十集,坑蒙拐骗却心地善良的野丫头,充满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年轻姑娘,瞬间蜕变成了充满了正能量的强干性社会商业人才,依旧用刻意的野气言行,开始通篇讲述周莹如何如何为家为民为国。

作为主角的周莹,她身上的道德品质决定了整部片子的思想趋向。编剧试图塑造一个全忠全孝的正面角色,来提高整部片子的思想境界,却破坏了「周莹」这个历史人物本身的人性特质,周莹绝不是一个一生下来就无比仁慈的「圣母」她即使是为国为民也应该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思想变化的。

由于编剧的懒惰,只能解释为「我可是主角,是绝对的正面角色」。

虽然《那年花开》中周莹的人物形象未必完全贴合真实,但是她在本片中所用的经商手段确实来自于真实历史中的周莹,而不是臆想出来的。

比如说,周莹建立起机器织布局之后,害怕周莹做大的杜明礼挑唆当地的手工织户说「有了机器你们都要饿死啦!」愤怒的织户冲进织布局把机器砸了个稀巴烂,亏损十八万两,急的周莹吐出一口老血。

这时候周莹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情。

她把所有的织户的手工织布机强行集中起来,砸了。这不是单纯的报复,巴掌打过之后,周莹适时的投出了她的「胡萝卜」。

好了现在大家都没有织布机了,你们还想生存,好来我的织布局,当我的工人,我给你们比自己织布还丰厚的酬劳。

本来就是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受到影响,既然现在问题解决了甚至可以过的更好,何乐不为呢。

这样周莹成功安抚了人心,同时获得了大量的织布工人,同时还带动了地区经济从手工艺到工业的转型,一举数得。

纵观周莹在全剧中的商业表现大多如此,一路逆风发展,以小博大,紧张刺激,性感……额,不是,咳咳,总之《那年花开》确实在商战方面表现的可圈可点,把周莹这个传奇女商人的形象成功的树立起来。

在《那年花开》迎来结局后,平心而论,这个结局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只有一个想法。

纵览七十几集的鸿篇巨制,前三十几集可以说是有爱有恨,荡气回肠,然而随著剧情的发展,编剧前期高调铺垫的复杂感情线开始失控。

正如我们上文提到的,本剧充满了一种女主后宫的「晋江文」既视感,全世界的好男人,除了杜明礼是个公公没得法以外,几乎每个青年男性都暗恋著周莹。

周莹和吴聘是明媒正娶;沈星移是原本就内定好的男一号这个我也可以接受。这位赵白石大人是怎么回事?那个每次说话眼神里都充满爱恋的王掌柜又是怎么回事?远跑迪化了,这位一脸大胡子的新疆大佬又是怎么回事?

仔细想一想,这种「全世界的好男人都要对我一见钟情」的玛丽苏套路还真不是《那年花开》独有的。

《甄嬛传》里的皇帝、温太医、果郡王、蒙古王爷。

《芈月传》里的秦王、黄歇、义渠君。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电视剧中的女主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都是靠男人了。

周莹商业上有沈星移打辅助,官场上有赵白石做先锋,对内有王掌柜,对外有新疆客商。

前期才华横溢,杀伐果断的女商人,女强人的商业天赋政治头脑到最后都变成了征服男人的工具。

这种高开低走的剧情是现在「大女主」剧的通病。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在一部老电视剧中找到了答案,这部剧名为《大明宫词》。

当我看到这其中的武则天的时候,突然一拍大腿,没错,这才是我真的想看到的女主,全程的男人都在归亚蕾饰演的武后的手下瑟瑟发抖甚至丑态百出。

明目张胆的开后宫找男宠,谁敢说个不字?

为什么《大明宫词》可以做到的事情《那年花开》就做不到呢?

当我们回头看看两部作品的主创。《大明宫词》的导演是谁?李少红,中国顶级的女导演。也只有真正强势的女人,才能理解展现出强势女人的力量。

在反复倡导男女平等的今天,男权意识却依然占有著相当市场,无论是丁璇的女德讲课。

正如同我们刚刚举的例子,依据历史上周氏原型,周莹在剧中的种种经商计略,是真实实践过的,非常实用,可以让观众认同女主获得一切成就都是应该的,即使没有这些男主,也依然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但编剧和导演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表面高喊著女权的口号,实际上还是女主靠谈恋爱来解决问题,恋爱自由可能是他们对女权的最大让步。于是在一段商战当中,明明应该依靠利益分配来解决的事,硬生生用谈感情来完成了。为此编剧给周莹,虚构一段又一段的「烂桃花」,直接导致了本片的情节狗血,情感线混乱。

这样的片子如何能展现出女性主义思想?可以说,现在的「大女主」剧,演的是女人的故事,表现的却是男人的力量和权威,这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甄嬛传》里最火的是果郡王,《芈月传》里火的是黄歇,《那年花开》中最受欢迎的是沈星移。

抛开狗血,我们再来看看以周莹为主线的整个《那年花开》。

从吴沈两家的争斗中,我们确实的看到了清末张之洞左宗棠等洋务派大臣和敦亲王这样的顽固派之间的斗争。从土布在和洋布的对抗中落败,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化经济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毁灭性的冲击。

虽然剧中大部分情节都是虚构的,但为了让剧情不背离历史,在后几集中,慈禧太后也出场亮相,演绎了西安避难时,周莹向太后提供了10万两白银,被慈溪收作义女。《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太后进交白银,同赴国难,被封为为「一品诰命夫人」。

要强行说《那年花开》是一部高达豆瓣评分8.0的完美电视剧,言过其实。

不过,作为一部试图启发现代女性意识的作品,也算是一次相当有意义的尝试。

——END——

真故电影,为你呈现更多电影背后的真实。


近日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自开播以来,可以说是备受好评。不仅收视率持续走高,其豆瓣评分也是一路高涨,从最初的7.8分飙到了8.5分。

小编对这部剧也是喜爱的不得了,深深地被张晨光、刘佩琦以及何润东等一帮实力派演员的演技所折服,每次看完都大感不过瘾,期待著后续的播出。

然而,随著吴聘的去世以及吴家东院的没落,《那年花开月正圆》的评分就再也没有涨过,近几日反而掉头下跌。虽然收视率还保持著不错的成绩,但是也评分已经狂跌到了8.2分,可见观众也是有些不满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呢?

一直追剧的观众都知道,近几日的剧集,孙俪饰演的周莹主角光环爆发了。从泾阳到迪化的一路,韩三春被她收服成了护院,赵白石为之吸引,就连迪化富商图尔丹也为之著迷。加上之前的吴聘、沈星移和王世均,就有五个男人爱上她了,是不是过分了。

虽说剧名叫「那年花开月正圆」,花前月下也是谈情说爱之所,但是周莹毕竟是寡妇,在那个传统思想统治的封建社会,这是否有些不合理呢。

再者,沈星移和王世均喜欢周莹还能说得过去,毕竟有过一段时间相处,建立了感情基础。而赵白石、图尔丹与周莹虽有少量接触,但并无感情基础,硬生生地往上凑颇显唐突,何况赵白石最初是看不惯周莹的!

若说他们俩的出现是为了后面逼迫周莹发誓永不改嫁做铺垫,倒也勉强说得过去,但是小编认为将这两条感情线改为对周莹欣赏、敬佩,会不会更好呢!

除此之外,《那年花开月正圆》又名《大义秦商》,自当以商战戏为主,感情戏为辅。但是在这已经播出的四十多集里,却显得有些本末倒置,商战戏不仅少,不够细,更显得儿戏。

从收棉花到生产土布,从到迪化卖土布再到合股组建织布局,更像是周莹一个人的拍脑袋决策,其他人按指令照做。虽说当时不用像现在那样需要大量的调查和论证,但是全凭直觉的生意,太盲目了。

尽管最后都险胜,展示了周莹超前的商业头脑,却充满了侥幸。若是最初沈星移与她抗到底,周莹恐怕早就连翻身的机会都没了。

可能这都与编剧不善于写商战戏有关,不是每个编剧都是全能的。小编只希望在周莹发誓永不改嫁后,能多一点商战戏,少一点感情戏,毕竟演感情戏的剧太多了。

整体来说,《那年花开月正圆》这部剧还是非常好的,后面的剧情也很令人期待,小编会一直追下去,你呢? 最后智能电视用户可通过当贝影视快搜来收看最新集哦。


《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口碑可谓是高开低走。虽然后期剧情越来越跌宕起伏,但是风评却逐渐改变了风向。 从最一开始写死男主吴聘被诟病不断,到后面写死沈星移被网友寄刀片又让沈星移死而复生,摇身一变「康先生」开虐周莹,加上周莹的玛丽苏附体,一度被网友吐槽本剧应该改名《那年花开玛丽苏》或《那年花开虐死人》。

为什么前后的风格会差距那么大?有网友表示,是因为编剧前面35集的剧情涉及抄袭了网路小说《妾心如宅》。 《那年花开》以「秦商」为背景,讲述的是清朝末年陕西著名女商人、秦商女首富周莹的故事,通过她的成长与爱情,演绎了当地几大秦商家族之间的爱恨情仇。

《妾心如宅》讲述的是南熙名妓晗初在公卿世家的2次婚姻生活,故事集宫廷权谋、世家宅斗、古典言情为一体。是作者「姵璃」2013年发表的网路小说。

《妾心如宅》作者「姵璃」曾表示,《那年花开》和小说《妾心如宅》很多地方都撞梗。而这种意外的相似貌似只截止到《那年花开》35集为止。

而这里也可以算是《那年花开》口碑下滑的分割线。

35集开始,观众发现赵白石对周莹动了情,大动干戈杀到土匪窝救人。而周莹在韩三春被剿灭后来到了迪化,遇到了图尔丹,逐渐开始了玛丽苏的剧情。

有书粉认为前35集好看的原因就在于军需案的精彩,而这些段落的出处正是《妾心如宅》。

而后面商战的内容抄不上了,编剧开始自己编剧情,结果漏洞百出。

至于这个说法到底属实,恐怕只有看完两部作品才有分晓了。


我们都知道作为今年备受期待的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在播出的前几日无论是演员还是制作都没有让我们失望,评分也是一路走高的,但自从吴蔚文和吴聘死之后,剧情是越跑越偏,槽点也是越来越明显,目前豆瓣评分已经跌至8.0了。

而评分下跌的原因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玛丽苏式的爱情大戏愈演愈烈了。女主周莹本来已经有一个情投意合的丈夫吴聘和一个在丈夫死后舍身相护的沈少爷,作为一个演绎传奇女商人的戏来说,已经足够了,没想到出门做个生意就跳出一个少数民族痴情富商,家里又暗戳戳藏著暗恋女主人的闷骚管家,还有一个喝醉酒突然发现爱情的赵大人,好好的女商人就这么走上了言情偶像剧的路子,真是让人心痛啊。

除此之外,配角们的人设也是越来越离谱,举个例子吧,周莹的婆婆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守旧妇女的形象,老实又固执,当初即便吴家落魄了也要严格要求周莹的言行举止,维护家族脸面的人,现在却突然开窍跟周莹说:「我把你当女儿了,你想改嫁就改嫁」?

还有吴漪,一个大家闺秀,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人,可以不要名节,没有底线,在一个从良妓女的教唆下去骗婚?

赵白石一个整天把孔孟之道挂在嘴边的人,居然会被一个将封建礼教视若无物的江湖女子迷得神魂颠倒?

还有由杜明礼领衔的一众反派的智商真是让人汗颜,除了一开始陷害吴蔚文成功之外,他们似乎就没有做成过一件事,在有后台加持的情况下,每次不出两个回合就要败下阵来,比如胡咏梅和杜明礼精心策划的要搞垮民富洋布庄的计划,被周莹一个计策就彻底扳回局面而且毫无还手之力,这样没有技术难度的对阵让观众看得也比较乏味。

综上所述,累赘的爱情戏,离谱的配角人设以及单调的情节设置应该是导致《那年花开》

评分下跌的几个原因,至于后面会不会有精彩的剧情?我看悬。


我只能说故事编的越来越离谱了,观众感觉越来越套路,五个男人都爱周莹,而且愿意为周莹付出,这部剧慢慢真的变成了大女主戏,不承认都不行了。

反正我是越来越感觉是孙俪陈晓以及一众演员的演技撑著这部剧。但是据说周老四也快领盒饭了,编剧真的想要周莹孤苦终老啊!!!

虽然悲剧有悲剧的美感,但观众还是需要发点糖啊,希望周莹最终不要出了商业上的成功之外,得不到任何感情上的慰藉。


戏里周莹女主光环,身边有多少人便有多少条命。每次死里逃生都是靠著牺牲他人。吴聘吃下了甄糕而亡。去往迪化途中,因沈星移自带男主光环逃过一劫。若非韩山春临阵醒悟赵白石也难逃一死。四叔陪著周莹九死一生,最终在胡咏梅即将自尽,却在周莹神助攻下白饶了四叔一命。周莹一路走下去,将会有更多爱她护她之人呜呼哀哉。如何不让观众呜呼!


那年总感觉是为了故事而故事,该局几乎没有一个心智正常的人,要么固执,要么执拗,要么阴险,许多故事情节设计不符合常理,所展现的都是人性中最丑陋最阴险的那一面,商人为了利,可以毫无诚信,毫无友谊,好像人与人之间,只有为了利而活著,为了利,可以不顾友情,没有亲情,都是一副有奶就是娘的样子。该局除了后期沈星移改邪归正,还保持了一份正直,正义之外,对其他人物的刻画,包括商场上所使用的一些手段,都过了。


这部剧刚开场真是不错,演员演的也好。可是后来剧情就有太多的不切实际。比如今天看到的是51,52集好多不合理的地方。少奶奶周莹每次出门都是一二随从,去到吴聘坟前却偏偏只身一人,若怕胡咏梅不说实话完全可以另人躲在一旁;还有那么能打的一个人居然被胡占了上风。周四叔看见胡咏梅拿刀扑过来,这个练武卖把式的人却直扑刀子而去。还有,周莹一到上海收到信函,情绪变化大的惊人。那么聪明睿智的人,却傻傻的把所有矛盾对准了沈星移…类似剧情很多,编剧把观众当傻子,大家自然不会买账。只可惜那么多好演员跟著受了牵连。不要愚弄观众,观众的眼睛是亮的。这个时代,国外大片巨制随处可见,观众的欣赏水平和观影心理你是糊弄不得的。尽管这样,这部剧我也会坚持看完,因为喜欢里面的演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