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有興緻想戲說一下顧問這個職業或者行業,先咬文嚼字一下,從「顧問」這兩個字開始,咱們一個字一個字的說,第一個字「顧」有下面的幾種解釋。首先呢,這個「顧」的繁體字是「顧」,「 顧」字右邊的偏旁是「頁」(xié)字,這個「頁」代表「頭」,所以這個「顧」字和頭有關,其第一個含義就是「回頭看或四周看」,《說文》 中的注釋為「顧,環視也」,常用的詞語有「四顧無人」、「相顧一笑」、「顧影慚形」、「顧影自憐」。第二個含義是看望、拜訪的含義,與此最相關的故事是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由此天下三分,與此有關的詞語有「光顧」、「枉顧」等。第三個含義是掛念、關心的,比如我們小時候學習的《詩經.碩鼠》中有「三歲貫女,莫我肯顧」的詞句,與此有關的詞語有「顧全大局」、「奮不顧身」、「照顧」等。另外,「顧」還有表示副詞的「不過」、「只是」、「反而」的意思以及表示姓氏的含義。「問」字古代通「聞」,《說文》中的注釋為「問,訊也」,這個字是象形字,人站在門裡張口表示「問」,繁體字為「問」,所以問的含義比較單一,就是開口問別人以解答疑惑或不能確定的事情,後來「問」引申為質問、訊問、判決,比如「問斬」。不管怎麼樣,筆者認為「問」的基本含義就是要用「口說」這種溝通的方式去解決疑惑的待決定的事情。筆者度娘了一下,發現「顧問」這個詞在古代文獻中最早出現在漢朝,《漢書.匈奴傳贊》中有「顧問馮唐,與論將帥」的說法,漢應劭《風俗通.十反》中有「舊俗常以衣冠子孫,容止端嚴,學問通覽,任顧問者,以為御史」的記載。說到這裡,筆者對「顧問」這個詞的理解是:剛開始的時候「顧問」可能是達官貴人身旁的一堆人(有一種解釋就是皇帝身邊的近臣就是「顧問」),因為這些人才可以一「顧」(回頭看)就可以「問」,所以「顧問」其實就是回頭問、隨時問,那麼這個距離就要求比較近。然後呢,你說經常被問的人,你總得有兩把刷子吧,要不然老是一問三不知,在古代恐怕不是有沒有面子的問題了,有可能有性命之憂啊!所以,這些被經常問到的人(也就是「顧問」)就需要拚命的學啊,學啊,不能說學到上知天文,中知人事,下知地理吧,總得某方面比較突出吧,專業才能要有吧。這樣才能保住腦袋,是吧。「顧問」發展到現在,就變成了在某個知識領域有專業知識的人,專門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建議或者諮詢。根據不同的行業,就出現了置業顧問(專門租售房子的)、銷售顧問(專門賣東西的)、ERP顧問(專門從事企業信息化的)、法律顧問(專門幫人打官司的)、理財顧問(專門幫人理財的)等等,我們SAP顧問也是其中一員(ERP顧問中的)啦。要和古代的前輩比起來,我要說一句「知足吧,至少現在做顧問沒有殺頭的風險吧。」所以說啊,顧問首先不能被問住,要體現專業性,這就要求顧問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總結,不斷的進步,從而不斷的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既是顧問這個職業的要求,也是顧問這個職業的價值所在。說到底,顧問在古代就類似於「御史」、「軍師」、「師爺」、「門客」、「謀士」,在現代則類似於「參謀」、「諮詢師」、「規劃師」。另外,顧問要經常待在客戶身邊,並和客戶建立良好的溝通,努力做好服務,努力提供專業的方案和建議,給客戶以安全感和信任感,給客戶的感覺就是「有顧問在,不要怕,一切有我呢!」。不過話說回來,古代也有「良禽擇木而棲」的說法,顧問也不是一味的迎合客戶,有時候堅持專業的建議是更為重要的,也許客戶一時不能理解,最終可能會反過來感謝你,不是嗎?好了,大家記住了嗎?「顧問=回頭就問」。筆者認為,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加深,其實每個人都只是在某個領域內比較瞭解,知識爆炸的年代,很少有人能成為通才,絕大部分都是專才,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是「顧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