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考学体验谈的主人公 ZJR 毕业于国内一所211学校法学专业,来日本后转了专业偏到了政治学。2017年6月,ZJR加入了有间学堂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18年9月合格了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総合社会学専攻。

昵称:ZJR

毕业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N1:159

托业:920

以下图片均来自本期主人公自摄


我的情况

我本科是法学专业,大学期间一直在纠结毕业之后的进路问题,周围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准备去欧美留学,也有一些在准备清北,人大或政法的考研。这两种选择我也曾经考虑过,但对于欧美国家兴趣不大,也不想再继续读法学,来日本留学便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实际决定来日本并且开始学日语已经是大三的事了。

我为了学日语报了樱花的全套课程,本来预计的是一年半左右学完,但学了大半年就感觉对于备考n1效率比较低,之后就没怎么去过,自己看书背单词。这里要提一句的是,我并不是说樱花的日语班没有用,日教的小班教学对于日语的综合能力提升肯定是有帮助的,如果时间充裕报一下也无妨。但对于迫切需要过n考的同学来说帮助并没有那么大,根据自己的需要各取所需就好。我第一次考n1是学了一年左右的时候,由于听力没有怎么练过,只得了19分,文法辞汇也很一般,但阅读拿到了满分。我觉得主要得益于我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参考文献基本都是日文,刚开始读很慢也很痛苦,但再回头看n1的阅读就显得比较简单了。当然,我的这种经验并不值得大家参考,但有一点建议就是阅读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好拿分的部分,如果在各项成绩都一般的情况下想要尽快过n1,练习阅读的性价比要比准备另外两个部分高很多(纯个人观点)。另外关于语法辞汇的部分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实用日本语检定考试直击》。这本书不是n1对策的书,而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jtest的参考书。里面对于各个知识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总结,例如汉字的发音规律,习语,AABB型副词等,与按照单词表背诵相比效率更高。

另外关于英语,由于我是外国语大学出身,虽然读的是非语言专业,但也被学校「半强制」地修了英语学位,大四的时候过了专八,底子还是有一些的。托业的话没有准备就直接上了,总体的感觉和其他人一样,就是量大,听力和阅读都不算太难,但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做完还是压力很大的。听力毕竟时间固定,主要就是阅读部分。每个人做阅读的习惯都不太一样,有先看题再找答案的,也有先读完再看题的,我个人倾向于后一种,主要是担心挑著看会影响文章逻辑的连贯性,如果有涉及到文章主旨的问题会受到影响。但总体来看的话托业的阅读题设问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能直接找到答案一般也不会出问题,而且托业的阅读题很长,如果没记错的话还有将近两整页的文章,如果有同学觉得自己阅读速度跟不上的话还是推荐挑著看。这里要再提一句n1,n1的阅读题的量与托业相比小很多,而且关于主旨的设问较多,我认为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还是把文章读完再看问题比较稳妥。日本人写文章本来就比较「拐弯抹角」,如果不一直跟著作者的思路,看到关键词就选很容易出错的。

关于志愿学校

一般来说报学校不要太多,而且要分好层次,比如主攻早庆,march保底,有机会的话冲击一下东大,同一层级的学校报一两所就可以,毕竟考上的几率差不多,但话说回来每个教授的偏好都不一样,法政不收你不代表明治的老师不收,况且还有不少march掉了考上早庆的例子,所以不光要考虑学校,还要考虑每个教授的具体情况,所以多问多查总不会错的。

需要注意的是报考学校的考试时间,我今年夏天报了庆应和一桥,由于没注意考试时间,出愿结束之后才发现庆应的笔试和一桥的面试可能会发生冲突(庆应笔试9月12号,一桥面试9月12号或13号),最后运气好才顺利参加了两场考试。相比之下我的朋友的经历就很悲惨了,他把早庆以上的学校几乎全都报了,除了一桥早大京大,还报了东大的两个研究科。原本京大的考试就和东大经济学研究科冲突,由于台风京大考试延期,把后一天的东大公共政策大学院的考试也错过了。当然一部分是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在制定战略的时候还是考虑得稳妥周全一些比较好。错过考试不但浪费钱,对心态也会有影响的。

考学压力大的时候,就来公园散散心

关于研究计划书

这里就不得不提我的伤心事了,我来日本之前就憧憬著庆应,带著「非庆应不上」的态度进的私塾,原本进的是新传班(后来转到了政社班),计划书写的是香港的媒体政策,但逐渐感觉自己想研究的不是传播理论,而是政治方面,就决定报考庆应政治学分野的外国人入试(庆应的外国人入试是纯书类选考,主要参考出身校,n1成绩,研究计划书和小论文等),2017年年底的时候发邮件联系教授,教授在面谈的时候说由于他是研究日本政治方向的,香港政治的计划书没有办法出愿,就给我定了一个研究选举和新闻报道的题目,给我两天时间写出来给他修改。当时我没有学过政治学,只能在网上找一些论文补了一点选举的知识强行写了出来交给教授,教授帮我把语言和一些细节做了修改。这个计划书我一直用到了今年夏天庆应和一桥的一般入试。(当时报考的外国人入试掉了,由于当时n1分数比较低,而且外国人入试比较重视硬体,教授在面谈的时候也提醒说可能会因为n1分数不够不合格。)

当然,我写计划书的这个经历本身比较特殊,很难说有什么借鉴意义,而且在面试一桥的时候在可行性的问题上遭到了教授「温和」的全面否定(具体情况后面会说到)。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可谈的话,就是在写计划书的时候不要过于追求复杂和深度,首先在选题上要简单且明确,选题的动机一般在面试上都会问到,与其在准备面试的时候去强行「正当化」,不如选题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一点。其次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要有新东西的,可以是对先行研究的补充,也可以提出新的视角,总之这一部分是计划书的重点,如果被教授问住的话,整个计划书的价值就会受到质疑。关于先行研究,最好选择比较新的论文,因为作为考生很难说把相关文献全都读到,如果看到一篇比较久远的研究就认为有值得补充的地方或有更好的研究方法,很可能早就有人做过了而你没有读到。并且单从政治学的分野来说,一直在变化的不只是研究视角和方法,还有作为研究对象的政治制度本身,如果无法充分考虑到制度的变化就去找新的角度很容易就会出问题。我可以说是反例了,由于我的计划书是以报考庆应的那个特定的教授为前提写的,就选择了那个教授在80年代写的一篇论文作为先行研究,虽说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但肯定不是最适合,甚至不是相对适合的。在面试一桥的时候,在计划书的可行性被否定之后,我试著问教授能不能从比较的视角看从几十年来的政党选举战略,教授说一般是不行的,包括选举制度,社会大环境在内的种种因素变化太多,得出的结论很难有说服力。所以总而言之,如果选择比较新的研究,首先该文章会考虑到在此之前的先行研究,会帮助你节省不少的精力,其次较新的研究对象也比较接近现在的情况,可以借鉴的东西更多,并且研究方法也会更先进和周全。最后是研究方法,我的计划书也是配合庆应的教授选择的定量,其实我对定量没有什么了解,虽然也看过一些定量的知识但也是一知半解,而且那个教授说如果考上的话入学之后再开始学习就可以,就没有过于纠结,一般来说即使选择定量,在写研究方法的时候也没有必要把具体的操作写上去,只要大致说明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如何导出结论就可以,在构想的时候要追求实际,尤其像一桥这种注重学术的学校会认真考虑包括数据来源以及你作为学生的经费等计划的可行性。所以如果认为自己的研究确实需要定量,用也无妨,但这种相对「硬核」的研究方法可能会让教授更加认真考虑计划书的问题,所以要提前准备好。

总而言之,计划书这个东西既是考学的第一个坎,写不出来准备笔试也没有用,也是入学前的最后一个坎如果教授不满意可能会影响到合格。所以提早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计划书还是很重要的,这里私塾老师的辅导会很有帮助,老师对于这一分野现在的研究进展较为了解,可以帮助你定方向和题目,并且知道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界限,帮助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另外语言也很重要,即使没有native的水平也最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达到明确和流畅。

关于笔试

我个人只参加过庆应和一桥的笔试,两个学校的风格还是不太一样的。

庆应法研的专业课笔试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自己报考的分野的必答题,政治学的话就是「政治学」,另一部分是自己在报考的时候任选的题目,如「日本政治」、「西洋政治思想史」、「地域研究」等。「政治学」这部分按照往年的过去问来看,从2017年开始变得相对简单了,设问的风格比较具体和明确,想要考察哪个知识点基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大多数的题目都是考察某一政治学概念,某一政治制度,某一学者或思想家针对某一问题的观点或分析方法等。我报考的另一部分是「日本政治」,基本是考察明治维新之后到二战战败这段时间的政治史。专业课之前的外国语考试除了英语等语言之外还可以选择日语,日语的考试就是一篇较长的文章,针对文中出现的某一概念进行解释,对于全文进行概括等。难度并不是很大,但由于对于字数有要求,所以要写得快一些,我个人写字比较慢,所以最后几分钟才ギリギリ写够了字数,看到好多人都把试卷答满了我还是有点慌的。虽然我笔试过了,但估计分数不是很高,最终又一次掉了庆应。虽然老师说庆应的笔试过了就可以,不会影响面试,但我觉得还是不能排除笔试的影响,尽量把笔试考得高一点总没有错的。

学习资料

重点要说的是一桥的笔试,一桥的专业课笔试的风格和庆应不太一样。一桥的专业课分主论文和副论文,主论文是要答自己报考的分野,副论文是从除自己分野之外的部分任选一题作答。政治学分野是在社会学研究科総合社会科学専攻下面的,政治学的题目与「教育社会学」、「スポーツ社会学」一起被分在「人间?社会形成研究」这一部分。直到2017年为止,政治学的题和其他部分一样都是两道题择一回答,设问的风格虽说也会考察具体的知识,但与庆应相比发挥空间更大。但到了我参加考试的2018年,包括政治学在内的很多部分都从两道题缩减为一道题,虽然没有了选择余地,但设问更宽泛了,与答题相比更像是写文章,我参加的这次考试问的是经济全球化,国家主权和民主主义能否共存且为什么,可以说发挥空间很大了。至于副论文的部分由于要从自己的分野之外来选,所以比较棘手,备考花时间又不一定能有很好的效果,不备考又没办法拿分。我在备考庆应的时候由于自选科目选的是日本政治,对于战前史多少有一点知识储备,就在考副论文的时候选了「歴史社会研究」下面的「社会史アジア」,虽然考察的是对亚洲历史的知识,但在设问的时候一般都会允许任选一个亚洲国家进行举例说明,这时候答日本是绝对稳妥的。顺便提一句外国语考试,一桥的外国语考试除了一般学校都会有的几种语言,还可以选中国语,由于没听说有人选过,怕出什么问题我就选了英语,如果以后有同学选了中国语考试可以来分享一下经验。英语考试的内容是翻译题,要在两个小时内翻译三篇文章,文章不长,但内容不算简单,没有理解整体的文意便逐字逐句翻译的话是不好拿分的。最后说一下采点,虽然外国语考试,主论文和副论文是分别采点,但决定能不能过笔试的只有主论文,所以主论文答好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外国语考试和副论文也要尽力而为,因为面试的时候教授看得到各部分的得分,如果主论文答得好,其它部分也不差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最后的结果。我的主论文写满了提供的三页纸,又向考官要了纸写了半页左右,加起来大概四千多字,据教授说分数比较高,外国语考试也还不错,但由于考前没顾得上复习日本政治史那部分,副论文貌似答得一般,总体来说教授还算满意。可以说一桥这个学校还是很重视笔试的,笔试分数比较高的话面试的时候即使教授指出你的问题,也不代表就不愿意接受你,所以准备考一桥的同学一定要把笔试准备好。

学习笔记

下面说一下备考。我备考花了将近三个月,而且前两个月左右都是在看日本政治史这一部分,到了最后一个月才开始学习政治理论。我的学习节奏问题很多,而且拖延症严重,所以与经验相比教训更多。

首先是政治理论这一部分。早大的久米郁男老师的『政治学』可以说是复习的核心教材,虽然这一本肯定是不够用的,但知识比较全面而且成体系,从这一本书开始看的话比较好入门。我的老师的建议是看这一本的时候结合著有斐阁的『现代政治学』去看,后者是更加基础的入门书,虽然知识密度更小,但概括性更强,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我在看『政治学』这本书的时候,第一遍先看懂内容,算是对政治理论有一个整体把握。第二遍一边看一边整理重点知识做成笔记,之后就以整理好的笔记为核心进行复习。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要忽略掉具体的事例,在讲到某一个知识的时候一般都会有至少一个事例,可以将一个个的事例单独总结整理,每一个事例可以用于证明哪一观点或理论要分清。在答题的时候如果能够举例得当会对提分有很大帮助。由于时间比较紧,我在这一点上做的不是很好,希望接下来考学的同学予以重视。久保庆一等人所著的『比较政治学の考え方』,这本书对于事例的收集和理解也会有很大帮助。

其次是日本政治这一部分。虽然我也看了一些书,西田毅老师的『日本政治思想史』更是花了将近一个月去啃,但收益并不是很大。无论是庆应还是一桥,对于日本政治这部分的考察的重点更多是在史实以及制度上面,并且考察的不是很深,政治思想虽然也有考察,但相对较少,何况政治思想这部分很难啃,看过一遍也记不住,如果想要完全掌握需要大量时间。对于时间比较宽裕的同学来说,去认真学一学日本政治思想史肯定是有帮助的,但对于时间较为紧迫,无法空出几个月去集中学习的同学来说,思想史的部分就不要太过纠结,不如把时间花在政治理论上面。至于日本政治怎么准备性价比比较高,我的建议是做庆应的过去问。一是因为很多问题的重复性很强,经常有稍微换一个问法或是换一个角度考察同一段历史的情况出现。二是很多问题都是考察一段时间的历史,通过做一道题可以积累到不少的知识。并且由于考察的比较浅,一般问到的知识网上就可以查到,不需要大量地翻书。当然,还是有必要成体系地去了解一下日本的战前史,这里我要推荐一下我曾经用到的油管上的一个视频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看一下):youtu.be/O0TOWEBjXa8 ,这个是面向日本大学受験生的一个教学视频,除了日本史之外还有世界史等各种课程。不仅讲得浅显易懂,而且老师还把总结好的笔记写在黑板上,不需要自己花时间花精力去总结他所讲的。虽说是高中生所学的基本历史知识,但大学院入试所考察的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作为外国人对于日本历史有了总体把握之后再去深入学习相对会比较省事。至于历史相关的参考书,我个人认为在书店随便选几本比较权威的学者或出版社的就可以,毕竟这部分考察得相对比较浅,而且一般对于外国人来说都不会要求很严。

部分提到的书籍

关于面试

由于庆应掉了,我面试庆应的经历就不拿出来献丑了。如果有什么没有发挥好的地方,我也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教训,但是我报考的教授几乎没有说过话,一直在让另外两个老师问问题,我也回答得很顺利,最后出乎意料得没有考上,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这里只能说希望大家笔试能够考好,为面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一桥的面试一般是不会问一些个人相关的问题,主要以计划书为主。我面试的时候也是这样,坐下之后教授直接让我关于自己的计划书做一个大概十分钟的介绍。介绍完之后,教授跟我说了一下我笔试的情况,笔试结果上文已经说到过,这里就不再提了。随后教授就一直围绕计划书的问题聊。可能是我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的设计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教授在意的是研究的可行性,我需要的数据存不存在,能够从哪里得到,需要的经费和时间允不允许我在修士期间完成等很现实的问题。我的计划书的可行性可以说是被教授全面否定了的,主要是说我没有获取需要的数据的途径,替代的方案话费又太大。计划书从根本上被否定掉我也是很绝望的,只能表现出很希望改进和提高的态度,试著去问教授有没有什么别的研究方法,或者别的研究角度。相信大多数的教授也不会单纯因为研究计划无法实现就拒绝一个学生,还是会综合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态度等来判断。所以说到最后,笔试还是至关重要的,笔试能够体现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能力,作为还没有进入大学院的学生,即使对于研究计划的把握没有做好,如果能够让教授看到可能性,还是有很大机会合格的。

总结

总的来说我的经验和教训就是早一点开始准备,多问多查,考学这个东西很大程度上是情报战,选好适合自己的学校,制定好适合自己的战略,会使自己花比别人少很多的时间考上一样甚至更好的大学,我在这一点上做的很不好,真诚希望后来人能够吸取教训,考上自己梦想的大学。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