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置率在50%左右!看看高層住宅晚上亮燈的有幾戶?前些年僅幾個一線城市炒漲翻倍,因為一線城市地理位置特殊經濟發達成了許多炒房大鱷的首選!2016年二線城市房價低時購房理性無人搶,二線以下城市可謂平民城市,尤其2017年有多少同樓盤炒漲翻倍導致一系列也跟風炒漲!可謂五年來房價炒漲最多最快最廣!開發商和炒房客純暴利!卻讓房奴接盤背幾十年房貸支柱經濟?有錢人早就多套了,炒漲翻倍除有錢人買誰接盤?畸高房價禍國殃民!國外都無炒房囤房的,唯獨中國炒房囤房瘋狂十幾年了,可謂全民炒房,看看高層住宅晚上亮燈的有幾戶?只有讓炒房客團徹底死心!使其手裡大量空置房出手房價才會真降!國際上都採用套內面積交易的!唯獨中國有20~30%公攤面積這很不公平也不合理!住房事關民生大事!50%房子應由政府建設供給按成本價銷售給無房者即:地價、原材料、人工價格、各種稅收都按市場和規定算!這樣不影響經濟發展和政府財稅收入!可省去開發商和炒房客的純暴利!……


別說是20%,就算目前有50%的空置房,房價也不會有大幅的下跌。

現在不是空置房多少的問題,而是房價大跌極有可能動搖國本的問題。

現實中,房地產已經將幾十上百種行業,以及銀行、國土、稅務、建設等多個部門捆綁在了一起。

已然發展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尾大不掉的地步。

不是說單純的靠下調房價或者降低土地價格就能解決的。

這麼多年的房地產發展,拉動了太多行業的發展。

比如:以前的水泥廠一年生產1萬噸,利潤100萬。隨著房地產發展需求量劇增,現在一年生產100萬噸,利潤1個億。

房價的大幅下跌必定造成相關行業需求量的驟減,相關企業的產量和利潤也相應的大幅降低,這是那些企業不願看到的。

房地產牽扯麵太廣了,房地產的下行趨勢很可能會引發相關各行業的大蕭條。

國家是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可也不能一直無限制的膨脹下去。

所以說現在房地產對國家來說也是個大難題啊!沒有個萬全的對策和漫長的時間是很難解決的。


牛奶倒到海里也不給你喝!

市場經濟裏,國家政策只是宏觀引導,微觀上決定價格的高低是資本的主人,也就是常說的「企業家」。而房企綁架著金融機構,國家絕對無法承受金融動蕩。企業家們就這樣抓著你的蛋,就是不降價,看你怎麼辦。

降價就是鐵定虧,甚至破產,並且剛需就被消化了;不降,蛋疼的時候就會救市。前一段時間看了一個剖析房市走向的文章,其中一段話很有意思:……房價一直漲,匯率一直跌。這樣做的結果銀行的賬面好看,房企始終還是有能力還貸,所有的局面都平和。

房價不僅僅涉及房企、銀行,那麼多已經購房的百姓能忍受降價嗎?漲的時候瘋了,跌的時候再瘋就麻煩了!

本文只是分析,不帶觀點,不喜勿噴!


答案在上面


奸商太多,房地產是個深水港。

就是樓子多多養蚊也不會便宜買的。我們每年地產商市場都要翻翻賺錢,我們從懂得賺小錢到去賺大錢,原後到深水港一樣利潤,你需要買就買,你不買無所謂,賣多月成本又漲多些,不論我們怎想,你是買的始終都會買,反正就不能便宜賣。

工資2500元,去搶著買樣200百元至800萬元一套,願者上勾。

我們自己搶著做負資產家庭,反正有樓住就萬歲,無樓住就是廢柴不用取媳婦了。

買一套樓可能還幾十年債,銀行說可以還到你死後留給你孫子在還,願接受你就可以買。

因為剛需嗎?所以我們國家要保持增長,買得越貴越好,說得下次賣地又可以賣貴點,說是你們2500元工資又怎樣,你們還是死死地搶著買呀,我們房地產商的房子從來沒丟慌過。

你們如果不買,我就分給專業買賣房中介去賣,可能比我們房地產還賣得貴。你看每次一開盤就封住了,已經封盤賣清,看中國多有錢,購買多過。

加油加速建房,剛需人類多多都要,慢點可能買不到。


一個最基本的經濟學道理就是:供過於求會導致價格下降。20%的空置率為什麼房價不跌呢?投資角度告訴我們:違反常識的事情要麼是另有原因,要麼是騙子!

20%的空置率但是房價不跌反漲,這是違反常識的,那麼到底是另有原因還是本就是「騙子」?筆者認為是「騙子」,20%的空置率是虛假的,關於空置率這個問題,筆者寫了多篇文章進行了分析,結論就是:這不是事實!

中國的官方機構從未公佈過「空置率」,所以並沒有官方數據來支撐,20%空置率的出處是什麼?

經過筆者查詢,這個數據來自於西南財經大學的一個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這份報告一經發布後,這個數據就被各大媒體引用。

不過筆者是個較真的人,特意去官網查看了當時的報告原文,原文中對「空置率」的定義是這樣的:在調查人員上門調查時,屋內沒人的都算空置率的範圍(這就存在兩種情況:第一是房子沒有人居住,是真正的空置房。第二就是居住的人外出了,這個房子本身是有人居住的),所以我們可想而知,這種方法得出來的空置率和我們理解的空置率是有很大差距的。

當前關於住房面積唯一的數據是統計局最近公佈的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是39平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是47平米,這個是目前為止官方對於居住面積最權威的數據。

今年初任澤平團隊也做過一個類似的分析報告,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是33平米,這個數據和統計局公佈的有一定差距,不過還是處於同一量級的。

以上的人均居住面積都是指「建築面積」,而非「使用面積」,和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都有一些差距,和美國差距最大,因為美國的人均居住面積是60多平米。

無論是39還是33都無法說明空置率達到了20%的水平,而任澤平給出的戶套比是1:1.03,而在我們實際中,子女婚後和父母共用一個戶口是很常見的現象。按照真正的戶套比其實是不到1:1的,中國目前每年有1000多萬人口進入城鎮生活,這個新的需求還在不斷的產生。

所以中國房地產市場仍然是供不應求的局面。


房子的空置率遠大於20%.但是房價為什麼沒有跌?

房價有一雙無形的大手控制著價格,表面沒有跌,但是市場心理價差已經是越來越大,這樣等新的低價地蓋成房後,這些高價地的房子將錯過最佳拋售機會,被活活套死,唯有更大的割肉才能賣出。

維穩是政策要求,但是政策底從來都不是市場底,市場底是在人心裡。

莫急莫急,靜觀其變吧。

新房加一跌,二手房價會坍塌。所以現在是維穩期。

現在二手房已經跌的蠻多的了,如果不是刻意買新房,急用的話,可以買二手房,按一八年十月房價,打七折應該可以買到房。


一個市蓋起了10000套房子。能全款買房子的或許不到500。房地產或許這時候就覆滅了。國家也會發展不起來。銀行介入了。可以讓很多很多的人貸款買房。這樣銀行有利可圖。房地產老總也賺大錢。也給國家帶來了大量的稅。也帶動了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包括酒店。醫療。旅遊。金融。房價在增長的過程中,很多的實體經濟也在增長。當然除了買不起的房的,還在默默打工打算買房的。這些人中國到現在我敢說有一半……但是在大局上看,沒人會在意的。

這裡說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人肯定會貸款。需要抵押的。現在的100萬房子貸款80萬。銀行肯定樂意。甚至一些繁華地段的地皮都可以貸款上億。如果房價下降了。銀行都可能虧破產。至於後邊連鎖反應誰都無法預料,有可能國家都承擔不起。

這個社會就這樣。沒有哪一個國家不是這樣的。只是有差距。就好像金字塔。下邊是6億房奴。在下邊是連房奴不是的。維持了這樣一個結構。


樓盤網感謝邀請!

其實就是因為空置率高,房價才高的。

空置率高代表什麼?代表著房子沒有被利用起來,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就算本來房子夠住了,但因為大量資源沒被利用所以房價就會變高。

在中國樓市空置率高不是因為房子多,而是因為房子根本就沒有被用起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市場上一共有100個人需要買房,市場上也有100套房子,本來每個人否能買到一套房子,但有20個人買了兩套房子,並把多買的房子空著,這樣整個市場就只有80套房子能用來交易了。100個人搶80套房子,價格自然會上漲。

關心樓市的人應該都會發現一些城市的新城區房價都比較高,但新城區裏的樓盤晚上亮燈的房子並不多,甚至於在一些樓盤裡有70%的房子晚上不會亮燈,但就算是這樣這些新城的房價依舊比一般地區高,這是為什麼呢?還不就是因為這些新城大量的房子被炒房者控制著,房子沒能充分流入市場,高空置率推高了房價。

所以在開發商開盤的時候大家會發現總是沒有房源,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開發商在有意製造房源緊缺的假象,給大家營造一種供不應求的假象,引起大家爭搶,實際上這些房子根本就沒有賣出去,而是空著的。

所以想要解決房價過高的問題,就必須要把這些空著的房子利用起來,讓市場供需關心回歸平衡狀態。

這也是為什麼樓盤網關注房產稅和空置稅的原因,因為在樓盤網看來,當房產稅和空置稅將有效改善樓市空置率居高不下的局面。雖然目前還不知道房產稅和空置稅到底會如何進行徵收稅費,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那就是手裡有多套房產並且沒有被利用起來的人會面臨巨額稅費,光這一點就能夠後炒房者手裡多餘的房子才會流通到市場上,不會像以前一樣空在那裡等著升值。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那就是國家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出臺房產稅政策和空置稅政策?樓盤網希望這一天能夠早點到來。


前幾天銀行放出9000億,但是確明確限制流入房地產。我想這裡面的信號給的還是很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改革開放40年,房地產發展了40年。這在世界上已經前無古人了!偉大的中國特色!以實際結果表明自己的強大!

然而,我們還是不得不尊重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大方向房價肯定是要回調一下的,,至於是反轉下跌還是簡簡單單回調一下,,目前還看不出來。 畢竟目前就我們能看到的是,房價還沒有跌。其它的都不過是一種猜測。

為什麼空置率那麼高,房價不跌?

作為普羅大眾,我的看法是:政策性限制賣出,沒有成交,價格還在哪裡。即便有少量成交,也會被市場消化掉。所以價格不會有大的變化。

這是因為我們心中的房價,它本質是很多的房子成交價格的平均值,或者是一個統計運算結果。不是某個樓盤的價格。如果是某個樓盤的價格肯定是有很多漲的,也有很多跌的。也就是因為大眾都去關注總體的均值,往往會忽略某個樓盤價格漲跌。

這實際可能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

另一方面,我想跌不跌,應該問一下現在的房東。你問問十個房東,看大多數房東現在是想賣掉吶,還是想繼續持有,還是說想賣都賣不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